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细菌耐药性监测

吕慧怡;范青;李永亮;张宁

关键词: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 药敏试验
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我院ICU病房2010年1-10月间临床分离菌对各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细菌培养、分离和鉴定以及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临床分离202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1.8%,革兰阳性菌占17.8%.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25株(12.4%),大肠埃希菌17株(8.4%),肺炎克雷伯菌38株(18.8%),鲍曼不动杆菌49株(24.3%).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9.4%),肠球菌属3株(1.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株(9.9%).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分别占89.5%和83.3%.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检出率为70.6%,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株检出率为78.9%.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仍高度敏感.结论 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A和MRCN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较高.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我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细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 回顾分析我院ICU病房2010年1-10月间临床分离菌对各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细菌培养、分离和鉴定以及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临床分离202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1.8%,革兰阳性菌占17.8%.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25株(12.4%),大肠埃希菌17株(8.4%),肺炎克雷伯菌38株(18.8%),鲍曼不动杆菌49株(24.3%).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9.4%),肠球菌属3株(1.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株(9.9%).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分别占89.5%和83.3%.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检出率为70.6%,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株检出率为78.9%.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仍高度敏感.结论 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A和MRCN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较高.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我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吕慧怡;范青;李永亮;张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药疹75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我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同药品导致的药疹进行归类并采取药学服务对策.方法 统计75例药疹患者的一般情况、致敏药物、临床表现、治疗和疾病转归等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75例药疹患者,男30例,女45例,年龄小2岁,大73岁,平均年龄28.4岁;药疹的疹型分为猩红热样型(13.33%)、麻疹样型(52.00%)、荨麻疹样型(28.00%)、固定型(2.67%)、多形红斑型(2.67%)、剥脱性皮炎型(1.33%);引起药疹的药物有抗菌药(70.67%)、解热镇痛抗炎药(14.67%)、中成药(6.67%)、生物制品(5.33%)、抗痛风药(1.33%)、心血管系统药(1.33%).结论 抗菌药是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别嘌醇片是重症药疹的致敏药.必须做好药品不良反应及治疗药疹药品的药学服务,保障患者合理用药.

    作者:武欣;侯飞燕;刘汝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病区医嘱单点评与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对我院2010年1-10月非手术病区医嘱单进行抽样分析,了解我院非手术病区用药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抽查医嘱单及病历逐一审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抽取150份病历,不合理用药医嘱占34.7%.结论 非手术病房用药基本合理.高质量的医嘱单点评,可以提高医生和药师的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任静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我院136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了解中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02-2009年上报的136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表,对不良反应病例涉及的药物品种、给药途径、主要不良反应症状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136例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其中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高,占36.76%.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剂型以注射剂(57.35%)和口服制剂为主.不良反应损害涉及皮肤、胃肠、中枢和外周神经、心血管等全身多器官、系统.结论 应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完善、充实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体系,加强中药各环节的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赵娜萍;严天虹;王晶;杨黎;王学彬;王卓;张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安全合理用药——我们的实践和体会

    不合理用药是导致药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不仅加重患者的病情和经济负担.而且浪费国家有限的卫生资源.医院应将安全合理用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规范的诊疗和精湛的技术,提高服务质量,改变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笔者对我院近年来在推进合理用药过程中的实践和体会进行了总结.

    作者:邵建屏;许建国;秦安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药师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药学实践

    目的 通过药师对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过程,探索药师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针对具体病例,协助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出有效的药学监护措施及教育计划.结果 与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的实践可以使用药更加规范合理.

    作者:王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输注10%氯化钠造成外渗一例的护理体会

    本文就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1例输注10%氯化钠外渗致小儿内踝皮肤瘀紫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给予的护理措施进行讨论.

    作者:徐颖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一例诊治分析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是一种主要累及小血管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病理主要表现为局灶性坏死性的全层血管炎,新月体肾小球肾炎是其肾脏特征性改变.笔者对我院2010年收治的一例MP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

    作者:于锐;刘大军;李德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早产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盐酸利托君治疗早产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00例先兆早产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用利托君静脉滴注,并逐渐加量至宫缩消失后改为口服;对照组40例用硫酸镁静脉滴注至宫缩消失再维持12 h.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有效率为87.5%;观察组延长孕周(1.00±0.69)用,对照组延长孕周(0.86±0.68)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显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托君抑制早产孕妇的子宫收缩疗效确切,显效快,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药物的有效剂量及滴速.

