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刘唯;黄碧;胡容;谭艳飞;彭小丁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胃肠间质瘤围手术期护理,总结护理体会. 结果通过围手术期和术后的精心护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胃肠间质瘤的手术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莫洋;张其健;杨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大专生医学统计学教学现状分析,找出不足,然后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制定教学改革计划、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教学目的 .
作者:王长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珠海市艾滋病监测系统运行状况,改进监测系统,提高监测效果. 方法参照国际疾病监测系统评估方法,依据国家监测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区艾滋病流行情况,通过查阅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及本地区艾滋病监测和防治工作资料及现场考察等方法进行评估. 结果监测工作有保障,监测网络较健全,系统特征相关指标良好,能较好地反映艾滋病流行趋势,掌握人群感染状况及高危行为信息. 结论珠海市艾滋病监测系统运转较良好,建议调整高危人群监测,加强监测资料分析,强化艾滋病感染者随访管理,大力推广自愿咨询检测服务.
作者:黄利群;朱克京;姚刚;段彩玲;谭爱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自上世纪50年代用于诊断血吸虫病以来,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许多研究,证明本试验操作简便快速,器材简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的特异性[1].
作者:汪军;朱剑君;喻鑫玲;赵雅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2009年10月22日,隆回县荷香桥华星职业学校发生一起甲型H1N1流感局部暴发疫情,隆回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该镇防保所疫情报告后,迅速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并与校方密切配合,确保各项疫情控制措施落实.
作者:刘定松;郭柏松;刘桃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石门县农村地区的麻风歧视情况和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中国CDC麻风病控制中心的调查表,由石门县太平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管理站医师参加的针对麻风病社会歧视及其相关因素对辖区内3个村的252名村民进行调查. 结果石门县农村麻风歧视以村民对麻风患者的隐性态度歧视为主,即以拒绝或不欢迎邻近的麻风患者或其家属串门(38.49%)、不接受麻风患者及其家属赠送的粮食和蔬菜(45.24%)、也不愿意与麻风患者同桌就餐(48.81%)和一块娱乐(42.86%)、更不让自己的小孩到麻风患者家中玩耍(54.36%)等歧视行为较常见.歧视原因主要为怕传染麻风病;歧视导致病人及家属成了社区的边缘人群;通过社区干预活动促进人们对麻风病的认识. 结论石门县农村麻风歧视程度与麻风新发病例有着密切的关系,病人自我歧视比较普遍.农村社区麻风歧视的干预应重点开展对麻风可防、可治不可怕的认识宣传.
作者:徐超广;魏中和;何益华;陈加宏;印道满;汪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静脉营养辅助治疗婴幼儿急性病程较长水样腹泻病的疗效. 方法对我院儿科2006年3月-2008年12月住院的婴幼儿水样腹泻、病程在5~14 d、腹泻次数≥8次/d的153例患儿,按入院顺序分成治疗组(静脉营养组)80例,采用静脉营养辅助治疗,对照组73例,未采用静脉营养,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静脉营养组95%,对照组8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 h内止泻率静脉营养组75%,对照组4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结论静脉营养辅助治疗婴幼儿急性病程较长水样腹泻病疗效显著.
作者:欧阳兰芳;向平;黄晓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毒品知识、态度、行为的状况,为对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大一、大二6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大学生对毒品的认识肤浅,对待毒品的态度令人担忧,有34.76%的人拒绝了解毒品知识;7.93%的人对毒品抱有好奇心和冒险心,有机会想尝试毒品;8.32%的人认为摇头丸不是毒品. 结论在大学阶段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是必要的.
作者:祁宝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祁东县部分老年人膳食、营养及健康状况的调查,为今后开展以社区为中心的营养健康促进计划提供依据. 方法抽样调查祁东县130例老年人.膳食调查采用2 d记录+24 h回顾法调查老年人的食物种类及摄入量.营养及健康状况的调查采用体格检查. 结果不同性别年龄组每标准人日热能、脂肪摄入量均高于RDA(膳食推荐供给量),脂肪占总热能的比例为33.58%,钙、锌摄入量偏低,分别占RDA的61.59%和78.03%;肥胖人数占总人数的48.5%.高血压和冠心病则分别占总人数的53.8%和37.7%. 结论祁东县老年人膳食、营养及健康状况欠佳,必须对老年人进行生活与饮食健康教育及卫生监护.
