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BL教学法与疾病控制人才培养

关鹏;尹智华;李雪莲;宋维军;蔡原;周宝森

关键词:流行病学, PBL教学法, 人才培养
摘要:为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势的需要,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流行病学教学中,引入了新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法.通过半结构访谈方法深入了解授课教师和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反馈,并分析了该方法实施时的注意事项.PBL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流行病学的兴趣,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理论学习与疾病控制实践相联系.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患者护理干预的现状研究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e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引起全球性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1],目前医院正面临着MRSA的感染日益严重和多重耐药的挑战.由于MRSA感染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高,一方面MRSA感染给原发病的护理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MRSA感染也给病人增加了痛苦,同时延长了病人住院时间,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作者:马丽;陈桂武;王红;兰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白质改变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脑自质改变的关系,为脑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OSAS患者51例,依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分成轻度、中度、重度三组,行头颅MRI检查,同时选取19例非OSAS作为对照组(n=19),均进行头颅MRI检查.观察OSAS各组脑白质改变的头颅MRI表现. 结果 51例OSAS组中,头颅MRI显示47例脑白质改变,轻度组4例(7.8%)、中度组19例(37.2%)、重度组24例(47.1%);对照组仅3例患者可见大脑半球白质内异常信号,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OSAS可以影响脑白质改变的发生发展.二者都是卒中的危险因素又相互影响,因此干预OSAS可能减轻脑白质改变,进而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王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先天性梅毒的防治进展

    先天性梅毒,严重危害胎儿、新生儿的健康,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是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健康问题.先天性梅毒是可预防的疾病,预防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孕妇早期的梅毒感染,然后正规治疗.及时诊断、治疗和预防,就会减少对患者家庭及周围人群的威胁.本文从先大性梅毒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和综合预防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作者:付志智;李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高胆固醇血症小鼠动脉粥样斑块中CHOP的表达

    目的 通过高胆同醇血症诱发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游离胆固醇通过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信号途径进行研究. 方法 C57BL6/J背景野生型和apoE基因缺陷小鼠各6只,分别使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分别喂养,13周后对两组动物的血脂分析,原位TUNEL染色观察巨噬细胞凋亡,并比较两组动脉组织中CHOP的蛋白表达. 结果高脂饲料喂养的apoE基因缺陷小鼠血脂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尤以胆固醇的升高为明显,并形成了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TUNEL染色显示动脉粥样病灶中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凋亡;免疫印迹实验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组织中CHOP表达显著增高. 结论大量的游离胆固醇在巨噬细胞内聚集并通过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促进粥样斑块的形成.

    作者:李方明;郭毅;孙圣刚;钟建新;黎冠东;李冰华;陈克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月,将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AER、BUN、S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UAER、BUN、SCr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DN疗效显著,能够明显减少蛋白尿排泄,保护肾功能.

    作者:赵荣凤;王翠平;舒邦明;季亚成;付晓;何京;张静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型糖尿病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2型糖尿病的流行情况,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2型槠尿病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调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就诊的333例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资料、血生化、HBV血清学及病毒学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并发2型糖尿病在城市患者中的流行率明显高于农村和城镇.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城市、糖尿病家族史、合并脂肪肝史、病毒定量、AKP、TG、CH,TBIL为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城市居民、TG异常、合并脂肪肝史、病毒定量是慢性乙型肝炎并发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尤其是城市居民,应注意监测TG、病毒定量,预防脂肪肝,以减少发生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

    作者:邱明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绵阳市43所学校食堂及小卖部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调查绵阳市学校近三年来食品及餐饮具的卫生状况,防止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方法对绵阳市近三年来43所大学、中专、中学的食品及餐饮具进行抽样、检测,每年监测抽检2次,并对监测结果作评价与分析统计. 结果三年来,各年间学校食品及餐、饮具卫生监测合格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X2=0.81,P>0.05),但是学校自制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86.63%)与学校小卖部销售的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78.1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2,P<0.05),学校自己管理的食堂餐、饮具卫生监测合格率(93.78%)与学校承包出去的食堂餐、饮具的卫生监测合格率(85.4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1.89,P<0.05). 结论由于学校部分领导对卫生法律、法规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监管措施,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差,从而使承包者所经营的食堂或小卖部的食品及餐饮具卫生合格率较低.

