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含林;姜华;陈蓉蓉
本文系统介绍了如何对药学专业实习生进行带教及考核的细化,以提升实习效果.
作者:陈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莪术提取物榄香烯抑制胶质瘤细胞体外增殖的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免疫共沉淀、Western印迹等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榄香烯对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影响、对C6细胞中与Raf-1结合形成分子复合体的Hsp90水平的影响、对C6细胞Hsp90、Raf-1、ERK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 榄香烯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该增殖抑制效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榄香烯可明显下调C6细胞中与Raf-1结合的Hsp90水平及C6细胞的磷酸化Raf-1、ERK表达,但不影响总Hsp90的表达水平.结论 榄香烯能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体外增殖,破坏Hsp90的分子伴侣功能,阻碍Hsp90/Raf-1复合体的形成,使Raf-1不能被活化,终下调胶质瘤细胞赖以生存的Raf/MEK/ERK通路,这可能是榄香烯抑制C6细胞增殖的机制.
作者:赵永顺;董斌;吴春明;位振清;徐英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不合理用药是导致药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不仅加重患者的病情和经济负担.而且浪费国家有限的卫生资源.医院应将安全合理用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规范的诊疗和精湛的技术,提高服务质量,改变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笔者对我院近年来在推进合理用药过程中的实践和体会进行了总结.
作者:邵建屏;许建国;秦安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对我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药品导致的药疹进行归类并采取药学服务对策.方法 统计75例药疹患者的一般情况、致敏药物、临床表现、治疗和疾病转归等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75例药疹患者,男30例,女45例,年龄小2岁,大73岁,平均年龄28.4岁;药疹的疹型分为猩红热样型(13.33%)、麻疹样型(52.00%)、荨麻疹样型(28.00%)、固定型(2.67%)、多形红斑型(2.67%)、剥脱性皮炎型(1.33%);引起药疹的药物有抗菌药(70.67%)、解热镇痛抗炎药(14.67%)、中成药(6.67%)、生物制品(5.33%)、抗痛风药(1.33%)、心血管系统药(1.33%).结论 抗菌药是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别嘌醇片是重症药疹的致敏药.必须做好药品不良反应及治疗药疹药品的药学服务,保障患者合理用药.
作者:武欣;侯飞燕;刘汝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测定注射用替加环素有关物质的梯度洗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5μm,416 mm×250 mm),以磷酸盐缓冲液-乙腈(95:5)为流动相A,以磷酸盐缓冲液-乙腈(50:50)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条件:0~40 min,A;85%→57%;40~55 min,A:57%→0%;55~56 min,A:0%→85%:以1.0 mL/min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48 nm.结果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替加环素与各中间体杂质及降解杂质均能有效分离,分离度大于2.0;检测限为3.6 ng,精密度良好(RSD为0.7%).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注射用替加环素有关物质的测定.
作者:谢安云;徐洁昵;陈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头孢他美酯颗粒的含量.方法 采用Agela XBP-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甲醇-水-磷酸盐缓冲液(360:95:500:45)为流动相,柱温:25℃,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μL.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63 nm.结果 头孢他美酯保留时间约为12 min,与其他杂质分离度均大于2.0,头孢他美酯的浓度在123.42~287.98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可作为盐酸头孢他美酯颗粒含量测定的质控方法.
作者:马丽;李铁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本文就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1例输注10%氯化钠外渗致小儿内踝皮肤瘀紫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给予的护理措施进行讨论.
作者:徐颖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谱,以金电极支撑的硫醇单层膜(DDM)和铂电极支撑的磷脂双层膜(s-BLM)作为生物膜的模型.以Fe(CN)<,6><'3->和Fe(CN)<,6><'4->为探针分子,研究了盐酸氯丙嗪对硫醇单层膜和磷脂双层膜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显示,盐酸氯丙嗪可以与硫醇单层膜和磷脂双层膜发生比较强烈的相互作用,致使[Fe(CN)<,6>]<'3-/4->穿透生物膜.本实验将为盐酸氯丙嗪体内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有效帮助.
