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青
目的:分析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再次剖宫产的7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产妇39例行传统剖宫产术,实验组产妇39例行新式剖宫产术,对两组手术情况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盆腹腔粘连率为69.23%,对照组粘连率为4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子宫切口愈合良好率为97.44%,对照组子宫切口愈合良好率为92.3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开腹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其盆腹腔粘连率高,手术时间更长,根据产妇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剖宫产术。
作者:欧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8例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3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仅采取常规护理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的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改善效果以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玉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整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对80例肠套叠患儿进行空气灌肠诊断与整复,并且对其疗效加以分析。结果:空气灌肠整复成功74例,整复有效率为92.5%,其中3例因套叠时间长,复位失败转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结论:对于小儿急性肠套叠,只要符合适应证,应首选空气灌肠整复。
作者:郭江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使用镇痛泵老年患者中意外拔管(尿管)的原因分析及有效护理策略。方法:报告骨科术后使用镇痛泵老年患者意外拔管(尿管)的发生原因及采取的护理策略。结果:通过加强术后使用镇痛泵老年患者及家属和重点时段的管理,充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警觉性,适时必要的约束工具可有效预防意外拔管的发生。结论:通过护患双方的有效沟通,加强护士安全意识,合理的排班,在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加强管理,规范护理操作,改进尿管固定方法,对躁动患者必要的约束等护理策略可大大降低骨科术后使用镇痛泵患者意外拔管(尿管)的发生。
作者:王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患沟通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有效的处理对策。方法:抽取我院840例患者,采取调查问卷方式收集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分析护患沟通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找出有效的处理对策。结果:护患沟通存在的问题:护士未及时对患者接诊分诊、缺乏严谨工作态度和热情的服务态度、缺乏高度的院前急救意识、缺乏充实的急救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急救方法、急诊科与其他科室缺乏密切配合、患者自身问题。结论:在急诊科护患沟通中,需构建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积极开展服务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以此提高护患沟通效果。
作者:张邦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碑庙片区小学1-6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并以此为根据制定针对性措施。方法:对2013年碑庙片区1-6年级学生在体检过程中的视力测量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碑庙片区1-6年级学生15.6%的视力出现下降情况,其中乡镇小学1-6年级学生视力下降率为17.3%,而农村小学1-6年级学生视力下降率为12.1%;而一年级学生视力下降率为12.7%,二年级学生视力下降率为13.8%,三年级学生视力下降率为15.0%,四年级学生视力下降率为16.1%,五年级学生视力下降率为17.6%,六年级学生视力下降率为18.1%。结论:农村小学1-6年级学生视力下降率低于乡镇小学,而高年级学生视力下降程度比低年级学生较为严重。
作者:李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照比较按传统方法及采用口腔内窥镜方法对门诊病人进行口腔检查的效果差异。方法:随机把来我院就诊的200名病人平均分成 A、B两组,分别按传统方法及口腔内窥镜作口腔检查,记录有临床诊断的病例数,要求即时矫治的病例数,矫治满意的病例数。结果:在A、B 两组中有临床诊断的病例数相差无几(89/93),而要求即时矫治的病例数差异显著(22/61),即时矫治率从24.7%提高到65.6%,矫治满意率从45%提高到90.2%。结论:采用口腔内窥镜检查比传统的检查方法能使患者更形象、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疾病,更容易接受医学的合理建议,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及时治疗疾病。矫治满意率也有较大的提高,可能是患者能直接对比治疗前后的图片资料,对治疗更有信心的结果。
作者:周宇;王卓为;王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对眼底病患者应用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纳入研究对象为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眼底病患者,随机抽取接受激光光凝治疗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应用药物治疗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平均时间为6个月的随访,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事件发生概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5.0%观察组患者92.5%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具有显著优越性,对照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事件发生概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优越性,对照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对眼底病患者应用激光光凝治疗不但能够收到令人满意的临床医治效果,且并发症发生概率相对较低,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苟诗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子宫补丁式缝合在产后出血中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后,出现术中出血情况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补丁式缝合技术治疗产后出血,对照组使用临床传统方法,对比疗效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补丁式缝合是一种优秀的临床剖宫产止血技术,具有较高的有效率,术后并发症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霞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索分析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妇女取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在我站门诊进行取环手术的绝经期妇女共80例,平均分成两组,受试组术前服用0.6mg米索前列醇,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两组均按常规操作取环,记录分析两组的宫颈软化情况、出血量、取环效果以及综合反应程度。结果:受试组在宫颈软化程度、出血量、取环效果以及取环过程中综合反应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米索前列醇可有效软化宫颈,降低绝经妇女取环手术的难度,减轻受术者痛苦,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钟成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全方位护理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研究,总结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到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患者,随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全方位护理方法进行口腔修复,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口腔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并发不良反应情况都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口腔黏膜状况上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对鼻咽癌患者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较好,治疗时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范瑞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热疗对恶性肿瘤化疗的增效作用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3年9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认为恶性肿瘤。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形成对照组、干预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25例患者以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干预组25例患者以常规化疗配合热疗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观察与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22/25),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15/25),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2/25),对照组为12.00%(3/25),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热疗对恶性肿瘤化疗具有确切的增效作用,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陆国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间于我院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病患共计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简称 EPO)对贫血症状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并分析结果。结果:治疗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同时,针对贫血症状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此类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以及深入研究。
作者:赖寒;吴群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入孕三烯酮组与米非司酮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保守性手术治疗,术后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孕三烯酮及米非司酮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1年内妊娠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米非司酮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孕三烯酮组(87.5% vs 66.7%,P<0.05);米非司酮组及孕三烯酮组1年内妊娠率分别为43.8%和7.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孕三烯酮组相比,米非司酮组患者复发率显著降低(7.7% vs 33.3%,P<0.05);米非司酮组患者关节酸痛、痤疮、肝功能损害及体重增加发生率显著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结论:与口服孕三烯酮相比,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妊娠率高,复发率低,且安全性好。
作者:苏世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供应室护理人员加强职业防护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100名供应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加强职业防护的专项教育和督导工作,观察加强职业防护措施前后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行为执行率、职业损伤发生率。结果:100名护士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加强职业防护措施后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行为执行率、职业损伤发生率与实施相关措施前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供应室护理人员加强职业防护的专项教育和督导工作,可明显提高其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行为执行率,减少职业损伤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惠仙;张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单鼻经蝶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统计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单鼻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中良好的手术配合能够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大限度地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郑志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医院4年间收治的147例新生儿窒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儿窘迫为发生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因素,占63.26%。通过积极治疗及护理干预,死亡2例,死亡率13.61%,新生儿存活145,抢救成功率98.64%。结论: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与产科因素密切相关。加强产前、产时的监护,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高危因素,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黄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电子病历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但其在复制、粘贴、书写、打印、ID号管理及法律效力上存在弊端,易引发纠纷或使医院在医患矛盾的解决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健全病案质量监管体系、开展培训、提高电子病历的技术管理水平可有效进行医疗风险防范,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韩翠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连续护理模式对于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并接受冠脉搭桥手术患者50例,术后进行连续性护理干预,设为实验组;另外选择50例相同手术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结果犹豫对照组,无论在术后并发症还是术后恢复情况上,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护理模式安全、有效,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作者:范丽;惠海艳;陈琳;李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接诊的108例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5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氧疗等常规处理,而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方式上加用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2h)血气分析情况、心率与呼吸频率变化情况,血气分析主要包括 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72h)PH 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心率与呼吸频率相较于治疗前皆有明显变化,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变化更明显,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情况,值得借鉴。
作者:杨华刚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