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PPO治疗四肢骨折并发症分析

熊松

关键词: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 四肢骨折,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四肢骨折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防治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采用MIPPO治疗四肢骨折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以及后期治疗的情况。结果:120例患者中,一共有17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4.17%。包括螺钉切割、钢板断裂、术后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管状骨成角与旋转畸形。经过后期处理后,患者的并发症均得到了较好的缓解,骨折的痊愈效果理想。结论:采用MIPPO来治疗四肢骨折,可能会出现螺钉切割、钢板断裂、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术者在手术中要做好对并发症的预防,手术后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则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轻患者的病痛困扰。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首诊眼科的鼻源性肿瘤分析

    目的:分析首诊于眼科的鼻源性肿瘤,,以提升鼻、眼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首诊于眼科的40例鼻源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0例首诊于眼科的鼻源性肿瘤患者中,以筛窦囊肿为常见,占比52.5%,其次是鼻咽癌、额筛囊肿、蝶窦囊肿、上颌窦癌。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痛、眼球突出、内眦肿痛、眼睑肿胀、视力降低,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障碍、复视、流泪等症状。结论:鼻腔、鼻窦与眼部紧密关联,局部症状引发时,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快速诊断,对于原因不明者,应及早进行影像学检查,以防漏诊、误诊。

    作者:马公明;轩凤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静脉滴注甘露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

    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脱水剂,为降低颅内压的首选药物。因其安全可靠,降压迅速,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临床上常因护理不当,在甘露醇注射过程中速度过快可致头痛、头晕、视力模糊。

    作者:朱兴玲;赵学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精神病患者拒药原因与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分析研究精神病患者的拒药原因以及干预措施。方法: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选取我院收治拒药精神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精神病患者的不同拒药原因,而给予患者实施有针对性干预措施。结论:针对精神病患者的拒药原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均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倪维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引发囊袋感染的相关因素,继而采取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后引发囊袋感染的7例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引发感染的相关性因素,继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分析发现,引发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性因素主要有患者自身因素、囊袋大小、手术操作以及血管慢性渗血;在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与相应的护理措施后,所有患者均痊愈,且囊袋部位并未出现肿胀、发热与疼痛等情况。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对症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努尔比亚·艾比布拉;努尔古丽·加德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缩宫素注射对子宫肌瘤挖除术出血的对比

    目的:对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缩宫素注射在子宫肌瘤挖除术出血中的影响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7月-2015年12月间28例进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治疗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1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进行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缩宫素进行止血,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70.3±11.2)min,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62.5±19.8)ml,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在子宫肌瘤挖除术中的止血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刘昌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间,在我院选择60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n=30)和联合组(n=30),给予放疗组患者三维适形放疗,给予联合组患者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放疗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P<0.05。联合组患者一年生存率与放疗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联合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与放疗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且不增加患者毒副反应,可在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中推广运用。

    作者:王玉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试论清热祛痰汤用于老年COPD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应用清热祛痰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3月-2016年03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4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常规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比治疗组低,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口服清热祛痰汤,可以改善患者各项体征与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雪颖;方文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开展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实际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通过选择在我院儿科进行临床治疗的320例患者作为调查实验对象,将住院时间在2012年10月到2013年4月的160例临床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5月到2013年9月的160例临床患者作为干预组,对于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来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照组的160例患者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工作,干预组通过采取一系列的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工作。通过进行数据统计比较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护理安全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上述几组数据比对之后发现,在护理安全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这三组数据上,都有明显的差异(P<0.05),干预组的数据比例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病患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上,干预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地提高儿科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家长的满意程度,积极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叶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温针灸配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温针灸配合关节松动术在肩周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我院64例肩周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入院治疗的人员,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配合关节松动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温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的20例,患者病情缓解的10例,评价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病情痊愈的14例,病情缓解的12例,评价有效率为91.3%,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关节松动苏在肩周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作者:王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冠脉介入治疗与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冠脉介入治疗与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本院通过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包括34例试验组患者以及34例常规组患者。常规组均给予抗凝治疗,试验组给予冠脉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均显效,仅1例再发心绞痛;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33/34),有5例再发心绞痛和2例左心衰竭。两组间比较傲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而言,在治疗的过程中运用冠脉介入治疗以及抗凝治疗均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相比于抗凝治疗,冠脉介入治疗更能对患者的心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袁玉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头孢类药物过敏性休克患儿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本文对于头孢类过敏性休克患儿进行的一些护理和体会以及进行的一些急救措施。方法:本文主要对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共有35例头孢类药物导致的过敏性休克患儿的一些资料,对于急救前后患儿的一些生命体征进行相比较,分析总结了头孢类药物的急救措施以及相关的护理体会。结果:对头孢类药物过敏性的患儿进行一些急救处理后,所有患儿的生命体征恢复的较为平稳,并未出现死亡病例现象的发生,经过救治后全部成功。结论:对于头孢类过敏休克出现的一些早期症状以及体征进行分析,并需要的药品以及物品进行及时的的配备,然后进行其操作技巧的掌握,对患者进行急救以及实施一些相关的护理,才能对头孢类过敏性休克患儿进行成功的救治。

