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热疗对恶性肿瘤化疗的增效作用观察

陆国权

关键词:热疗, 化疗, 恶性肿瘤, 增效,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热疗对恶性肿瘤化疗的增效作用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3年9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认为恶性肿瘤。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形成对照组、干预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25例患者以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干预组25例患者以常规化疗配合热疗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综合观察与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22/25),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15/25),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2/25),对照组为12.00%(3/25),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热疗对恶性肿瘤化疗具有确切的增效作用,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疝气修补术,观察组患者行疝气无张力修补术,对两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45例,治愈率100%,并发症发生率2.22%;对照组治愈40例,治愈率88.89%,并发症发生率15.56%;观察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疝气修补术,疝气无张力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老年腹股沟疝中进一步应用。

    作者:李兴元;吴春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处理

    目的:通过对高热惊厥的儿童患者进行紧急处理,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处理对策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入我院的小儿高热患者60例,其中支气管肺炎患者24例,呼吸道感染20例,扁桃体炎症16例。记录并总结急诊护理的措施和方法。观察患者预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后遗症,康复出院。结论:小儿高热惊厥的及时发现和处理,能有效保护患者的脑部组织,提高儿童的生存质量,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要在临床护理中加强对高热惊厥的患儿及时护理。

    作者:杨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表现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HFMD)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MP)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从2013年2月到2014年1月与我院治疗的 HFMD患儿共338例,选取其中88例合并 M P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组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手段,疗效与转归等情况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小儿HFMD合并 MP的发病率为26.04%,多见于2-5岁 HFMD患儿中,临床表现除 HFMD 典型手、足、口部疱疹等症状外,有80例患儿存在发热症状,占90.91%,13例咳嗽,占14.77%,3例症状严重,除 HFMD典型症状外,还存在抽搐、抖动等症状,占3.41%,本组患儿通过口服及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均起到显著疗效,两种方式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易引发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患儿造成进一步伤害,建议及早监测,并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俞学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婴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耳声发射对于新生儿、婴儿听力筛查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从2013年1月到2014年4月于我院进行耳声发射(TEOAE)听力筛查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1100例,所有婴儿均进行耳声发射初筛,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需于1月后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则需在3后月通过 ABR脑干诱发电位与声阻抗对婴儿进行听力诊断,得出听力是否损失的明确结论。结果:1100例新生儿中有921例通过初筛,通过率83.73%,175例通过复筛,两次总通过率为99.64%,4例未通过筛查的患儿均通过脑干诱发电位与声阻抗进行听力诊断,有2例(3耳)确诊为听力损失。本次研究中先天性听力损失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81‰。结论:耳声发射对于新生儿、婴儿听力筛查具有良好的筛查效果,可快捷、无创地筛查新生儿听力状况,对于及时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及早加以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光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舒适护理

    目的:了解舒适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基于常规护理前提下施以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卧床舒适、情绪烦躁、便秘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舒适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雪梅;韩伟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析现行电子病历使用下医疗纠纷的防范

    电子病历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但其在复制、粘贴、书写、打印、ID号管理及法律效力上存在弊端,易引发纠纷或使医院在医患矛盾的解决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健全病案质量监管体系、开展培训、提高电子病历的技术管理水平可有效进行医疗风险防范,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韩翠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建立经皮肾镜工作通道的体会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引导建立经皮肾镜通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彩超引导下对8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进行经皮肾镜通道建立,行钬激光碎石术。结果:89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一次性建立通道成功84例,成功率94.38%,二次穿刺建立通道成功5例,一次性经肾镜碎石取石成功80例,结石清除率89.9%,术中均未出现胸膜腔损伤,肝脾损伤,结肠损伤,及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利用彩超引导建立经皮肾镜工作通道具有安全可视,创伤微小、取石彻底,治疗快捷,设备先进等优点,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作者:李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连续护理方法应用于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对患者并发症与术后恢复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连续护理模式对于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并接受冠脉搭桥手术患者50例,术后进行连续性护理干预,设为实验组;另外选择50例相同手术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结果犹豫对照组,无论在术后并发症还是术后恢复情况上,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护理模式安全、有效,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作者:范丽;惠海艳;陈琳;李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腹壁脓肿的 CT 诊断