    作者:郑幸福;杨义凤;张再荣;周良君;陈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河北省2008年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病毒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河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株病毒的监测情况,及时监测可能出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DPV)以防止其扩散. 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对河北省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分离与血清定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目的 基因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 结果从407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疫苗株病毒24株,分离率为5.90%,从24例AFP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2株脊灰疫苗株病毒.对分离到的39株单血清型PV进行了VP1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均未发现VDPV和脊灰野病毒. 结论 2008年河北省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实验室监测系统敏感有效,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陈玫;郭玉;张俊棉;张振国;赵娜;崔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一起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

    目的 查明该起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病因和来源. 方法在学校、医疗机构进行病例主动搜索,开展病例个案、病例对照专题调查和现场勘察,及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相关检测. 结果该起事件涉及学校3个年级的45个班,暴发始于3月17日,持续11 d,发病高峰在3月19-23日间;共报告91名病例,罹患率为2.5%(91/3 721);症状以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和水样腹泻为主;病例暴露于学校食堂,可疑食物不确定;实验室检测结果,2份病例和3份厨工的肛拭子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其中2份病例和1份厨工肛拭子检出的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菌株间高度同源. 结论这是一起食源性疾病局部暴发,由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暴露来源与途径不单一.建议规范和落实学校饭堂餐饮卫生监管,开展学校突发卫生事件症状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学生健康异常状况对学校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黄利群;吴兆伦;周伴群;张丽荣;阮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送检的下呼吸道标本,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用K-B法做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48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克雷伯菌属148株(30.71%),大肠埃希菌130株(26.97%),鲍曼不动杆菌75株(15.56%),铜绿假单胞菌50株(10.37%),其他革兰阴性杆菌79株(16.39%). 结论我院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以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1.48%和60.00%.

    作者:陈敬群;易新亮;刘利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湘西自治州1995-2008年HIV/AIDS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湘西自治州HIV/AIDS流行现状,为制定卫生政策,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湘西自治州HIV/AIDS流行现状. 结果湘西自治州HIV/AIDS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50岁以上中老年人占46.20%,职业以农民为主,其次是无业人员、工人等.99.05%的死亡病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 结论湘西自治州艾滋病发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争取政府的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开展健康教育,落实各项干预措施,对艾滋病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对遏制艾滋病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龙恺;张昌芝;姚华;熊立球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醋酸对冻鸡分割品中EHEC O157:H7耐酸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醋酸对冻鸡分割品中EHEC O157:H7耐酸性的影响. 方法通过用2%醋酸对EHEC O157:H7污染的冻鸡进行喷洒、浸泡一定时间,然后在4℃和-25℃贮藏.研究EHEC O157:H7在喷洒和浸泡后的冻鸡分割品中对酸的耐受时间,抵抗酸性较强的EHEC O157:H7随着时间变化,观察其受酸影响的程度. 结果在处理受EHECO157:H7污染的冻鸡分割品时,增加2%醋酸的量和处理时间,并且及时将样品保存在-25℃,完全可以降低EHEC O157:H7对冻鸡分割品的污染程度. 结论在合理使用各种消毒措施的同时,采取这个对食品感宫和人体健康无害的方法,来预防和控制EHEC O157:H7对食品和环境的污染,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周雅萱;陈伟;王金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联用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并探泔其治疗机制. 方法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KS)诱导的小鼠急性UC模型,观察给予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治疗后,小鼠结肠粘膜的病理改变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变化. 结果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菌可明显减轻小鼠结肠粘膜的损伤;可明显抑制TNF-α和MCP-1的表达,尤以两菌合用组抑制作用强. 结论乳酸杆菌和丁酸梭蒲对DSS诱导的UC有治疗作用,对TNF-α表达的协同抑制作用可能足其发挥协调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

    作者:刘凌云;左和宁;杨伟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珠海市香洲区2007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珠海市香洲区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登革热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方法对珠海市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珠海市香洲区2007年报告登革热病例128例,本地感染127例,输入病例1例,发病率为16.30/10万,无死亡病例,其中发生5例以上的暴发疫情3起.疫情波及8个镇、街道办事处.9月上旬为发病高峰,病例无明显性别差异,年龄以25~39岁为主,职业以工人、家务和待业、学生为主. 结论珠海市香洲区2007年登革热流行波及面广、以本地感染病例为主,散发与暴发并存及季节性等特点,尚无明确证据表明珠海市香洲区已成为地方性登革热流行区.