作者:肖莉;王琼;刘志刚;周安元;管金陵;陈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的护理要点,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方法结合109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因、诱因、治疗内容建立整体护理计划,包括抢救护理及监测、溶栓治疗的监护、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及大小便护理、疼痛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用药指导、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等护理方法. 结果 109例患者中,痊愈66例,好转39例,总有效率96.33%,死亡4例,占3.67%. 结论通过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的整体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病死率.
作者:王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全面了解汝城县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加强卫生消毒监测管理,为防止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79-200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执行,对2005-2009年全县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共监测医疗机构339家,检测样品2 803份,合格2 389份,总合格率为85.23%.2005-2009年全县各年度消毒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7.58%、88.19%、88.46%、80.19%、89.56%,呈逐年升高趋势(P<0.005).不同项目监测结果显示:空气的合格率高,为100%,医护人员手及物体表面合格率低分别为37.50%、58.55%. 结论汝城县医疗机构消毒质量逐年提高,但总体合格率不高,特别是医护人员手及物体表面的合格率很低,应该加强提高医疗机构消毒质量,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朱晓英;谭红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铀矿尘诱导肺组织纤维化过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以及TGF-β1含量的变化. 方法 36只大鼠随机等分为铀矿尘组和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非暴露式气管内滴注染尘方法,铀矿尘组每只大鼠气管内滴注20 mg/ml的粉尘悬液1ml,对照组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1 ml,分别于处理后第14、30 d及60 d每组随机处死6只取样,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以及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测定肺匀浆和血浆中TGF-β1含量的改变.结果 铀矿尘组在染尘后第14 d时肺组织主要表现为炎症改变,第30 d时出现纤维增生同时TGF-β1表达增强,第60 d时表现为大量的纤维增生并伴有TGF-β1强表达.肺匀浆和血浆中TGF-β1含量在第14 d时高于对照组,第30 d及60 d时肺匀浆和血浆中TGF-β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铀矿尘诱导肺组织纤维化过程中存在TGF-β1高表达,肺匀浆和血浆中TGF-β1含量明显增加.
作者:罗振华;胡迎春;李程;贺性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感染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提高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共176例和无任何症状的健康体检妇女188例进行对照研究,液体培养法检测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的阳性率. 结果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组单纯Uu感染阳性率20.46%,与健康体检组21.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组单纯Mh感染阳性率11.36%,与健康体检组9.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u+Mh混合感染阳性率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组44.32%,与健康体检组11.70%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感染合计阳性率(Uu、Mh、Uu+Mh混合感染)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组76.14%,与健康体检组42.02%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原体感染合计阳性率与Uu+Mh混合感染阳性率呈正相关(r=0.87,P<0.05).结论 假丝酵母菌病患者支原体感染阳性率高于健康体检妇女,与Uu+Mh混合感染阳性率相关.
作者:杜天竹;黄晓慧;徐娟;吴正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保山市碘缺乏病防治效果的评估,了解是否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为下一阶段制定和完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按国家<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评方案>要求,对保山市5个县(区)碘盐管理、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8~10岁儿童尿碘水平、甲状腺肿大率、小学五年级学生和农村育龄期妇女碘缺乏病知识知晓率等进行考核评估. 结果对2 003名8~10岁的儿童甲状腺触诊,甲状腺肿大率已从1991年的17.14%下降到现在的2.90%;尿碘中位数在307.28μg/L,尿碘值小于100μg/L者仅占4.86%;碘盐覆盖率和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达到99.69%、97.69%;五年级学生和育龄期妇女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 结论保山市已经全面达到了国家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作者:刘洪光;段凌翠;杜金锐;杨志勇;李艳萍;封礼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中药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治疗组(舒肝解郁胶囊)60例,对照组(西酞普兰)60例,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4、28、42 d分别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药物疗效,用TESS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舒肝解郁胶囊对抑郁症治疗有效,显效率为90%,与西酞普兰(93.3%)相当(P>0.05);舒肝解郁胶囊与西酞普兰治疗后HAMD、HAMA分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舒肝解郁胶囊的TESS副反应量表分数明显低于西酞普兰(P<0.01),舒肝解郁胶囊疗效指数显著高于西酞普兰(P<0.01). 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疗效与西酞普兰相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西酞普兰.
