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芳;韦嘉;张进辅;卢珊
目的:探讨家庭关怀对流动儿童自立人格的影响以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和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对406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男女流动儿童在人际自立、人际责任、人际主动、人际开放、人际灵活、个人主动、个人独立、个人灵活、个人开放和家庭关怀度指数、合作度、成长度、亲密度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流动儿童家庭关怀与自立人格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家庭关怀对流动儿童自立人格有预测作用;性别在流动儿童家庭关怀与自立人格中起调节作用.结论:家庭关怀对流动儿童自立人格有影响,性别在其中起调节作用.
作者:彭阳;谭千保;申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不同情景下对他人见危不救行为的归因、责任推断、情感反应以及惩戒行为之间的数量化关系,验证Weiner责任归因理论的适用性.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对见危不救行为的责任归因问卷》对27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在救助难度低时,见危不救倾向于被认为是由于缺乏努力,作内部、稳定、可控的归因,会做出较高责任的推断,引起较高的生气情感、较低的理解情感,并产生较高的惩戒行为.②在救助难度高时,见危不救倾向于被认为是由于缺乏能力,作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归因,会做出较低责任的推断,引起较低的生气情感、较高的理解情感,并产生较低的惩戒行为.结论:本研究验证了责任推断和情感反应之间的双向关系,Weiner的责任归因理论可以概括为:归因维度→责任推断、情感反应→惩戒行为.
作者:陶金花;朱键军;程灶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考察个人理论对性别刻板印象相关信息注意加工的调节机制.方法:翻译修订Levy等人编制的内隐个人理论测验(Implicit Person Theory Measure)作为研究筛选实验被试的工具,通过自编问卷确定实验材料,通过反应时范式考察个人理论对性别刻板印象相关信息注意分配的调节作用.结果:在高认知负荷条件下,实体论者将更多的注意资源分配于对与其刻板印象一致性信息的加工,而动态论者将更多的注意资源分配于对与其刻板印象不一致性信息的加工;在低认知负荷条件下,实体论者与动态论者对不同类型行为信息的注意分配不存在差异.结论:实体论者与动态论者对基于性别刻板印象行为信息的加工机制不同.
作者:余秋梅;张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对自杀倾向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应激量表、抑郁自评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和自杀倾向问卷,对713名大学生进行相关问卷测试.结果:①自杀倾向同心理应激和抑郁情绪正相关,同心理弹性负相关;②心理应激对于自杀倾向的影响中,抑郁情绪起中介作用,心理弹性起调节作用.结论:揭示了心理应激对自杀倾向的影响机制,提示应关注抑郁的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
作者:王倩倩;杨振斌;李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安慰剂在随机临床试验中有着悠久而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控制考察药物的真实疗效.而近几十年来,安慰剂本身作为一种典型的“身心交互”模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对安慰剂作用机制的研究也有助于揭示心理因素影响临床结果的本质.然而安慰剂效应在不同的个体中有较大的差异.本文试综述在疼痛领域与安慰剂个体差异相关的文献,并总结影响该差异的各种因素.同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顾丽佳;郭建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网络成瘾与青少年的不良情绪行为关系的性别效应.方法:选取“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的社会适应数据库中的7-9年级初中学生(有上网经验的8753名)作为研究被试.结果:①方差分析显示,男生网络成瘾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卡方分析发现男生比女生更容易网络成瘾;②采用倾向性分数对背景变量(年级、地区、学校所在地和家庭年收入)进行被试匹配之后,方差分析显示在抑郁、焦虑得分上性别和是否成瘾的交互作用显著,在间接攻击和违规违纪得分上性别和组别交互作用边缘显著.再结合简单效应检验分析发现,网络成瘾与女生情绪问题(抑郁、焦虑)和间接攻击行为的关系更大,与男生违规违纪行为的关系更大.结论:男生比女生更容易网络成瘾,并且成瘾与女生情绪问题(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和间接攻击行为的关系更大;与男生违规违纪行为的关系更大.
作者:张琴;王耘;苑春永;张兴慧;黎亚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异常的有效连接.方法:对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7例对照组进行N-back任务下的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全脑连接和建立广义线性模型相结合,选取两组间有激活差异且存在连接差异的脑区为感兴趣区,加入到动态因果模型.结果:确定感兴趣区为左侧内侧前额叶、左侧后扣带回和左侧中扣带回,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对照组存在相反的有效连接.结论:两种方法结合更加客观的展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有功能异常,可能与工作记忆下降有关;另存在方向相反的有效连接,提示患者的无意识“经验”存在缺陷,导致对中性事件产生错误的过多的归因.
