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春秋
目的:本文主要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性以及其免疫学特点进行研究,以提高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准。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8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免疫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以及免疫学特性。结果:经过对所有患者的资料的分析和研究,男青年多发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年女性多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其重叠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肝炎。另外在临床表现上,以上几种疾病的黄疸发生率分别为80%、78%、67%、85%,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分别为80%、56%、60%、44%。但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并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常伴发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诊断上应该综合临床、生化、自身抗体以及病理组织学等指标[1]。
作者:杜文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四缝穴乃经外奇穴,位于第2至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该穴在历代文献中也有相关记载,并对其定位、刺法及主治进行了阐述。现今,该穴在临床中的应用多继承了历代对该穴效用的阐释,并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儿科相关疾病的诊治,如小儿厌食、小儿疳积、小儿腹泻等,并多有相关临床研究报道,更加明确了其效用,使其在相关临床领域得到推广。
作者:刘利;冯启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一次性心电电极不同更换时间对危重患儿的影响。方法:收集危重患儿共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各100例,对照组1患儿24小时更换一次性心电电极,对照组2患儿72小时更换一次性心电电极,观察组患儿48小时更换一次性心电电极,通过心电监护仪,观察和对比三组患儿的皮肤过敏反应和监测的效果。结果:对照组1、对照组2和观察组的皮肤过敏反应发生率为4%、18%和6%,波形不清晰比例为2%、5%和2%,电极粘贴不牢的比例为2%、6%和3%。结论:在对危重患儿进行心电监测时,每隔48小时更换一次性心电电极合理,能够降低患儿皮肤过敏的发生率,保证心电监测的效果,并在大程度上降低了治疗的费用。
作者:钏新;杨雪梅;齐琳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临床诊断肾动脉狭窄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确诊的38例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肾动脉狭窄患者经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率为93%。多普勒超声诊断狭窄处显示血流速度增高,峰值流速范围约2.0~3.2m /s,相应肾内段动脉和叶间动脉频谱多呈慢波形态,测定 Ac :1.1~2.7m /s,TAC :0.11~0.39s。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肾动脉狭窄可起到重要的辅助确诊作用。
作者:刘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中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提高我院神经外科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曾收治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记录,总结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提出预防措施。结果: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1],能够大大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进而避免医患纠纷。结论:在神经外科临床上,只有切实做好护理工作中危险因素的预防工作,才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稳定。
作者:张萌;张敏;李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妇科盆炎清栓联合金刚藤胶囊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7月入住我院妇科进行治疗的120例盆腔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经期前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妇科盆炎清栓和金刚藤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盆腔炎患者使用盆炎清栓联合金刚藤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有效的治疗盆腔炎,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萍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讨论并分析关于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影像表现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例对左侧顶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恢复性分析的方式对其影像表现及特征进行综合的分析。结果:该患者发现头部肿瘤时间>2年,由于头部出现间歇性头痛到我院进行治疗。颅骨 MRI 检查表现为 TIW1和 T2W1高信号,可见放射针状低信号间隔,增强后呈非均匀强化;颅骨 CT 检查显示板障呈边界清楚的膨胀性骨破坏区,内部伴有放射状骨嵴骨性间隔;X 线检查发现以肿瘤为圆点向周围呈放射状分布的骨针。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对该患者行手术治疗。结论: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率比较低,对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晓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讨论西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对临床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治疗的156例西药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中,常见的西药给药途径主要包含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与口服给药等,其中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临床症状表现部位主要包含:附件与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结论:在临床应用西药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对西药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对于患者临床合理用药具备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可以有效的使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得到降低。
作者:车生英;张成安;杨彦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股骨颈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广华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股骨颈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的入院尾号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人性化护理),每组各28例。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优良率。结果:研究组病人的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股骨颈骨折病人,采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对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郑燕;黄升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细胞菌临床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自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送检的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细胞菌118株,对这118株铜绿假单细胞菌进行临床研究,了解其感染的特点及其耐药性。结果:我院的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血液科是感染的主要来源,其中耐药性从强到弱为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阿米卡星。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具有较弱的耐药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我院的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呼吸科,在临床治疗中,由于阿米卡星具有较弱的耐药性,因此,应该首选阿米卡星进行治疗。
