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彩云
目的:分析老年及老年前期大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00例老年及老年前期大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后,观察切除的病理标本,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分析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结果:200例患者病变治愈185例,治愈率为92.5%,有15例患者病变后病理显示有浸润癌需要外科开腹手术治疗。185例患者有18例术中出血,内镜下成功止血,术后有6例出血,其中4例经内镜下成功止血,另外2例进行输血和内科保守治疗停止出血。185例患者均未出现穿孔、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经病理检验185例患者中有90例腺瘤性息肉,55例为炎性息肉,38例为增生性息肉,2例为腺瘤癌变。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患者腺瘤性息肉明显多于老年前期患者,对比差异明显(P <0.05)。随访期未有复发。结论:黏膜切除术临床治疗大肠息肉安全可靠,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军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的主要作用在于使人事档案管理面向全社会,在法律准许的范围之内,大限度开放。由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单单管理和收集本单位人事档案,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以及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本文就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作者:希吉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组消化道间叶性肿瘤,曾经常被认为是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等。1983年终由梅热(Mazur)和克拉克(Clark)确定诊断并命名,他们发现其既无平滑肌分化又无神经源性分化的抗原表达和超微结构,后命名为"胃肠道间质瘤"。随着免疫组化以及电镜技术的发展,GIST 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新的认识。GIST 组织学上有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偶或多形性细胞排列成束状或弥漫状图像。免疫表型上表达 C -kit 基因蛋白产物 KIT,由突变的 C -kit或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hra)基因驱动[1]。但在生物学特性上这类全新概念的实体肿瘤差异较大,各家学者观点不一,还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
作者:刘剑;郎金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氨氯地平联合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7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利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而治疗组患者要利用氨氯地平联合吲哒帕胺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指数、身体反应情况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前后的血压、治疗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氨氯地平联合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能得到很好的疗效,其治疗效果要强于硝苯地平,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作者:谈有寿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引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对近三年中我院收到的120例不良反应上报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据统计,120件不良反应上报事件中有46例被认为是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导致的,其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发热、皮疹、过敏等,极个别患者还有出现肾功能损害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统计46例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综合总结为以下几种原因:药品剂量过大、药品重复性使用、药品应用方法及应用时间不合理、药品之间存在拮抗反应等。结论:对于多种药物联用容易造成不良反应的现象,临床中应该提高重视,临床医生应当不断提升对药物相互作用知识的掌握,采取有效手段优化,以降低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作者:马千里;张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78例进行大剂量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的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焦虑程度和化疗完成情况。结果:78例患者治疗前后的 SAS 评分有显著差异,且护理后 SAS 评分优于护理前,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完成化疗的患者有76例,完成率为97.44%。结论:给予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的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继续完成化疗。
作者:张文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138例脾胃气虚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四君子汤治疗,疗程为3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有效率为68.1%,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2个月,观察组复1例,对照组复发5例。结论: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症效果良好,复发率低,安全可靠,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乔建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 MORA 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面部皮炎疗效疗效观察。方法:将84例的面部皮炎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对照组)和Ⅱ组(MORA组)。Ⅰ组患者给予常规处理,Ⅱ组患者在Ⅰ组患者基础上,加用 MORA 生物共振治疗仪。观察二组患者的疗效,并将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Ⅱ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Ⅰ组,病程缩短,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 MORA 生物共振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无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治疗方法推广使用。
作者:刘琬椿;郑仁艳;吕梅;冯利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运用 PBL 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中的教学效果,探索与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培养相适应的《中医护理学》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方法:选取本学院2012级大专护理、助产专业共计14班,共521人。设置实验组,人数为292,对照组,人数为229人,实验组挑选十节次内容进行 PBL 教学法,其余内容仍旧为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全部教学内容都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分析期末成绩,同时采用调查问卷法综合判断 PBL 教学效果。结果:PBL 相关试题实验组成绩与对照组成绩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经 t 检验,P <0.05),但卷面总体成绩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经 t 检验,P >0.05)。结论:PBL 教学法能够促进高职护理及助产专业学生主动学习,对运用 PBL 法的教学内容可以促进教学效果,对于 PBL 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期末整体教学成绩无显著性提高,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 教学法有一定的优势,但在选取 PBL 教学内容上仍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作者:郭晋祥;魏攀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基层预防接种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得出相应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来本院进行接种500例接种儿童的资料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5例接种不合格,接种合格率达到91.00%,对存在接种不合格情况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得出基层接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由此总结相应管理措施。结果:通过对45例接种不合格儿童的分析,可发现基层预防接种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有13例(28.89%)缺乏对接种工作的足够重视、16例(35.56%)存在疫苗管理水平低下情况、10例(22.22%)为接种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另外有9例(20.00%)为其他问题导致的接种不合格。对以上接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得出强化对基层接种工作的重视力度、提高疫苗管理工作水平及加强疫苗接种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其专业素养等措施。结论:通过对基层预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相应管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接种质量,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障接种人群的生命健康。
