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雍;尚云晓
目的观察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克雷伯杆菌引发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来我院就诊的克雷伯杆菌肺炎患者86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头孢哌酮联合庆大霉素治疗,治疗组应用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获知痰培养药敏结果后,检测患者白细胞计数( WBC)、C反应蛋白( CRP)、动脉血氧分压( PaO2)、尿蛋白、呼吸频率、红细胞沉降速率( ESR)、体温,比较两组呼吸困难、紫绀、寒战及死亡例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BC、CRP、PaO2、尿蛋白、呼吸频率、ESR、体温、呼吸困难例数、紫绀例数及寒战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获知痰培养药敏结果后的WBC、CRP、尿蛋白、呼吸频率、ESR、体温、呼吸困难例数、紫绀例数、寒战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的PaO2分别为(82.16±19.21)、(73.24±18.17) mmHg,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应用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可明显提高克雷伯杆菌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降低死亡率。
作者:邢首行;张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的控制情况及血脂、体重指数的变化。方法选择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20例,使用沙格列汀5 mg/d+二甲双胍2000 mg/d;对照组20例,使用二甲双胍2000 mg/d,治疗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PPG)、HbA1c、血脂、体重指数等,观察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两组餐后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
作者:辛爽清;米垚川;孙媛媛;王笑烨;于轶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干扰素( IFN)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38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给予IFN治疗后,分析影响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385例接受IFN治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32例(8.3%)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的基线及治疗12、36、48周后的甲状腺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异常组(P<0.05)。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女性为IFN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POAb水平及女性患者为INF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牟建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建立酮洛芬凝胶中药物含量测定的方法,并明确光照对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Diamonsil ODS柱(4.6 mm ×200 mm,5μm);流动相为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pH值至3.0)-乙腈(50∶5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5 nm,柱温为室温。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酮洛芬凝胶中与辅料及有关物质分离度均符合要求,酮洛芬进样量在0.525~1.57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8.41%,RSD为1.35%(n=3)。经光照,酮洛芬含量明显降低,杂质A明显增加,杂质A为酮洛芬的光照降解产物。结论本方法简单、快捷,可用于酮洛芬凝胶中药物含量的测定。
作者:石莉;张晶;李乐;沙延淳;邓波;杨祝仁;杨红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比观察液氮冷冻和外用卤米松乳膏治疗局限性环状肉芽肿的疗效、安全性及美容效果。方法选择局限性环状肉芽肿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用液氮冷冻治疗1~3次,对照组皮损外用卤米松乳膏2周停用1周。治疗后第1、5个月,分别比较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美容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3.33%、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100%,美容满意度为86.67%,对照组分别为43.33%、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液氮冷冻治疗局限性环状肉芽肿较外用卤米松乳膏临床疗效更显著,美容满意度更高,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小燕;狄正鸿;许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药师参与1例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针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阿司匹林、甘油果糖氯化钠的用药调整方案开展药学监护,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改善明显。结论临床药师对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个体化用药监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杨春琳;金建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通过检索国外有关艾塞那肽的不良反应的报道,对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处置措施进行总结。艾塞那肽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在患者的胃肠道方面,主要临床症状有腹泻、恶心、呕吐等。此外,艾塞那肽可造成患者多个系统的不良反应。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其不良反应的危害性,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刘京伟;罗艳;崔松林;王丽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损伤( MIRI)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我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AMI患者80例,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ELISA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6。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结果两组术前TNF-α和IL-6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TNF-α和IL-6表达水平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24 h时达到峰值(P<0.05),以后逐渐下降(P<0.05),但术后12、24、48、72 h,观察组TNF-α和IL-6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PCI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6%±3.4%和11.8%±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3%±7.9%和47.5%±11.2%,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且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为42.53%±4.36%和21.03%±4.02%,观察组为48.91%±4.82%和16.55%±3.27%,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红霉素可以抑制PCI术后的炎症反应,对预防PCI术后MIRI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晓妲;李淑杰;章岳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胸科医院2013年诊断为结核病的451例病例,并对可能影响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年龄(≤45岁)和脂肪肝为危险因素。结论对青壮年(≤45岁)人群、脂肪肝患者,应采取勤监测、早发现、早治疗的措施,以减少抗结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负担。
