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刚;杨昌盛;孙淳
建立一个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必须保证具有良好的公共卫生安全,这也是维持学校秩序和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学校公共卫生安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相应的提出解决对策,如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完善公共卫生安全的监测、构建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培养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为控制学校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提供参考。
作者:何治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探讨沙丁胺醇雾化后经吸入给药法治疗老年型哮喘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于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哮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祛痰、平喘、吸氧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雾化沙丁胺醇吸入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均要测定两组患者的的 PaCO2、PaO2和 FEV1,并观察记录患者的咳、喘、痰症状,听诊肺部哮喘音。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有显著疗效,但观察组的显效百分比更高,达67.4%,比对照组高出40%以上,并且肺功能和血气分析均明显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老年型哮喘的疗效更显著,应用价值更高,值得广泛推广治疗老年型哮喘发作。
作者:姚元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肠梗阻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肠梗阻患者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的护理。结果:本组39例肠梗阻患者,通过短4天,长16天的治疗和积极有效的护理,有效率达到95%,优于传统治疗组,疗效满意。结论:护理干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采取禁食、胃肠减压、中药灌肠、大黄敷脐、静脉营养、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心理护理等积极的对症支持护理,有利于肠梗阻患者的康复。
作者:张雅梅;刘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及针灸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探求促进脑出血患者康复的佳方案。方法:将34例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4例,按常规西医,给予稳定血压,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并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14天后配合针灸治疗,治疗组14例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3_5天内配合床头针灸及床边肢体运动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自理能力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无再出血现象,两组无差异。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自理能力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对促进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偏瘫肢体的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亚梅;刘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在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各种疾病中某些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能够通过实验室手段筛查出来,从而能够使新生儿得到及时治疗,避免新生儿智力低下等身心疾病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人口质量。近年来,根据我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要求,我市对2012年6月以来我市的新生儿疾病进行筛查,通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原因,制定对策,以提高筛查率,为避免新生儿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张俊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妇产科手术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后并发症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6月期间进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296例,对其均采取硬膜外自控镇痛。随机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药物。对患者进行镇痛后并发症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用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产科手术患者采取硬膜外自控镇痛后部分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后逐渐消失,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情况,且相对于B组,A 组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大,p<0.05。结论:对产科手术患者采取硬膜外自控镇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使用适当的药物,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概率,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脊柱综合征患者腰痛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8例髋脊柱合并腰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第4个月及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前者全部随访成功,或者2例患者死亡,2例随访失败。术后第4个月患者 VAS 评分(包括腰痛 VAS 评分及髋痛 VAS 评分)及 Oswestry 评分均下降, Harris评分上升,与术前评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腰痛 VAS评分与术后第4个月评分无明显差异,其余治疗较术后第4个月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脊柱合并腰痛综合征术效果良好,4个月后患者腰部疼痛与腰椎功能明显改善,1年后进一步改善,值得进一步探究应用。
作者:陈中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在对泌尿外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65名泌尿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和常规护理,分析实施人性化服务以来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29%,对照组满意度为66.66%,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泌尿外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医患关系。
作者:马俊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机械性静脉炎是 PICC穿刺置管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不及时处理,会导致患者计划外拔管,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不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影响治疗效果。目的:探讨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对32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在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科学护理及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后的及时处理,保证导管的使用安全。结果:在护理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规范操作,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后,有效避免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充分发挥 PICC导管的优越性,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延长置管时间。
