学术投稿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辛爽清;米垚川;孙媛媛;王笑烨;于轶楠

关键词:沙格列汀,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的控制情况及血脂、体重指数的变化。方法选择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20例,使用沙格列汀5 mg/d+二甲双胍2000 mg/d;对照组20例,使用二甲双胍2000 mg/d,治疗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PPG)、HbA1c、血脂、体重指数等,观察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两组餐后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颅脑术后患者发热会诊临床药学思维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参与颅脑术后发热患者会诊中建立临床思维的重要性。方法针对颅脑术后发热患者,临床药师从发热原因分析着手,运用临床药学思维模式提出合理治疗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通过会诊、分析病因、参与制订治疗方案等途径和方法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以提高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朱美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氯沙坦对大鼠心肌缺血后心脏ACE2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中ACE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20~240 g),通过部分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将术后24 h存活的42只大鼠随机分为14 d模型组、28 d模型组、14 d氯沙坦大剂量组、14 d氯沙坦小剂量组、28 d氯沙坦大剂量组、28 d氯沙坦小剂量组、假手术组,每组6只。术后24 h开始灌胃给药,小剂量氯沙坦组10 mg/( kg·d)灌胃给药,大剂量氯沙坦组30 mg/( kg·d)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用药14 d、28 d后,行HE染色,明确心肌组织缺血病变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左心室缺血区心肌组织ACE2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缺血心肌组织中ACE2蛋白表达量较假手术组升高( P<0.01),呈时间依赖性。氯沙坦剂量依赖性增加ACE2蛋白的表达量(P<0.05)。结论氯沙坦可增加心肌缺血后大鼠心肌组织中ACE2的表达量,进一步改善心肌缺血状态。

    作者:常建梅;崔贞玉;韩素霞;郭李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不同治疗时程利多卡因乳膏对淋巴免疫治疗患者注射痛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时程下,利多卡因乳膏对淋巴免疫治疗注射患者注射穿刺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行淋巴免疫治疗的139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 C组)、利多卡因1组( L1组)、利多卡因2组( L2组)及利多卡因3组( L3组)。 L1组、L2组和L3组涂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C组涂以凡士林乳膏,贴3 M薄膜覆盖,L1组、L2组和L3组分别于贴薄膜后1、15及30 min时揭去薄膜后常规消毒注射,观察各组患者疼痛及满意度情况。结果与C组和L1组相比,L2组和L3组患者VAS评分降低,患者满意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L2组相比, L3组患者 VAS 评分无显著变化,而 L3组满意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15 min治疗时程下,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有效抑制淋巴免疫治疗注射患者的注射穿刺痛并提高其满意度。

    作者:曾洁群;刘春林;胡佩英;赵柏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用药分析和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药师参与1例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针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阿司匹林、甘油果糖氯化钠的用药调整方案开展药学监护,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改善明显。结论临床药师对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个体化用药监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杨春琳;金建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某肿瘤医院去甲万古霉素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某医院临床去甲万古霉素的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择2013年1-7月使用去甲万古霉素的87份病历,参照相关指南,对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87份病历中,用药合理30例(34.48%),不合理57例(65.52%)。其中适应证不适宜42例,疗程不适宜33例,溶媒不适宜27例,用法用量不适宜1例。结论去甲万古霉素在该院的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用药监护,保证合理用药。

    作者:刘妮;龚倩;朱青;符一岚;曹丽芝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精细化管理在降低我院门诊调配差错中的应用

    目的降低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差错,提升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结合本院门诊药房的实际情况,从药品调配流程、药品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探讨。结果调配差错数由每月201例降至118例。结论通过精细化的各项管理措施,提高调配人员的操作规范、专业知识水平,减少药品调配差错,保证药品质量,从而逐步提高药学服务的水平。

    作者:覃柏;欧茜;李洋;叶俊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偶联因子6表达变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前后血浆偶联因子6( CF6)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随机入选60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心功能分级情况,按照指南规定提供标准化治疗,于入院即刻及入院后第5、10、14天分别测定血浆CF6及前列环素( PGI2)变化水平,观察慢性心衰患者经过治疗后,其CF6及PGI2的变化情况。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入院时血浆CF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PGI2水平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入院后治疗的进行,心衰各组CF6水平较入院时下降,且在不同时间点出现显著性差异,PGI2逐渐上升,且随着培哚普利剂量的增加,其下降或上升趋势更为明显。结论 CF6参与了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培哚普利通过纠正心衰患者血液动力学、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等途径抑制CF6释放,提高PGI2,达到治疗心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作者:章海燕;龙明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妥洛特罗贴剂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性治疗中的应用及评价