    作者:郭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盐酸戊乙奎醚对诱导剂量顺式阿曲库铵起效及再次注药时间的影响

    目的 比较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术前用药对诱导剂量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及再次注药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无神经肌肉疾患并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成盐酸戊乙奎醚组(Ⅰ组,15例)和阿托品组(Ⅱ组,15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0 min分别肌注阿托品或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采用TOF刺激方式,持续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TOF≥25%时追加肌松药,记录两组患者神经肌肉阻滞的起效时间及T<,1>从0恢复至25%的时间.应用静脉麻醉诱导,七氟烷吸入麻醉维持.结果 与阿托品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组肌松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再次注药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术前肌注盐酸戊乙奎醚能明显缩短诱导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增加临床肌松维持时间,延长再次注药的时间.

    作者:李旭;董有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导管向血管远端注射三磷酸腺苷对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

    目的 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经导管向远端血管床注射三磷酸腺苷(ATP)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9月,接受急诊PCI手术出现无复流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B组)24例和对照组(A组)22例.B组经导管注入ATP200 μg,A组注入维拉帕米200 μg,必要时可以反复注射.观察注射药物后校正的TIMI血流帧幅数(CTFC)、术中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术后左室射血分数(EF值)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种药物在多次给药后,均可以使90%的患者恢复TIMI 3级血流(A组:90.1%,B组:91.7%,P>0.05),A组、B组的CTFC值分别为26.5±14.6、258±10.3(P>0.05),但B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小于A组[(8.7±5.6)mmHg vs(13.4±10.6)mmHg,P<0.05],需要IABP支持的患者数量有减少的趋势.两组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导管向远端血管床注射三磷酸腺苷,可以即刻提高靶血管血流灌注和心肌组织灌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无复流的方式.

    作者:刘兴利;马淑梅;庞文跃;孙兆青;张新忠;李晓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盐酸头孢他美酯颗粒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头孢他美酯颗粒的含量.方法 采用Agela XBP-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甲醇-水-磷酸盐缓冲液(360:95:500:45)为流动相,柱温:25℃,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μL.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63 nm.结果 头孢他美酯保留时间约为12 min,与其他杂质分离度均大于2.0,头孢他美酯的浓度在123.42~287.98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结论 该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可作为盐酸头孢他美酯颗粒含量测定的质控方法.

    作者:马丽;李铁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盐酸氯丙嗪对模拟生物膜作用的实验研究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谱,以金电极支撑的硫醇单层膜(DDM)和铂电极支撑的磷脂双层膜(s-BLM)作为生物膜的模型.以Fe(CN)<,6><'3->和Fe(CN)<,6><'4->为探针分子,研究了盐酸氯丙嗪对硫醇单层膜和磷脂双层膜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显示,盐酸氯丙嗪可以与硫醇单层膜和磷脂双层膜发生比较强烈的相互作用,致使[Fe(CN)<,6>]<'3-/4->穿透生物膜.本实验将为盐酸氯丙嗪体内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有效帮助.

    作者:赵昕;许志军;马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双波长RP-HPLC法测定清开灵胶囊中栀子苷和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清开灵胶囊黄芩苷和栀子苷含量的RP-HPLC法.方法 色谱柱:Hibor C<,18>键合硅胶柱(4.6 mm×160 mm,5μm).流动相:A相为0.2%磷酸水溶液,B相为乙腈.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0~10 min:B相-A相(12:88),流速0.8 mL/min;10 min之后:B相-A相(25:7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0 nm(栀子苷)、278 nm(黄芩苷).柱温:30℃.结果 栀子苷在0.16~2.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4%,RSD=2.08%(n=6),黄芩苷在0.18~2.7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8%,RSD=2.01%(n=6).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灵敏,精密度和重现性良好,专属性强,准确度高,可作为该制刑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控制方法.

    作者:师永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小儿生血糖浆不良反应调查

    目的 探讨小儿生血糖浆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 选择2010年1月1日-10月31日,我院儿科应用小儿生血糖浆治疗临床确诊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323例,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 小儿生血糖浆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哭闹、上腹部不适、腹痛、腹泻、便秘、黑便、牙齿变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7%,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结论 年龄偏小(尤其1岁以内)的患儿服用小儿生血糖浆时,应告知家长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可采取奶后或饭后服用,或少量多次服用,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严重胃肠道症状者,可服用适量保护胃肠粘膜药.

