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临床比较分析

潘熠

关键词:药物流产, 阴道流血, 清宫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于女性在药物终止妊娠后阴道持续流血的处理方式以及临床疗效,为药流阴道流血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采用药物终止妊娠方式,绒毛从体内排出半个月后仍一直存在阴道流血现象的妇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上述女性患者进行妇科超声检查、子宫内清除组织的常规性病理学检查、血液β-hCG测定以及其他妇科检查。对上述患者按照不同指症分为 A、B、C、D组,比较两种处理方式的异同。结果:采用保守方法治疗后,B组阴道出血量以及阴道流血时间显著低于 A组(P<0.05);采用清宫手术治疗后,D组阴道出血量以及阴道流血时间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当采取药物终止妊娠患者绒毛排除后半个月还是流血不止,且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以及β-hCG测定结果均显示不正常时可以考虑清宫手术。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探析杨会芹

    目的:探析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情况,包括病因、诊断与治疗等,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61例对象,皆为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接待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回顾性分析她们的临床资料,对发病原因、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1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病因主要有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伞端粘连包裹、输卵管积水及子宫肌瘤等;全部经常规、临床病理检查确诊,经泛影葡胺造影术及术后检查显示有58例输卵管阻塞复通,复通率高达95.08%;本组研究患者术后皆进行6个月~2年不等随访,其中61例患者中成功受孕34例,受孕患者34例中有20例已经成功分娩健康新生儿,剩余14例患者仍在追踪随访中。结论: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病因十分复杂,没有特异症状,在诊断的时候要对患者病史进行询问,严格检查身体,同时要结合临床症状、泛影葡胺造影术及B超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治疗的时候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采用泛影葡胺造影术治疗本病属于当前比较安全且有效的方式,值得借鉴。

    作者:杨会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妊娠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妊娠临床治疗。方法:本次选择40例疤痕子宫妊娠患者作研究对象,均有剖宫产术史,由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随机就单用依沙吖啶治疗(对照组)和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均引产成功,占100%,对照组引产成功率为97.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产程发动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总产程及产时产后2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产道损伤,对照组3例;观察组胎盘残留10例,对照组2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妊娠采用依沙吖啶与米非司酮联用,具有较高安全性,引产成功率高,并减少出血及并发症率,使预后明显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谭芳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二甲双胍与胰岛素对Ⅱ型糖尿病治疗作用的比较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与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筛选降糖效果好的给药方案。方法:以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为研究对象,设计五种不同的给药方案,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其血清血糖浓度,观察各种方案的血糖抑制作用。结果:各种给药方案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降糖作用,其中75%正常注射剂量胰岛素+25%二甲双胍组可使血糖由模型组的22mmol/L降至12mmol/L 的正常水平,降糖作用明显。结论:二甲双胍与胰岛素配合给药的降糖效果优于单独给予其中任何一种,这提示联合用药是增强降糖作用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丁建新;杨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 PFNA 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病人6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DHS内固定治疗,实验组对病人实施PFNA内固定治疗,对临床治疗以后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并发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 PFNA 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具有安全有效性,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文辉;叶丹;高滔;陈让定;平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三药联用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60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三药联用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三药联用治疗的观察组和血凝酶单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止血效果、应激状态和肾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时间、血压稳定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胃管引流量、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三药联用治疗能够增强止血效果、缓解应激状态、改善肾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钟生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并发症的效果研究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手术急救处理,西医维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 GCS 评分均逐步提高,第7天及第14天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评分;且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态颅内压(ICP)观察:观察组在治疗后12h起,ICP显著降低,在治疗前及治疗7d后,对两组病人脑水肿情况进行 CT 观察,治疗7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水肿面积分别降为3.34 cm2,4.87 cm2,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别,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并发症,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作者:魏启明;代福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把好院感防控关

    为了消除医院疾病感染的危险,大限度去减少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把好院感防控关,提高医疗质量。我们必须加强医院的卫生规范,特别是手卫生规范。因此,更应该做到强化消毒,灭菌,加强消毒设施等措施。控制和预防在医院发生的感染是对病人生命安全和健康的的一种保障,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必要措施,更是维护医护人员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不容忽视。因此,本文深入探究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把好院感防控关这个话题,希望能够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人麻醉中丙泊酚与依托咪酯联合诱导作用探析

    目的:分析老年人麻醉中采用丙泊酚与依托咪酯联合诱导的临床作用。方法:本次研究40例对象,皆为我院2010年8月~2013年4月接待的老年择期全麻手术患者,经 ASA 评定知皆为Ⅰ~Ⅱ级患者。所有患者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术前单用丙泊酚诱导,而研究组加用依托咪酯进行联合诱导处理,对比分析两组麻醉诱导后对血流动力学的作用。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心率同麻醉诱导前相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与心率有明显下降,相较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插管后血压与心率相较于麻醉诱导前皆有一定上升,但是组内相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丙泊酚与依托咪酯联合麻醉诱导应用在老年患者中,不会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心率,相较于单纯使用丙泊酚麻醉诱导,对老年患者更加安全,适合于老年患者使用。

    作者:曾兰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腺癌手术临床路径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接受实施临床路径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应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乳腺癌确诊患者9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名。实验组患者接受结合患者和医院实际情况定制的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并分别调查记录两组患者好转率、治愈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患者满意度,对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的好转率和治愈率同对照组相比,没有很大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患者满意度度调查上,实验组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结合患者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手术临床路径,能够在保证治疗结果的前提下,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对于医院和医护工作人员的满意程度,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符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puired In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简称。致病原因是由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大量侵犯人体CD4 T 淋巴细胞。导致该细胞功能受到损害和细胞大量破坏。AIDS 潜伏期较长。从感染至AIDS 临床症状的出现,时间约为3-20年,在这段时间内病毒携带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却可以将病毒传播给他人[1],因此,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均为传染源。随着艾滋病传播形势的日益严重。临床就诊的艾滋病病人越来越多。医护人员感染HIV 的机会也随之增加。而医护人员一旦感染后果更为严重,可能在医疗操作时将病毒传染给接受治疗的病人,尤其是当医护人员进行创伤性医疗操作时。更容易由于遭受意外损伤而发生HIV 传染。因此应该特别重视对医护人员的保护。

