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嵋
冠心病属临床常见多发病,其早期症状多不明显,难于辨证论治.运用温病学中的伏邪学说诠释冠心病的发病机理,并对如何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行冠心病的早期防治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胡旭;周慧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导赤散通过合理的配伍体现其配伍的增效减毒原理,证实了方剂组方理论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对今后复方的研究有一定实质性指导价值.
作者:崔海月;崔京男;王庆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小半夏加茯苓汤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和了解毒靶器官.方法:以大浓度药液灌胃给药,24 h内给药3次,连续观察7天.详细观察记录小鼠行为活动、状态、饮食、大便、小便、毛色、分泌物及死亡等情况.结果:全部动物健存.也无明显中毒反应,测得小半夏加茯苓汤大受试药物量为267.60g raw drug·kg-1,为临床患者拟用量的382.29倍.结论:小半夏加茯苓汤对小鼠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
作者:何前松;蒋婧妍;冯泳;冉红应;刘柳;龙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该疗法治疗高位肛痿患者43例,并依据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并经统一修订的肛瘘疗效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一次性治愈率达到88.37%,总治愈率达到100%.结论:中西医结合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效果良好.
作者:郭君;程雅娟;柳越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硬化腹水患者应用中药制剂,对其腹水的缓解作用.方法:选取5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口服中药制剂.对照组22例,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记录两组肝硬化腹水病人精神状态、腹水状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精神状态显著较对照组良好(P
作者:姚世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80例荨麻疹患者均来自皮肤科就诊收住院的病人,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差异,说明采用疏风解表,宣肺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与单纯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10mL,口服扑尔敏,赛庚啶比较,疗效显著提高.
作者:吴先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用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伴睡眠倒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伴睡眠倒错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取穴四神聪、印堂、风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药物组服用地西泮(安定),每组各30例,治疗10天.结果:针刺组与药物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痊愈率针刺组(93-3%)与药物组(7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治疗脑卒中伴睡眠倒错有效,无副作用,且能改善肢体功能恢复.
作者:曹铁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退黄汤治疗低危组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患儿45例,服用退黄汤.结果:总有效率达93%.结论:中药退黄汤为治疗低危组病理性黄疸的有效方剂,值得推广.
作者:康蓓蓓;孙赫楠;郭枫;房中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典型代表之一,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医文本需要被翻译成各种文字,<黄帝内经>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它的翻译水平代表着中医文献的翻译水平,也直接影响着祖国医学的国际化.现在对朱明所翻译的<黄帝内经>做出一些个人看法的同时,对中医翻译现在存在的典型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归纳分析,希望能透过此译本,来窥探中医翻译的现状,提出一些中医翻译的现存问题,以期能够引起业界人士关注,从而能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解决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在表达出完整准确的医疗信息的同时传递传统的祖国文化信息,从而将祖国医学发扬光大.
作者:陈岷婕;黄嘉陵;肖忠琼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结合教学实践体会,认为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病案分析具有很高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正确合理地应用病案分析法能提高学生学习基础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和步入临床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勇;白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PBL教学模式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较多独特的优势.笔者在吸取PBL教学模式精华基础上,根据学院及学生的具体实际对医学相关专业<临床医学概论>课程进行改革.发现:PBL教学模式可应用于高职医学相关专业<临床医学概论>教学;PBL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学习技能等方面强于传统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不能提高学习效率;采用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学习习惯.
作者:刘亚莉;刘剑辉;姜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近3年儿童过敏性紫瘢肾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过敏性紫癜肾炎中医病机演变规律加以探讨.对住院145例(符合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患儿观察其临床特点及舌象脉象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焦湿热型湿热瘀阻型、脾虚湿盛型占例数居多为31、44、22例,并分别有向瘀转化者12例、虚17例(气虚、阴虚)热4例.复发病例中湿证占75%、热证占60%、虚证占40%、瘀证占34%,其中以湿热居多.在各证型的病程中湿热瘀阻型病程长,其平均起病时间(从皮肤紫癜到尿异常时间)为72天,肾损时间为193天.结论:(1)湿、热、虚、瘀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及特点,在整个病情发展过程中,湿、热、虚、瘀四者既可单独存在,又可兼夹为病.(2)湿热瘀是导致疾病复发和病程延长的主要因素.湿证占主导.(3)在治疗中清热除湿化瘀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玉秀;赵历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患者1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舒血宁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的硝酸甘油停减率也高于对照组.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舒血宁注射液为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作者:汤连玲;李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着重对血必净注射液对老年脓毒症高热患者体温的控制情况作一临床观察,其结果表明血必净在老年脓毒症的辅助治疗中对患者体温的控制有明显作用且这种良好的控制作用与其应用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陈匡;杨晓琨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阴虚阳亢是高血压病的常见中医证型之一,近年来各医疗机构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取得了很大进展,将有关研究资料作一综述.
作者:宋红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杨积武教授在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中医药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许抗抗;积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CHF心功能Ⅱ一Ⅲ级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之中药.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心功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O%,对照组总有效率7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作者:阚淑芳;李亚川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是药物体内重要参数之一,它将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游离血药浓度能够影响药物的排泄和代谢速率,对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也有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它密切关系到药物的药理作用强度.因此,血浆蛋白结合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范志静;顾秀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对Peutz-Jegher综合征的认识以助诊断治疗.方法:通过收治的1例Peutz-Jeghen综合征病例,检索文献并收集、整理,对Peutz-Jeghen综合征临床分析.结果:Peutz-jegher综合征与STKll基因有关,可癌变和增加其它部位发生肿瘤的危险性,有三大特征、并发症和其手术适应症,患者要定期做消化道检查.结论:Peutz-Jcghers综合征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作者:陈萌;于永铎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