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波
目的:探讨了肿瘤标志物在乳腺肿瘤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乳腺恶性肿瘤、81例乳腺良性肿瘤、81例健康成人进行血清CA15-3、CA19-9、CA24-2、CA125和CEA五项指标的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乳腺癌组治疗前CA153、CA125、CEA、SF水平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乳腺癌组患者血清CA15-3、CA125、CEA和SF治疗前的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乳腺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组CA153 +C Al25 +CEA+ SF四项联检阳性率低于CA153、CA125、CEA、SF.结论:血清CA15-3、CA19-9、CA24-2、CA125和CEA五项肿瘤标志物可提高乳腺癌的阳性检出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以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鸟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MP(马法兰、波尼松)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住院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1例,不受性别、年龄、分期、分型的影响,病例组使用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MP方案治疗,观察3个月,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临床特征及反应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观察其缓解率.结果: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治疗缓解率为71.4%( 15/21);对照组单用MP方案治疗缓解率为52.4%( 11/21).结论: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治疗缓解率明显优于单用MP方案治疗.
作者:张丽晶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如何防止或减少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性损伤发生的对策,切实提高职业卫生水平,保障身心健康.方法:综合分析精神科临床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结果:预防为主,加强法制及职业安全教育,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及心理调节,同时完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能够有效防止或减少职业危险因素的损伤.结论:合理的自我防护,完善的医院规章制度及科学的职业规范对于有效保护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程俊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对肝脓肿患者的护理体会,以提高对肝脓肿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对2007年2月至2011年8月期间,我科收治住院的17例肝脓肿患者进行观察,总结了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征,重点分析护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结果:针对肝脓肿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特点,护理方面要对患者加强营养支持的护理、发热的对症护理、经皮肝穿刺抽脓治疗的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抗生素治疗中应注意的护理问题.结论:加强对肝脓肿患者的护理,有助于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和顺利康复.
作者:麦肖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1细菌菌膜的致病性1.1细菌菌膜病随着医用体内植入物的广泛应用,医源性感染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许多顽固性、难治性感染均与形成细菌菌膜有关.细菌菌膜对抗菌药物和宿主的防御体系具有天然的抵抗力,可在发病前生长于牙齿、牙龈、皮肤、肺、尿道及其他器官的表面达数月甚至数年,是造成顽固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据估计,人类65%的细菌性感染与菌膜有关.特别是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异常增加,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作者:王明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痤疮,中医学称之为粉刺、肺风粉刺、酒刺等,在治疗初发或者青春期痤疮多从肺热、胃热、血热等论治.但现在较多患者过食肥甘厚味或辛辣食物影响机体气机运化,导致机体、液气血运化失常,致使痤疮患者久病难愈或者反复发作.通过临床实例为治疗痤疮提供一个新的辨证治疗思路.
作者:井钦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肠麻痹是急性胰腺炎( SPA)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76%[1],严重时由于腹压增高可引起腹腔间室综合征( ACS),引起腹腔脏器缺血,导致死亡.治疗肠麻痹的原则是尽早恢复胃肠动力,促进胃肠内容物及细菌、毒素排泄,恢复肠粘膜屏障,其对阻止疾病发展,改善SPA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对SPA发病机制的逐渐认识,综合治疗方案不断完善,中药大黄及芒硝的治疗作用和地位不断得到肯定.
作者:张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静脉输液时,流量调节器的放置住置与静脉回血的情况反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第一组流量调节器置于茂菲氏滴管和针头之间的下段1/3内,第二组置于中段1/3内,第三组置于上段1/3内,每组各22例.各组的每位患者每天进行1次静脉输液,连续观察5天,观察记录静脉穿刺的回血情况和穿刺成功率.结果:第三组和第二组的穿刺回血率和穿刺成功率明显好于第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流量调节器的放置位置与静脉穿刺的回血率和穿刺成功率有关.流量调节器的放置位置越高,静脉穿刺的回血率就越高,可以有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作者:陶燕;李少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为了提高中医院校《病理生理学》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方法:通过阅读大量中文文献并结合教研组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了中医院校《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教学特点、教学思考.结果:中医院校《病理生理学》所涉及的专业广泛,内容多课时少、前期课程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应将病理形态学与病理生理学有机结合、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临床病例、突出病理生理学与中医学的关系.结论明确中医院校《病理生理学》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方法及时解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作者:杨巧红;杜标炎;罗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压疮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07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自制象皮胶配合珍珠粉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77%,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结论:象皮胶配合珍珠粉治疗溃疡压疮效果显著.
