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00例剖宫产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

白爱萍

关键词:剖宫产, 腹部切口, 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对剖宫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实施的佳护理方法。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实施剖宫产手术的100例产妇,术后对其体位、心理以及切口等方面实施指导,护士应密切观察手术切口,做到存在问题早期发现、早期处理。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患者切口的疼痛程度有所缓解,3例患者切口出现脂肪液化,1例切口轻度感染,经过红外线、微波等对症处理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对妇产科剖宫产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切口愈合良好,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急救洗胃时快速安全的插胃管方法及洗胃前后病人的心理疏导

    目的:洗胃是急诊科很常见的一种护理操作,因为各种原因需要洗胃的病人进入本科室后,重要的就是抢时间快速、安全的插胃管洗胃,减少毒素吸收。现有快速、安全的插胃管方法及洗胃前后对病人的心理疏导产生不一样的治疗后果。方法:用贴心轻柔的话语劝慰开导病人,尊重病人人格,以诚恳的态度与其交谈,取得信任,建立真挚的护患关系。快速准确地插管洗胃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但在操作过程中插胃管有时十分棘手。有些病人在家,或在路上呕吐过,吃的食物多为固体块状者。胃管插入后可能前段被固体食物堵住,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时,既无胃液也无胃内容物,注入空气无气过水声,胃管外口放入水中也有少量气泡溢出。这时,护士就会陷入困境,到底胃管在胃内还是误入气管内?不能确定就不能洗胃,重插胃管会浪费时间,不利于病人的抢救。现在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种快速、安全的插胃管方法:插胃管前先喝一杯温凉开水。结果:自从使用此方法至今,所有的洗胃病人插胃管一次成功,洗胃前配合插管洗胃,洗胃后配合治疗。结论:插胃管前后的心理疏导及插胃管前先喝一杯温凉开水,保证了插胃管洗胃的一次成功和病人洗胃前后的配合,为抢救赢得了时间,为治疗保证了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让有心者值得借鉴!

    作者:陈琮;许春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如何在儿科开展优质护理

    随着现在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以及健康需求的增加护理工作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目的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的健康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为贯彻落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关于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和“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的活动,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护理模式改变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充分调动临床一线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为人民群众提高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医疗安全改善患者体验促进医患和谐于2011年在全国公立医院倡导全面开展“优质护理过程”并制定了相应的质量考评标准。方法在儿科全面开展“优质护理工程”严格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考评”结果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患,医患关系和谐,得到了患儿家属的肯定,既提高了满意度又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本人严格按照“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考评标准”在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吴汶君;易先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手术室护理的风险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3年期间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有关数据,以2012年为对照组,分析手术室存在的风险,并以2013年为观察组,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对比两组医生和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结果:采取的风险管理后,2013年手术室护理投诉和护理差错显著降低,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与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探讨糖尿病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护理糖尿病患者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从近四年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人,一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使用循证护理作为观察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对照组中患者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均要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相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循证护理在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能够使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提高,使患者的情况得到很好的改善。

    作者:吴清亚;鲁文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子宫腔填塞术在剖宫产术中胎盘附着面大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腔填塞术在剖宫产术中胎盘附着面大出血中的应用。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例剖宫产术中胎盘附着面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8例患者的子宫在保守治疗下保留了下来,从而将生育能力保留了下来,达到了80%的治疗成功率,术后1d出血量为200~300ml ;2例患者治疗后仍有活动性出血,给予其子宫切除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很容易取出纱布,均没有感染,均具有良好的子宫缩复和平稳的生命体征,住院1周后均痊愈出院;随访发现治疗成功的8例患者B超检查子宫、子宫内膜形态、宫颈管及哺乳均恢复正常。其中6例患者月经来潮1次。结论:子宫腔填塞术在剖宫产术中胎盘附着面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杨伸利;杨瑶芬;鲁萍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新生儿窒息过程中助产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助产护理对于新生儿窒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窒息的新生儿采取助产护理措施,了解患儿复苏的状况并作出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有117例新生儿经过助产护理得到复苏,复苏率为97.5%,3例死亡,死亡率为2.5%。结论:多种因素的影响都会导致新生儿产生窒息,但是当新生儿有窒息状况发生的时候能够做好评估工作,并给予助产护理,可将患儿的复苏率有效地提高,降低其死亡的几率。

    作者:朱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120例报告

    目的:对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0月间120例锁骨骨折住院患者,进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其术后恢复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讨论。结果:120例患者中仅有1人出现术后感染,3人出现术后出现出血,其余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预后效果好,临床实用性高,对患者损伤小,是一种值得应用的方法。

    作者:杨绍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肩关节注射术结合关节松动术及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肩关节注射术结合关节松动术及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肩关节注射术,治疗组采用肩关节注射术结合关节松动术及肌肉能量技术,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三周后采用 VAS 模拟评分法及关节活动度测定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肩关节 VAS评分、AROM (主动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肩关节VAS评分、AROM 比较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的AROM 均大于对照组前屈、后伸、外展的 AROM (P<0.05)。结论:在肩关节注射术的基础上采用关节松动术及肌肉能量技术的患者疗效较为显著。

