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杭州市疑似血吸虫病疫报制度探讨与输入病例分析

徐卫民;杨洋;金行一;王衡

关键词:杭州市, 血吸虫病流行, 制度探讨, 输入性, 务工人员, 市场经济, 钉螺面积, 传播阻断, 病人, 中晚期, 浙江省, 行政村, 流行区, 传染源, 疫区, 疫情, 乡镇, 县区, 人口, 历史
摘要:杭州市有11个县(市、区),82个乡镇,902个行政村曾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114.81万.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156 185例(其中晚期病人3 637例),病牛10 248万头,钉螺面积7 642.9万m2,是浙江省血吸虫病流行较严重的地市之一.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治,全市于1994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1995年转入巩固监测阶段,全市疫情稳定.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自疫区务工人员大量涌入,输入性传染源时有发现.部分县区仍有钉螺,且有螺面积呈逐年扩大趋势.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云南省澜沧县疟疾流行及其防治现状

    目的了解澜沧县疟疾流行现状及其控制能力.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0~2002年疟疾发病情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乡、村级卫生机构的疟疾疫情报告、血检能力和疟防资源分布,问卷调查人群疟疾常识知晓、村民疟史及蚊帐使用情况. 结果 2000~2002年,澜沧县的疟疾发病率为0.253‰,22个乡均有病例分布,发病率为0.06‰~0.8‰;2002年接受入户调查的21个自然村共有11例疟疾疫情报告病例,据此估算全县血检、处方和走访漏报率分别为35.30%、0和96.79%.卫生部门占有较多的卫生资源,承担50%以上的发热病人血检任务和疟疾病人治疗.当地居民的疟疾常识知晓程度不高,村民的经验积累型疟防知识水平与中小学生接近,间接传授型疟防知识水平低于中小学生,村民蚊帐拥有和使用率各为26.2%和30.7%. 结论澜沧县的疟疾控制对策应体现多样性,应加强乡村一级疟防资源的投入及不同人群疟防知识的宣教,3种估算疟疾漏报率对该县疟疾控制的导向作用和参考价值有待进一步确定.

    作者:董莹;胡继成;吕时生;周玉斌;王兴荣;郭晓芳;李春富;李丽;刘慧;李菊升;肖有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青海省东部地区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和掌握青海省东部地区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流行现状. 方法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镜检带绦虫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囊虫病抗体. 结果共粪检5 943人,查出猪带绦虫感染者5例,感染率为0.08%;血清检测1 162人份,囊虫感染者19例,感染率为1.64%. 结论青海省东部地区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仍有一定程度的流行,各地仍需高度重视,积极普及健康教育,大力加强该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吴献洪;何多龙;刘巴睿;张静宵;刘培运;刘海青;马霄;蔡辉霞;赵延梅;曾诚;刘玉芳;胡兰省;王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郧阳医学院大学入学新生蠕形螨感染调查

    蠕形螨是一类永久性寄生螨,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寄生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其感染是酒渣鼻、毛囊炎、痤疮、脂溢性皮炎和眼睑缘炎等的病因或原因之一[1].为了解大学入学新生蠕形螨感染状况,近2年对本院入学新生进行了蠕形螨感染调查.

    作者:朱名胜;耿家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不同理化因素对人芽囊原虫体外存活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理化因素对人芽囊原虫体外生存和发育的影响. 方法将人芽囊原虫感染者新鲜粪便定量分成若干份,分装于有盖小平皿中,设自然因素及常用消毒剂试验组,用直接涂片法镜检,以原虫数量和细胞活度为指标,观察自然因素(温度、湿度、紫外线、渗透压)和化学消毒剂(HCl、酒精、碘酒、新洁而灭)组人芽囊原虫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实验结果并照像. 结果低温、高温、干燥及消毒剂均可致人芽囊原虫数量减少,细胞活度降低,而紫外线照射和低渗对原虫数量和细胞活度无明显影响. 结论低温、高温、干燥和常用消毒剂对体外人芽囊原虫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作者:田春林;刘登宇;卢作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亚精胺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SDH的影响

