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进行性 ST 段抬高在裕固族地区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中的价值

任伟

关键词:裕固族地区, 进行性 ST 段抬高,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进行性 ST 段抬高在裕固族地区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将裕固族地区近10年发生的39例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是否在病理性 Q 波形成前早期溶栓治疗分组,在病理性 Q 波形成前早期溶栓治疗的12例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归入试验组,没有在病理性 Q 波形成前早期溶栓治疗的27例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确定归入对照组,比较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祖,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病人的有效率、治愈率、死亡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以进行性 ST 段抬高为主要依据,在病理性 Q 波形成前对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可以提高裕固族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治愈率,进而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当前放射卫生监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放射卫生监督,有效预防、控制以及消除各种放射危害,降低放射疾病发生为当前卫生监督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次研究就当前放射卫生监督执法中所存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且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王文秀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莫沙必利联合兰索拉唑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患者8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兰索拉唑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诊的140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以莫沙必利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以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食管动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5% vs78.3%)(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LES 静息压力、食管体部远端波幅以及有效收缩率均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兰索拉唑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可显著抑制胃酸分泌、增加食管动力,临床疗效切实。

    作者:薛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2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传统护理加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态、心率情况、血压情况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中,心理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季志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艾滋病家庭护理教育的进展分析

    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我国的艾滋病传播已逐渐趋于年轻化,艾滋病患者常年承受病痛折磨与痛苦。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护理艾滋病患者的同时,应注重家庭护理与关爱。本文主要分析艾滋病家庭护理教育的进展,并提出一点建议。

    作者:朱继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浅析基础医学教学方法与改革策略

    随着医院改革的进行,医学教育的改革的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对医生和护士的技能水平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由于我国的医学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不足,因此需要重视基础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提出了基础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医学整体水平,促进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

    作者:王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引产的疗效

    目的:探析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至2015年收治疗行中期引产的孕产妇14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70例,观察组采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方案,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凡诺,从胎盘排出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妇出血量三个方面比较两组的引产效果。结果:观察组胎盘排出时间为(8.55±5.85)h,总产程(18.50±5.50)h,产妇出血(200.50±75.30)ml。对照组胎盘排出时间为(14.55±6.35)h,总产程(28.50±7.45)h,产妇出血(358.50±75.32)ml,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引产的临床效果优良,可以降低产妇引产中出血及缩短引产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程书书;刘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老年人高血压预防及诊治效果体会

    目的:对老年人高血压的预防及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于我所就诊的6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人。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其心理和行为上的干预。并在治疗后1年对患者进行回访,比较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6.7%,且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研究发现,接受了心理和行为干预的老年患者,在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疗效方面都有显著效果。

    作者:张振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尿分析仪检测尿隐血与显微镜检测红细胞380例结果对比探讨

    目的:对比分析尿分析仪检测尿隐血与显微镜检测红细胞的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380例尿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尿分析仪检测尿隐血与显微镜检测红细胞方法对患者留取尿液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尿分析仪尿隐血检测,380例尿液标本中,尿隐血阳性208例,尿隐血阴性172例,阳性检出率为54.74%;显微镜红细胞检测,380例尿液标本中,无红细胞163例,有红细胞217例,阳性检出率为42.89%,尿分析仪尿隐血检测的阳性检出率要明显高于显微镜红细胞检测的阳性检出率,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尿常规临床检查中,尿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检测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异性,为了提高尿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将两种方法联合使用。

    作者:黎玲;陈寿林;崔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至2014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急救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推注胺碘酮辅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实验组患者心律失常、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结论:急诊科采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对患者心律失常、血压改善情况良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阿孜古力·托合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急诊护理临床体会

    目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临床体会给予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脑出血昏迷患者35例,回顾性分析和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实施抢救的基础上,进行急诊护理,对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给予观察。结果:对70例患者给予抢救和急诊护理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的有12例患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的患者有16例,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有42例,抢救和急诊护理的有效率为40%。结论: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实施抢救的基础上,进行急诊护理,可以使抢救效率明显提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许彩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同病变支数冠心病患者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不同病变支数冠心病患者心电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3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包括单支、双支及多支病变,将三种病变分别划分为三组,各自为甲、乙、丙组,观察三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总结其特点。结果:三组患者在心电图 Q 波型、ST -T 异常型及伪正常型发生率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甲组和乙组在心电图各项指标中无明显差异(P >0.05),甲、乙两组患者与丙组患者在 ECG 类型发生率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ECG 伪正常发生率较高的类型为风险高、预后差的冠心病多支病变,在临床中要注意对 ECG 伪正常化表现的解读,借助其他检查手段,避免误诊漏诊。

