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丽;王志琼;唐珺;李清清
目的:探析乡镇卫生院在受到人员配备不足、经费较少、救援人员综合素质不够达标以及基础设施不够完备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有效实施应急救援措施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法:选择五个基层卫生院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深入调查,以2009年到2012年这段时间所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为载体调查乡镇卫生院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处理情况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基层乡镇卫生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救援工作开展的及时性、有效性、有序性,处理的恰当性、合理性以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能力与报告意识以及应对处理是否恰当等。然后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制定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与解决。结果:以上五所基层乡镇卫生院中,2家卫生院救援工作的开展比较及时,1家卫生院可以有序展开各项应急救援工作,应急经费的储备情况普遍不达标,1家卫生院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达标并坚持每年进行一次培训。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能力以及报告意识方面,五所卫生院的调查结果均为“差”,说明基层卫生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意识以及应急能力较差,无法达到相应标准。此外,乡镇卫生院在应对处理方面的调查结果也不达标,应急工作的开展缺乏一定的依据与秩序。结论:乡镇卫生院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需要在短时间内建立应急预案,让相关人员做好相应的准备,根据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规模以及蔓延速度预测需要的病房数量并尽量寻找可用的病房资源,第一时间隔离传染源。及时开展消毒工作以及及时上报工作,确保相关部门可以及时掌控相关情况。做好感染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让感染患者更好地配合相应的救援工作,同时强化救援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王世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30例,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实行整体护理方法,在治疗期间加强对感染以及出血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感染以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15例患儿中,出血患儿8例,出血率为53.33%,有2例患儿出现感染,感染率为13.33%,所有患儿经治疗后病情发生好转出院。对照组中,出血患儿13例,出血率为86.67%,;有4例患儿出现感染,感染率26.67%,所有患儿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干预组患儿的出血发生率以及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出血发生率以及感染率,两组患儿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采取整体的护理干预,患儿的感染与出血发生几率显著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毕云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在医院中,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其心脏性猝死发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在2009年1月到2011年3月之间的在心内科住院的50例心脏性猝死的患者,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心脏性猝死发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处理对策。结果:50例患者中,大部分是由于心源性的疾病而死亡的,其中28.0%患者患有冠心病,有的患者合并风湿病,高血压或者呼吸道感染以及糖尿病等。结论:在医院的心内科中,住院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原因较多,大部分患者伴随着冠心病,患者临床上带有程度不一的高血压或者糖尿病、有的患者伴随风湿以及呼吸道感染等。因此,在住院期间,对于心内科患者,应对其原发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并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的监视,配合并发症的治疗,对诱发心脏性猝死的因素进行有效抑制,以达到有效的预防效果。
作者:杨永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后造成继发脑水肿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接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患者140例,依据患者脑水肿转归情况分为吸收组和扩大组,分别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平均住院天数、发病至手术时间、高血压病程、术前血肿量、术前格拉斯哥(GCS)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发病至手术时间、高血压病程术前血肿量、术前 GCS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发病至手术时间、高血压病程术前血肿量、术前GCS评分是造成患者微创手术后继发脑水肿的重要影响因素,开展脑水肿影响因素研究,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脑水肿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
作者:丁毅;马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总结精神科门急诊实施应急梯队建立与体会。护理人力资源合理安排是现代管理中的重要部分,2012年起护理部组织从11病区挑选具备急诊专业资质护士组成应急小组梯队,进行统一理论和技能培训。让应急梯队小组成员能在精神科门急诊特定的时期和季节胜任门急诊急救能力,还能带动本科室应急急救能力。
作者:周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心脏直视,在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监测下完成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封堵修补术。方法:根据心脏大小,选择切口位置,在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监测下,将封堵器及其输送系统送经右心房至左心房,使封堵伞与房间隔缺损部紧贴,无残余分流和移位,已完成房间隔缺损(ASD)的修补。结果:房间隔缺损(ASD)在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监测下完成封堵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无需体外循环、操作简单、创伤小、切口美观、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刘淑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作用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防治措施的干预,对比高血压患者在健康防治前后,患者的整体变化。结果:经过健康防治后,患者的血压得到一定的控制,且对于疾病的认知能力和治疗依从性都有所增加。其中对于疾病的认知较健康防治前增多4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防治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针对患者进行高血压干预,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了社区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社区公共卫生对高血压疾病的防治应值得我们大力推广。
