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掌侧锁定钢板治疗临床护理体会

顾顺波;周颖;李蕊;张丽美

关键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掌侧锁定钢板治疗, 临床护理体会, 问题
摘要:本人从事多年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掌侧锁定钢板治疗临床护理工作,总结出了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掌侧锁定钢板治疗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要点,也发现在现在医院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掌侧锁定钢板治疗的护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也将将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同时也对这些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措施。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老年高血压病的社区管理

    老年高血压病的社区管理即通过及时有效的社区管理对引起疾病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一系列全方位的管理和做到及时预防的过程,老年患高血压十分常见,这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早已成为影响人类长寿,健康的主要杀手。为了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社区管理人员可以对该社区的老年高血压病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追踪管理,并在大力宣扬高血压的危害的同时,可采用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群体宣传健康教育,网络远程进行干预等方法。社区的管理人员应该对老年人的这一常见的疾病给予高度的重视,制定一套可行见效的方案,来控制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生,及由该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

    作者:张玉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期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对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8月入院接受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治疗组患者使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进行治疗,观察组单纯的使用呋塞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2%,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78%,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的利尿效果显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体液潴留的情况,防止患者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临床治疗效果突出。

    作者:苏渊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86例疗效观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86例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西药保肝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只采用综合西药保肝治疗,然后评价治疗后的各组肝功能指标与疗效。结果:虽然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都有显而易见的改善,但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与总有效率明显劣于观察组。结论:后显示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更好。

    作者:朱运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我院处方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的:规范处方书写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急诊处方2463张,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对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在2463张抽检处方中,存在问题的处方199张(占8.1%),在多种处方问题中,用法用量不合理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处方问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乡镇卫生院医师及药师的业务素质普遍偏低。

    作者:邓翠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甲氨蝶呤两种应用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与研究甲氨蝶呤两种应用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0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口服不同剂量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将研究组与对照组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无差异(P>0.05);在治疗之后肠道反应与血细胞计数下降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采用1mg/kg 甲氨蝶呤对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比较低的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单次肌内注射,结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值得到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俞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玉龙县山区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流行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和调查玉龙县山区居民慢性行为危险因素的现状,为制定和实施健康行为干预方案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2012年丽江市卫生机构及疾控机构对玉龙县山区居民慢性危险因素的调查数据,分析慢性病症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在山区局面的分布情况。结果:调查人群中,其中18岁以上成人群中吸烟率、饮酒率、主动锻炼率、居民肥胖率、健康教育率分别为24.23%、7.48%、11.34%、50.34%和31.51%,其中在吸烟率、饮酒率等四项行为指标中,男性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女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龙县居民普遍存在吸烟、过度饮酒、饮食不当、肥胖超重、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慢性病症行为危险因素,尤其是男性,应加强该县保健知识及慢性疾病知识宣传,这对促进该县山区居住人民身体素质上升,降低慢性病症发生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木云仙;和皋;洪国伟;和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切口双手取核法治疗老年性白内障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运用小切口双手取核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诊治的192例(216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手工小切口双手取核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视力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手工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患者视力恢复较好,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少,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散光、角膜水肿、残留晶体皮质、后囊膜破裂、切口渗漏以及术后眼压高等;手术方法相对简便,容易操作。结论:老年性白内障运用小切口双手取核法治疗的切口较小,患者视力恢复块,伤口愈合佳,患者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只要注意手术技巧和细节即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在卫生院及基层医院均可应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卢兵;梁庆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肿瘤中晚期患者的中医护理

    目的:探讨对肿瘤中晚期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实施救治的肿瘤中晚期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4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中医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毒性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0VS 47.4%),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7.5% VS76.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肿瘤中晚期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的毒性反应,改善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罗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体会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2012年12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对比分析,120例患者中仅7例发生了并发症,发生率是5.8%,患者对舒适护理的满意度可达100%。结论:舒适护理能够减少骨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因此舒适护理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胡长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提升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54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152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控制,只有2例因并发并发症而死亡。结论: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还可有效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痛苦。

