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钰麟
目的:总结28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再次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28例再次胆道手术患者进行特定的心理护理措施和充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健康教育。结果:28名患者均顺利安全的实施再次手术,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对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术后的顺利康复。
作者:朱丽萍;刘彦莉;曾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阶段性健康指导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家长在各个阶段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对患儿家长在健康指导后对该病症相关内容的认识掌握程度予以统计。结果:93%的家长可以掌握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以及正确用药、注意事项,所有家长均对该病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更好的照护小儿。结论:就小儿高热惊厥对患儿家长予以阶段性健康指导,提高家长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控制了小儿高热惊厥复发。
作者:段绍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退行性膝关节炎(knee joint osseous arthritis,KOA)临床表现主要为膝关节的疼痛、僵硬、肿胀、功能活动障碍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上以中老年人发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发病率分别为2.59/1000和1.71/1000,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总结分析张卫华教授以电针加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经验。
作者:张留;张卫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对糖尿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门诊和住院病人采取不同健康教育形式;教育内容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一、心理方面,二、饮食方面,三、生活方面,四、运动方面,五、日常监测,六、药物治疗方面。结论:通过耐心、细致的健康教育,糖尿病人能主动配合治疗、科学的管理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作者:崔生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给予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参照组则行常规护理,对比其效果。结果:与参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较优(P<0.05);且观察组的健康达标率(95.56%)和护理满意度(97.78%)均明显高于参照组(77.78%,80.00%),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Barrett食管(BE)中采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经胃镜诊断为内镜Barrett食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普通内镜观察,观察组患者予以内镜窄带成像(NBI)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检查方法对BE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E检出率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rrett食管中采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检出率和准确率较高,减少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使用意义。
作者:陈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宁波市婴幼儿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婴幼儿超重、肥胖制定相应有效解决方案。方法:按照分层整群的抽样原则在宁波市抽取月龄为一个月的婴儿1070例,并进行随访,分别在儿童3月龄、6月龄、8月龄和18月龄时进行生长评估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儿童在18月龄时生长评估结果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出生体重(OR=1.00)、固体辅食添加时间(OR=1.23)、父母至少一方肥胖(OR=31.43)、母亲患有妊娠期疾病(OR=36.20)是婴幼儿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预防婴幼儿超重、肥胖应该从妊娠期开始,同时做好产妇和儿童的保健工作,降低婴幼儿超重、肥胖的发生率。
作者:杨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持续小剂量给药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之间在我院接受人工流产术的早期妊娠(妊娠囊小于10周)孕妇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首先静推0.1mg芬太尼,之后立即静推总量的丙泊酚,手术需要等待患者呼之不应、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观察组首先静推0.1 mg芬太尼,之后立即静推丙泊酚(总量-60 mg),等待患者呼之不应、睫毛反射消失后静滴余量,并进行手术。观察、对比术中两组的丙泊酚用量、呼吸抑制发生率、体动发生率与苏醒时间。结果:对照组手术过程中的丙泊酚用量、呼吸抑制发生率、体动发生率均大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麻醉苏醒时间与观察组差异不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人工流产术中采用丙泊酚持续小剂量给药进行麻醉,不仅效果镇痛效果理想,而且能够降低丙泊酚用量,减少术中发生呼吸抑制与体动的情况,值得推广。
作者:张家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小儿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与中医临床体质类型相关性,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收集小儿湿疹110例、荨麻疹70例、丘疹性荨麻疹110例,获取年龄、性别、中医体质等临床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湿疹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荨麻疹多见于1~3岁小儿,丘疹性荨麻疹12岁以下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男性比重高于女性;所有患儿肺热阳盛42.41%、痰湿腻滞33.45%,阴虚燥红18.62%,气虚倦怠4.48%,阴虚迟冷1.03%,丘疹性荨麻疹肺热阳盛率44.55%高于湿疹36.36%,荨麻疹痰湿腻滞27.14%率低于湿疹36.36%、荨麻疹2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热阳盛型患者年龄集中在0-6月、19-24个月,痰湿腻滞分布较均匀,阴虚燥热集中在0-6月;0-6个月、19-14个月肺热阳盛率高于痰湿腻滞、阴虚燥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发生与年龄、中医体质有关,疾病的发生又可能体质形成有关;出生6个月内是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高发时期,多见湿疹;6-24个月,是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高发时期,至24个达到高峰,可能与儿童活动能力增强有关;24个月后发生率持续下降,多见获得刺激源后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应加强教育干预;患儿6个月内多见肺热阳盛,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体质会发生一定程度变化,变化与变态反应性片皮肤病发生有关。
