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桃源县1950-2006年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

褚红梅;金则平;曾斌;何金山;程督剑

关键词:狂犬病, 发病率, 流行特征
摘要:目的 探讨和研究桃源县1950-2006年狂犬病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桃源县1950-2006年疫情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桃源县1950-2006年全县共报告狂犬病322例,死亡322例.年均发病率为0.67/10万;病死率为100%,年发病率波动在0~5.17/10万,其间有2次流行高峰.发病地区以边远山区高(x2=27.18,P<0.005);发病季节以春秋季较高;0~15岁年龄多,占发病总数的40.60%;职业以农民、学生为主.结论 桃源县狂犬病疫情近年又有回升,犬密度增加以及被犬咬伤后未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和未规范接种狂犬病疫苗是近年桃源县发病率回升的主要原因.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门冬清肺饮对MG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观察门冬清肺饮治疗32例MG病人,近期治愈16例,显效8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8%.门冬清肺饮还可使MG患者降低的TS(CD8+T细胞)上升,CD4+/CD8+比值恢复,从而可能恢复MG患者的免疫稳态.

    作者:赵武能;胡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sFas/APO-1与心肌重塑的相关性及培哚普利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sFas/APO-1与心肌重塑的变化及培哚普利对其的影响,探讨培哚普利改善CHF患者心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CHF患者56例,随机分组,A组(26例)为常规治疗组,B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4 mg,Qd)治疗共3个月,分别于0、3个月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血清sFas/APO-1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方法测定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Fas/APO-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培哚普利组治疗3个月后,较常规治疗组血清sFas/APO-1水平明显下降,LVESD、LVEDD明显减低,SV与LV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Fas/APO-1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 培哚普利可明显改善CHF患者心肌重塑与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sFas/APO-1水平有关.

    作者:蒋卫红;杨侃;李静乐;彭丽萍;梁中书;肖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影响冷冻胚胎移植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冷冻胚胎移植结果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5月在本生殖中心进行的96个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患者年龄、受精方式、胚龄及冻胚移植周期的方案、子宫内膜厚度及移植胚胎个数对冷冻胚胎移植结果的影响.结果 96个冻胚移植周期中,解冻胚胎总数344个,复苏后成活298个(86.63%),获得临床妊娠29例(30.21%),胚胎种植率16.13%.患者年龄、受精方式、胚龄、冻胚移植周期的方案及移植胚胎个数均对冷冻胚胎移植后妊娠率、种植率没有明显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对冷冻胚胎移植后妊娠率、种植率的影响比较明显.结论 在诸多因素中,子宫内膜厚度对冻胚移植结果的影响较显著.

    作者:邓朝晖;高士友;柳朝华;阳翎;唐慧珍;陈辉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两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和Vero细胞乙型脑炎纯化疫苗(Vero细胞乙脑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方法 在湖南省沅江市和衡东县筛选8~20月龄无乙脑疫苗免疫史(基础免疫组)和1.5~3岁完成了基础免疫(加强免疫组)的二组健康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沅江市的观察对象接种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衡东县的观察对象接种Vero细胞乙脑疫苗.然后从每个市县的二组观察对象中抽取部分对象检测免疫前和免疫后1个月血清乙脑中和抗体滴度,并观察其接种不良反应.结果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Vero细胞乙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8%.两种疫苗的接种不良反应以全身发热为主,分别占不良反应的95.4%和92.3%,发热72 h后恢复正常.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基础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82.5%,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23.1;加强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93.2%,GMT为1:28.6.Vero细胞乙脑疫苗基础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83.2%,GMT为1:25.1;加强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93.7%,GMT为1:32.4.结论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和Vero细胞乙脑疫苗安全、有效,可在预防控制乙脑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万军;王世清;王志勇;张鄂宪;肖奇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某小学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调查

    目的 了解小学细菌性痢疾暴发的流行特点和规律.方法 对所有病人和带菌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学校全体师生进行采便检验,同时开展环境卫生学调查.结果 某小学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共发病185例,罹患率为17.84%,经实验室检测在患病学生和饮水机内桶壁查出宋内氏志贺菌.结论 本次疫情较大可能为饮用污染的纯净水引起.

    作者:周作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的临床意义及高危型HPV-DNA检测的分流作用

    目的 探讨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ASC)的临床意义以及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DNA检测的分流作用.方法 对106例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为ASC的患者分别进行阴道镜活检以及高危型HPV-DNA检测.结果 ASC中包含各级宫颈病变.106例患者中,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28例,占总数的26.4%.高危型HPV-DNA检测对诊断CINⅡ和CINⅢ的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62.8%,阳性预测值为23.9%,阴性预测值为98.3%.结论 对ASC患者应分类管理,必要时行高危型HPV-DNA检测和阴道镜下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高危型HPV-DNA检测对ASC患者中CIN Ⅱ和CIN Ⅲ的检出有很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对ASC患者可有效地进行分流.