作者:李新纯;唐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横断面基线调查,对深圳市1003名工厂劳务工白喉抗体水平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免疫接种措施,加强对外来劳务工的管理.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喉抗体. 结果工厂外来劳务工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年龄大部分在20~49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1003名外来劳务工白喉抗体的阳性率为38.9%,其中男性为42.996,女性为35.1%.劳务工5年内变换1种工作的白喉抗体阳性率为31.93%,变换7种或7种以上工作的劳务工抗体阳性率为21.43%. 结论深圳市工厂劳务工白喉抗体水平偏低,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喉抗体水平逐渐减退;劳务工变换工作越少,白喉抗体的阳性率越高.建议进一步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的白百破混合制剂常规免疫接种率,防止白喉的暴发和流行,同时加强外来流动人口免疫接种的监测,并加强传染源的管理.
作者:邱亚群;马汉武;扈庆华;孙健;卜庆兰;肖锦辉;陈应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乳酸水平的动态监测在脓毒症患儿的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动态监测51例脓毒症患儿入住ICU时、入院后24、48、72 h的血清乳酸变化,比较脓毒症组与对照组、有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组与无MODS组、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的血乳酸水平. 结果脓毒症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有MODS组血乳酸明显高于无MODS组(P<0.001);死亡组血乳酸水平高于存活组(P<0.001),存活组患儿经治疗后血乳酸水平逐步下降,并于48 h内恢复正常,而死亡组患儿经治疗后血乳酸水平未见下降,且持续升高,与存活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早期常规动态监测脓毒症患儿的血乳酸水平变化有利于患儿的病情评估、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
作者:黄彩芝;莫丽亚;胡彬;尤灿;张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以哮喘或咳嗽为主诉的儿童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差异. 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08年5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呼吸免疫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以哮喘或咳嗽为主诉的儿童1010例,男640例,女370例,年龄10个月~15岁(平均4.97±2.56岁).其中以哮喘为主诉儿童686例(哮喘组),年龄(5.41±2.79)岁,以咳嗽为主诉儿童324例(咳嗽组),年龄(4.83±2.50)岁.两组儿童分别进行17种变应原的皮肤点刺试验. 结果哮喘组较咳嗽组在粉尘螨、玉米花粉、酵母菌、羽毛、海蜇的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高(P<0.05或0.01),但在棉絮、香烟、艾蒿花粉的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低(P<0.01),其他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吸入性变应原是引起儿童呼吸道症状的主要病因,且变应原与哮喘症状密切相关,与慢性咳嗽也存在部分相关.
作者:何芝香;唐芙蓉;李礼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评价食品从业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 方法依托食品卫生监督对全区食品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在教育前后分别随机抽取600名食品从业人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评价教育效果. 结果食品从业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传播途径、认识态度的正确回答率教育前分别为74.8%、73.7%、82.8%,教育后分别提高到87.8%、85.6%、94.6%,经检验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教育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前达到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85%以上的规定要求.说明依托食品卫生监督开展食品从业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切实可行.
作者:陈永敏;王安林;张大义;王安绪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某品牌国产与进口胎牛血清用于培养MDCK细胞及分离流感病毒的效果. 方法除胎牛血清外,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培养同批MDCK细胞,比较贴壁情况和细胞形态.选择在两种培养条件下形态良好的细胞,接种流感阳性标本,比较二者的阳性分离率差异及病毒效价. 结果在细胞贴壁情况、形态(X2=22.76,P<0.05)及标本阳性分离率、病毒效价方面(X2=7.52,P<0.05),进口胎牛血清优于国产试剂,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提高流感监测的阳性分离率,提倡使用进口试剂.
作者:龙歆孜;石文松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