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婴
目的:分析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群组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底纳入本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自愿报名的方式完成此次研究,报名区民为120人,把120位居民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另一组为观察组采取群组管理模式,经过6个月的管理,对比两组居民生活方式变化情况,对比两组居民血压、体重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经过群组管理,居民生活方式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压、体重等指标降低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开展群组管理的应用模式明显优于常规管理模式,使社区居民生活方式行为得到明显改善,社区居民血压、体重等数值明显降低,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健康,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谢亚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42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按照住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宫颈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和评价。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可知,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清扫的护理要点。方法:搜集本院妇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诊治62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综合护理和基础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与基础护理组比较,综合护理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3.4%(30/32),满意度为96.9%(31/32),P <0.05)。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清扫采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康复,临床护理价值高。
作者:金晓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偏头疼患者60例,给予中医内科的方法治疗期偏头痛,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2-3疗程的用药,6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成功治愈,23例患者疗效显著,29例患者有一定疗效,病情取得控制,3例患者其病情无明显变化。用中医内科的办法治疗偏头痛总有效率为95.0%。结论:从此次的探讨可以看出,用中医内科的方法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且中医用药温和相对于西药治疗更稳,副作用小,对患者身体机能的损伤更小,患者接受度高,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乔建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近年来,同位素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位素的应用主要存在于医院的核医学科,但由于在使用同位素时,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电离辐射,因此,必须做好核医学科的辐射防护工作,从而为工作人员及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文章通过对某医院核医学科每个关键位置进行射线的测量,分析了当前该医院核医学科辐射防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陈伟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感染及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泌尿外科2012年-2014年收治的125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感染部位、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药敏试验等临床资料,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介入综合护理措施。结果:125例泌尿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12例,感染率为9.6%(12/125),12例手术切口感染者共分离病原菌株218株,病原菌株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比分别为18.17%和15.26%。未感染者病原菌株分离率明显低于感染者病原菌株分离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泌尿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感染类型,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株对于临床选择合理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洁;吕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临床治疗中通过中西医结合对治疗急性前庭大腺炎的疗效。方法:在我院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住院就诊的急性前庭大腺炎患者30例,按照科学随机法分为联合治疗的实验组(15人)以及中医治疗的对照组(15人),在临床治疗之后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4.7%,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进行总有效率对比得出结果 P <0.05。结论:通过中西医联合的方式对治疗急性前庭大腺炎有着明显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琳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晚期肺癌采用优质护理理念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肺癌晚期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6%(40/41);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7.8%(36/41),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来讲,对其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提升护理效果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潘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使用及机械通气来进行临床上抢救治疗呼吸衰竭患者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各类手术的术后护理越来越重视,经过多年研究,患者在进行手术后,如果使用机械通气护理,可以减少许多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在各种护理操作中,如何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仍需加强相关研究。
作者:李月霞;翟学伟;尚应萌;张雪梅;李静;王美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温针灸与针刺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0例老年性膝骨关节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使用温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 HSS 膝关节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病时,温针灸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治疗,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张广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 CT 影像在腹部创伤的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某院自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接收的腹部创伤病例103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36岁。根据 CT 影像表现分析,其中96例作平扫后增强扫描,观察实质脏器和腹膜等损伤情况。其中69例接受手术治疗,20例介入治疗,7例保守治疗。结果:经过对病人的治疗效果与 CT 诊断进行对照分析,并分析其受创伤的器官。所有腹部创伤接受手术治疗的69病例中,67例治疗结果与 CT 影像相符,另外2项为血管损伤,该原因经 CT 影像较难呈现。结论:CT 影像在对腹部创伤的诊断中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意义。通过有效的结合 CT 影像检查,可以准确地对腹部创伤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的对症医治,减小患者腹部创伤的并发症与降低由创伤引发的死亡率。
作者:刘春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1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且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等级存在明显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妇产科患者进行干预性护理对减少其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事件的严重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郑晓莉;孙宁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的特点、原因,探讨如何能有效的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方法:汇总2013年1-12月某二级医院非惩罚性自愿上报的128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时间特点、直接责任人的工作年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前3位的分别是查对不严、知识欠缺、操作不规范;发生不良事件的直接责任人主要是工龄在6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
作者:周芳;马金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切除术后的护理情况。结果:通过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后,患者术后病情稳定,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患者术后得到较快康复,并顺利出院。结论:对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急性胆囊炎患者,采取系统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张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促智药物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 P30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宁波市康宁医院就诊并接受促智药物治疗的早期 AD 患者60人,分别于药物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接受两次事件相关电位 P300检测,并比较前后 P300潜伏期的差异。结果:在接受促智药物治疗后观察到 P300潜伏期缩短41例,占68.3%,未见明显改变12例,占20.0%,潜伏期延长7例,占11.7%。通过配对 t 检验分析显示,早期 AD 患者在接受促智药物治疗后 P300潜伏期的改变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 AD 患者接受促智药物治疗后 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该指标有助于对 AD 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
作者:冷卫卫;刘世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及达到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以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84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西医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医方法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6%。观察组治疗临床效果比对照组更加显著,且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 <0.05)。结论:中医方法治疗冠心病能够促进患者治愈率的显著提高,且副作用小,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子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重点探索经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年初至2014年年底在我院接受首次治疗的28例胆囊良性病变合并急慢性阑尾炎患者,全部患者均实施经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的手术均成功,不需要转为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8.02±2.15)分钟。患者接受手术之后第一天即可下床走动。患者住院时间短为三天,住院时间长为一个星期,平均住院时间为(4.86±0.85)天。28例患者中,治疗有效的一共有4例,治疗显效的一共有24例,有效率达到100%。结论:经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有效性较高,而且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患者恢复较快。
作者:马春兄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伴随医学不断研究与发展,可以讲现代药剂学等诸多学科逐渐趋于中药方剂学,且方剂学研究在诸多方面取得不错发展与进步。但是这种发展与进步不单要依赖临床,实验以及理论等诸多方面,同时也反映中药方剂学科内涵与无限魅力,并且也由思路,概念与方法等方面给传统方剂增添现代活力。所以,中药药剂学和方剂学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并非两门孤立学科。基于此本文分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先对中药药剂学与方剂学概念进行剖析,对这两个学科进行初步了解;第二三部分着重对中药药剂学与方剂学关系进行研究。希望本文所研究内容可以对这两门学科未来可持续发展及相关学者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李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脑栓塞是中老年人群体中的一个主要疾病,困扰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脑栓塞临床分期包括急性发作期、进展期、恢复期,应对不同时期的病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本文旨在综述脑栓塞三个不同临床分期的护理工作,为促进脑栓塞患者的病情恢复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甘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逍遥散加减结合心理治疗治疗青春期女生月经不调。方法:所有患者均服用逍遥散加减(药用当归15g,芍药15g,柴胡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10g,薄荷6g,煨姜6g。),用量用法:经前服5~7剂至月经来潮为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2次服用。结论:逍遥散加减结合心理治疗能够疏肝解郁、健脾和营、养血调经,以达到调经的作用。
作者:胡亮亮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