    目的以琥珀酸脱氢酶(SDH)为指标,探讨亚精胺(Spermidine,Spd)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 方法将24 d龄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用冷消化法制成细胞悬液,联合法将细胞接种于小盖玻片上培养.培养至第4 d,一部分细胞用含Spd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25、50、75、80、90、100、150、200 μmol/L的无血清培养基处理24 h,另一部分细胞用终浓度为75 μmol/L的Spd分别处理0(对照)、12、24、36、48、60、72 h.然后用PBS清洗3次,再换用常规培养基继续培养.至第8 d,对处理过的培养细胞进行SDH细胞化学染色,Olympus-BH2显微镜下观察、拍照,并将结果输入HPIAS-2000图像分析仪进行图像分析. 结果用Spd作用24 h,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SDH活性随Spd浓度的升高逐渐增强,75 μmol/L时达到高,>75 μmol/L,SDH活性逐渐减弱.当Spd作用浓度为75 μmol/L时,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SDH活性随着Spd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48 h时达到高,然后逐渐减弱.统计学分析显示,Spd处理后的实验组培养细胞,其SDH活性与对照组细胞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用终浓度为75 μmol/L的Spd处理培养细胞48 h,培养细胞的SDH活性显著强于其余各组(P<0.01). 结论 Spd可显著增强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生长代谢活性;用终浓度为75 μmol/L的Spd处理48 h,培养细胞的SDH活性强.

    作者:易同寅;董惠芬;蒋明森;明珍平;钟沁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患者痰液中检出鞭毛虫和纤毛虫7例报告

    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及肺外感染近几年来报道较多,在临床上日益受到关注,而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患者的痰液中查到鞭毛虫、纤毛虫尚未见有报道.现将我院近年来发现的7例报告如下.

    作者:黎伟雄;黎洁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信阳市肠道线虫感染现状与分析

    1989~1990年全国首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显示,信阳市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以罗山、淮滨两县为例,蛔虫、钩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为42.6%、26.5%、29.9%和35.4%、29.4%、27.7%[1].之后相继在学校和农村开展了肠道寄生虫病防治.为了解信阳市人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态势,评估防治效果,按照河南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的统一安排,于2002 年10 月开展了人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现将肠道线虫感染现状分析如下.

    作者:沈大勇;杨金;杨改英;邓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脑室与蛛网膜下腔囊虫感染1例报告

    患者,男57岁,已婚,农民,东北人,1991年到江汉油田从事个体猪肉销售工作.1988年10月起每年有2~3次癫痫病发作,每次发作15~30 min后能自愈,未治疗.

    作者:山守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恙虫病4例治疗与护理体会

    2003年江汉油田首次发现有恙虫病流行,本院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年龄18~60岁,均有下乡钓鱼史.2004年10月发病1例,11月发病3例.

    作者:陈建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伊维菌素治疗人体寄生虫病的研究进展

    阿维菌素(Avermectins)是广谱高效抗寄生虫药,是由链霉菌发酵产生的一组大环内酯类物质,含有8种组分,其中以B1a活性强.伊维菌素是阿维菌素选择性加氢衍生物,含80%以上的B1a和低于20%的B1b,比阿维菌素更稳定、更安全,且对某些寄生虫的杀虫效果更好[1~3].现就伊维菌素在治疗人类寄生虫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刘启真;陈瑞杰;郑晓云;潘长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人体蠕形螨是永久性寄生螨,感染后以无症状带虫者居多,严重时可致面部皮肤痒感、毛囊炎、皮损和酒渣鼻.人体感染情况已有较多报道,但报道的感染率、感染度和面部分布情况差距较大[1~3],给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带来困难.分析原因,主要与调查者采用的检查方法、取样部位、取样面积等不统一有关.为提高蠕形螨的诊断率,增强数据的可比性,为今后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规范诊断方法提供准确可行的资料,作者在总结多年蠕形螨检查经验的基础上,对采样方法进行了优化,并用于在校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

    作者:王少海;施爱群;庞红;徐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钩虫丝状蚴溃疡1例报告

    患者,男,36岁,未婚,农民.因醉酒后摔伤头部于2005年8月5日入本院治疗,住院号:134238.CT头颅检查:右枕叶硬脑膜外小血肿,左枕部头皮血肿.

    作者:蒋俊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新疆家犬体内存在细粒棘球绦虫G1(羊)株和G6(骆驼)株的分子证据

    目的收集家犬体内的细粒棘球绦虫成虫以建立新疆棘球蚴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 方法对家犬体内成虫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基因序列进行测定以确定其亚株型. 结果所有感染犬体内成虫的基因型为G1型.特别是1条家犬体内发现存在细粒棘球绦虫G1(羊)株和G6(骆驼)株混合感染的情况. 结论在新疆阻断羊犬和羊骆驼循环圈是预防棘球蚴病的重要措施.作为终末宿主的家犬与人类的感染密切相关,对感染犬的管理应该加强.