    作者:王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骨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常见不安全因素及优化策略研究

    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未严格依照相关制度实施护理、护理知识掌握度及危险意识不强、护理素质和技能不足、护患沟通不充分、环境因素、风险告知不及时、护理记录不合格、护士自我保护不严、经济负担过重等,临床上应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制定护理风险应对方案、强化护理风险监控、护理知识与技能系统培训、优化病区环境、健康指导、心理干预,以强化骨外科患者疗效、改善护理体验。

    作者:徐翠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阑尾根部坏疽穿孔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阑尾根部坏疽穿孔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为手术治疗提供更多临床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名阑尾根部坏疽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60名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无一例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阑尾根部坏疽穿孔通过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梁文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克氏针加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冶疗跟骨舌形骨折25例报告

    目的:观察克氏针加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冶疗跟骨舌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25例跟骨舌形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这25例患者使用克氏针加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治疗,每隔一年进行检查,从而分析这25例患者采用克氏针加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SPSS 标准进行评分,其中优2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2%,术后随访,经X线检查和CT 扫描,所有跟骨舌形骨折均骨性愈合。结论:对患者采用克氏针加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治疗骨折,取得了比较不错的的临床疗效,并且并发症的几率很低,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培;田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 RI )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56例进行关节镜检查,观察组56例进行核磁共振扫面成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效果。结果:核磁共振诊断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的表现上,均优于关节镜检查结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膝骨关节炎的检查,临床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检查,临床特异性高、灵敏性好,检查结果清晰,准确,适合于临床应用。

    作者:王俊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期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经期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附件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月经结束后使用阿奇霉素以及甲硝唑注射液进行静注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月经开始时便使用阿奇霉素和甲硝唑注射液进行静注治疗,之后改为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期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慢性附件炎,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周启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慢性心功能不全规范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规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接待的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方式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托拉塞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其中 LVEF、LVEDD及血浆BN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97%(32/33),对照组则为78.79%(26/3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后,加用环磷腺苷葡胺+托拉塞米治疗可以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作者:李蕊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和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探析

    目的:分析研究没有分化脊柱关节病和强直性脊柱炎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情况。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收治的患有没有分化脊柱关节病和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全部采取腰椎C T 以及 M RI检查,对两种病人腰椎骨化程度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人腰椎骨化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病理变化是脊柱关节病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尤其对女性病人而言,腰椎间盘突出症也许是初期特征性临床症状。

    作者:姚建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风险及其对策分析

    血液净化中心作为医院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既为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也为急性药物中毒、器官衰竭以及其他部分疾病的提供了临床抢救的条件。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医疗保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血液透析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但是随着透析患者越来越多,患者人数的剧增与血液技术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这也给众多的血液透析患者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本文将对当前血液净化中心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相关的介绍和分析,并就相关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作者:徐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在围孕期保健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围孕期保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孕妇7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围孕期保健,观察组接受同样孕期保健的同时配合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孕妇剖宫产率、早产率、妊高症与GDM 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科学保健,观察组剖宫产率(38.24%)相较于对照组(61.5%)明显较低,无早产儿,GDM 与妊高症相对较少,两组保健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围孕期保健中可有效降低临床选择剖宫产的几率,减少妊娠期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易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肝硬化并发肺部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的特点表现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肝硬化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46例,设为 A1组(观察组);同期选择146例肝硬化没有出现感染的患者,将其设为 A2组(对照组),针对 A1组患者分析发生感染的有关情况以及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对比 A1组患者与 A2组患者的病死率,存在着显著差异,A1组患者高于 A2组患者明显(P<0.01)。 A1组患者在临床没有典型表现,利用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终发现,A1组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没有按照要求使用抗生素,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人员的操作(侵入性)、合并出现相关的基础疾病、患者的年龄不小于60岁以及患者患有病毒性肝炎均为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存在多种,要求医疗人员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重视,对患者进行规范性治疗,有效降低医院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万体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