    目的:评价妥洛特罗贴剂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诊断性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妥洛特罗贴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CV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1例疑似CVA的慢性咳嗽患儿,给予妥洛特罗贴剂诊断性治疗1~2周后,根据咳嗽严重程度评分将其分为诊断性治疗阳性组(A组)和诊断性治疗阴性组(B组)。 A组继续给予妥洛特罗贴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2周;B组根据初步诊断,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2周。记录妥洛特罗贴剂在儿童CVA诊断性治疗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起效时间,并对A组终诊断为CVA的患儿进行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结果①妥洛特罗贴剂诊断性治疗儿童CVA的灵敏度为98.78%,特异度为87.50%,平均起效时间为(12.15±2.58) d。②妥洛特罗贴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后,临床控制率较诊断性治疗期显著增高(P<0.05),而总有效率有增高趋势。③与基线期相比,妥洛特罗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日间及夜间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0.05)。④总体用药依从性及用药满意度均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3.06%。结论妥洛特罗贴剂可作为儿童CVA的诊断性治疗药物,诊断性治疗时间以2周为宜。妥洛特罗贴剂联合孟鲁司特钠在治疗儿童CVA上具有协同作用,可达到更好的疗效。

    作者:冯雍;尚云晓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门诊药房药品数量、金额管理体会

    目的对门诊药房药品数量和金额管理进行探讨,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药品数量、金额管理较易出现差错的环节进行分析,归纳管理体会,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结果减少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疏漏,加强药品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提高药学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能力,可有效提高药房药品数量和金额管理的效率。结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合理性是保证门诊药房药品数量、金额准确率的根本,完善药品相关制度是门诊药房药品数量、金额管理的前提。

    作者:彭燕;郑青燕;徐明霞;张玲莉;宋金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药药对化学成分和药效的研究

    目的对中药药对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文献整理与归纳。方法通过查阅近5年中药药对研究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了中药药对中单一成分、酸碱配伍规律、生理生化指标等的研究近况。结果中药药对在各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和相关指标的控制。结论中药的成分复杂,中药药对的研究需要完善的实验设计及先进的实验技术支持。

    作者:孙箫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脂多糖加速饮食所致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炎症和氧化应激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脂多糖在非酒精性肝炎( NASH)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胆碱蛋氨酸缺乏(Methionine choline deficient,MCD)饮食诱导的小鼠 NASH 模型。18只雄性 C57BL/6小鼠分为3组, MCS+Saline组给予正常饮食+腹腔生理盐水,MCD+Saline组给予胆碱蛋氨酸缺乏饮食+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MCD+LPS组给予胆碱蛋氨酸缺乏饮食+腹腔注射1 mg/kg脂多糖,共2周。在后一次注射的6 h之后处死小鼠,取血清和肝组织。进行肝脏HE染色和Sirius Red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测定血清中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含量。结果 MCD造成小鼠肝脏中大量脂肪滴的沉积和炎症细胞浸润,血清ALT升高,脂多糖注射进一步加重肝细胞凋亡,肝脏中TBARS进一步升高,血清TNF-α含量显著增加。结论在MCD所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模型小鼠中,腹腔注射脂多糖引起血清中TNF-α升高,进一步加重细胞凋亡,因此,脂多糖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提示临床预防或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需要关注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症状。

    作者:张威;史国兵;张敬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化浊通脉散对ASO家兔IL-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化浊通脉散对ASO家兔IL-1表达的影响,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50只新西兰家兔以高脂饮食和股动脉球囊扩张后建立 ASO 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 A )、模型组( B)、化浊通脉散组( C)、西洛他唑组( D)、通塞脉片组( E)。各组分别测定药物干预前后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实验结束后应用RT-PCR方法检测IL-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化浊通脉散组ASO家兔IL-1表达显著降低(P<0.01),TC、TG、LDL-C等亦降低(P<0.01),但HDL-C未出现明显升高。结论化浊通脉散具有降脂作用,能显著降低IL-1的表达,可保护动脉血管内膜,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作者:程磊;李慎贤;金钟太;胡莹;吴迪;张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艾塞那肽的临床不良反应和处置措施研究进展

