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在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余波

关键词:综合护理, 肠梗阻, 围手术期护理,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4例肠梗阻手术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构要高,对比对照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在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满意度,有进一步应用和推广价值。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小儿静脉输液的系统化护理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在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门诊输液治疗的121例患儿实施系统化护理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输液治疗的115例患儿的相关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7%与7.0%,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输液室环境、护理人员穿刺技术、护理人员服务态、总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5.68±2.36、94.23±1.78、95.52±2.47、95.89±3.34与78.21±1.89、83.68±2.35、78.35±3.21、80.38±3.82,两组间上述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小儿输液患儿中实施系统化护理,可以减少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卜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骨化三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取39例甲亢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骨化三醇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WOMAC评分、骨密度及血清骨代谢指标。结果:本组39例患者,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BALP、BGP 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RACP-5b、CTX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治疗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显著,对于缓解症状、促进疾病转归、改善骨代谢指标和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闫月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诊输液中应用预防性护理的意义评价

    目的:评价将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输液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诊输液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43例患者为1组,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中,而实验组则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不同护理后将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人际关系敏感评分、焦虑评分、安全意识行为发生率均明显较优,各项差异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将预防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输液中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杨明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意义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意义。方法:于2015年1月到2016年4月期间实施护士分级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科室护士长、组长、高级责任护士以及初级责任护士分级管理的模式,做好各项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对比实施前与实施后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率。结果:分级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由93.28%上升至99.25%,数据差异对比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保证各项护理工作的有序性、规范性开展,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何银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QCC对降低患者乳头皲裂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QCC品管圈对降低我科病房住院患者乳头皲裂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成立QCC品管圈小组,运用PACD循环,通过临床观察,共同确定QCC的活动主题,制定QCC活动的计划,运用柏拉图分析乳头皲裂发生的主要原因,共同探讨,落实各项改善措施,并监测 QCC活动获得的效果。结果:2014年6-7月,我科住院患者乳头皲裂发生率降至12.04%,与开展QCC活动前2014年4-5月的46.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并超过目标值。结论:开展QCC活动可有效降低我科住院患者乳头皲裂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并通过QCC品管圈活动,发挥每位护理人员工作的自主性及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科室的管理中,促进临床护理服务的提升。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右旋美托咪定对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手术患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右旋美托咪定对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手术患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患儿注射生理盐水,待患儿发生躁动注射丙泊酚进行镇定,观察组给予患儿持续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直到手术结束,观察分析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好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右旋美托咪定对扁桃体剥离合并腺样体吸切手术患儿进行麻醉具有较大的意义。

    作者:卢春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研究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

    目的:探究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7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差异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和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显效人数27例,总有效率为69.2%,乙组的显效人数34例,总有效率为85%,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其优势明显,能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和血脂,改善饮食行为,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守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析探讨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方法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6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患者入院后采用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干预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抢救成功时间。结果:干预组抢救成功的29例,死亡人数为1例,抢救成功率为96.7%;对照组抢救成功的23例,死亡人数为7例,抢救成功率为76.7%,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抢救时间长度分别为(49.6±10.5)min、(75.8±12.6)min,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方式能够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抢救时间。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高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心理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心理反应的影响。方法:使用数字表法对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影像科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高龄患者中的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情景模拟下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心理情况。结果:两组焦虑、抑郁情况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冠状动脉CTA 检查的高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不良心理,促进检查成功率的提高。

    作者:夏文华;朱聚;柳青文;彭红;陈婧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究健康教育在围产期妇女预防保健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应用于围产期妇女预防保健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围产期产妇中随机选取26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130名。安排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健康知识教育,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系统化预防保健教育,比较两组产妇的满意度、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系统化健康教育应用于围产期产妇预防保健,可有助于提升产妇保健护理的能力,降低母婴发病率,效果显著,应在医学上推广使用。

    作者:赵丽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使用乙型肝炎疫苗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

    目的:探究使用乙型肝炎疫苗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我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关于乙型肝炎的病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我市适龄儿童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以及19岁以下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以及乙肝报告发病率。结果:2015年我市96.7%的适龄儿童(5~15岁)接种乙肝疫苗。5岁以下乙肝携带率1.9%,19岁以下乙肝携带率为2.9%,适龄儿童(5~15岁)乙肝携带率为2.45%,5岁以下乙肝发病率为0.34%,19岁以下乙肝发病率为1.97%,19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率具有逐年明显下降的趋势。结论: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可以降低乙肝发病率,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童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头孢他啶不良反应的诊治研究

    目的:分析头孢他啶在临床使用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并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头孢他啶不良反应患者,选择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研究可知,其中56%的患者累及器官为消化系统,24%的患者累及器官为皮肤黏膜,14%的患者累及器官为神经系统,6%的患者累及器官为心血管系统。结论:头孢他啶不良反应和用药剂量过大、年龄以及肾功能等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在对其进行注射时需要对患者的反应进行严密观察,并选取相应的注射速度,当出现不良反应现象时应及时解决。

    作者:郑亚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肺结核患者的预防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肺结核患者80例,收治时间在2010年3月至2014年7月期间,并将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防护理。结果:观察组肺结核患者护理后住院平均时间(11.23±1.15)天、服药依从率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肺结核患者住院平均时间(14.23±2.54)天、服药依从率75.00%(P<0.05)。结论:给予肺结核患者采用预防护理,能有效减少住院平均时间,提高服药依从率。

    作者:丛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关于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的探讨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长效、可逆、简便、经济和不影响性生活的避孕方法。一次放置长期避孕,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深受育龄妇女的欢迎。据统计,我国妇女避孕80%以上使用IUD。近年来,由于手术操作水平不断提高,放置IUD并发症明显减少,但也不容忽视,现就IUD的并发症及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蒋明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耳鼻喉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耳鼻喉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来该院行耳鼻喉手术的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以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舒适组患者手术后心率、疼痛程度、术后的血压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耳鼻喉术的患者采取舒适护理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还能够有效的改善预后情况,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银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女性定期妇科体检的必要性

    随着当代社会工作竟争压力的加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疾病也容易侵袭人体健康。很多人表面看起来很健康,殊不知身体可能已经潜伏着某些早期病理改变,很多妇科疾病在前期并无明显症状,而其潜在危险却是难以准确预料的,一旦突发,所带来的身体危害都是难以估计的。

    作者:杨林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研究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塞的治疗效果及实施手术的时机

    目的:分析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塞的治疗效果及实施手术的时机。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6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所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手术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内科治疗的方式,手术组采用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以及死亡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与手术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均有所改善,但是手术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更加显著,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23.08%,显著高于手术组患者死亡率7.69%,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早期手术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黄亚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选取94例进行研究,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并根据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8%,低于对照组的23.40%,且护理满意度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4.47%,组间差异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给予全面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张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谈加强医疗机构的药物管理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途径,提出医疗机构的药物管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80例由于用药不当问题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涉及了6大类、35种药物,以抗生素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患者为多,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其他种类的药物,差异显著;从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途径来看,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较为明显,占据比例50.00%。结论:药物管理工作缺失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因素,需要加强药物管理措施,达到预防不良反应的目的。

    作者:李树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中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接受鼻内镜手术的59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应用传统护理模式和临床护理路径,对整体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中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人数有20例,乙组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人数有26例,甲组满意率68.9%,明显低于乙组满意率86.7%,组间数据比较具有差异(P<0.05)。甲组住院时间高于乙组,住院费用多于乙组,乙组的各项指标趋于正常,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其优势显著,能让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蒲珊珊;李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