    作者:谢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移动电话电磁辐射与脑肿瘤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综合分析移动电话电磁辐射与脑肿瘤的关系.方法 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移动电话电磁辐射与脑肿瘤之间无明显联系.但使用移动电话的同侧大脑半球发生肿瘤的风险增加,综合OR值为1.784(1.136~2.804),失安全系数为34.结论 现有的文献不支持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导致脑肿瘤的观点,但移动电话的使用年限与脑肿瘤的关系及使用同侧大脑发生肿瘤的危险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袁慧;王金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长沙市辐射工作者个人受照剂量与晶状体混浊的相关分析

    目的 分析个人受照剂量对晶状体的影响,为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放射工作者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连续3年对长沙市直属医院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进行监测,并检查双眼晶状体,分析两者相关规律.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混浊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放射工作人员各岗位之间差异无显著性.10年工龄组及20年工龄组,显著高于<5年及5~年工龄组(x2=37.22、32.25,P<0.01).晶状体混浊阳性率与个人年受照剂量呈直线正相关(r=0.996,P<0.01);与个人累积受照剂量呈现直线正相关(r=0.996,P<0.01).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造成一定损伤,放射防护工作必须重视减少电离辐射剂量.

    作者:徐国范;张玉莲;金若刚;宋月光;丁申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2006年8月15日上午德化县三班镇卫生院报告有11例腹泻、腹痛、呕吐、头痛等症状病人相继入院治疗.中午德化县医院也有类似病人进院治疗,至16日晚共计23名相似症状的病人住院治疗,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卫生监督员到现场进行卫生学、流行病学调查,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证实,该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所致,经对症治疗,病人均康复出院.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启明;易昌国;赖礼冻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深圳市福田区1997-2006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福田区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规律为制定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病例对象来源于疫情报告资料、EHF个案调查表和实验室结果.EHF鼠密度调查采用笼日法,带毒率用ELISA法检测鼠血清EHF特异性抗体.将上述疫情报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福田区的EHF病例在1997~2006年间共发生40例,呈低度活跃,发病人群多见于男性和青壮年,男性占总数的90%,青壮年则占总数的80%,职业分布中以工人和民工多发,占42.5%;EHF在区内呈现明显春夏峰型;鼠媒监测方面褐家鼠占总捕获鼠的94.59%,平均捕获率9.72%,发现鼠EHF感染率高达32.41%.区内EHF病毒分型主要为汉坦病毒(HV)Ⅱ型即汉城病毒(SEOV).结论 福田区EHF符合家鼠型传播特点,褐家鼠是区内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加强对于EHF防治的健康教育、重视环境和食品卫生、加强对EHF的疾病监测、科学灭鼠防鼠、开展重点人群的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EHF疫情、防止疫情传播的有效措施.

    作者:邱劲军;李丽廉;黄慈林;闵娟;王增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艾滋病行为干预模式在性病门诊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估在性病门诊推广艾滋病性病干预模式在提高性病患者相关知识及安全套使用率方面的作用.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接诊医生对所有入选的性病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相关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其干预前后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安全套的使用情况.结果 2003例性病患者参与了本项研究调查,调查发现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在不同的文化程度、年龄上有明显差异.对其中1000例性病患者开展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其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从37.80%提高到63.00%,且在婚外性行为中的使用率高达89.34%.结论 在性病门诊推广艾滋病性病干预模式显著提高了性病患者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安全套的使用率,对预防艾滋病性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荘弢;周平玉;龚伟民;钱伊弘;陈淑云;杨连娟;陆海空;管志芳;戴鹤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重症皮肤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大剂量IVIg)治疗寻常型天疱疮、皮肌炎、重症多型红斑和超敏(dress)综合征等重症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4例重症皮肤病患者采用免疫球蛋白0.4 g·kg·d-1静脉滴注,每个疗程时间均为连续5 d.结果 大剂量IVIg对这4例重症皮肤病均有疗效,无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IvIg治疗对某些重症皮肤病安全有效.