作者:金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综合管理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社区门诊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管理干预,比较管理前后的血压控制效果。结果:在实施综合管理后,患者的舒张压平均值和收缩压平均值均明显低于实施管理前,p<0.05;本组患者在接受综合管理后其服药率、血压控制率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综合管理的实施能够明显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降低患者血压,同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尹智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长托宁与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与研究。方法: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给予我院在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5例中的45例患者长托宁治疗(疗效组),另40例患者给予阿托品治疗(比较组),对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在住院天数以及用药次数上,疗效组分别为(7.53±5.44)d 和(9.3±3.8)次,比较组分别为(10.08±5.84)d 和(14.4±4.3)次,疗效组显著低于比较组(P<0.05);45例疗效组中有42例治愈,2例有效,1例死亡,总有效率为97.8%。40例比较组中有32例治愈,3例有效,5例死亡,总有效率为87.5%,疗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45例疗效组中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0例比较组中15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上,长托宁的疗效要显著优于阿托品,其可以使用药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得到减少,能够尽快让患者出院,安全有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荣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产科护理过程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母婴共160对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由专业护士对产妇和婴儿护理操作技能及护理知识进行指导和讲解;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母婴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知识了解情况以及婴儿护理技能操作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比较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知识了解情况及婴儿护理技能操作情况,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妇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母婴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均能熟练掌握。
作者:戴莲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式的疗效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128例在我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106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为49-66岁,平均年龄为(56.8±8.2)岁。根据治疗方式,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8例,对照组8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定向引流术,对照组患者接受锁孔术。结果:观察组中共有15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占比31.25%;对照组中则有3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比42.50%。两组并发症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要实施立体定向穿刺法,医疗机构必须具备立体定向外科的条件,而锁孔法则适用于普通的能够实施开颅手术的医院。两组方式都不适用于合并脑疝、脑疝前期的患者。
作者:黄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传染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职业风险因素,探讨预防职业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措施。方法:从传染病房的环境、消毒方法、设施以及隔离管理制度等方面对传染病房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研究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制定出一套能够有效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措施,以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结果:通过对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分析,我院传染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明显提高。结论:明确传染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监督教育,制定对风险事件的预防措施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障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邓德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于女性在药物终止妊娠后阴道持续流血的处理方式以及临床疗效,为药流阴道流血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采用药物终止妊娠方式,绒毛从体内排出半个月后仍一直存在阴道流血现象的妇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上述女性患者进行妇科超声检查、子宫内清除组织的常规性病理学检查、血液β-hCG测定以及其他妇科检查。对上述患者按照不同指症分为 A、B、C、D组,比较两种处理方式的异同。结果:采用保守方法治疗后,B组阴道出血量以及阴道流血时间显著低于 A组(P<0.05);采用清宫手术治疗后,D组阴道出血量以及阴道流血时间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当采取药物终止妊娠患者绒毛排除后半个月还是流血不止,且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以及β-hCG测定结果均显示不正常时可以考虑清宫手术。
作者:潘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蒙脱石口服液联合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婴幼儿秋季腹泻患儿150例,随机分成三组各50例,口服组单独给予蒙脱石口服液治疗,灌肠组在清洁灌肠后给予蒙脱石保留灌肠,联合组在口服基础上清洁灌肠后保留灌肠,比较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口服组、灌肠组、联合组的效果优良率分别为70%、76%、96%,联合组的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口服组和灌肠组,并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婴幼儿秋季腹泻患儿蒙脱石口服液联合灌肠治疗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辛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肩关节脱位急诊旋转复位角度与三种脱位复位方法的效果,同时对比分析三种脱位复位方法效果间的差异,以便为临床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接诊的急诊肩关节脱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他们肩关节脱位旋转复位角度,随机均分为 A、B、C三组,其中A 组采用科氏法进行脱位复位,B组采用牵引推拿法进行脱位复位,C组采用足蹬法进行脱位复位,对三组患者进行6~12个月随访,并对比分析三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测定结果与复发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旋转复位角度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关节功能评分可知,三组患者在肘关节、上肢、肩及手等方面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复发率可知,C 组患者复发低,仅出现2例,而 A 组与B组分别出现3例与6例,C组复发率与A 组与B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诊肩关节脱位患者,采用不同的脱位复位方法在肩关节功能恢复上无明显差异,但是采用足蹬法复位后随访复发率要明显低于科氏法与牵引推拿法复位处理,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天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检验人员由于大量接触可能携带艾滋病毒的样本,而在检验过程中操作失误等原因极有可能让检验人员感染上艾滋病毒,为检验工作和个人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研究检验人员对于艾滋病的暴露防护,增强检验人员的防护意识,降低发生感染的危险系数是艾滋病检测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前艾滋病防护意识较为淡薄,在一些医院中对于发生的职业暴露不予以上报,有些检验人员存在着不良的操作习惯,这些都极有可能引起艾滋病感染。本文通过分析艾滋病检测阶段产生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进行各项原因的分析,进而加快职业暴露后采取措施的速度,为职业防护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保护手段。
作者:蒋琼;陈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讨论妊高征的预防措施,通过预防措施加强妊娠期妇女的孕期管理,减少妊高征引发的并发症。
作者:海其古丽·提力瓦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不同时间,以及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措施,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8例)临床期间给予单纯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18例)临床治疗期间给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骨折恢复情况和疼痛程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7.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尺偏角、掌倾角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张开国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