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分析

刘荣荣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 脑血管病, 失语, 康复
摘要:目的:通过对脑血管病失语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探讨其对脑血管病失语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收治的脑血管病失语患者82例,随机划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治疗方式,观察组首先在常规的护理治疗方式之后再进行各方面的综合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失语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率为85.4%,对照组有效率为68.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脑血管病失语的康复。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

    当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宫腔面以外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如内膜异位至子宫肌层以外的盆腔内组织如卵巢、子宫韧带等处时。为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至子宫体肌层时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前者远为多见。因而临床上一般所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指前者而言,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经产妇。多次刮宫可能是致病原因之一。约半数患者合并子宫肌瘤,约15%患者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1]。

    作者:刘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分析血清 PCT 检测对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血清 PCT 检测对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58例急性胰腺炎作为观察组,根据感染情况的不同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同时选取62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正常组,并比较各组患者各个时期时血清PCT 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第1、7和14天时其 PC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而且感染组患者其 PCT 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 <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第7天时其 PCT 水平明显高于第1天,而第14天时 PCT 水平明显低于第1和7天。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其血清中的 PCT含量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均高于正常体检患者,且 PCT 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这表明 PCT 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患者的一个敏感性检查指标。

    作者:贾树宝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穿刺针在睾丸取精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针在睾丸取精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无精子症患者共120例,依据取精时穿刺针的不同分为 A 组、B组、C 组。分别采用1.6侧孔注射针、0.7蝶形针、1.2侧孔注射针进行睾丸穿刺取精术。观察穿刺次数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B 组穿刺针数,高于 C 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 <0.05);B 组与 C 组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穿刺针数,高于梗阻性无精子症,组间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1.6侧孔针与1.2侧孔针,不会增加穿刺针数,能够降低对睾丸组织产生的损伤。

    作者:张靖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慢阻肺患者气道排痰护理探究

    目的:通过慢阻肺患者气道排痰护理分析,更好的完善护理技能。方法:将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肺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气道排痰护理)各50例患者,观察其护理的质量。结果:100例患者中,观察组患者排痰成功患者50人,100%;对照组排痰成功患者21例,占42%;两组成功率比较 P <0.05。结论:对于气道排痰的护理,更有利于患者痰液的排出。

    作者:陆凌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气管肿瘤切除并气管重建术的麻醉处理探析

    目的:探讨行气管肿瘤切除并气管重建术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纳入该院2015年1~9月期间收治的10例气管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例患者均行气管肿瘤切除并气管重建术治疗,术前做好麻醉准备,在纤维支气管镜的直视下,将加强装置放置在患者肿瘤病灶上方,予以患者静脉输注麻醉药物。结果:10例患者手术30 min、45 min 时的生命体征状况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仅1例患者发生麻醉并发症,给予临床处理后康复。结论:借助纤维支气管镜和加强装置,对行气管肿瘤切除并气管重建术的患者实施麻醉处理,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产生的影响较小,安全性高。

    作者:路汛;王丽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幼儿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

    营养不良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其发生原因较为复杂,早期积极预防和干预治疗是确保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幼儿营养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

    作者:李博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采用有限肘关节外侧切口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采取有限肘关节外侧切口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96例,均采取有限肘关节外侧切口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患者的疾病治疗优良率为97.92%,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53±0.38)周,疗效明显。结论: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时采取有限肘关节外侧切口交叉克氏针固定,疗效显著。

    作者:赵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NICU 探视期间护士的压力分析及对策

    目的:了解 NICU(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探视期间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干预对策,设法减少工作压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邢台市第三医院 NICU 的护士30名持续上一周 P 班(15:00-22:OO)的护士与30名持续上一周 a 班(8:00-15:00)的护士的工作压力源。结果:p班探视期间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依次为:病人家属高强度高水准的要求,专科理论知识的高要求,应对急危重症病人灵活应变能力的高要求,良好沟通技能的高要求等工作压力与工作疲溃感之间呈显著性相关。结论:应采取有效的干预对策:通过充分认识患者家属的需要,做好探视的准备,科室每周授专科理论知识及做好急危重病的抢救等改进措施确保护理质量,不但提高患者家属的信任感,减少医患纠纷,而且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使 NICU 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作者:郭娟;王秋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施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施行护理干预对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效果。方法:将8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采取标准治疗的同时施行相应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遵医嘱用药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压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对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作者:刘天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高频B超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高频 B 超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共7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高频 B 超检查,并经过病理证实,对比高频 B 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高频 B 超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诊断中准确率分别为91.7%、88%。且对于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的检测图像特点能清楚区分。结论:综上所述,高频 B 超对乳腺疾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使用。

