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陈晓玲;王明永
目的:研究个性化分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到我院就诊的12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统计表将所有患者平均分配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行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吞咽困难分级分别采取分级康复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吞咽功能上都有良好的缓解,而在吞咽功能评价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个性化分级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肖永静;任雪璞;杨民;赵晓宇;戎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在血糖以及血脂代谢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方法:选择精神病患者108例,其中,血糖正常患者77例,异常患者31例,血脂正常患者33例,异常患者75例。对他们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并统计、比较、分析四组患者的糖脂代谢情况。结果:精神病患者的血糖异常情况同年龄、病程时间、腹型肥胖以及住院时间有关,血脂异常同年龄、性别、腹型肥胖以及住院时间有关,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要定期对血糖、血脂、体重等进行测量,发现异常后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从而避免病情的恶化。
作者:袁明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54例,术后均出现综合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7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率为8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3%,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胆囊切除术综合症患者性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减轻各种临床症状。
作者:李玉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剖析心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提供临床方法与依据预防心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到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就诊的654例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与病原学分布情况,实施危险因素的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总共654例患者有64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9.79%,上呼吸道感染29例,占比45.31%,下呼吸道感染35例,占比54.69%;总共分离出病原菌64例,真菌7株占比10.94%,革兰阴性菌39株占比60.94%,格兰阳性菌18株占比28.12%;心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有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卧床时间、ICU停留、侵入性操作、血清白蛋白低、肺部感染史、机械通气、年龄等。结论:心内科住院患者拥有特别高发生肺部感染的比率,而且相对较高的是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为革兰阴性菌、格兰阳性菌、真菌;这一类型患者肺部感染有比较多的危险因素,必须预防干预高危因素。
作者:沙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28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再次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28例再次胆道手术患者进行特定的心理护理措施和充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健康教育。结果:28名患者均顺利安全的实施再次手术,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对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保证手术的安全进行、术后的顺利康复。
作者:朱丽萍;刘彦莉;曾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在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0%护理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7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80%)(P<0.05);患者治疗(12.8±6.7天)后患者痊愈,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内科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从理论学习向临床工作转变的一个关键阶段,是对理论知识消化吸收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的过程。临床带教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部分,其质量体现了整体护理水平。
作者:方妍;周晓娟;方储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腰椎骨折加强术后整体护理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4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60例腰椎骨折实施加强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骨折加强术患者中进行整体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因此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瑾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合理使用老年人心血管药物的重要性。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根据实际病情合理使用胺碘酮注射剂,血管紧张抑制素,β受体阻滞药,钙拮抗剂,利尿剂等心血管药物。治疗观察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观察组91.3%明显高于对照组72.5%,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使用心血管药物可以有效的改善心血管患者的病情,对药物的副作用和有效性做出充分评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情况,控制药物剂量,是提高药物药效的关键。
作者:刘柱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麝香舒活搽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98例患者均给予麝香舒活搽剂治疗,观察给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98例患者治愈58例,有效23例,好转11例,有效率为93%。结论:麝香舒活搽剂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疗效显著。
作者:赵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修复前牙失败的原因,为临床修复前牙提供更好思路。方法:选择我院103例(121牙)前牙修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12个月,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通过随访发现,121个修复患牙中14个失败,其中修复体折断、脱落5例,修复体变色3例,继发龋2例,牙髓炎2例,根尖周炎1例,牙龈炎1例。结论:通过分析,认为修复操作不规范、适应证选择不当是导致前牙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正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给予重症急性胰腺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只给于常规治疗。血液净化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模式,治疗量为40ml/kg,治疗持续时间为五到七天,根据病情需要定期更换滤器,根据患者凝血功能检查选用普通肝素抗凝或无肝素滤过。结果: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有70例病情明显好转后转入普通病房,其中实验组为38例,对照组为30例,治疗有效率为分别为90%和7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有1例由于合并糖尿病并发严重感染死亡,1例由于其他原因中途放弃治疗。对照组死亡5例,3例病情有所减轻但仍需进行重症监护治疗,2例中途放弃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淀粉酶、血清脂肪酶等均有所下降,血清钙上升,但实验组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结论:血液净化治疗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在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和促进患者康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使用。
作者:李超;胡安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耳穴联合刮痧在中医美容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我校的60例痤疮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刮痧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耳穴联合刮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3个疗程的治疗后,进行耳穴联合刮痧治疗的研究组痤疮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仅进行刮痧治疗的对照组痤疮患者,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耳穴联合刮痧在中医美容中的治疗效果较好,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辛桐;孙珊珊;申芳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选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评分进行对比。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Barthel 评分更具有优越性,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神经内科患者应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柳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切口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120例骨折患者中,12例发生手术切口医院感染,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率为10%;对12例发生手术切口医院感染患者进行检测,在其送检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8株,其中,1例出现双重感染,包括13株革兰阴性菌,占72.2%,革兰阳性菌为5株,占27.7%;手术切口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和手术时间具有直接关系。结论:为降低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医院需加强对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监控力度,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才能积极实现对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有效预防和控制。
作者:戴淑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无创填充技术在少儿龋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接诊的72名少儿龋齿病患者进行无差异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备洞修复;实验组采用非创伤性修复填充技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19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治愈11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8.8%。结论:无创填充技术在少儿龋齿治疗中发挥的效果更为理想,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陈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脾破裂是外科临床中常见的急重症,脾破裂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但是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非常高,居于所有腹部手术之首[1]。因此,加强对脾破裂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的了解,开展相应处理对策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作者:关钟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基层医院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以及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一共有572例,其中有28例病人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组),另外,抽取同一时期外科手术以后没有切口感染的一共有28例,作为非感染组,对两组病人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给予对比分析,并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临床手术以后切口感染因素包括有年龄、基础疾病、切口类型、HbAlc、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以及 FPG等。另外,和非感染组对比其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本文所培养出来的34株细菌当中革兰氏阴性菌一共有19株(55.88%),革兰氏阳性菌一共有8株(23.53%),真菌一共有7株(20.59%)。结论:普外科医生要对手术切口的相关因素有一个明确的掌握,同时根据具体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使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明显降低,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邢绍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在我院选取于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确诊入院的120例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通过比较来探讨老年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结果:在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老年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的平均心功能恢复时间为(4.45±0.88)d,对照组的平均心功能恢复时间为(7.76±1.34)d。结论:以改善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控制心率,阻断神经分泌为主的系统治疗对于老年慢性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调查伤寒暴发的原因。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自2013年5月25日起出现首例发热病例至7月3日,共搜索到病例为77例,其中疑似病例10例、临床病例48例、实验室确诊病例19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病例临床表现基本上相同,均有发热。结论:该伤寒暴发是污染水源所致。
作者:唐祥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