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ICC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张世琼

关键词:PICC, 并发症, 预防方法, 护理措施
摘要:本次研究对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本文针对静脉炎、导管感染、导管脱出、导管堵塞等并发症进行分析,探究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对胆囊结石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间曾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106例,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这些患者,对照组中患者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中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痊愈,临床有效率并无差异,观察其手术指标情况,观察组患者各方面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人数为2例,对照组患者并发症人数为10例,两组差异显著.结论:对胆囊结石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可得到较理想效果,并且可使手术质量提升,对患者创设较小,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安全性,可推广应用.

    作者:陈金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新生儿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新生儿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该院眼科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接诊的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患儿180例,并将之以月龄分成3组:甲组0-3月龄,予以综合治疗;乙组4-12月龄、丙组13-60月龄,予以泪道加压冲洗联合泪道探通术治疗.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临床治愈率和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甲组的临床治愈率为95.0%,明显比乙组和丙组的85.0%、73.33%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并且,乙组的临床治愈率和丙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若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患儿的年龄越小,其泪道冲洗和探通治疗成功的概率就越高,对于冲洗>2 w且无效的患儿,需尽早对其施以探通术治疗.

    作者:梁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瓶装天然矿泉水微生物污染情况及检验技术发展的新动态

    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瓶装天然矿泉水品牌越来越多.天然矿泉水是未经污染的优质水,在恒定状态下,天然矿泉水的内部化学成分相对稳定,可以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近几年来,我国对瓶装天然矿泉水的需求量不断膨胀,瓶装天然矿泉水的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本文将具体探讨瓶装天然矿泉水微生物污染情况及检验技术发展的新动态,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陈德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复发患者术后行静脉化疗的研究

    目的:研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复发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术后静脉化疗的有效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6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复发患者,其中79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行静脉化疗处理,为A组,83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行膀胱灌注处理,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无复发生存时间.结果:A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多余B组(P<0.05),但B组尿路刺激症状、耻骨上区不适、血尿及尿常规异常均明显多于A组(P <0.05,表2).A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22个月,明显长于B组的15个月.结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复发患者TURBT术后联合静脉化疗可有效延长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行膀胱灌注者降低.

    作者:孙玉峰;浦金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甲状腺全切术后接受131I治疗的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微小乳头状癌在行甲状腺全切术后接受131I治疗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选择微小乳头状癌40例,均为该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在甲状腺全切术后,均接受131I治疗,观察预防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相较甲状腺全切术后即刻Cyclin E、P53、TNF-α、Fas实验室指标水平,术后3个月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行5年随访,远处转移、复发各1例,均占2.5%,出现转移的时间为术后56个月,复发的时间为术后41个月.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微小乳头状癌病例,在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后,接受131I治疗,可显著改善实验室指标水平,防范远期复发和转移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乐;高太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Morse跌倒评估量表在肿瘤科患者护理安全中的应用

    目的:减少跌倒不安全因素对肿瘤患者的恶劣影响.方法:选取该科2017年3~9月期间收治的282例肿瘤住院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运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能尽快识别跌倒高风险患者,分层次地划分风险的级别并给予可行性的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orse跌倒评估量内容简明扼要、操作方便易行,适合护理人员随时评估,在防跌倒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大大减少了跌倒发生率.

    作者:徐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临床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临床糖尿病诊断中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方法:将收治区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临床价值研究的资料,运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平均分配为两组,采用常规检验方法的50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采用生化检验方法的50例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常规检验方法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8.0%,采用生化检验方法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结论:糖尿病患采用生化检验方法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检验方法的总检出率,有利于发现早期糖尿病,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亮;邓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磁共振肩关节造影在肩袖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MRA检查对肩袖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肩袖损伤MARA及MRI表现,与肩关节镜手术结果对照.结果:130例肩袖损伤病例,MRI诊断肩袖完全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是78.13%、81.33%和80.9%.结论:MRA能准确判断Ⅰ型、Ⅱ型和Ⅳ型肩袖撕裂范围及程度,是MRI诊断肩袖损伤的有效补充,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能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作者:刘志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健康型组织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实践

    我院围绕健康型组织所包括的正常的心理状态、成功的胜任特征和创新的组织文化三方面,推行一系列举措.使患者感受到被关爱,体验到与众不同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使医护人员感受到团队支持和协作医疗,促进了医院快速、稳步、健康的发展.