    作者:吴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影响卵巢功能的可能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不同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于该院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止血方法的不同分为超声刀组(31例)、单极电凝组(38例)、双极电凝组(41例)以及镜下缝合组(32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时血清中 FSH、LH 及 E2的含量。结果:术后1个月时,各组患者的血清中 E2水平均较手术前明显下降(P <0.05),FSH 与 LH 则较术前明显升高(P <0.05),以单极电凝组患者 E2下降和 FSH、LH 升高为明显(P <0.05);术后3个月时,超声刀组和镜下缝合组的血清 E2含量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单极电凝组、双极电凝组 E2含量低于术前(P <0.05),各组患者血清 FSH 和 LH 仍高于术前(P <0.05);术后12个月时,单极电凝组和双极电凝组的血清 E2含量仍低于术前(P <0.05),FSH 和 LH 高于术前(P <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采用不同的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应尽量避免使用电凝止血方式,而使用超声刀或镜下缝合方式进行止血。

    作者:黄婉珊;陆燕运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产褥感染产妇行过氧化氢联合甲硝唑冲洗宫腔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产褥感染产妇行过氧化氢联合甲硝唑冲洗宫腔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2例产褥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过氧化氢联合甲硝唑冲洗宫腔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的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P <0.05);且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产褥感染产妇行过氧化氢联合甲硝唑冲洗宫腔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献文;沈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输液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目的:分析在小儿输液的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患儿在输液治疗中进行常规输液护理的干预,实验组则在输液过程中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静脉输液治疗的依从率为96.00%,常规组患儿静脉输液治疗的依从率为76.00%,实验组患儿静脉输液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在小儿输液的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的路径,可以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汤海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组织切片制作质量的操作技巧

    职业院校,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是有很高的要求的。在平时的实践工作以及对学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组织切片的制作技巧和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组织切片的制作质量。首先,待切样品的质量是关键因素,而样品质量取决于前期处理工作的准确无误。其次,在常规组织制片中,切片是重要的技术之一,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标本的观察效果。如果学生能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提高学夲制作切片的质量。

    作者:王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方法和健康管理的探讨

    作者:杨春红;蔡丹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论营养宣教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营养宣教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该院内分泌科2013年10月入院的糖尿病患者60例,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营养宣教干预组和对照组。营养宣教干预组患者除接受药物治疗外,还通过书面宣教、图文宣传和口头宣教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对照组患者仅接受药物治疗控制血糖。结果:营养宣教干预组与对照组血糖比较,有显著差异(P <0.5)营养宣教干预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营养宣教,不仅能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能使患者掌握相关的营养知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倍他乐克临床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的小剂量及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倍他乐克的不良反应小用药剂量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82例使用倍他乐克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汇总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小剂量及临床特点。结果:282例患者中,23例发生不良反应,小剂量为50 mg/d,主要分布在老年患者。结论:倍他乐克用药剂量≥50 mg/d、长期使用、高龄、联合用药不当等将增加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及用药剂量。

    作者:丁芸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停麻醉药拔管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停麻醉药拔管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影响。方法:将该院120例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停用麻醉药物后拔除气管导管,研究组在血药浓度在1.3μg/ml 的基础上,拔除气管插管后再停药。结果:研究组拔管后5 min 呼吸频率、心率与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同期更为稳定(P <0.05)。结论:不停麻醉药拔管可以有效保证全麻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为术后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金资源;陈宏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预后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以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海门第四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68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通过对68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在疾病的认知、良好的生活习惯、运动锻炼、合理用药、规范饮食、家庭氧疗、有效排痰、预防感冒、防范并发症、避免疾病复发等方面知识有了显著性提高。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效果显著。

    作者:孙爱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针灸推拿联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在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针灸和推拿的联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94例颈型颈椎病病人作为研究的案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探究组和比较组,每组各47例,比较组病人给予针灸治疗,探究组病人采用针灸和推拿的联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人疗效。结果:探究组病人采用针灸和推拿的联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后,其疾病治疗的有效率及治愈率方面,相较于比较组病人都明显要高,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针灸和推拿的联合疗法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的提升疾病治疗有效率及治愈率,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刘正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