作者:王芳;杨永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时程下,利多卡因乳膏对淋巴免疫治疗注射患者注射穿刺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行淋巴免疫治疗的139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 C组)、利多卡因1组( L1组)、利多卡因2组( L2组)及利多卡因3组( L3组)。 L1组、L2组和L3组涂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C组涂以凡士林乳膏,贴3 M薄膜覆盖,L1组、L2组和L3组分别于贴薄膜后1、15及30 min时揭去薄膜后常规消毒注射,观察各组患者疼痛及满意度情况。结果与C组和L1组相比,L2组和L3组患者VAS评分降低,患者满意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L2组相比, L3组患者 VAS 评分无显著变化,而 L3组满意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15 min治疗时程下,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有效抑制淋巴免疫治疗注射患者的注射穿刺痛并提高其满意度。
作者:曾洁群;刘春林;胡佩英;赵柏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 ICU患者和 PICU患者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以成人血药浓度为基准,为儿童患者的剂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测定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PICU病房治疗的49例重症感染患儿使用万古霉素后的血药浓度值,以及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于我院 ICU病房治疗的68例重症感染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后的血药浓度值。将浓度值、年龄、肝肾功指标等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人患者和儿童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有显著性差异( P=0.00)。进一步分析显示,成人患者中,当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5~20μg/mL时,其疗效好( P=0.03);儿童患者中,当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0~15μg/mL 时,其疗效好( P =0.00)。结论以成人血药浓度为基准,儿童万古霉素给药剂量偏低,血药浓度偏低,应给予足量万古霉素,以使其血药浓度尽快达到有效抑菌浓度。
作者:周敬凯;张媞;邹佳运;李爽;孙浩;肇丽梅;陈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1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静脉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祛痰、吸痰管吸痰等治疗,治疗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体温、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及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经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及肺泡灌洗治疗后患者体温、血常规、肺部炎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6%)高于对照组(66.7%);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均达到一定程度的好转,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后患者的pH、PaO2、PaCO2、SaO2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是治疗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的一种疗效明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姚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金银花、山银花水提液不同配比(1∶0、2∶1、1∶1、1∶2、0∶1)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对H2 O2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自由基( 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O])清除法测定金银花-山银花水提液5个不同配比组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体外培养HUVECs细胞并复制细胞损伤模型,测定金银花-山银花水提液5个不同配比组受损细胞的活力、受损细胞上清中乳酸脱氢酶( LDH)和一氧化氮( NO)的含量。结果金银花-山银花水提液不同配比均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其中金银花-山银花2∶1组佳。金银花-山银花水提液不同配比能够使受损细胞NO的含量增加、LDH释放减少,其中金银花-山银花1∶0组作用强,2∶1组次之。结论金银花-山银花不同配比在体外有较强的抗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并且能够保护损伤的HUVECs细胞,金银花-山银花2∶1综合效果佳。
作者:田磊;蒋宝平;何苗;李申;樊晓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硫化氢联合亚低温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6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S组)、肢体缺血再灌注组( IR组)、硫氢化钠组+IR组( H组)、亚低温+IR组( M组)和硫氢化钠联合亚低温+IR组( HM组)。采用双大腿根部止血带制备大鼠双后肢缺血及再灌注模型。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和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 Caspase-12)蛋白表达。结果 M组、H组和HM组病理学损伤较IR组减轻,其中HM组减轻明显。与S组比较,IR组、H组、M组和HM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GRP78和Caspase-12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H组、M组和HM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GRP78和Caspase-12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H组和M组比较,HM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降低,GRP78和Caspase-12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硫化氢联合亚低温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肌损伤,其机制与下调心肌细胞GRP78和Caspase-12蛋白的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作者:常国江;刘涛;刘志成;章以杰;林俊;田苗苗;宋晓丽;王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巴胺组(42例)、去甲肾上腺素组(42例),分别给予多巴胺8~20μg/( kg·min)和去甲肾上腺素0.05~2.0μg/( kg·min)微量泵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死亡率、治疗前后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血乳酸水平及24 h乳酸清除率等。