作者:赵昕;许志军;马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盐酸利托君治疗早产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00例先兆早产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用利托君静脉滴注,并逐渐加量至宫缩消失后改为口服;对照组40例用硫酸镁静脉滴注至宫缩消失再维持12 h.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有效率为87.5%;观察组延长孕周(1.00±0.69)用,对照组延长孕周(0.86±0.68)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显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托君抑制早产孕妇的子宫收缩疗效确切,显效快,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药物的有效剂量及滴速.
作者:郭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提出解决办法,为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药物治疗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参阅相关文献,分析引起患者用药不依从的因素及后果,结合,临床用药实际,提出提高用药依从性的方法.结果 与结论通过多种有效方法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可促进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保证药物的疗效.
作者:吉冬梅;张伶俐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暖宫贴联合补血益母颗粒对人流术后月经恢复情况的临床观察.方法 在我院行无痛人工流产的1 00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暖宫贴联合补血益母颗粒治疗1周.结果 观察组人流后月经按时来潮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发生痛经及月经过少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流术后使用暖宫贴联合补血益母颗粒可促进月经恢复正常(1个月后),并减少痛经.
作者:苏莉;黄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回顾分析我院ICU病房2010年1-10月间临床分离菌对各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细菌培养、分离和鉴定以及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临床分离202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1.8%,革兰阳性菌占17.8%.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25株(12.4%),大肠埃希菌17株(8.4%),肺炎克雷伯菌38株(18.8%),鲍曼不动杆菌49株(24.3%).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9.4%),肠球菌属3株(1.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株(9.9%).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分别占89.5%和83.3%.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检出率为70.6%,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株检出率为78.9%.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仍高度敏感.结论 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A和MRCN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较高.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我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吕慧怡;范青;李永亮;张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正常生活.普瑞巴林作为神经递质调节剂,在临床治疗PHN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李杰;燕玮;王晓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益心康对体外心肌细胞感染柯萨奇病毒B<,3>的影响.方法 益心康药液作用于乳鼠心肌细胞,观察心肌细胞的搏动、形态及酶学水平的变化.结果 利巴韦林组(C组)CK-MB、LDH、AST水平低于病毒感染组(B组),P<0.01.益心康组(D组)、益心康加地塞米松组(E组)细胞中的CK-MB、LDH、AST水平明显低于B组,同时低于C组.D组、E组的酶学水平与B组比较,P<0.01;与C组比较,P<0.05;D组、E组之间比较,P>0.05.结论 益心康对柯萨奇病毒感染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马丽;史业东;陈苏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对我院2010年1-10月非手术病区医嘱单进行抽样分析,了解我院非手术病区用药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抽查医嘱单及病历逐一审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抽取150份病历,不合理用药医嘱占34.7%.结论 非手术病房用药基本合理.高质量的医嘱单点评,可以提高医生和药师的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任静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外用复方黄柏液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抗生素全身治疗基础上,实验组55例,用复方黄柏液湿敷治疗;对照组55例.用乳酸依沙溶液湿敷治疗.结果 实验组症状改善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常规全身应用抗生素基础上,外用复方黄柏液治疗SSSS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杨帆;韩秀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本文通过介绍医院门急诊药房盒装自动分包机与智能储存柜的组合,住院药房单剂量自动分包机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全面集成,为国内医院自动化药房的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陈敏亚;陆一;施佳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是一种主要累及小血管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病理主要表现为局灶性坏死性的全层血管炎,新月体肾小球肾炎是其肾脏特征性改变.笔者对我院2010年收治的一例MP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
作者:于锐;刘大军;李德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对胆舒片进行处方工艺的筛选.方法 以薄荷脑损耗率为指标,筛选处方工艺,并对优化处方工艺制备的胆舒片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 按筛选出的佳处方工艺制得的胆舒片含量合格、稳定,对光、热、湿敏感.结论 该工艺有效地解决了薄荷脑稳定性问题,且制备工艺简单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陈碧;王志华;谭勤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每日1次注射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在疗效上的差异.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甘精胰岛素睡前1次皮下注射,另一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晚餐前1次皮下注射.比较用药后4周内的晨起空腹血糖及3个月、6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首次达标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达标时的平均胰岛素用量.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晨起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空腹血糖达标所需要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达标时甘精胰岛素的用量少于门冬胰岛素30(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均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作者:陈莉;韩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