    作者:吴洪波;苏亚平;苏玉文;文海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

    目的 了解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将2002年1月-2006年12月行胃大切手术的65例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按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留置胃管、禁食、输液、肠外营养等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实施对照组措施外,同时于术后16~20 h给予肠道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 实验组病人术后8 d的营养指标较对照组好(P均<0.01),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胃大部分切除病人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华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HIV-1/2抗体和P24抗原联合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 建立HIV-1/2抗体和P24抗原联合检测的酶免疫检测方法,用于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缩短HIV感染的检测窗口期.方法 制备抗HIV P24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联合使用基因工程HIV1/2型抗原和抗HIV P24单克隆抗体包被酶联反应板,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HIV1/2型抗原和生物素化的兔抗HIV P24抗体作为标记物,建立联合检测HIV1/2抗体和P24抗原的ELISA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进行鉴定.结果 检测P24抗原质控品的灵敏度可达0.2 ng/ml;检测187份HIV阳性血清、210份其他疾病患者血清和520份正常人血清,其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9.62%.同时重复12次检测4份HIV阳性血清,变异系数均小于10%.结论 本方法可以在1.5 h内一步同时检出特异性HIV-1/2抗体和HIV P24抗原,缩短了HIV感染的检测窗口期,具备快速、简便、特异、敏感等优点,适用于HI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胡燕;冯长访;候俊;史素娟;沈宏辉;朱雷;高蓉;王保君;貌盼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海产品中总锡

    目的 测定深圳海域海产品中总锡含量,以初步探明深圳海域海产品有机锡的污染状况.方法 有代表性地采集深圳海域5个海区海产品,样品经HNO3+H2O2微波消解体系消解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总锡含量.结果 所检测的28种共58个海产品样品中,以湿重计算的总锡含量高的为0.48 mg/kg,总锡平均浓度是0.168 mg/kg,以牡蛎的总锡浓度水平为高;其中在C海区采集的各类样品总锡含量均高于其它海区同类样品.结论 深圳海域海产品中总锡含量总体偏高,并有一定的区域分布特点,提示深圳某些海区可能存在有机锡污染.

    作者:丘红梅;邓利;张慧敏;申治国;黎雪慧;刘桂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克菌丹Ames试验的研究

    目的 研究克菌丹对Ames试验菌株的致突变性. 方法取农药克菌丹,按照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中的平板掺入法进行试验和结果评价. 结果在不加S-9代谢活化系统条件下,TA97、TA100试验菌株各剂量组(10~50μg/皿)回复突变菌落数随剂量增高而增多,均大于自发回复突变菌落数的2倍,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且有重复性,为阳性反应;在加S-9代谢活化系统条件下,TA97、TA98、TA100试验菌株中、高剂量组(25~50 μg/皿)回复突变菌落数随剂量增高而增多,均大于自发回复突变菌落数的2倍,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且有重复性,为阳性反应. 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克菌丹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为阳性.

    作者:吴军;杨秀鸿;熊志军;马新群;陈志莲;陆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乙肝疫苗免疫后无应答者再次接种免疫效果的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酵母)基因乙肝疫苗(简称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为提高预防接种的阳转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560名新生采用0、1、6月方案,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后1个月检测抗-tBs阴性者,采用0、1、2月方案再次进行免疫,1个月后检测抗-HBs仍阴性者,采取增加剂量(10μg/ml)再按0、1、2月方案进行接种,观察免疫接种的效果.结果 初次接种一个月后,抗-HBs阳转率为77.5%,男性与女性阳转率差别不大(P>0.05);对抗-HBs阴性者,再次接种乙肝疫苗后抗-HBs阳转率为80.16%,女性高于男性(P<0.05);对抗-HBs仍然阴性者,采取增加剂量第3次接种,阳转率为100%.结论 初次全程免疫后未产生免疫应答者,经再次和第3次免疫接种后抗-HBs阳转率可达100%.

    作者:孙鑫;陈彦;王俊平;路园园;翟浩利;董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镍钛聚髌器(NT-PC)和AO改良张力带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髌骨骨折82例,其中A组38例采用镍钛聚髌器(NT-PC)固定;B组44例AO改良张力带固定.结果 两种内固定均有良好的固定作用.A、B两组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分别为97.37%、90.91%;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89.47%、81.8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两种手术法均可治疗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李康;陈立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试论临床医学双语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目的 探讨临床医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 根据临床医学双语教学的实践经验及问卷调查结果,本文从课堂双语教学模式、教材选择、师资力量、学生英语水平、考核系统及营造双语学习氛围等方面进行探讨,探索一种高效的双语教学模式.结果 在目前双语教学环境下,双语课堂授课英文比例以50%或稍低为佳;教材以简明的原版教材及根据原版自编的配套双语教材更合适;提高师生的英语水平、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营造课外双语教学氛围可明显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引导其顺利发展.结论 各医学院校仍需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总结成功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使医学双语教学日趋完善、成熟.

    作者:王晓艳;沈守荣;张梦玺;彭伟莲;唐五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CYBA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CYBA基因C242T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12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20例健康者CYBA基因C242T多态性.结果 高血压病组CC基因型频率为0.68,高于正常对照组CC基因型频率0.53(x2=5.035,df=1,P=0.034).高血压病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0.84,正常对照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0.7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x2=3.793,df=1,P=0.066).结论 CYBA基因C242T多态性与高血压有明显相关性,T等位基因可能是高血压病保护因素.

    作者:王兵;袁晓;王晓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