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强化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琼

关键词:强化护理干预, 慢性心力衰竭,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改善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该院收治的4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干预,同期收治的4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强化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估各个维度得分及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干预,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与治疗解析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病人重要的合并症之一。肾脏所有的结构,从肾小球、肾血管、肾小管直至肾间质,可以有不同的病理改变和临床意义,包括与代谢异常有关的肾小球硬化症,细动脉性肾硬化症、以及感染性的肾盂肾炎和肾乳头坏死。但其中只有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与糖尿病有直接关系,故又称为“糖尿病性肾病”。自从胰岛索应用以来,糖尿病人的急性合并症有所下降,糖尿病病人寿命延长,但糖尿病人的慢性合并症逐渐增多,病程在10~20年的病人,无论年龄多大,约有50%发生临床肾脏病。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往往是进行性发展直到肾功能衰竭。本文就 DN的早期诊断方法及预防措施作一探讨。

    作者:王月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护理

    报告1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内容,经过16天的精心治疗及护理,患儿好转出院。

    作者:杨文玲;肖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讨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

    选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评分进行对比。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Barthel 评分更具有优越性,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神经内科患者应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柳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鼻胃管固定的临床新法

    胃肠减压术是普外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肠道术后带管要求高的患者,鼻胃管的固定尤为重要。我科自制一种鼻胃管固定方法,固定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燕;吴爱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产后访视在改善产妇围生期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对产后访视在改善产妇围生期生活质量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以我县妇幼保健院2013年5月-2013年11月接收的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产后常规护理组和产后访视干预组两组,每组各25例。其中常规护理组给予在院时期产后常规护理,产后访视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加用产后访视干预。自制健康调查评价表,对两组产妇围生期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产后访视干预组在围生期护理健康调查评价表中的各种维度指标得分都明显比产后常规护理组高,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访视对改善产妇围生期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作者:沈晚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疏肝养阴法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探索

    肝病在我国人群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肝病在治疗中难度系数大、易复发,从而成为临床中治疗系数比较大的疾病之一。在对肝病进行治疗时,西医的治疗不仅花费大,并且所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多,因此,中医治疗肝病成为临床中主要的治疗方法。从中医的角度而言,之所以造成肝病的原因是阴虚,所以,在我国中医治疗肝病的临床中,疏肝养阴法是应用较多的主要方法。本文主要对疏肝养阴法对肝病的治疗进行探索,并结合其真实案例进行陈述,从而为临川推广该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孙占海;常建英;杨文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在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在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0%护理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7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80%)(P<0.05);患者治疗(12.8±6.7天)后患者痊愈,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内科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策略研究

    目的:探究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策略,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将我院收入的9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而个体化的护理方式,分析总结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痊愈出院者43例,对照组仅37例,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全面有效的个体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王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为更好地治疗及有效预防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07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占我院同期全部住院缺血性脑卒中病例的5.19%(207/3989),207例中有明确病因者156例,占75.36%,包括动脉粥样硬化105例,占50.72%,栓塞性脑梗死29例,占14.01%,凝血机制异常9例,占4.35%,感染性血管病13例,占6.28%,病因不明51例,占24.64%。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动脉粥样硬化仍然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栓塞性脑梗死,其他病因如血管炎、凝血机制异常等较少见。

    作者:陈业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气腹压力对不同年龄阶段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气腹压力对老人及年轻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80例 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其中40例19~47岁(Y组),40例64~77岁(L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同一全凭静脉麻醉方法,气腹压力设置为12mmHg。应用美国BioZ.Com无创动力学监测仪,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Drager麻醉机进行呼吸参数监测。分别记录气腹前5min(T0)、气腹后10min(T1)、气腹后30min(T2)、放气后10min(T3)的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Ppeak)、潮气量(VT)的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T1、T2时两组MAP、SVR、PETCO2、Ppeak均显著升高(P<0.01),CI均明显下降(P<0.01),T3时两组MAP、CI、SVR、HR、PETCO2、Ppeak恢复到T0时;T1、T2时L组 HR明显快于,CI明显低于,MAP、SVR、PETCO2、Ppeak明显高于 Y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同样的气腹压力对老年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明显,因此有必要在术中检测其血流动力学以提高安全性。

    作者:马迅;杨立财;哈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护理

    目的:对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从我院采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中选取58例进行研究,并按照患者护理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均为29例,对比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出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为(1.56±0.21)d、住院时间为(4.11±1.03)d、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6.90%,同对照组患者的(2.74±0.45)d、(5.67±1.12)d和27.60%相比,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疾病临床上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具有良好作用,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作者:谷湘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在粘连性肠梗阻中采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则采取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术后腹腔囊肿、切口感染、再梗阻及肠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可比性(P<0.01)。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中采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方案具有更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丁建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社区健康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宁波市海曙区西门街道社区内7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健康管理,包括知识的管理、行为的管理和情绪的管理,比较患者管理前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管理后,患者的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营养等生活方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管理前,物质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高于管理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管理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不良反应探析

    目的:探析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到我院诊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属于使用磺酰脲类组,对照组属于没有使用磺酰脲类促泌剂组。观察两组在使用药物之后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结果: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营养障碍的不良反应损害率为15.1%、神经系统损害率为9.30%。结论: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有许多禁忌症,相关医务工作人员在对降糖药物的使用上要加强安全性认识,尽可能使药物的不良反应降到低,从而保障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张玲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选取72例80眼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护理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护理)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均36例40眼,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住院时间和视力状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高达97.22%同对照组患者的75.00%相比,P<0.05;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视力状况,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中优质护理措施具有良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视力。

    作者:朱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20例脑梗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脑梗塞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抽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外抽取120例健康体验中心体检居民作为对照组,使用 Lgistic对观察组患者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性别、饮酒、吸烟、房颤、高血压以及家族史等。对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性别、饮酒、吸烟、房颤、高血压、家族史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对于脑梗死患者,提供给健康教育与体检居民健康宣传有实质性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脑梗死患者起到防范危险源的作用。

    作者:李国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预防妇产科术后疼痛和泌尿系感染中自我护理理论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上为预防妇产科泌尿系感染和术后疼痛开展自我护理理论的具体方法及成效。方法:以86例2013.6.1.~2014.6.1.之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采用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6例采用的自我护理理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泌尿系感染率与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泌尿系感染率与疼痛程度上,观察组要明显的占据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自我护理理论能够将泌尿系感染和术后疼痛有效的降低。

    作者:涂群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为有及早开展早期康复需要、条件者,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实验,经筛选、剔除,以全身麻醉手术者43例纳入全麻组,以硬膜外麻醉手术者51例纳入硬膜外组,统计对比术前1d、术后12h、7d、30dPCOD发生情况与MMSE水平。结果:全麻组术后12h、术后7dMMSE分别为(17±2)分、(20±2)分低于硬膜外组(19±2)分、(23±2)分,全麻组术后12h发生COPD率、术后15dMMSE下降率分别为37.21%、23.26%高于硬膜外组%、5.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显著,影响时间较长,有及早开展早期康复需要、条件者,若符合麻醉条件,宜选择硬膜外麻醉。

    作者:陈仕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讨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观察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应用,为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针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式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参照组总有效率为75%(30/40)。实验组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加强心理干预护理能够使老年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为广泛。

    作者:凌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预防性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预防性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效果。方法:本次医学观察选择200例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之间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催产素宫体注射,实验组接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注射,回顾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观察对象高危因素影响率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出血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基础上,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有助于其出血量的减少,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高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