    作者:梁蔚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酶含量及血液炎症因子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后血清酶含量及血液炎症因子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142例多发伤患者分别在伤后第1、3、5、7和14 d检测血清CPK、LDH、ALT、AsT的含量及血浆PCT、血清TNF-α、IL-6浓度水平变化,分别根据ISS评分和预后情况分组,比较检测结果. 结果 (1)严重伤组伤后第1 d CPK、AST、ALT、LDH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均明显高于与轻伤组同期指标(P<0.01或P<0.05);(2)轻伤组患者伤后第3 d起血浆PCT浓度测定均无明显升高,严重伤组患者血浆PCT浓度自发病起始终于高水平范围内波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严重伤组TNF-α、IL-6在第3 d已开始升高,均明显高于轻伤组同期指标(P<0.01或P<0.05);(3)死亡组血清酶和炎症因子的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 结论严重多发伤后血清酶含量及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体内炎症反应程度,监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血清酶、PCT、TNF-α及IL-6水平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展及顸后.

    作者:叶恭水;丁宁;陈晓雄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昆明市老年居民糖尿病流行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老年居民糖尿病(DM)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昆明市老年居民糖尿病综合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5 195人,其中60岁以上常住居民1 379人,进行糖尿病(DM)流行病学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临床检验,调查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情况. 结果昆明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9.93%,其中,男性患病率为9.09%,女性患病率为10.53%,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高血脂、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喜食甜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合理早餐、奶类的摄人、适当劳动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糖尿病发病由多因素引起,危险因素应尽量避免,多接触保护因素,以减少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杨昭;张茂殚;田荣;沈岚;李志坤;杨俊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营养门诊饮食指导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营养门诊饮食指导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治疗的作用. 方法 85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在营养门诊接受个体化饮食指导,观察饮食治疗后血糖指标和妊娠结局. 结果饮食治疗一周后,餐后2 h血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85,P<0.01);至分娩前,单纯饮食治疗73例(86%)、饮食治疗+胰岛素治疗12例(14%),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71、10.314,P<0.01),无酮症、妊娠期高血压征、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巨大儿发生. 结论营养门诊的个体化饮食指导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治疗有一定作用.

    作者:葛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北京市部分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与其他疾病的相关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职业的7 573人的体检结果,探讨北京市城市部分成人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方法分析7573例体检人员资料,包括病史,血压、血糖、血脂的检测结果,脂肪肝依据B超诊断.通过性别、年龄分层后比较脂肪肝的患病率及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结果脂肪肝的总患病率为31.06%,在20~60岁年龄段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脂肪肝组合并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及糖尿病、血脂异常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TG的升高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高于女性. 结论北京市成人脂肪肝的患病率高,且与性别、年龄、血脂升高的类型有关,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有较高的并存率.

    作者:王晓;朱玉群;栾伟华;张林;徐有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企业职业卫生主任培训模式探讨

    建立一种企业职业卫生主任的培训模式,提高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有效性和延续性.通过职业卫生专家培训企业管理者,并进行考核,然后由培训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危害告知和培训教育.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促使企业和劳动者主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从而降低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袁青;谭庆平;朱志良;孙世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山市高中学生血生化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中山市高中学生的血生化水平. 方法整群随机抽取中山市四所学校的学生进行血生化水平检测、分析. 结果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女生均显著高于男生(P<0.01),TC和LDL-C的异常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1),LDL-C水平城区显著高于镇区(P<0.01);女生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男生(P<0.01);男生的贫血率显著低于女生(P<0.05),镇区学生的贫血率显著低于城区学生(P<0.05);血红蛋白(Hb)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LDL-C和TC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心血管疾病的保护因素HDL-C呈止相关关系(P<0.05). 结论加强对女生和城区学生营养知识宣传教育,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降低贫血的发生以及成年后心血管疾病发生危险性.

    作者:梁建平;郭艳;何伦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