    在实际工作中,放射科医师读片习惯以腹内脏器为主,带忽视了腹壁病变的存在,致腹壁疾病漏诊或误诊,耽误治疗,致腹壁皮下、鸡肉、腱膜等组织坏死,预后极为不良,旨在重视腹壁疾病的存在,提高腹壁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现将笔者医院 CT 检查,经手术切除及经皮下穿刺引流冲洗治疗的20例腹壁脓肿报告如下。

    作者:岳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4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了解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术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关节功能恢复优为37.5%,良为50.0%,可为10.0%,差2.5%,总优良率为87.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短期疗效肯定,但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蜀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中收治的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普通健康教育,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结合健康促进模式(HPM )的方式。分析对于患者的护理措施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情况,总结经验。结果: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循医嘱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护理的满意情况方面也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很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提高护理满意度,节约护理人员工作时间,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吴君;王永团;刘飞云;陈丽;杨桂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患者的病因及并发症情况,采取有效的个性化治疗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8%,明显优于对照组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及早诊断及时治疗,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对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正畸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各项PAR评分评分均有所提高,其中前牙排列、后牙排列、覆盖、覆牙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PAR总分(16.48±2.13)分与治疗前(5.29±0.32)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脱矿率为8.0%。结论: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在治疗口腔畸形方面疗效显著,但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孔德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炎琥宁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为手足口病患儿应用炎琥宁与干扰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06月~2013年06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应用炎琥宁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实验组患儿,应用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患儿,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更佳。实验组患儿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总病程分别为(3.02±1.12)d、(2.29±0.32)d、(1.56±1.20)d、(4.08±0.48)d ,均短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应用。

    作者:冉振兵;贺元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76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并对两组临床资料、用药依从性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用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评分;且研究组患者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诊疗后满意度83.33%,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而且还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祁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加强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方法探讨与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供应室护理人员加强职业防护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100名供应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加强职业防护的专项教育和督导工作,观察加强职业防护措施前后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行为执行率、职业损伤发生率。结果:100名护士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加强职业防护措施后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行为执行率、职业损伤发生率与实施相关措施前比较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供应室护理人员加强职业防护的专项教育和督导工作,可明显提高其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行为执行率,减少职业损伤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惠仙;张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家属监督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家属监督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2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经明确诊断后均要求给予治疗。对照组50例,每天靠患者的自律性来坚持服药及治疗,干预组42例,每天依靠家属的监督来服药及治疗。结果:干预组达到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监督治疗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李芸芸;黄金定;吴翠焕;吴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的护理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是化疗过程中的一个潜在的并发症。化疗药物一般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外渗一旦发生,轻者引起局部红肿、疼痛,患侧静脉通道不能继续使用;重者皮肤组织坏死,甚至损伤神经、肌腱,造成肢体功能障碍。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的原因,掌握化疗药物外渗的有效预防和护理,不断学习总结,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大限度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南银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分析及干预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病因以及早期干预,寻找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法:统计我院收治的333例新生儿窒息的病例,回顾性分析资料,综合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各种病因及其造成的严重性。结果:我院2009年5月至2014年4月间,新生儿窒息率为3.9%,其中轻度窒息率为88.3%,重度窒息率为11.7%。新生儿窒息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自然分娩占37.8%;剖宫产占52.6%;阴道助产占9.6%。多种因素造成新生儿窒息,脐带异常为主要因素,占26.4%,其次分别为早产16.2%、羊水量异常15.3%、胎位产程14.4%。羊水胎粪污染、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症、产力异常、胎心监护异常等病因占的比例较小。结论:多种产科因素造成新生儿窒息症,为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必须加强高危妊娠产前和产时的监护,预防早产。综合分析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采取综合监测指标提高产科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并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和提高接产专业技术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病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作者:何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对收治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通过制定科学得当的护理干预措施配合综合治疗。结果:本组36例患者,平均治疗天数为23天,治疗后痊愈为13例,占36.1%;好转为21例,占58.3%;无效为2例,占5.6%。总有效率为94.4%。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临床症状,结合患者的病因、病型,制定合理得当的护理措施对增强疗效,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曾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