作者:崔小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肝囊肿的外科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治疗的40例肝囊肿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囊肿穿刺抽液与无水乙醇注射组(11例)、腹腔镜手术组(13例)、开腹手术组(16例),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11例患者接受囊肿穿刺抽液与无水乙醇注射进行治疗,其中2例患者在术后半年复发,再次治疗使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后痊愈。13例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1例患者在术后2年后复发,16例患者使用开腹手术治疗,其中2例复发,1例患者在治疗后1年复发,另外1例在治疗26个月后复发,再次使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治愈。结论:肝囊肿外科治疗中,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因此肝囊肿的外科治疗中应多选用腹腔镜手术,但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作者:彭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急诊输液室护理质量与病人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是息息相关的,我们通过对不良事件的分析,从系统上查找原因,分析原因,制定有效的措施和再造流程。方法:利用改变原来的输液流程,增加了电子输液单和号码牌、病人参与核对,制定了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论:通过各个流程的制定、电子输液单、号码牌的应用,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病人的安全和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改善了输液环境。
作者:戴秀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本文总结了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4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应用情况,阐述了术前、术中、术后及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提出应严密监测病情变化,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全面细致的护理可提高主动脉球囊反搏成功率。4例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好转后出院,
作者:门国勋;朱汉翠;刘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近几年来,护患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护患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如何有效避免护患纠纷,促进护患间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是医院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总结了造成基层医院护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
作者:冯林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过去的护理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现在患者的需要。现代医学模式中是把病人的健康视为一种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应综合起来。才能避免或减少护理工作中护患之间产生各种矛盾和不和谐。沟通是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情感交流信息传递实施诊断、护理的重要媒介,所以在与病人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的技巧性。沟通技巧在新的医学模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宝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目前手术室干预护理工作,检验其干预护理方法以及质量。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98例患者,其中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另外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49例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采用干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分组研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9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63%,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9.2±0.01)分,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2.1±2.3)分,则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断完善预防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胡莉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疼痛是每个骨科患者遇到的问题,术后疼痛也是术前患者关心的问题,患者已把解除疼痛的需求放在首位。骨科手术后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而且还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和活动。如何有效地控制疼痛,成为医生、护士、患者共同的目标。现就骨科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疼痛的评估方法、疼痛的控制、护理干预进行综述,为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张良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概述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中医称之为“痹症”。我自2006年以来采用牵引、中频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情况并判断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咳嗽、喘息的缓解时间以及胸部X线征象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布地奈德、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改善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
作者:李合云;郭正红;丁连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护理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20例,通过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引起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产生产后抑郁症的因素有身体、生理、心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体特征等的因素。讨论:产生产后抑郁症的因素有很多,不但对产妇本身健康存在不良影响,还会对婴儿的发育、行为、情感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对产后抑郁症进行有效的护理,缓解患者的产后抑郁症至关重要。
作者:龙海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我院儿科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患儿病历,随机抽取153例,对153例患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给予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给予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5.42%;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药物率为40.41%,使用频率高的为头孢菌素类,之后是大环内酯类以及青霉素类。结论:儿科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大致遵循安全有效原则,可是仍然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相对比较高,选择使用起点相对比较高,以及联合使用药物不合理等相关问题,因此,应该增强儿科合理使用药物。
作者:周永淑;陈云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