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霞
目的:探明患者在妇科手术后容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找到预防感染降低感染率的方法。方法:严密观察,分析总结,找出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水平。结果:大大降低了妇产科手术后感染率。结论:妇产科手术患者常见的感染主要由于外部环境,医务人员业务水平,操作过程,患者生活习惯及个人体质强弱等引起。我们在这些环节予以正确干预,就能降低妇产科手术后感染率,有效维护患者身心健康。
作者:鲍朝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优势。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心血管疾病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在出院前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中,采取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作者:王莎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抗生素、化痰、平喘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每周进行1-2次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比分析两组治愈率及体温下降至正常时间、血白细胞正常时间,肺部CT肺炎吸收时间的区别。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及体温下降至正常时间、血白细胞正常时间,肺部CT肺炎吸收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疗效肯定,治疗满意,值得广大基层医院呼吸科借鉴、学习、推广。
作者:吴涛;任朝凤;曹文贵;赵娅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7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处置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组)各36例,分析总结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并指导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均成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2周后在 Bar-thel指数计分,并发症、愈合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术后病情的尽快恢复,同时可以大程度的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是一种值得临床护理广泛应用的护理措施。
作者:杨淑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脑钠肽在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的困难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呼吸困难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心源性呼吸困难47例,肺源性呼吸困难51例,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测定结果。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BNP水平显著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P<0.01);左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难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右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难患者(P<0.05);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血浆BNP水平不断上升;且2级、3级与4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的测定有利于对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具有转化应用到临床上呼吸困难原因诊断鉴别中的价值。
作者:陈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奥氮平合并小剂量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54例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单一应用奥氮平治疗,联合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均治疗2周,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高于对照组的(52.6%,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PANSS评分改善幅度要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应用奥氮平治疗同时加用小剂量的丙戊酸镁缓释片疗效更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改善症状,安全性良好。
作者:沙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急诊科收治脑卒中患者240例,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防范,观察两组护理方法对患者临床结果的不同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参与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付宇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硬膜外填充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住院部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5例行L2-3腰椎间隙硬膜外填充治疗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除一名女性患者治疗后效果较差改手术治疗。其余84例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优良率98.8%。结论:硬膜外填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达到了去除疼痛的目的,是基层医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邢学文;赵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普勒彩超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X线影像学检查,观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对照组共有17检出,检出率为60.71%;观察组共有25例,检出率为89.29%。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测在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中具有检出率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优势,可为诊断的准确率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何羡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剖析原发性高血压用中医食疗护理法的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我科接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计118例。按奇偶数字分组原理,将118例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组均59例。两组都予以常规护理,甲组同时加用中医食疗护理法。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效果,比较疗效与患者满意率。结果:甲组血压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乙组(P<0.05)。甲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2.5%,乙组为79.66%。甲组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3.22%,乙组为76.27%。甲组明显比乙组高(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用中医食疗法,疗效好,血压改善明显,护理质量高。
作者:马爱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随着中医逐步走向世界,建立科学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越来越彰显重要性与迫切性。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已成为中医研究领域的热点及难点。本文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进而查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者:苏婷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妇产科疾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均应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子宫肌瘤患者总有效率88.9%,终止妊娠患者总有效率93.3%,紧急避孕患者总有效率96.2%,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总有效率90.5%,子宫异常出血患者总有效率90.0%。结论:妇产科疾病临床治疗中,米非司酮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作者:刘娟;杨芸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寒湿血瘀证采用蠲痹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寒湿血瘀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蠲痹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较对照组的66.67%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ESR复常率、CRP转阴率、RF转阴率及ANA转阴率依次为93.33%、84.00%、59.09%、71.43%,较对照组的63.33%、55.56%、33.33%、45.00%显著提高(P<0.05)。结论: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血瘀证能够缓解临床症状及风湿系列实验室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田熹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比较。方法:本次研究病例均来源于2010年1月至2015年01月该院骨伤科收治的60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另实施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小,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66%较对照组33.33%显著低(P<0.05)。结论:经皮锁定钢板较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对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具有更显著临床优势,有较广泛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倪前朝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分析尿常规检查在尿路感染患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的40例尿路感染病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成员均进行尿常规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不同类型尿路感染中,白细胞计数比较(P>0.05);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尿路感染的阳性率也各有不同。结论:尿常规检查对尿路感染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结合临床症状及具体实验室检查结果,可鉴别不同类型尿路感染,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刘仕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在Barton骨折治疗中的作用观察。方法:2009~2015年12例Barton骨折患者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功能锻练及药物治疗,按Dienst等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确定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12例患者门诊随访,优9例,良2例,中1例。结论:对于低能量简单的Barton骨折予以保守治疗优于手术治疗;对于活动量小的老年患者保守治疗优于手术治疗;有的骨折患者虽然手法复位未能解剖对位,对恰当的外固定、合理利用横垫,及时的功能锻炼,准确的辨证用药及配合中药外用熏洗、热敷,功能可恢复至满意效果。
作者:徐朝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帕金森(PD)作为神经内科一种常见疾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生活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何提高患者的日后生活质量一直是神内的研究重点[1],本文旨在研究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使用Orem自护理论在退化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赵莉;谢艾伶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方式、生存率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80例患者的病例,探讨手术方式,比较初次和再次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80例所有纳入样本的8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2年,期间3例患者死亡。首次和二次手术的患者5年及10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只要术式选择恰当,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对于初次和再次手术的患者无明显差异,预后均良好。
作者:王连鹏;戴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下段输尿管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5例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下段输尿管癌的患者,其中男16例,女9例,中位年龄67.2岁。无痛性血尿患者12例,腰痛患者6例;B超偶然发现肾积水患者7例。结果:25例患者均行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其中行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的患者10例;输尿管末端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患者15例。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细胞癌,病理分级:G18例;G211例;G2~G33例;G33例。分期:T110例;T211例;T34例。22例患者获得随访(88%),5年生存率为45.5%(10/22),术后血肾功能指标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术后2年内膀胱癌发生率36.4%(8/22);术后1年~6年出现6例同侧上尿路癌复发患者,复发率是27.2%。术后2年内4例患者死于内科疾病。结论:原发输尿管癌属于临床中不常见的尿路上皮肿瘤,没有良好的预后效果。将输尿管部分切除术应用在低分级、低分期的输尿管癌中具有良好预后,但是存在复发风险,需要术后进行密切随访。
作者:王勇;王云炎;孟峻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衰竭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35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实施西医疗法。结果:研究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8.82%,研究组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李安民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