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肠道营养在大面积烧伤后植皮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杜敏;侯宁静

关键词:肠道营养, 护理, 烧伤植皮, 调查表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道营养在大面积烧伤植皮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大面积烧伤后植皮住院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早期肠道营养护理,根据其饮食习惯分期制定相应饮食计划。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接受早期肠道营养6个月以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的临床症状,创面愈合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道营养在大面积烧伤后植皮患者综合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一方面,指导患者改进以往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帮助其建立全新、科学饮食观点与习惯,合理饮食、定时定量、注意营养搭配,对于大面积烧伤后植皮患者的治疗可使创面面避免不良刺激,对药物治疗及愈合有促进作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 Meta 分析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相关研究的M eta分析,来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检索2004年-2015年发表的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应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篇,累积样本量1168例(病例组504例/对照组66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研究之间存在显著异质性,经过 M eta回归分析,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的差异可解释全部异质性。经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值差为0.18mm ,95%可信区间[0.12,0.25]。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关系的研究之间无异质性,经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O R值3.51,95%可信区间[2.53,4.86]。纳入的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对照组大致增加0.18mm ,其出现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危险是对照组的3.51倍。有必要常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其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

    作者:孙晋达;黄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社区卫生监督协管员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基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是医疗卫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必要措施,是卫生监督工作的延伸和深化发展。由于基层卫生监督协管人员有限,辖区集体单位、学校、小门店多,流动人员多,管理范围、难度较大,如何更好的发挥基层监督协管员的积极性;更好的配合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为打击非法采供血、饮用水、学校卫生等的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特别是卫生监督协管在外来务工人员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发挥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任务和课题。

    作者:单大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糖尿病的护理

    目的:纠正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方法:查阅大量参考文献。结果: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水平,坚持科学的、系统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爱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喂养方式对八个月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八月龄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不同喂养方式与八月龄婴儿贫血、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1月~2013年12月出生,出生体重大于等于2500克小于4000克,且按时建档接受系统管理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三种喂养方式中四个月内母乳喂养对贫血、体重超重和肥胖婴儿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宣传科学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并合理适时添加辅食,从而进一步降低八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母乳喂养超重和肥胖发生率低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

    作者:张亚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营养知识普及在儿童保健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对营养知识普及在儿童保健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在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存在营养问题患儿中随机选取100例,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儿家属不实施保健知识教育及营养知识普及,观察组患者实施保健知识教育及营养知识普及,对比两组患儿营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营养问题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营养知识普及在儿童保健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营养问题,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周咏梅;张秀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三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共76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加服奥拉西坦。对比两组患者MMSE评分以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文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疼痛电子表格式护理单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目的:以医院的 HIS 信息系统为平台,在护理病历中设计疼痛电子表格式护理单模板应用临床,规范护士对疼痛的观察与记录,为临床开展疼痛管理工作打好基础。方法:设计疼痛电子表格式护理单模板,并对227例住院疼痛患者进行监测,规范记录。结果:疼痛电子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运用信息的技术自动生成的表格,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护士疼痛专科文书的规范化,信息化。结论:在临床工作中运用电子表格式护理单,疼痛管理简单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应建立在护士规范化的培训基础上,患者才能得到有效的疼痛治疗专科护理。

    作者:彭楚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

    目的:针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接受骨科无菌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同时研究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引发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为患者年龄、切口部位、手术时间、手术室消毒处理以及手术类型等。结论:对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手术切口感染率得到有效降低。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时机、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病例。结果:恢复良好37例,占49.3%,生活自理15例,占20%,生活自理困难10例,占13.3%,卧床靠他人护理5例,占6.6%,植物生存1例,占1.3%,死亡7例,占9.3%。结论:对不同的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及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能明显地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治愈率。

    作者:秦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跟骨锁定钢板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跟骨锁定钢板治疗对于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4月至2014年9月间曾收治入院的56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分析对象,按照实施手术治疗的方法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跟骨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非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综合评价跟骨锁定钢板治疗对于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并且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并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上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对于根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而言,采用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术中出现血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和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后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后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102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51,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和干预组(n=51,术后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疝复发率。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5%,组间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疝复发率3.9%显著低于对照组疝复发率23.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后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护理探讨

    目的:对老年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形成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优良率为96.0%,对照组为8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0%,对照组为76.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 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采用结合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依从性和患者的护理体会,可作为老年心脑血管病临床护理中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云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侯马市10480例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为了解和掌握侯马市农村妇女宫颈癌患病情况,促进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妇女因宫颈癌引起的死亡,并为制定全市妇女宫颈癌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的要求,我们于2012年9月-2015年11月对全市10480例35-65岁已婚农村妇女进行了宫颈癌筛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艳;郝春桂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肺炎患儿应用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对肺炎患儿应用盐酸氨溴索及盐酸丙卡特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肺炎患儿106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均为53例。对常规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对联合组患儿应用盐酸氨溴索及盐酸丙卡特罗治疗。结果:联合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常规组患儿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炎患儿应用盐酸氨溴索及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可获取较好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身体的尽快康复痊愈。

    作者:普成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起源于美国,它突出强调了家庭在整个疾病治疗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新生儿是指出生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内的婴儿,其尚未发育完善,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差,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加强新生儿的护理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运用到新生儿护理中,通过家长的全程参与照护,使新生儿各方面都能到达完善的状态,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从而保证其后续的健康成长和发育。

    作者:孙桂云;海亚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重视细节管理提高胃肠外科护理质量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应用于胃肠外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3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采用细节管理,对比两种护理管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较对照组的5.1%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8.3%,较对照组的85.1%明显提高( P<0.05)。结论:细节管理应用于胃肠外科护理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陈春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常规+心理护理,比较其心理焦虑与抑郁程度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与焦虑心理,评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程度均得到改善,占100%,高于对照组(分别占82.0%和86.0%),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其心理焦虑与抑郁程度,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值得推广。

    作者:吴永会;张雪;胡美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肠造口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肠造口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肠造口术后护理的相关资料,对其进行总结分类。结果:进一步明确肠造口分类以及术后护理。结论:通过明确肠造口分类,可以更好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术后护理措施,取得更加满意的护理效果。

    作者:王颖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抑郁的调查

    目的:分析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患的抑郁情况和治疗的对策,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方法:从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产生抑郁的病患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抑郁情况采用生理和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经过一个疗程的干预后,根据干预效果好坏判定干预是否有效。结果:经过一系列的干预后,患抑郁的病患的人数有所减少,减少到了14人,患抑郁病人所占比率缩短到了17.5%也就是说,有82.5%的患者的抑郁症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结论:医务人员应该提高血液透析的质量,减少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的机率,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患的抑郁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患者抑郁情况的发生,使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梁江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病人护理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病人行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接收的60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经护理后的SAS评分(焦虑评分)以(43.5±5.2)分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2.0±5.0)分;疼痛发生率以2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7%( 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病人行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推广价值。

    作者:徐加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