    作者:张亚楼;Jean-Mathieu BART;温浩;马旭东;苗玉清;林仁勇;王星;卢晓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东阿县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2002年10月,作者等对东阿县第一实验小学和陈集中心小学在校学生进行了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玉山;王新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云南恶性疟原虫氯喹抗药性基因76位点突变研究

    目的研究云南恶性疟原虫氯喹抗药性基因(pfcrt)76位点突变的情况,以及与抗药性表现型的关系. 方法应用PCR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分析方法,检测现症病人干滤纸血样的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点突变. 结果 云南省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76位点的突变型很高,占85.0%(51/60);野生型和混合型较少,分别占8.3%(5/60)和6.7%(4/60).体内法测定的氯喹抗性和敏感样本均有pfcrt76突变型;体外法测定的17份氯喹抗性样本中,有13份带有pfcrt76突变型. 结论 云南省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氨基酸编码76位点突变频度很高.体内和体外法测定的氯喹抗性表现与pfcrt76突变型有较高的一致性.

    作者:杨亚明;IS. Adagu;张再兴;周升;刘慧;David Warhurst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博兴县残疾小学生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为了解残疾儿童弓形虫感染情况,对本县弱智、聋哑儿童以及城乡部分正常儿童进行了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调查对象为博兴县弱智学校、聋哑学校学生,以相同年龄的城乡小学生为对照.每人抽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后置-20 ℃冰箱保存.

    作者:李国强;杜天月;王兆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云南肝片吸虫病首例报告

    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肝胆管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牧区牛、羊等食草动物中感染甚为普遍.人体系偶受感染,病例较少.我国8个省区曾有人体肝片吸虫病病例报告,其中有数据记录者累计152例[1].迄今云南省尚未见该病记录.作者于2004年5月26日对临床肝胆手术活检标本作病原学鉴定时,发现一肝片吸虫病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莉莉;王会珍;刘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云南省主要感染季节不同阶段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观察

    目的了解云南省血吸虫病重疫区主要感染季节的不同阶段居民血吸虫感染、再感染情况,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根据农事活动和季节变化将主要感染季节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选择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洱源县的4个自然村作为观察点,将6~60岁居民随机分为Ⅰ、Ⅱ两组,Ⅰ组人群观察主要感染季节前期和后期血吸虫感染、再感染情况;Ⅱ组人群观察主要感染季节中期血吸虫感染、再感染情况.在各阶段开始前10 d用吡喹酮治疗,观察期结束后30 d查病.同时选择30名学生作为记录员,记录各自家庭成员每天接触疫水的时间. 结果在主要感染季节前期、中期和后期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2.17%、12.42%、7.10%,平均每人每天接触疫水时间分别为(82±26) min、(30±14) min和(14±6) min. 结论云南省重疫区主要感染季节的前期(栽插期)血吸虫感染率高,主要与感染性钉螺密度高和居民接触疫水时间长有关.

    作者:杨慧;李远林;戴文新;张剑平;李芹翠;赵义娟;段玉春;刘榆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斯氏按蚊PPO1基因克隆及其与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关系的研究

    目的克隆和分析斯氏按蚊前酚氧化酶基因与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关系. 方法 根据其他昆虫前酚氧化酶基因的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斯氏按蚊全蚊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克隆入pUCm-T载体,测定插入片段序列,对序列进行BLAST检索和鉴定.根据序列设计相应基因的特异引物,然后分别从血淋巴细胞或中肠扩增目的基因,并进行不同食源条件下前酚氧化酶基因的半定量、原位核酸分子杂交定位及与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关系的分析. 结果 获得了1种斯氏按蚊血淋巴前酚氧化酶基因cDNA部分序列,即AsPPO1(600 bp),分别与冈比亚按蚊PPO1和大劣按蚊PPO2基因很相似,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均包含PO保守的铜结合位点CuA(HHWHWHLVYP)序列.在中肠和血淋巴内也获得相同的目的基因片段,半定量分析显示约氏疟原虫感染或诱导卵囊黑化呈现之前的表达明显增强,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也进一步证实血淋巴有AsPPO1 mRNA表达. 结论 AsPPO1很可能与疟原虫感染或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相关.

    作者:杨松;黄复生;段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杭州市疑似血吸虫病疫报制度探讨与输入病例分析

    杭州市有11个县(市、区),82个乡镇,902个行政村曾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114.81万.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156 185例(其中晚期病人3 637例),病牛10 248万头,钉螺面积7 642.9万m2,是浙江省血吸虫病流行较严重的地市之一.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治,全市于1994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1995年转入巩固监测阶段,全市疫情稳定.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自疫区务工人员大量涌入,输入性传染源时有发现.部分县区仍有钉螺,且有螺面积呈逐年扩大趋势.

    作者:徐卫民;杨洋;金行一;王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主管: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