    作者:姜莹莹;郝春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58例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58例肺炎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炎琥宁静脉注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治疗效果及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治愈19例,总有效率达到96.67%(29/30),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14%);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儿肺炎治疗中,炎琥宁静脉注射联合常规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虞忠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外伤性脾切除术后的护理探讨

    目的:对外伤性脾切除术后的正确护理方式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从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脾切除术患者当中抽取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遵循患者自愿的原则依照随机抽取的方式给予其中30例常规护理(比较组),另外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分析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相应护理,分析组中有30例治愈,达到了100%的治愈率,比较组中有29例治愈,治愈率为96.7%,由于合并胸部损伤而死亡的有1例,两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分析组中有29例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率为96.7%。比较组中有20例满意,10例不满意,满意率为66.7%,分析组显著高于比较组(P<0.05)。结论:通过舒适护理方式来护理外伤性脾切除术后患者,可以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不失为临床护理的有效方式。

    作者:段琼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胎盘前置状态中期妊娠引产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胎盘前置状态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0例胎盘前置状态中期妊娠引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及护理资料。结果:对所有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干预,产后无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且患者对护理效果、服务态度、护理水平等比较满意。结论:对胎盘前置状态中期引产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干预,在减少产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高阳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循证护理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在早期识别头位难产中应用循证护理,对其护理方式和护理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回顾我院于2010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将产妇分成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每组60例,对两组的分娩结局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循证护理组21例为自然分娩,占35%,20例为阴道助产分娩,占33.3%,19例为剖宫产,占31.6%,有4例新生儿窒息,占6.67%;常规护理组有12例为自然分娩,占20%,16例为阴道助产分娩,占26.7%,32例为剖宫产,占53.3%,其中18例新生儿窒息,占30%,另有3例新生儿死亡,占5%。在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死亡上,循证护理组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给予产妇循证护理能够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使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减少,可早期识别头位难产,对于确保母婴的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云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先兆流产绒毛膜下血肿的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关系研究

    目的:分析先兆流产绒毛膜下血肿的激素水平对孕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先兆流产绒毛膜下血肿孕妇102例,B超结果显示可见绒毛膜下血肿症状,将出现先兆流产症状的5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未见先兆流产症状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取同时期入院检查的正常孕妇50例作为正常组,分析三组患者的血肿状况、阴道出血时间以及 HCG水平,比较三组不良妊娠解决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 HC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流产绒毛膜下血肿的激素水平直接影响着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应尽早进行临床诊治。

    作者:惠文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脐带绕颈分娩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干预在分娩期脐带绕颈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6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产妇经产前多普勒超声或B超检查诊断为脐带绕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4)。两组产妇均接受孕妇常规待产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细致的心理护理,分娩教育,营养干预及行为指导。对比两组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结果:①研究组三个产程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上,对疑似或诊断为胎儿脐带绕颈的产妇行细致心理护理,分娩教育,营养干预及行为指导可有效缩减产程,减少产钳助产率及剖宫产率。

    作者:邱华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观察

    目的:对助产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龄产妇86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助产护理,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分别为72.09%、20.93%、6.98%,对照组产妇分别为53.49%、30.23%、16.28%,组间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时出血量及总产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龄产妇助产护理,能够缓解产妇心理压力,降低分娩难度,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妊娠和分娩。同时,还能提升产科护理的整体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覃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酸和急性生理学及 APACHE Ⅱ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

    目的:分析乳酸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恢复效果的评估作用。方法:从2010年1月~2013年1月这段时期内我院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中抽取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选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并分析患者血液中乳酸浓度及 APACHE II评分结果与患者预后效果的关系。结果:乳酸正常患者、APACHE II评分结果低的患者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乳酸偏高患者及 APACHE II评分结果高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液中乳酸浓度越高或 APACHE II评分结果越高均提示患者的预后效果差,将这两项指标应用于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指导性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强;党宗彦;何再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时机探讨

    目的:探讨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时机。方法:回顾分析急性炎症期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动及被动中转开腹的原因,手术中转时机。结果:中转开腹11例。其中因胆囊三角解剖不清、胆囊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主动中转开腹7例,被动中转开腹的4例均为出血。结论:急性炎症期胆囊炎 LC是安全可行的,处理好胆囊三角是关键,也要对中转开腹有正确的认识,能及时、果断的在发生严重并发症之前掌握中转时机是患者得到安全、有效手术治疗的保障。

    作者:程永鹏;赵洪;鄢铭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母婴床旁护理措施对产妇产后焦虑和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床旁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对产妇产后焦虑与遵医行为的临床影响。方法:随即选取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280例,根据住院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40例。对对照组产妇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床旁护理。护理过程中总结床旁护理具体方法以及两组产妇产后焦虑与遵医行为情况。结果:通过焦虑自评量表测试发现,两组患者入院时、产后 SAS得分相差不大(p>0.05),出院时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产妇入院时、产后SAS得分明显高于出院时,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产妇入院时、产后SAS得分与出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遵医行为方面观察组产妇洗浴、抚摸、游泳、母乳喂养、臀部护理等行为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床旁护理是在母婴床旁实施,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升级转变的以母婴为中心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改护理模式在产科实施能有效降低产妇产后焦虑状况、提高产妇遵医行为,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尤玲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