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目的:研究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到2014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78例(10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新型泪道探通引流术治疗。术后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并比较两种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后创伤肉眼可见眼数。结果:观察组40例(62眼)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38例(46眼)治疗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且手术时间缩短,创伤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新型泪道探通引流装置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良好,且手术时间缩短、微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磊;李小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46例,于入院开始即将1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相同,在护理方面,观察组采用针对性的、全面护理,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与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卧床时间为12.8±0.5h,平均住院时间为5.7±1.4d,显著优于对照组,另外,在心理状态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方面,观察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其护理方案对临床疗效有较大影响,工作中需引起重视,要从多方面入手,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护患关系,改善疾病预后。
作者:董茜;罗银银;贺媛;周会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分层护理模式在心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心外科临床护理人员采取了分层管理的模式,对比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基础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等的情况。结果:在采用分层管理模式之后心外科病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健康教育以及、基础护理的满意程度显著性由于实施之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外科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管理的模式后,员工的护理质量和护理的工作效率显著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值得在其他医院心外科以及其他科室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代丽敏;王春丽;王丽;杨昆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健康宣教是沟通医患双方和营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健康宣教,包括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健康宣教、网络宣传、媒体宣传、健康讲座、健康宣传栏和宣传册等方式,能有效增进医患沟通,及时化解医患矛盾,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陈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4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氧合指数(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 值、心率、呼吸各项指标改善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并能有效防止并发症产生,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子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析慢支肺气肿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综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共有27例患者显效,12例患者有效,治疗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共有15例患者显效,13例患者有效,治疗有效率为65.1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的早期发病症状不太明显,很容易发展成为慢支肺气肿,病情反复。中医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防止病情反复情况的出现并让患者呼吸道以及肺部的微循环得到改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的同时患者的恢复进度也因此加快。
作者:张红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精神分裂衰退患者进行研究讨论。方法: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致使精神分裂患者衰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病程过程、病前性格不良、住院次数多、婚姻状况不佳等。结论:医护人员应当对精神分裂衰退患者进行多方面的护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状况有所提高。
作者:刘飞云;吴君;杨桂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麻风二联疫苗免疫接种与护理,为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针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来接种疫苗的1508例儿童资料进行分析,使用麻风二联疫苗0.5毫升在上臂三角肌进行皮下注射,观察了解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使用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1508例儿童接种全部成功,接种后有15例儿童出现发烧情况,30例出现皮疹,经过有效护理后恢复正常。结论:儿童麻风二联疫苗的正确接种和护理能够有效预防麻疹的发生,临床实践中有推广价值。
作者:陈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在我国医院改革的过程中,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对于高校医院,自身有其特有的管理思路,在现有资源条件下,从内部挖掘潜力,提高管理效率,相对于其他类型医院,有其不同的解决方式。
作者:戚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总结综合性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VTE)预防方案于骨科中的应用价值,总结预防与治疗经验。方法:选取骨科大手术患者134例为对照组、130例为干预组,前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后者给予综合性干预,通过评估并发VTE风险,于手术(麻醉、输血)、术后进行系统干预,对症治疗,统计对比并发例与治疗结局。结果:干预组并发血栓性疾病率、深静脉血栓率、肺栓塞率、合计例次率分别为11.54%、4.62%、0.77%、16.92%低于对照组23.88%、17.16%、8.21%、4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对照组人均疗程(6.3±5.1)周高于干预组(2.8±1.0)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评估并发风险,制定围手术期综合性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VTE并发几率,改善预后。
作者:虎绍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穴位按压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0例妇科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150)与实验组(n=150),对照组手术后按常规护理,协助患者每2~3小时翻身活动1次,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手术后4-6小时以胶布内粘王不留行籽穴位按压。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后肛门气排、排便时间、腹胀发生,肠痉挛性腹痛发生及进食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腹部手术后进行穴位按压具有补脾健胃,消食导滞、行气止痛,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预防腹胀发生的功效。
作者:余志敏;杨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浅析在眼科患者的 A/B超探查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2例眼科患者进行 A/B超探查,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总结并记录各方面的护理效果。结果:一次性完成所有病人的检查;超声诊断共105例阳性病变患者,结合专科检查中的眼底镜和裂隙灯检查,X 线、C T 和彩超等临床影像学价差,经手术验证后确诊眼科患者共109例,即 A/B超声诊断的符合率高达96.3%,其中7例患者被漏诊,漏诊率为3.7%;统计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98%。结论:在临床眼科患者的检查和治疗过程中,护理措施的选择极其重要,有助于提高超声检查的完成度及准确性,增强病人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闵洁;李艳;王瑞娟;李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筛选常规稳定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0例,年龄40-60岁,男女不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原治疗方案不变,干预组原治疗加护理干预8周。干预结束后对2组分别进行连续3天的动态血糖监测,观察平均血糖水平(M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显示血糖波动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波动幅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稳定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对患者血糖的改善有利,是改善血糖的有效途径。
作者:梁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疝气修补术,观察组患者行疝气无张力修补术,对两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45例,治愈率100%,并发症发生率2.22%;对照组治愈40例,治愈率88.89%,并发症发生率15.56%;观察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疝气修补术,疝气无张力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老年腹股沟疝中进一步应用。
作者:李兴元;吴春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子宫破裂是在妊娠晚期或在分娩过程中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的破裂。是直接威胁产妇和胎儿生命的产科严重并发症加强产前检查与提高产科质量可以使子宫破裂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子宫破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多数可以分为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两个阶段,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病理缩复环、子宫压痛、血尿、血压下降、面色苍白以及胎儿宫内窘迫等表现,如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母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李建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眼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份-2013年3月份间在我院眼科120名眼科住院患者,对眼科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对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患者对眼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中发现,69.17%的患者认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为眼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大不安全因素,患者自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为睡眠障碍和感染。结论:眼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注意工作中的每一处细节,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熟练的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突发事件,提高眼科临床护理工作的效率及安全性。
作者:罗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法对血液透析低血压的预防干预效果。方法:将16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数均为8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透析前后体温变化、发生低血压次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透析前后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共1820次,发生低血压次数145次(7.97%),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共1738次,发生低血压次数68次(3.91%),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0.28±12.17)分,显著低于观察组[(94.39±15.32)分[(P<0.05)。结论:细节护理能够有效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应在临床护理中加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淑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骨科患者多为身体活动受限或受到外来伤害,思想上没有任何准备,对工作、生活有很多考虑。多数住在病房里,起居、饮食不能完全自理。护理人员应针对这些情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开展人性化的服务,对患者进行主动、周到、热情的护理,抽时间和患者谈心,解除患者顾虑,使患者能安心休养,提高护理质量。笔者就近3年的骨科临床护理工作谈几点体会。
作者:梁丹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耐高压双腔PICC管在外科监护室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科双腔 PICC 置管的病人28例,对其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双腔PICC置管术一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结论:耐高压注射型双腔 PICC 导管可以同时满足两路静脉输液的需要、可注射造影剂,可以输血,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监护室推广应用。
作者:蒋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氟马西尼用于老年人全麻手术后催醒的情况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位年龄在60至78岁的老年患者,平均随机分成两组:A 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结果:氟马西尼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但镇静评分较给药前有显著变化,P<0.01;在手术结束后5min内,实验组催醒率为70.0%;对照组催醒率为40.0%。结论:氟马西尼用于于老年患者全麻后催醒,具有催醒时间短,催醒效果好,副作用少等优点,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姚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