作者:徐静;李德民;聂彬彬;王静娟;宋银南;刘哲宁;单保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索留守儿童内化情绪问题与生活事件、自尊和冗思的关系,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修订版(ALEQ-R)、自尊量表(SES)和应激反应问卷—冗思分量表(RS-RSQ),对随机抽取的农村初中留守儿童427名进行测查.结果:相关分析发现,生活事件、冗思与内化情绪问题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内化情绪问题呈显著负相关(P<0.01).路径分析发现:有六条显著路径.生活事件、自尊和冗思均可对内化情绪问题直接发生影响;同时,生活事件亦可经由自尊以及冗思为中介影响内化情绪问题的发生.结论: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内化情绪问题的发生与应激性生活事件、自尊以及冗思密切相关,其中自尊和冗思在生活事件和内化情绪问题之间起中介作用.
作者:杨会芹;刘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盐酸哌甲酯控释剂单用与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对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HFA)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疗效.方法: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门诊患儿,以药物单用或联合感统训练治疗6个月,以视听整合持续操作测验(IVA-CPT)、ADHD评定量表(ADHD-RS-Ⅳ)、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评估核心症状.结果:①两组患者IVA-CPT项目分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01),联合治疗组改善优于药物组(tFRCQ=-2.6874,P=0.0090;TFAQ=-2.6933.P=0.0089);②两组患者ADHD-RS-Ⅳ各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联合治疗组改善优于药物组(t注意R陷-2.3322,P=0.0254;t多动冲动=-2.0479,P=0.0479; t总分=-2.1817,P=0.0357);③药物组ABC交往分较治疗前改善(t=2.0413,P=0.0486);联合组ABC总分(t=-2.1223,P=0.0408),感觉分(t=2.17213,P=-0.0365),交往分(t=2.0576,P=0.0476),运动分(t=-2.0986,P=0.0429)较治疗前改善.结论:药物联合感统训练对共病ADHD的HFA患儿核心症状疗效优于药物单用.
作者:周圆月;黄春娟;刘健;罗学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妇女生活质量的认知心理应激模型适用情况,检验应对方式在农村留守妇女应激感知、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关系中是否起到中介作用.方法:对湖南省浏阳市1893名农村留守妇女和969名农村非留守已婚妇女进行取样,调查工具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SF-36健康调查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应激感知量表.结果:在考虑外部变量且考虑社会支持及应激感知的影响时,积极应对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消极应对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亦不显著;积极应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消极应对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10,P<0.001).结论:在应激感知与心理健康关系中,消极应对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应对在压力感知影响心理健康的过程中不起中介作用.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生活质量的认知心理应激模型.
作者:钟斌;姚树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团体绘画心理辅导对于帮助工读学生降低攻击性,减少攻击行为的效果.方法:在长沙市工读学校随机抽取一个班的学生作为辅导对象,进行为期5个月,共18次团体绘画心理辅导和2次个别访谈.在辅导前、后采用青少年攻击性量表对团体成员进行对比测试.结果:工读学生的躯体攻击性、言语攻击性、愤怒、敌意显著较辅导前有显著降低.结论:团体绘画心理辅导有助于工读学生降低针对他人的攻击性水平.
作者:李科生;阳鑫;高鹏程;佘丽珍;袁悦;曹中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检验中文版认知方式问卷(短版)的信效度.方法:用中文版认知方式问卷(短版)、无望抑郁问卷、自悯量表对41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对其中55名大学生四周后重测中文版认知方式问卷(短版).结果:中文版认知方式问卷(短版)的Cronbaeh α系数为0.77,分半信度为0.67,四周的重测信度为0.85;探索性因素分析得一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解释总变异的40.32%;中文版认知方式问卷(短版)的得分与无望抑郁问卷的得分显著正相关,与自悯量表的得分显著负相关.结论:中文版认知方式问卷(短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用来测量我国大学生的认知方式.