作者:周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精神病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病种,患者发病时多数难以控制自己情绪,其不稳定因素也比较多,一个简单的手势或者行为都将引起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临床上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是十分重要的,这种健康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根据精神疾病自身的特点,探讨精神科实施健康教育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德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有效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对我院耳鼻喉科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220例过敏性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有效地护理干预使大部分过敏性鼻炎患者大大减轻其过敏症状的发生。结论:借助过敏原检测技术的开展,更准确为患者检测出致敏原,通过有效的脱敏及健康教育对其康复起到很重要作用。
作者:高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幼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效果。方法:资料选自本社区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社区医院的婴幼儿及家长资料108份,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婴幼儿家长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而实验组54例给予新型健康教育方法,再回顾性分析两组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幼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结果:通过严格的统计分析与观察发现,实验组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膳食均衡制定的有效率、积极主动体检与疫苗接种的概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当前儿童保健工作中,各社区医院应该根据时代的需求,采用具有科学、先进理念的新型健康教育知识,加强对婴幼儿家长的教育与指导,才能为促进儿童保健的效果起到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总结了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腰椎手术出现迟发性巨大硬膜外血肿护理经验。患者术后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心脏功能),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尤其每日监测PT和INR,及时调整抗凝药物剂量,避免术后活动、搬运不当以及腹压增加,是应用抗凝剂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接受脊柱手术,防止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关键。
作者:吴佳倩;孙佳丽;姜香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析脑积水患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积水患者48例,给予其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额临床护理并进行相关病情及并发症等情况变化的记录,总结护理体会。结果:48例患者经治疗与良好的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脑积水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有利于病情恢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毛润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阿司匹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脂水平及动态心电图。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TC、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T段压低持续时间及24hST段压低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心肌功能,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白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在56例患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51例患者患有感染性疾病,5例患者为非感染性疾病,两者比例分别为91.1%和8.9%。结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伴随感染性疾病是发热的主要原因,这有利于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48例,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4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6~12个月),按Constant评分标准,优22例,良18例,中4例,优良率83.3%。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优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秦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医疗保健需求水准的提高,医疗纠纷也逐渐增多,而急诊科是医疗纠纷的高发地,因此,有效地减少急诊科的医疗纠纷就意味着减少全院的医疗纠纷。本文从急诊护理入手,以整体护理观揣摩患者的要求及需要,对急诊护理工作提出一些具体要求,以求达到减少及预防医疗纠纷的目的。
作者:曾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儿童重症肺炎易累及其他器官和系统或并发症,病情变化快,护理时应从个体差异化(如不同年龄的患儿)、病理差异化(急性期与恢复期,细菌性与病毒性肺炎)、并发症的差异化、心理差异化、家庭差异化等多方面密切关注分析,并进行对应的干预措施。为患儿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提供体贴的体表护理和合理的饮食管理,加强呼吸道管理,合理使用对症药物,密切观察和监测病情变化,提高护理操作水平,强化护患沟通,可以显著提高了患儿治疗效果,有效地减轻患儿病情,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结合家长参与式的人性化护理模式更能积极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作者:梁冬芸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对胫腓骨骨折分别利用石膏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将这两组患者分别记作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以石膏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以外固定架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但观察组中患者的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中患者有2例出现关节功能障碍,但通过处理后消除,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胫腓骨骨折以石膏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均能够取得较理想的效果,能够使患者骨折愈合,但石膏固定方法所需要的愈合时间比较短,能够缩短患者的痛苦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并且比较安全,不会出现并发症,可选择石膏固定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應慈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80例肝癌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血压、心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而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是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利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回顾国内外“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发展过程,并对我院三年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状况的剖析,探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作者:朱玉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