    作者:燕翎飞;郎会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化学方法快速鉴别厄贝沙坦片

    目的 采用化学方法快速鉴别厄贝沙坦片.方法 利用与碘化钾-碘试液发生生物碱沉淀反应,生成红棕色沉淀,以及与硝酸银生成沉淀的现象,结合薄层色谱法,鉴别厄贝沙坦片.结果 氮杂环结构与碘化钾-碘试液发生生物碱的沉淀反应生成红棕色沉淀及与硝酸银生成沉淀的现象,可以鉴别厄贝沙坦片的真伪;用薄层色谱法可以区分出盐酸厄贝沙坦片与其他同类药品.结论 用化学方法结合薄层色谱法.不仅可以快速鉴别厄贝沙坦片的真伪,而且可以将厄贝沙坦片与其他同类药品进行区分.

    作者:黄振;李楠;崔月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金银花和干姜对小鼠的毒性研究

    目的 研究寒热属性不同的中药(金银花、干姜)对小鼠的毒性作用.方法 将金银花、甘草和干姜的水溶液给予小鼠2周,观察小鼠的生存情况,统计存活小鼠的数量.处死动物,取肝脏、肾脏和心脏组织,测定其中部分元素(锰、铁、铜、锌、镁、钙、磷)的含量变化.结果 寒热属性不同的中药对实验动物的毒性作用非常明显,实验小鼠的肝脏、肾脏和心脏组织中,部分元素的含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发生在肝脏组织中的元素含量变化为显著.结论 寒热属性不同的中药对小鼠有毒性作用,实验动物的肝脏组织可能是研究不同中药药性的较好的实验材料.

    作者:蒲含林;姜华;陈蓉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榄香烯阻碍大鼠胶质瘤C6细胞ERK信号通路中Hsp90/Raf-1分子复合体的形成

    目的 探讨莪术提取物榄香烯抑制胶质瘤细胞体外增殖的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计数、免疫共沉淀、Western印迹等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榄香烯对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影响、对C6细胞中与Raf-1结合形成分子复合体的Hsp90水平的影响、对C6细胞Hsp90、Raf-1、ERK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 榄香烯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该增殖抑制效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榄香烯可明显下调C6细胞中与Raf-1结合的Hsp90水平及C6细胞的磷酸化Raf-1、ERK表达,但不影响总Hsp90的表达水平.结论 榄香烯能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体外增殖,破坏Hsp90的分子伴侣功能,阻碍Hsp90/Raf-1复合体的形成,使Raf-1不能被活化,终下调胶质瘤细胞赖以生存的Raf/MEK/ERK通路,这可能是榄香烯抑制C6细胞增殖的机制.

    作者:赵永顺;董斌;吴春明;位振清;徐英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注射用替加环素的有关物质

    目的 建立测定注射用替加环素有关物质的梯度洗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5μm,416 mm×250 mm),以磷酸盐缓冲液-乙腈(95:5)为流动相A,以磷酸盐缓冲液-乙腈(50:50)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条件:0~40 min,A;85%→57%;40~55 min,A:57%→0%;55~56 min,A:0%→85%:以1.0 mL/min的流速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48 nm.结果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替加环素与各中间体杂质及降解杂质均能有效分离,分离度大于2.0;检测限为3.6 ng,精密度良好(RSD为0.7%).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注射用替加环素有关物质的测定.

    作者:谢安云;徐洁昵;陈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益生菌预防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疗效

    目的 探讨预防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膜腹炎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共43例,随机分为益生菌组15例,抗生素组15例,对照组13例.三组患者住院后均给予抗感染、护肝、利尿、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10~14 d.此后,益生菌组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0.63 g/d,6个月;抗生素组给予诺氟沙星胶囊200 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未做特殊处理.三组均于用药内6个月进行定期复查,评价其有效率、自发性腹膜炎再发率及小肠细菌过生长情况.结果 (1)疗效:6个月内益生菌组总有效率为86.7%,再生率为13.3%,抗生素组有效率为93.3%,再发率为6.7%;对照组自发性腹膜炎再发率为46.2%.益生菌组与抗生素组的总有效率、再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小肠细菌过生长情况:治疗前后对照组阳性率无变化,益生菌组及抗生素组阳性率显著下降(P<0.05),益生菌组与抗生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组下降率与抗生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及抗生素在预防和治疗自发性腹膜炎方面均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红宇;周国华;陈叶青;颜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实用药物与临床杂志

主管:辽宁省卫生厅

主办:辽宁省药学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