作者:夏小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仰卧位牵引、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全部1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以仰卧位牵引、推拿配合中药治疗为主的治疗组90例,以只用牵引、推拿为主的对照组90例,比较2组2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仰卧位牵引、推拿配合中药治疗推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作者:王树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不同孕期诊断及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于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50例经收入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根据入院后诊断和治疗的孕周分为早期干预组(孕24-32周)和晚期干预组(孕32周以上).通过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不同孕期进行治疗,分析其对孕妇和新生儿预后的不同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干预组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并发症较晚期干预组明显降低(P<0.01);晚期干预组孕产妇并发症明显高于早期干预组(P<0 05);早期干预组较晚期干预组顺产率高(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明显降低其并发症及新生儿患病率,明显改善母儿预后.
作者:徐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阿莫西林( Amoxicillin,AMO),又名安莫西林或安默西林,是一种常用的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一种白色粉末,半衰期约为61.3分钟.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胃肠道吸收率达90.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壁的能力也强.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口服青霉素之一,其制剂有胶囊、片剂、颗粒剂、分散片等等.本文笔者对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恩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讨论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护理措施.临床治疗105例,男47例,女58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50.1岁.结果:术前护理主要包括术前观察与合理的心理护理;术中护理包括密切观察病情,术中护理配合;术后护理包括术后指导和功能锻炼,出院嘱咐等.结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使患者腰椎间盘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
作者:刁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为了临床视频教学和资料保存,通过对岛津x光机视频信号分析,采用视频采集卡,视频转化设备,以及DVD刻录机完整清晰刻录保存X光动态视频图像.对非标准X光视频的转换处理,能随时将ERCP手术X光视频图像保存刻录下来,很好满足临床需要和教学要求,给病人会诊提供了良好影像资料.
作者:蒋国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疗效及其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2007年5月~2010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肩胛骨不稳定骨折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5例患者术后进行了1~4年的随访,平均时间为2.8年 .根据疗效评价,25例为优,7例为良,2例为可,差1例,优良率为86.9%,术中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肩胛骨不稳定骨折经手术治疗疗效得到肯定,运用合理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的方式,术后进行功能锻炼,可使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陶纯全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温度高于40℃对未分离血清钾浓度影响很大,未分离血清在37℃或室温能保持稳定,建议化验宣测定钾时必须及时分离血清,如果不分离,必须严格控制水温箱水温在37℃左右,并且在3小时内完成检测.
作者:杨顺林;向晚菊;黄小华;张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常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差,常合并有其它疾病,术后并发症也较多,若护理不当可带来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我院于2007年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收治了一例高龄股骨颈骨折的女性患者,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唐海萍;江雪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从而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436例肺癌患者给予铂类为主的化疗,大部分接受4 ~ 6个疗程,个别接受6个以上疗程.结果:全组肺癌患者共436例,其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123例,感染发生率为24.2%.且症状不典型.X线特征为小片状或大片浸润样阴影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结论: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几率高,且与化疗次数相关联,故在肺癌化疗期间应及早加强免疫支持治疗.
作者:容正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好发于下肢深静脉.相关因素:年龄与性别;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曲张;心肺脑血管疾病;创伤;肿瘤;制动;妊娠和避孕药;遗传因素;肥胖;化学性损伤;机械性损伤.临床表现: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患肢皮温增高.
作者:张露;刘美丽;席佩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