    作者:华旭东;朱晓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降低初产妇分娩会阴侧切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降低初产妇分娩会阴侧切率的方法及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4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采用不同的接生助产方法,比较会阴侧切率、感染率、住院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为13.04%,会阴感染率为4.35%;对照组会阴侧切率为60.87%,会阴感染率为13.04%.观察组会阴侧切率和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平均为3.2±0.4,低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4.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为8.9±0.7,高于对照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7.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保护接生技术助产可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减少会阴伤口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正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ICU人工气道护理应用品管圈工作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行品管圈工作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人工气道护理应用品管圈工作模式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胡彦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骨科临床带教中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骨科临床带教过程中,由于护生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安全意识不足等因素的存在,极易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降低患者安全性,因此,要全面的分析骨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护理安全影响因素,探讨保证护理安全的对策.

    作者:刘姚;刘晓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阿奇霉素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探究呼吸道感染经阿奇霉素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的药物经济学价值.方法:使用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自愿的方式划分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接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为对照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与观察组(阿奇霉素),制定经济学分析类型;选取疗效赋值及疗效疗效指标的选取;评价;选定数据来源.成本确定、成本-效果分析、敏感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具有同样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而前者的成本-效果比相对较好,以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李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浅谈糖尿病的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平素多食肥甘厚味或情志失调,肝气内郁,生热化燥,灼伤阴液所致.肺阴伤则多饮而烦渴,胃阴伤则多食而消瘦,肾阴伤则多尿而频,故治疗中多饮食调护而少情志护理.然而糖尿病与其他疾病的一个不同之处是将调护的主动权交给患者自己掌握,而情志护理能调动人内在的积极因素,发挥自我控制的能力,对治疗产生积极的作用.

    作者:覃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糖皮质激素每日给药和脉冲给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每日给药和脉冲给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7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ITP患者49例,随机分为脉冲给药组(25例)和每日给药组(24例),分别给予地塞米松(脉冲给药,疗程18w)和泼尼松(每日给药,疗程20w),治疗结束后再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和随访结束时临床缓解时间、临床缓解率、血小板计数(BPC)、糖皮质激素用量和不良事件.结果:两组各有22例患者完成研究,脉冲给药组用药剂量明显低于每日给药组(P<0.05),两组治疗结束时缓解率、临床缓解时间和末次随访BP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脉冲给药组治疗期间大BPC和末次随访缓解率均大于每日给药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脉冲给药治疗ITP的效果优于泼尼松每日给药,同时不良反应无明显上升.

    作者:徐丹;计成阜;姜金龙;刘鑫;王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肾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肾结石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60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以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论是碎石成功率、住院时间、手术平均时间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用于肾结石患者治疗过程中,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住院时间缩短,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汤晶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全方位护理干预对急性胃肠炎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全方位护理干预对急性胃肠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干预.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生活质量等,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郭香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加巴喷丁胶囊联合氨酚羟考酮片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疗效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痛联合应用加巴喷丁胶囊和氨酚羟考酮片治疗的效果.方法:从该院病案管理系统中抽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以自主选择用药方式分组:43例行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者为对照组,44例行加巴喷丁胶囊+氨酚羟考酮片治疗者为研究组,评估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①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加巴喷丁胶囊基础上,给予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患者氨酚羟考酮片治疗,可增强疗效,且联合用药副反应少,值得借鉴.

    作者:郝利军;张建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脑出血应用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临床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尼莫地平的疗效.方法:对该院在2015年01月01日至2016年10月31日收治的125例的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是否采用尼莫地平),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65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尼莫地平,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4 d及45 d的NIHSS评分结果.结果:实验组的NIHSS评分在治疗14 d后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治疗45 d后,对照组的NIHSS评分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尼莫地平可能有一定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万娟;肖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用两种手术对声带息肉合并慢性肥厚性喉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

    目的:研究分析声带息肉合并慢性肥厚性喉炎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声带息肉合并慢性肥厚性喉炎患者79例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声带息肉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声带息肉切除术和声带注射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91%)较比对照组(74.29%)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82%)较比对照组(17.14%)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声带息肉合并慢性肥厚性喉炎采用声带息肉手术联合注射术治疗的效果较好,且术后并发症低,利于患者的恢复,降低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