作者:刘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医院的后勤护理支持系统是现代化医院管理体系一个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快捷、有序的后勤保障系统是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强有力的保障系统,现代化医院的后勤保障系统与传统意义上的医院后勤在职能分工上有很大不同,其工作性质与医疗、护理工作密不可分,其工作性质的目的就是将医生和护士从繁杂的护理辅助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时间为病人服务。
作者:李珊珊;张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妊高症产妇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产后出血率、子痫发病率以及胎儿体质量和 Apgar 评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妊高症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和子痫发病率,提高胎儿的体质量和 Apgar 评分,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赵莉芳;卫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阿莫西林联合碳酸铝镁片和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已被确诊的272例消化道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有140例患者,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碳酸铝镁片治疗,对照组有132例患者,采用兰索拉唑治疗。治疗周期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和6周后的情况,统计药物治疗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4周和治疗6周时的有效率同时期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总体上两组的不良反应都比较轻微,不会对后续治疗产生影响。结论:阿莫西林联合碳酸铝镁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疗效比较好,不良反应比较少。
作者:孙之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这几年在小儿手术领域中,静脉留置针技术运用越来越广泛,它已经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头皮钢针模式。静脉留置针的优点是套管可以随着血管的变化而任意弯曲,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可以允许肢体活动,针头不会轻易脱出血管,减少反复注射给儿童带来的痛苦。便于随时供药,提高对患者的医疗救治效率;还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已被患者和护理人员认可和接受。对2014年1月-12月90例住院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操作过程及护理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规范的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方法和封管技术,明确观察及护理的事项。
作者:刘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究 CT 对腹部创伤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8-2014年8月收治的腹部创伤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实验组行 CT 检查,对照组行 B 超检查,两组检查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者为40例,一致率为95.2%;对照组结果与手术一致者为36例,一致率为85.7%,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CT 检查对腹部创伤的诊断更具准确性,能够更为清楚地反应腹部创面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慧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本文就急性阑尾炎94例 B 超诊断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所收治的9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仪器采用 TOSHIBA 彩色多普勒 B 超机 SSA -340A 型,检查前要注意将检查部位充分暴露。为了获得准确的病理结果,还应该结合临床经验来进行手术。结果:本组9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确诊,其中80例被 B 超确诊,B 超确诊准确率为85.1%;其中8例阑尾周围脓肿,B 超确诊8例(100%);25例坏疽性阑尾炎,B 超确诊24例(96.0%);43例化脓性阑尾炎,B 超确诊35例(81.4%);18例单纯性阑尾炎,B 超确诊13例(72.2%),可见确诊率高的为阑尾周围脓肿。结论:B 超能够将阑尾的周围情况、大小及形态准确、直观地显示出来,具有可重复检查、无创、快捷、简便等优点,可作为急性阑尾炎患者首选辅助检查,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讨论乡镇医院健康教育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乡镇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一般护理方法和健康教育方法对他们进行护理,一段时间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之间相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工作,可以促进患者病情好转,结果证实,健康教育对我镇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雪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随着国家二胎生育政策的放开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孕妇越来越多。目前剖宫产孕妇中因疤痕子宫指征而选择剖宫产手术的孕妇占所有剖宫产指征的比例约50%,再次剖宫产是导致产后出血更重要的因素[1],疤痕子宫再次分娩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手术难度增加,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增加,住院费用增加及死亡率增加。子宫下段疤痕子宫的剖宫产指征并非绝对剖宫产指征,首次剖宫产并不需要永久剖宫产[2]。国内外已有诸多对疤痕子宫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成功的报道及研究,国外 Darid 报道对7322例疤痕子宫足月妊娠产妇进行阴道试产,其成功率为87%[3]。有研究表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尽管存在一定风险,但是经过认真评估试产条件,慎重选择分娩方式,严格掌握适应症,严密观察产程,做好产时监护,以及必要的心理护理及镇痛处理,行阴道分娩仍是可行的。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喻妃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的差异对比。旨在探讨超声在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下肢动脉的管壁内径、内中膜厚度,斑块,以及相关血流参数及眼底动脉的相关血流参数对比。结果:糖尿病组的下肢胫后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胫后动脉,足背收缩期血流峰值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眼底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等相关血流参数的变化较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结论:超声对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眼底视网膜动脉的常规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冬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改良输氧单优质护理示范病区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依据自行设计输氧单,对186例神经内科用氧患者的护理质量、健康教育质量和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并与去年用氧病人同期相比较。结果:护理质量从应用前的85.16%上升到应用后的96.70%;用氧宣教合格率从应用前的77.4%上升到应用后的96.2%;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从88.3%上升到的96.2%。结论:使用改良后的输氧单,可以提高用氧患者护理质量、健康教育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使优质护理进一步深化。
作者:黄宝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