结果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患者临床死亡率分别为30.95%、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胺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R分别为(123.15±18.41)、(110.12±17.05)次/min,MAP分别为(72.25±9.36)、(73.72±9.84) mmHg;去甲肾上腺素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R分别为(120.38±18.20)、(108.69±16.52)次/min,MAP分别为(73.01±9.40)、(74.28±9.96) mmHg。两组患者治疗后HR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巴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患者24 h 乳酸清除率分别为45.82%±6.07%、67.15%±8.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巴胺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乳酸分别为(5.10±0.88)、(3.19±0.65) mmol/L;去甲肾上腺素组分别为(3.29±0.65)、(2.11±0.43) mmol/L。两组患者治疗前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去甲肾上腺素组患者血乳酸水平下降程度高于多巴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用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可有效减慢心率,提高血乳酸清除率,降低血乳酸水平及死亡率。
作者:潘姣;陈朴;郑宇;瞿纪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建立碘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以不同厂家的鲎试剂进行干扰试验,并对3批样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将碘化钠注射液稀释为20倍稀释液,用灵敏度为0.25 EU/mL的鲎试剂进行干扰试验,进行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结论本研究的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碘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作者:赵昕;贺康洪;赵文军;高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 LMWH)对预防骨盆骨折手术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佳用药时间。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骨盆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3例,根据术后使用LMWH的时间随机分为6 h组和12h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术后1、2、7d的大腿与小腿周径差值,术后1、3d的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术后1、3 d的凝血功能。结果12 h组患者出血量明显少于6 h组(P<0.01),术后1、2、7 d的大腿周径差值明显大于6 h组(P<0.05),术后2、7 d的小腿周径差值明显大于6 h组(P<0.05),术后3 d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6 h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3 d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h组的APTT、PT和TT水平在术前与术后3 d和6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骨盆骨折手术老年患者术后6 h使用LMWH能够显著降低术后肢体肿胀,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郑豪芬;杨腾衡;陈其福;邓宇;郑豪侠;王家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液动力学和肌阵挛的影响。方法 ASAⅠ或Ⅱ级患者120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 C组:接受生理盐水10 mL, F组、R组和S组分别静脉给予芬太尼2μg/kg、瑞芬太尼2μg/kg和舒芬太尼0.2μg/kg预处理,其中R组依托咪酯0.2~0.3 mg/kg诱导前1 min,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μg/( kg·min)。静注顺阿曲库铵0.15~0.2 mg/kg后行气管插管。记录有关时段的收缩压( SBP)、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肌阵挛强度和发生率。结果 R组在插管后血液动力学变化比C组、F组和S组显著减少。 R组SBP、HR≥基础值的30%、SBP≥180 mmHg和HR≥120次/min的发生率(0、10%、0、0)低于C组(83%、87%、37%、30%)和F组(60%、70%、27%、13%)。 F组、R组和S组肌阵挛强度和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抑制依托咪酯诱导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效果优于芬太尼和舒芬太尼。三种阿片制剂均明显减少肌阵挛发生率和肌颤强度。
作者:宋志高;张兆平;房宁宁;李筱;孙国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疗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通过鼻饲行肠内营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40例,采用自制匀浆膳食配合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鼻饲5 d内出现腹泻例数依次为3例、27例,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鼻饲4周内出现腹胀例数依次为4例、11例,用餐支出费用依次为(2382.68±277.69)元、(5393.45±244.66)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均值依次为(141.6±14.79) g/L、(135.33±9.47) g/L,体质指数均值依次为(25.50±2.98)kg/m2、(23.92±1.52)kg/m2,上臂围均值依次为(33.60±1.10)cm、(33.00±0.56)cm,三头肌皮褶厚度均值依次为(26.60±0.08)mm、(26.29±0.09)mm,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匀浆膳食配合能全力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并发症少、费用低,可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利于长期使用。
作者:张博;肖适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为临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来我科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及体征恢复正常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血清淀粉酶及血清脂肪酶恢复正常时间、肝功能、炎性细胞因子、氧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例数。结果观察组腹痛、腹胀、胃肠道功能、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略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γ-GT、IL-6、IL-8、CRP、TNF-α、MDA、SO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L-10、GSH-Px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呼吸窘迫综合征、肝功能衰竭、胰腺假性囊肿、脓肿发生例数及死亡例数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症状缓解时间短、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保护肝功能、抗炎及抗氧化作用强、并发症发生较少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丁金囡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