    通过检索国外有关艾塞那肽的不良反应的报道,对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处置措施进行总结。艾塞那肽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在患者的胃肠道方面,主要临床症状有腹泻、恶心、呕吐等。此外,艾塞那肽可造成患者多个系统的不良反应。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其不良反应的危害性,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刘京伟;罗艳;崔松林;王丽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脑靶向纳米载体材料研究进展

    血脑屏障的存在使许多药物难以入脑,促进药物跨血脑屏障成为关键。纳米粒具有小粒子特征,能携载药物跨血脑屏障实现脑靶向,并提高脑内药物浓度。本文综述了PLA、PLGA、PCL、PBCA、PAMAM、CS等作为载体材料制备的纳米粒入脑的情况,并重点探讨纳米粒粒径大小、表面修饰等对入脑的影响。

    作者:王彬辉;章文红;张晓芬;贺露佳;吴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液氮冷冻和外用卤米松乳膏治疗局限性环状肉芽肿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液氮冷冻和外用卤米松乳膏治疗局限性环状肉芽肿的疗效、安全性及美容效果。方法选择局限性环状肉芽肿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用液氮冷冻治疗1~3次,对照组皮损外用卤米松乳膏2周停用1周。治疗后第1、5个月,分别比较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美容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3.33%、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100%,美容满意度为86.67%,对照组分别为43.33%、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液氮冷冻治疗局限性环状肉芽肿较外用卤米松乳膏临床疗效更显著,美容满意度更高,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小燕;狄正鸿;许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血栓通与哌拉西林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1例患者静脉滴注血栓通和哌拉西林1周后出现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TEN),停药并给予甲泼尼龙、夫西地酸、丙种球蛋白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肠外营养等治疗,3周后皮损基本痊愈。本文通过对该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对血栓通和哌拉西林的不良反应及TEN的发病机制进行文献复习,提示临床使用这两种药物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及皮肤等情况,一旦发生TEN,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降低病死率。

    作者:程云忠;龚春龙;鲍同柱;舒迅;周纳新;万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及儿童用药评价

    目的分析 ICU患者和 PICU患者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以成人血药浓度为基准,为儿童患者的剂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测定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PICU病房治疗的49例重症感染患儿使用万古霉素后的血药浓度值,以及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于我院 ICU病房治疗的68例重症感染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后的血药浓度值。将浓度值、年龄、肝肾功指标等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人患者和儿童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有显著性差异( P=0.00)。进一步分析显示,成人患者中,当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5~20μg/mL时,其疗效好( P=0.03);儿童患者中,当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0~15μg/mL 时,其疗效好( P =0.00)。结论以成人血药浓度为基准,儿童万古霉素给药剂量偏低,血药浓度偏低,应给予足量万古霉素,以使其血药浓度尽快达到有效抑菌浓度。

    作者:周敬凯;张媞;邹佳运;李爽;孙浩;肇丽梅;陈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低分子肝素对预防骨盆骨折手术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佳用药时间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 LMWH)对预防骨盆骨折手术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佳用药时间。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骨盆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3例,根据术后使用LMWH的时间随机分为6 h组和12h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术后1、2、7d的大腿与小腿周径差值,术后1、3d的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术后1、3 d的凝血功能。结果12 h组患者出血量明显少于6 h组(P<0.01),术后1、2、7 d的大腿周径差值明显大于6 h组(P<0.05),术后2、7 d的小腿周径差值明显大于6 h组(P<0.05),术后3 d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6 h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3 d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h组的APTT、PT和TT水平在术前与术后3 d和6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骨盆骨折手术老年患者术后6 h使用LMWH能够显著降低术后肢体肿胀,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郑豪芬;杨腾衡;陈其福;邓宇;郑豪侠;王家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干扰素( IFN)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8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IFN治疗后,分析影响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385例接受IFN治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32例(8.3%)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的基线及治疗12、36、48周后的甲状腺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异常组(P<0.05)。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女性为IFN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POAb水平及女性患者为INF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牟建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1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静脉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祛痰、吸痰管吸痰等治疗,治疗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体温、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及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经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及肺泡灌洗治疗后患者体温、血常规、肺部炎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6%)高于对照组(66.7%);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均达到一定程度的好转,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后患者的pH、PaO2、PaCO2、SaO2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是治疗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一种疗效明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姚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