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39例效果观察

张家靖;陈志良;左灵

关键词: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 麻醉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采用超声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本院近年来共运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39例,并以此作为临床资料,随机选择本院以往运用传统解剖定位实施麻醉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在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在对观察组患者运用超声引导定位的方式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之后,其麻醉药物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方式的定位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其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运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起效时间相对较短,镇痛效果相对较高,麻醉期间的安全性相对较高,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实验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急救中心2015年2月~2016年1月共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并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实验组60例。患者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0±6.5)岁,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研究对象。结果:经此次实验研究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此次实验研究实验组并发症总并发率为13.33%,对照组并发症总并发率为73.33%,实验组并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加入护理干预对此疾病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陈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7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方法的选择,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44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组43例(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开腹组患者,同时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为2.33%,开腹组术后并发症状发生几率为11.36%,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阑尾切除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能够在有效治疗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状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相较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建议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杨光元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整体护理对消化溃疡治疗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对消化溃疡治疗应激反应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40例消化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将其分成 A 组与B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B组实施常规护理,A 组实施整体护理。结果:A 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较B组高,A 组腹痛、烧心、反胃等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B组( P<0.05)。结论:对消化溃疡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可显著增强疗效,减轻应激反应,可推广。

    作者:王泽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颅脑外伤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策略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48例外伤性癫痫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癫痫症状极其先兆,配合药物治疗与规范护理,以预防控制癫痫发作,保证急救的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48例脑外伤性癫痫患者发作均得到良好控制。结论:加强脑外伤性癫痫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是预防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也有利于脑外伤后癫痫发作的控制。

    作者:龚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都匀市社区学龄前儿童营养性疾病调查分析与营养教育干预

    目的:对都匀市学龄前儿童营养性疾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与营养教育干预。方法:利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都匀市三所幼儿园968例学龄前儿童作为观察对象,对其营养性疾病进行调查分析,并对营养教育干预前后儿童的营养性疾病患病率进行比较。结果:营养教育干预后学龄前儿童营养缺乏(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3.3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79%)、营养过剩(超重3.31%,肥胖2.0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0.83%)患病率明显低于营养教育干预前儿童营养缺乏(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7.10%,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8.05%)、营养过剩(超重7.02%,肥胖5.58%,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17%)患病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营养教育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学龄前儿童家长及幼儿园工作人员的膳食知识,降低儿童的患病率,社区服务中心及政府应予以大力支持。

    作者:陈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中医科的实施方法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中医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中医科收治的120例入院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及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科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作者:朱怀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模式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以及产程的影响。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高龄产妇132例,并将此作为研究资料,按照随机平均分组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类,分别采取综合护理的模式以及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高龄产妇在分娩方式以及产程方面的差异。结果:在对观察组高龄产妇实施综合护理模式之后,其自然分娩48例,占全部患者的72.7%,产程平均持续时间为7.12±0.24h ;而在对对照组高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模式之后,其自然分娩21例,占全部患者的31.8%,产程平均持续时间为10.68±0.26h。两组高龄产妇的相关数据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高龄产妇采取综合护理的模式,能够显著提升自然分娩的几率,缩短产程时间,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出血几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卿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某中心小学水痘和腮腺炎同时爆发的疫情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某中小学水痘和腮腺炎同时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沾益县某中心小学自2007年4月至2007年5月间水痘和腮腺炎同时爆发的病例进行研究分析。从中分析总结水痘和腮腺炎同时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为日后的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自2007年4月至2007年5月间某中心小学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136例(罹患率为37.78%),各班均有病例,各年级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四年级患者率高达62.26%(病例数33例),学前班患病人数少,仅出现1例病例,罹患率1.85%;发现水痘病例110例,全校罹患率为30.56%,各班均有病例,各年级罹患率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由于早期病人管理不严,隔离不及时,患者治疗不彻底,导致疫情蔓延。为了控制腮腺炎、水痘流行,必须规范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流行季节的学校监制度,大力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学生、家长及教师的防病意识。

    作者:李加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和指导效果。方法:从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这一年中我院收治的小儿危重患儿之间选取100例,将其随机的分成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患儿,研究组采用小儿护理评分法对50例患儿进行小儿护理的干预和指导,参照组的50例儿童使用常规的小儿危重病护理方法,将两组的临床小儿危重病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按照我国评分法的各个分数段进行评分发现,F≤70评分数的患儿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F≥90评分数的患儿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率的人数较低( P<0.05)。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为98%,参照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为76%,两组对比,研究组护理效果较好,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下,使得护理有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也使临床护理水平和质量得到很大的加强,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实践。

    作者:朱卫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关于团员青年思想状况的调研报告

    团员青年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甚至是国家的发展,为了及时、有效地了解团员青年的思想状况,了解团员青年的实际需求,我院针对团员青年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具体操作办法如下:

    作者:徐晓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社会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社会因素和护理干预对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性。方法:对2010年0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175例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社会因素分析病予以对症护理,总结护理和社会因素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情况。结果:年龄高(>50岁),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低,未婚以及家庭关系不和睦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而与住院的时间长短无明显的关系;在生活质量维度评分和 FACT -G评分方面,干预前后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文化差异、家庭社会环境等是影响额叶底部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而护理干预则有助于缓解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汪静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品管圈在提高普外科年轻护士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能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普外科年轻护士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能中的作。方法:2015年3-10月,我科以“提高年轻护士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能”为主题,开展为期8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分析比较活动前后静脉留置针穿刺1次成功率,请儿科穿刺能手协助穿刺次数等5项指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穿刺1次成功率,请儿科穿刺能手协助穿刺次数等5项指标较实施前均有改善。比较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普外科年轻护士的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能,有利于小儿患者的临床用药、手术安全及紧急抢救,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同时提升了护士素质和业务水平。

    作者:龙云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76例导乐镇痛分娩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观察

    目的:总结分析导乐分娩镇痛仪在临床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住院分娩的152例孕产妇,根据分娩过程中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分娩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导乐分娩镇痛仪镇痛分娩,对两组孕妇的疼痛度以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视觉模拟评分以及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分娩中采用导乐分娩镇痛仪镇痛分娩可明显降低产妇分娩疼痛度,降低剖宫产率以及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宝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学论文被撤原因分析及思考

    通过分析2015年两批数量惊人的国内医学论文被撤事件,总结104篇论文被撤原因。对同行评审和第三方机构参与的争议进行分析。以期推动学术不端之风的整顿。学术权威的重新树立和维护无论是医学界还是出版业均责无旁贷。

    作者:朱绍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发生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资料,以识别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原因,有7例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49例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56例患者胆漏发生原因分析,T 管放置不当16(28.57%)例,副肝管损伤32(57.14%)例,患者因素8(14.29%)例等,对不同患者痊愈时间进行分析,痊愈时间为<14d者29(51.79%)例,14~21d者20(35.72%)例,22~28d者6(10.71%)例,>28d者1(1.78%)例。且所有经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痊愈时间均≤21d。接受手术治疗的7例患者,治愈时间则会相对延长,均≥22d。结论: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行肝胆外科手术状况,综合分析评估,识别危险因素,对胆漏加以预防。针对出现胆漏患者,则应详尽分析病因,采取适宜方式进行治疗。

    作者:刘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预防及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探究社区高血压预防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市姑苏区两社区2014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所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各55例,分别设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给予用药指导、注意事项告知等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经统计 P<0.05。结论:给予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防治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汤琦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PDCA 循环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PDCA 循环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PDCA 循环管理)各31例。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28例(90.3%),并发症发生3例(9.7%);对照组护理满意21例(67.7%),并发症发生12例(38.7%)。试验组文件书写、健康教育、操作技术、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实施PDCA 循环管理模式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丽;杨红;付美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在髋关节置换术实施过程中,两种麻醉方式的应用效果,旨在提升髋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率。方法:选取2012年02月~2014年04月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4例,其中男46例,女18例,年龄60-82岁。 ASA 分级I-Ⅲ级,包括慢支炎、肺气肿、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糖尿病、脑梗死后遗症、心律失常。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2组在性别、年龄、ASA 分级构成比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32例,主要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无麻醉禁忌症);对照组患者32例,主要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无麻醉禁忌症),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结果。结果:经过两组临床麻醉,在患者手术麻醉效果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不大,但在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上,以及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髋关节患者置换手术实施过程中,两种麻醉方法起到的效果虽然差异不大,但针对老年患者普遍存在多种疾病,相对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法来说,常规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的应用更加适合,不仅可以达到手术麻醉效果,还能对患者的生理干扰小,让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保障手术的安全实施,降低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使手术麻醉平稳安全,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HACCP 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治疗的临床效果,确保压力蒸汽灭菌后在应用医疗器械的安全和质量。方法:运用 HACCP原理和程序实施研究分析。结果: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刷洗、消毒、除锈、装配、检查、灭菌前准备、打包、无菌物品卸载、灭菌操作9个操作步骤执行不合格明显对压力蒸汽灭菌后医疗器械安全和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被确认为9个关键控制点。确定了9个关键控制点阈值、纠偏措施及监控手段,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完整的建立了 HACCP体系,同时对其实施了有效的验证。结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切实实施了卫生行业标准,在消毒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实施 HACCP系统是确保复用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 HACCP体系进行了解之后,监督员能够重点监督关键控制点,提升监督效率。

    作者:张春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三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共76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加服奥拉西坦。对比两组患者MMSE评分以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文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