    作者:叶丰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延续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康复的作用探讨

    目的:本次研究针对接受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的肢体功能锻炼进行延续性的护理干预,记录临床护理信息,观察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以康复性作用效果。方法:在本院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近一年时间内接受过乳腺癌手术的患者资料80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80例患者划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包含40例患者资料。针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操作,患者出院后自行进行肢体功能恢复锻炼,不实施随访机制。针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出院后的跟踪随访,观察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后半年时间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经过半年时间后针对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观测,以此观察患者的依从性和患肢功能病症康复情况。结果:通过研究相关数据信息可以发现,实验组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的患肢功能病症得到了良好的锻炼,患者的依从性比较高,对于患者病症的康复评分也相对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针对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进行延续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基础上提升了患者患肢功能的锻炼依附性,实现了对患者身体功能的良好护理干预。研究结果表示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于接受过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黄小莉;杨艳;王黎;陈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宫内放置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导致的月经量增多及中度、重度痛经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口服散结镇痛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放置曼月乐治疗。对比两组的止痛效果、月经量以及子宫体积变化指标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放置曼月乐分别治疗5个月和11个月之后月经量减少,痛经得到明显缓解,患者子宫腺肌病月经量PBAC评分与痛经VAS评分比对照组的的下降幅度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体积和治疗前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宫内放置曼月乐是治疗子宫腺肌病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宫内放置曼月乐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张雪芬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在消化性溃疡出血病症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111例消化溃疡出血患者分成甲乙丙三组各37例,分别给予其40mg、80mg、120mg奥美拉唑应用,观察三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同甲组的72.93%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丙组的97.3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且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2.70%、5.41%,无比较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给予其中剂量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杨晓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3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15例)和研究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雄激素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PSA 水平,治疗前期两组患者PS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S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 time)和总生存时间(Os time),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庆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社区高血压病例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社区高血压病例规范化管理工作效果分析,为提高社区高血压病的控制率、治疗率提供依据。方法:将2013年7月-12月期间我社区管理的46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规范化管理组和非规范化管理组,比较两组的血压控制率及服药依从率等情况。结果:高血压病例规范化管理率为87.01%,规范化管理组血压控制率为88.56%、服药依从率99.5%。结论:社区高血压病例规范化管理工作对提高社区高血压控制率和服药依从率有明显效果。

    作者:马照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鼻窦炎6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对急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过的急性鼻窦炎患者68例,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人。予以观察组急性鼻窦炎患者鼻窦炎口服液、匹多莫德分散片、阿莫西林舒巴坦匹酯胶囊进行治疗,予以对照组急性鼻窦炎患者阿莫西林舒巴坦匹酯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观察组34例急性鼻窦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2%,而对照组急性鼻窦炎患者在进行单纯的西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5.9%,观察组急性鼻窦炎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急性鼻窦炎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要高出许多,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好,疗程也大大缩短,并且患者痊愈后的复发率低,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在急性鼻窦炎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这种方法可以被大力推广。

    作者:罗新南;赵爱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5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所有的而患者而进行术前和术后的康复护理。结果:康复训练后,59例患者完全恢复的有32例(54.24%),能够基本自理的患者有25例(42.37%),2例(3.39%)患者需要依靠家人进行自由活动;59例患者100%疼痛感有所改善或者完全消失。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的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晓晓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患者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为有效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临床观察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8~2015.8期间96例急性期脑梗患者,按病床单双号分为联合组48例、单一组48例。单一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组在单一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临床效率为95.8%,单一组为81.3%,单一组较联合组疗效差,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较单一组凝血功能指标改善好,P<0.05。结论:临床对于急性脑梗患者治疗,采用依达拉奉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患者恢复快、疗效好、凝血功能恢复好。

    作者:王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实施疾病健康教育管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施疾病健康教育管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及家属实施疾病健康教育管理,对患者家属进行缺血性脑卒中知识测评,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进行测评。结果:健康教育一个月后,家属健康知识答错项目远远低于入院时(P<0.05);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也远远低于入院时(P<0.05);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入院时(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实施疾病健康教育管理,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尹绿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