作者:陈健;周丽华;燕良轼;苏林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考察自我关注对大学生压力与负性情绪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自我意识量表(SCS),大学生压力量表(CS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状态焦虑问卷(SAI)对373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①压力及三个分量表均与抑郁和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公我关注与抑郁和焦虑均呈显著正相关,私我关注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与焦虑相关不显著.②公我关注在压力与焦虑间起调节作用;公我关注在学业压力与焦虑、学业压力与抑郁、消极生活事件与焦虑间起调节作用;私我关注在学业压力与焦虑、消极生活事件与焦虑、消极生活事件与抑郁间起调节作用.结论:自我关注在压力与负性情绪间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陈佳芳;韦嘉;张进辅;卢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在我国公务员群体中对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进行修订并考察其信效度.方法:用心理弹性量表在我国公务员群体中进行施测,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结果:经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删除了项目22,保留了其余29个项目,提取了特征值大于1的乐观性、接纳性、可控性和支持性4个因子.29个项目的题总相关系数均大于0.4,因子载荷大于0.3.4个因子累积解释量表总变异量的57.769%.量表的建构效度和效标效度都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sα系数为0.922,4个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乐观性0.865、接纳性0.907、可控性0.901、支持性0.787;组合信度分别为乐观性0.825、接纳性0.845、可控性0.882、支持性0.781.结论:修订后的心理弹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和评估我国公务员心理弹性的工具.
作者:郝树伟;洪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学习效能感在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护理本科专业认同问卷、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和学习效能感问卷调查509名护理本科生.结果:护理本科生学习倦怠得分为56.17±8.86,学习倦怠发生率为27.70%,以行为不当为突出;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学习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学习效能感在专业认同与学习倦怠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护理本科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主要表现为行为不当;专业认同是学习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学习效能感是专业认同影响学习倦怠的中介变量.
作者:张斌;周怡;蒋怀滨;蔡太生;邱致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基于一般学习模型的视角(General Learning Model,GLM),探讨暴力游戏和亲社会游戏对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不同影响.方法:实验为2(游戏内容:暴力和亲社会游戏)×2(侵犯特质:高侵犯和低侵犯)设计,采用七巧板任务考察帮助与攻击行为,华人敌意量表考察敌意认知,敌意状态量表考察积极情感和敌意情感.结果:玩亲社会游戏虽然没显著增加亲社会行为,但被试体验到更多积极情感.玩暴力游戏比亲社会游戏的人表现更多敌意认知、情感和行为.暴力游戏条件下,高侵犯特质组比低侵犯特质组表现更多的敌意认知和敌意情感.结论:实验结果部分支持一般学习模型.
作者:李俊一;靳宇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发育障碍,其患病率急剧上升,病因不明且持续终生,早发现早干预是治疗的关键.本文对针对自闭症儿童社交沟通、语言发展、重复刻板行为以及非典型动作发展等方面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的发现进行了总结.这些研究显示,根据早期的社交沟通行为(如不愿意看人脸、对名字缺乏反应、无积极情感、缺乏共同注意等)便可识别出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可以作为自闭症筛查的一个临床指标;但早期的重复行为和非典型动作发展还不能区别自闭症儿童和发育迟缓儿童.未来研究需要结合事件相关电位、磁共振及眼动追踪等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探究自闭症的早期症状.
作者:徐云;杨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四年半后青少年感知的社会支持在其感恩与学业卷入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感恩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学业卷入问卷,对汶川地震四年半后的35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的感恩对学业的心理卷入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并且感恩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卷入产生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但感恩与学业的行为卷入相关不显著.结论:社会支持在感恩与学业的心理卷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周宵;伍新春;陈杰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隔代抚养对儿童言语能力、执行功能、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方法:以146名36~59个月儿童为追踪研究样本,测查任务包括学龄前儿童智力测验量表中的词汇测验、基于Carlson实验范式的四个执行功能任务以及意外地点、意外内容两个心理理论任务.结果:①60.2%的儿童与(外)祖父母同住,其中51.1%的儿童由(外)祖父母作为主要抚养人.②祖辈独立抚养儿童的言语能力和执行功能发展水平与其他抚养方式下的儿童无显著差异,但在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上显著低于其他儿童.③祖辈独立抚养儿童的言语能力、执行功能及心理理论发展速度与其他儿童无显著差异.结论:隔代抚养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与父母同住祖辈抚养对儿童言语能力、执行功能、心理理论的发展无消极影响,而祖辈单独抚养仅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有消极影响,对其发展速度无消极影响.
作者:郭筱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人格特质与情绪调节使用频率以及社交焦虑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1-19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大五人格简式量表,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和社交焦虑量表测量被试的人格特质与情绪调节使用频率以及社交焦虑水平.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宜人性、严谨性、外向性、开放性与社交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社交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宜人性、严谨性、外向性、开放性与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呈显著正相关;宜人性、外向性与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呈显著负相关,与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呈显著正相关;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与社交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与社交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认知重评在宜人性、开放性与社交焦虑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表达抑制在宜人性与社交焦虑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结论: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在人格特质和青少年社交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所起的作用不同.
作者:赵鑫;张雅丽;陈玲;周仁来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