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昶;汪宏君;董楷
目的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8例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确诊患者7例症状好转,1例无效,病程在6个月内疗效尤好.结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为B12缺乏性疾病,血B12测定是确诊的依据,其影响像学方面有一定的特征.
作者:高宇;张丕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糖尿病与高血压关系密切.研究表明,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为非糖尿病者的1.5~3倍,可高达20%~60%.糖尿病的并发症35%~75%与高血压有关.同时,高血压患者半数以上有肥胖或超重,约10%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可能性是正常血压者的2.5倍[1].
作者:刘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子宫破裂是产科极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其引发的产后出血量多,止血困难,常引起母婴死亡,仍为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我院于2004年9月收治一例基层医院处理不当致子宫破裂失血性休克的产妇,抢救成功,体会如下.
作者:冯雅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观察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率.方法在3种不同培养基中,分别进行不同浓度的孢子振荡培养(pH 7.35,37 ℃),诱导白念珠菌芽管的形成.结果 RPMI1640、DMEM培养液中孢子密度为5×106/L时,芽管形成率高(大于95%).结论优化培养条件以提高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率.
作者:张宝军;叶庆俏;周村建;李彦;唐书谦;李芹阶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年来,药品市场上用于治疗糖尿病的降糖药物很多,从处方上分有3种:纯西药制剂、纯中药制剂、中西药组合制剂.本文选4种典型降糖药物进行分析,旨在提醒糖尿病患者慎重选药、用药.
作者:汤志萍;邓雅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制剂室通过改变硫磺软膏的浓度,经过不同浓度的实验和临床观察,对疥疮的治疗临床反应效果理想.
作者:高云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根据我院76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顽固性高血压控制困难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李高凯;高明铎;刘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9例的治疗与护理.方法 29例患者给予积极的抗感染治疗,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血小板和新鲜血以增强患者机体的抵抗力,同时给予精心的护理.结果 29例患者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母婴预后良好.结论及时治疗及正确的护理是改善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母婴预后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素杰;张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本文对13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缺乏自觉症状,常发现较迟;易引起糖尿病并发症;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实施困难;对胰岛素敏感性低,降糖药物治疗易发生低血糖等.提出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应因人而异,制定个人护理计划;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巩英凤;宋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麻醉性镇痛药作为一类特殊药品,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各个国家对麻醉性镇痛药的管理、应用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我院作为一家二级甲等医院,在工作中按照国家的<麻醉性镇痛药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麻醉性镇痛药的管理.
作者:张蕾;刘文建;杨德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使用阿托品化治疗后的观察与护理进行探讨.方法对52例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2例患者治愈48例,死亡4例.结论一般急救原则基础上,正确使用阿托品,迅速达到阿托品化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俭;王艳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10例应用甘露醇治疗脑血管意外而引起肾损害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探讨甘露醇的不良反应及其成因,认为老年肾功能减退是引起肾损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王楠;宋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总结重症儿童哮喘治疗经验.方法对52例重症儿童哮喘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52例,治愈50例,死亡2例,治愈率96.2%,病死率3.8%.结论提高危重哮喘的救治成功率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及早诊治、快速平喘是治疗哮喘的关键.合理抗炎、准确判断病情,及时治疗合并症,缓解期避免诱因,规范治疗,加强自我管理,提高生活质量是防治哮喘的重要环节.
作者:富艳辉;孟晓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重症婴幼儿中的应用.方法选自2000-2002年入住我院PICU的重症婴幼儿148例患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观察.结果头皮、四肢表浅静脉套管针穿刺一般能保持3~5 d,颈外静脉一般能保持7~10 d,临床观察5 d以内穿刺部位无红肿、硬结.结论套管针不仅能提高抢救的效率,且便于儿科护理工作的开展,减少患儿的痛苦.
作者:袁凤清;杨瑞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是成年起病的1型糖尿病的一种重要亚型.早在1977年,Irvine等观察到2型糖尿病中胰岛细胞抗体(ICA)阳性者多无肥胖、血浆C肽水平低、易出现继发口服降糖药失效、较多伴有自身免疫病.1987年,Kobayashi[1]建议称此类患者为缓慢进展性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SPIDDM).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被鉴定为胰岛自身抗体后,1993年Tuomi等[2] 检测并发现了一组成年发病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GAD-Ab阳性,并将其命名为LADA.LADA患者的特点[3]为:①疾病的性质属于自身免疫性,为1型糖尿病;②起病晚,成年出现;③起病方式缓慢,有较长阶段(至少半年)呈非胰岛素依赖状态.1999年,WHO正式定义其为1型糖尿病的亚型.LADA以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为特征,其进展速度不一,β细胞可长期维持一定的功能,也可较快进展为胰岛素依赖.现主张尽早从貌似2型糖尿病(TZDM)中鉴别出LADA并早期治疗,以减轻胰岛自身免疫损害,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延缓胰岛素依赖阶段的出现和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智广;熊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 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治疗前列腺增生不仅要正确选择药物,还要注意用药禁忌,以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作者:张丽萍;赵晓春;黄涛;刘亚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患者,24岁,未婚,有性生活史.因停经84 d,阴道流血2 d,拟诊为先兆流产,于2004年7月4日收入院.当时B超显示:早孕见胎囊(57 mm×46 mm),要求终止妊娠,于7月6日始服米非司酮片25 mg,每12小时一片,服用3 d,服后无自诉不适.7月9日晨6时服用米索前列醇片0.6 mg,即感恶心呕吐,呕吐少量黏液,并感下腹隐痛.6时30分出现四肢发麻,胸闷,予以吸氧2 L/min.6时35分出现唇绀,流涕,胸闷气促,张口呼吸,四肢痉挛,神清.
作者:陈利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论述了医院制剂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探讨医院制剂今后的出路.指出在医院制剂改革的大潮中,医院制剂应适应环境,调整结构,加强质量管理,开发新的制剂,转变观念,由过去的供应型转变成服务型,以谋求发展.
作者:杨跃辉;霍保芳;何溥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常有糖代谢、脂代谢,水、电解质的紊乱及血凝障碍.在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是极为常见的.新的研究表明,血脂异常是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治疗对防治糖尿病的并发症极其重要.
作者:王艳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