    作者:王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浅析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慢性胰腺炎临床病因进行研究,提供积极的治疗。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96例慢性胰腺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他们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根据研究发现,慢性酒精中毒、胆源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和胰腺外伤是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主要病因,且酒精中毒和胆源性疾病是主要的原因。临床中患者会出现腹部反复性的疼痛,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对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法也是多使用内镜介入治疗,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这几类。结论:慢性胰腺炎患者多数都是因饮酒过度引起的慢性酒精中毒所致,根据患者的影像诊断来确诊,采取非手术方式是现在应用较多的方式。

    作者:张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营养护理干预

    目的:通过对我科65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营养护理干预,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饮食规划,心理护理,日常运动指导的营养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所有病患经过为期3至4个月的营养护理干预后,其血压和血糖值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进行综合营养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在根本上将其血糖、血压水平控制在理想范围内,进而减少了病患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率,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临床护理方式。

    作者:张秀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模式探讨

    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的主要作用在于使人事档案管理面向全社会,在法律准许的范围之内,大限度开放。由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单单管理和收集本单位人事档案,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以及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本文就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作者:希吉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方法,可使护理工作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人性化护理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同时也可进一步促进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的在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交流体会。方法:了解外科住院病人的心理需求,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指导下的相应护理措施,分析目前实施人性化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结论:人性化护理可增添患者的舒适感、减轻病痛、促进康复,并可增进护患间的交流。人性化护理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康复,对护理人员而言也是一种专业素质的磨练。

    作者:陈光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方式的选择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手术方式。回顾性分析义乌市中心医院肿瘤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25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常规行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行患侧功能性颈清术9例,选择性清扫7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5例(12%)。实施甲状腺乳头状癌规范化手术的同时,注重治疗措施的个体化。

    作者:吴志红;骆剑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

    目的:探讨预防儿童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方法,已达到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目的。方法:将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112例,随机分为综合术中隔离措施组(A)组和常规组(B)组(常规组的56例病人的临床处理采取了回顾性分析)。A 组56例采取术中综合隔离措施,B 组为常规的消毒、铺巾、手术方式,观察两组的手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综合隔离措施组术后切口感染0例,常规组感染22例,感染率为40%(P <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手术过程中,采取综合术中隔离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

    作者:王永红;陈林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进行性 ST 段抬高在裕固族地区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进行性 ST 段抬高在裕固族地区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将裕固族地区近10年发生的39例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是否在病理性 Q 波形成前早期溶栓治疗分组,在病理性 Q 波形成前早期溶栓治疗的12例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归入试验组,没有在病理性 Q 波形成前早期溶栓治疗的27例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确定归入对照组,比较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祖,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病人的有效率、治愈率、死亡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以进行性 ST 段抬高为主要依据,在病理性 Q 波形成前对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可以提高裕固族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治愈率,进而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

    作者:任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的质量评价指标分析

    目的:分析构建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质量评价指标,并将其应用于临床,促进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提高护理效果。方法:我院从2011年12月开始实施血液透析护理环节质量评价指标管理,分析对比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等指标,以此来证明质量评价指标的有效性。结果:实施血液透析质量评价指标之后,护理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即护理缺陷发生率有所降低,杜绝护理缺陷和护理文书的真实完整性都比之前有所优化。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应用质量评价指标有利于提高透析的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使血液透析护理过程更加安全,得以进一步发展。

    作者:方胜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改良输氧单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里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输氧单优质护理示范病区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依据自行设计输氧单,对186例神经内科用氧患者的护理质量、健康教育质量和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并与去年用氧病人同期相比较。结果:护理质量从应用前的85.16%上升到应用后的96.70%;用氧宣教合格率从应用前的77.4%上升到应用后的96.2%;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从88.3%上升到的96.2%。结论:使用改良后的输氧单,可以提高用氧患者护理质量、健康教育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使优质护理进一步深化。

    作者:黄宝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