    作者:祁江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护理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针对糖尿病患者展开临床护理,了解人性化护理优越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70例,将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在各方面行为上评分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在各方面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且对比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帮助糖尿病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心理层面减轻病症带来的不适感,为临床治疗提供切实帮助。

    作者:王一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红景天苷对力竭性运动心脏的影响

    适度运动有益身心健康,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量和心率均明显增加,这被认为是心功能改善的特征表现。然而力竭性运动则可引起机体的损伤,导致多脏器功能异常的病理状态,这其中,心脏损伤占有重要地位。红景天苷分子是从景天科植物红景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苯乙醇类化合物,具有抗疲劳、抗衰老、抗缺氧、抗微波辐射、清除氧自由基、免疫调节、强心,以及调节新陈代谢等功能。其中,红景天苷对心血管系统方面的影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红景天苷对力竭性运动心脏的影响做以综述。

    作者:宋金胜;佟丽华;李亚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配合行为的影响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配合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儿3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心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并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对策。结果: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后,患儿的配合程度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手术配合度,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春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根据越来越多的儿童体检报告,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和病史采集检测方式,来探讨是否需要加强免疫和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研究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式,共研究了8种模式。对于遗传来来,当母亲健康、父亲为乙型肝炎者,则它的孩子感染这种病的几率高于父亲;当父母双方或单方为乙型肝炎感染者,则孩子感人率高于父母双方。随着年龄的增长,抗-HBs阳性率逐渐下降,那么进行加强免疫预防的儿童抗- HBs阳性率高于未加强者。随着抗-HBs的水平降低,会出现病源感染率未下降的趋势。总结得出结论:乙肝疫苗具有持久免疫保护的作用。

    作者:张新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慢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接诊的108例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5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氧疗等常规处理,而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方式上加用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2h)血气分析情况、心率与呼吸频率变化情况,血气分析主要包括 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72h)PH 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心率与呼吸频率相较于治疗前皆有明显变化,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变化更明显,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情况,值得借鉴。

    作者:杨华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局部应用甲状腺素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甲状腺素(Thyroid Hormone T3)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选体重180-220g SD大鼠2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成两大组,实验组即 T3处理组10只,对照组即生理盐水处理组10只,硅胶管套接大鼠坐骨神经,将 T3、生理盐水分别加入硅胶管中。术后4周和12周,运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光镜、电镜等方法分别从功能和形态方面测定各项指标。结果:T3组再生神经在功能和形态方面均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局部应用甲状腺素能有效地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作者:崔颜宏;牛小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住院期间家属干预康复对颅内肿瘤偏瘫患者ADL 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住院期间家属干预对颅内肿瘤偏瘫患者 ADL 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颅内肿瘤偏瘫患者64例,在科室指定康复师根据Barther 评分取中段40-60分之间病患,实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士,治疗师,康复医生,患者参与)锻炼康复;实验组在常规(护士,治疗师,患者参与)锻炼康复,再由家属干预行日常额外康复训练;于住院第1天,第14天,第28天后由同一康复师对患者进行 ADL 能力评分。结果:家属干预实验组Barther指数评分显著高于一般护理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干预式康复护理对颅内肿瘤偏瘫患者的ADL 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肢体活动度,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戴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用药合理性分析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及用药合理性。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00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人,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排除重复菌株后共分离出菌株319株。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性较高,分别为87.9%、93.9%和97.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性较高,分别为93.8%和50.0%。肺炎克雷伯菌对红霉素和左氟沙星耐药性较高,分别为83.9%和73.6%。大肠埃希菌对红霉素、左氟沙星和亚胺培南耐药性较高,分别为87.7%、66.1%和56.9%。结论:针对病原菌间耐药性的差异进行药物选择能够有效提高疗效,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作者:万会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儿重症肺炎合心衰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收入院治疗)的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人,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感染、供氧治疗、止咳平喘、强心利尿治疗,而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显效人数为30人,有效人数为16人,无效人数为4人,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显效人数为24人,有效人数为15人,无效人数为11人,有效率为78.00% P<0.05,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以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有显著效果,临床上值得使用。

    作者:周家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目的:对眼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份-2013年3月份间在我院眼科120名眼科住院患者,对眼科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对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患者对眼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中发现,69.17%的患者认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为眼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大不安全因素,患者自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为睡眠障碍和感染。结论:眼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注意工作中的每一处细节,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熟练的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突发事件,提高眼科临床护理工作的效率及安全性。

    作者:罗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60例肝内胆管结石肝叶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肝内胆管结石肝叶切除术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按照患者自愿,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33%和96.67%,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强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肝内胆管结石肝叶切除术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处理

    目的:通过对高热惊厥的儿童患者进行紧急处理,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处理对策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入我院的小儿高热患者60例,其中支气管肺炎患者24例,呼吸道感染20例,扁桃体炎症16例。记录并总结急诊护理的措施和方法。观察患者预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后遗症,康复出院。结论:小儿高热惊厥的及时发现和处理,能有效保护患者的脑部组织,提高儿童的生存质量,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要在临床护理中加强对高热惊厥的患儿及时护理。

    作者:杨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