作者:廉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引流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2例基层神经外科接受微创穿刺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治疗情况。结果:本组122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术后拔管时间为(4.32±3.14)d,术后意识清醒时间为(4.85±1.23) d;术后6个月,44例(36.07%)完全恢复日常生活,32例(26.23%)部分恢复或者能够独立生活,18例(14.75%)需要帮助,10例(8.20%)卧床但仍保存意识,8例(6.56%)植物生存,10例(8.20%)死亡。结论:微创穿刺颅内血肿引流术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显著、费用少,值得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中开展。
作者:布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阑尾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情况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0年05月~2010年05月之间,在我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120例阑尾炎患者。将他们依照抽签法平均的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60例),分别采用传统阑尾炎切除术和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疤痕遗留率(3.33%)、切口感染率(0)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6.67%,13.33%),组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异性(P <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成功率的差别不大,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阑尾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它是一种科学、有效、安全、理想的临床手术方法。
作者:陈豪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近几年,手足口病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它是由于感染肠道病毒以后造成的"皮肤黏膜损害",具有传染性。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是臀部、脚底以及手掌出现小水疱和丘疹等,同时有部分患者也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以及心肌炎等并发症,婴幼儿是手足口病主要的发病人群,我们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足口病防治措施,尽大努力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手足口病的特征和现状,然后对手足口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陈利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不全闭塞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及中药足浴(活血通脉汤)。治疗3周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疼痛评分、踝臂指数(ankle -brachium index,ABI)及双下肢血管超声;半年后随访双下肢血管超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降低及 ABI 升高(P <0.05),双下肢血管超声无明显变化;半年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双下肢血管闭塞。结论:综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不全闭塞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威海市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情况,进一步强化育龄夫妇孕前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为从源头上减少出生缺陷提供依据,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方法:采取整体抽样的方法,对3074例自愿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者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女性的子宫附件超声检查。结果:3074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者中,女性1577人,男性1497人,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患病或异常1056人,发生率66.96%;男性患病或异常836人,发生率55.85%。结论:孕前检查人群中疾病及异常发现较多,为了减少孕前风险因素,鼓励计划怀孕的夫妇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以提高出生质量。
作者:丛清玉;丛培红;丛明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经济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中国现在进入到了市场经济体制中,这种经济体制的变化也使得中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趋明显,养老压力越来越大,养老方式也发生较大变化,老年人护理人才及专业设置需求不断增加,本文主要对老年人护理人才和其专业设置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以此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和健康问题。
作者:龙倩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本文探讨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和各种并发症护理,进一步就颅脑损伤的特点探讨了更为适宜的喂养方法,提高肠内营养支持的成效,有助于患者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达到预后目的。
作者:陈凯;孙小燕;王月盛;李燕;于双双;孙文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总结我院2013年9~10月确诊的2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指标结果,并对相关数椐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血细胞进行性减少,乳酸脱氢酶(LDH)等酶类升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均见吞噬血细胞现象。结论:反复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呼吸道感染等临床特征结合相应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从而进行早期治疗。
作者:徐亚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脑栓塞是中老年人群体中的一个主要疾病,困扰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脑栓塞临床分期包括急性发作期、进展期、恢复期,应对不同时期的病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本文旨在综述脑栓塞三个不同临床分期的护理工作,为促进脑栓塞患者的病情恢复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甘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侵袭牙周炎患者给予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分析给予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侵袭牙周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牙齿松动度等检测指标给予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菌斑指数等检测治疗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对侵袭牙周炎患者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对炎症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临床效果较高,在临床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陶立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