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探析

高虹

关键词:小儿肺炎, 支原体肺炎, 临床特点, 探析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3年3月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0例,男22例,女18例,将其分成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红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患儿,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从治疗总有效率角度看,实验组为95%,对照组为80%,从不良反应发生率角度看,实验组为5%,对照组为20%,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更佳。 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小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显著,在实际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采用 TPN 治疗,以全营养混合液形式装袋,每袋规格为3L ,采用静脉途径持续均匀输注;观察组采用留置鼻肠管,肠功能恢复后经鼻肠管滴百普力,每天含量为1000-1500 ml ,具体情况视患者的病情而定。营养治疗时间为十天,对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前后的体重和上臂肌围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同时采集外周静脉血监测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血淀粉酶,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两组的数据结果发现,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较营养支持前也明显提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治疗的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职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对普外科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后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6月我院外科患者11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实施综合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变化并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前患者心理异常率为72.72%,护理后为20%,后者明显低于前者,统计学有意义(P<0.05)。护理前患者QOL为49.21±8.67分,护理后为76.01±9.61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普外科患者的情绪状态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效果。

    作者:和月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髌骨骨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约占全身各部骨折的1.5%左右。因为其为关节内骨折,要求解剖复位,固定牢靠,早期活动,以防术后膝关节功能受限,减少致残率。髌骨是人体大的籽骨,构成骰股关节,是股四头肌伸展装置的杠杆支点,起到内滑车的作用,缩短了股四头肌与膝关节运动的轴心距离,增加了伸展膝关节的力臂,增强了股四头肌的伸缩效果,共同维持膝关节的稳定。并与其周围的韧带腱膜共同形成伸膝装置,是下肢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结构。其活动方式有滑移和自旋两种。由于其在膝关节前方,也很好的起到了一个膝关节保护伞的作用,能很好的避免前方暴力直接作用于膝关节。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髌骨全切;2.髌骨部分切除;3.髌骨骨折固定。

    作者:徐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慢性胃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析老年慢性胃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在我院的确诊为慢性胃炎的老年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慢性胃炎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羊应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护士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化学物质和高科技技术的广泛应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士长期工作在药物危害的环境中,受噪音、锐器损伤、化学消毒剂、超负荷工作等威胁,往往忽视了自身防护,易引发多种职业性疾病。因此,重视并预防 PIVAS 护士的职业危害已得到广泛关注。

    作者:李志芬;廖荣军;王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病人全髋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与临床指导

    目的:实施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以及对其进行临床指导。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7月~2013年7月间诊治的414例年龄超过60岁的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对其进行康复训练及临床指导。结果:本文所选的患者,通过术后正确的康复训练及临床指导,均得到了良好的康复,术后均能够下床行走。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同时对其临床进行指导,临床意义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松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救护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救护中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将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抢救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4.4%,治疗组抢救成功率为95.0%,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程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救护中,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林艳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乙肝五项检测检验分析

    目的:对无偿献血人群查体,加强乙肝检测,提高乙肝疫苗的普及率。方法:2012年10至2013年10月以来在中心血站无偿献血体检人员5890例,检测乙肝五项检验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5890例血样中显示“大三阳”患者共568例(9.65%)。其中男381人(10.25%),女187人(8.85%),男女感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站对无偿献血者进行乙肝五项检测意义重大,避免的血液质量和安全隐患,应对无偿献血者全员进行乙肝检查,尽可能减低输血风险,减少医患纠纷,同时加强宣传,提高乙肝疫苗的普及率,有效控制其发病率和患病率。

    作者:秦舫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析及药物敏感监测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分布状态及临床用药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146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抗生素的用药情况,并结合耐药检测分析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以及药物敏感监测,指导临床用药实践。结果:146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经细菌分析及药物敏感监测后发现,革兰阳性菌占58株,以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达72%;革兰阴性菌占88株,以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为多见,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达64%。结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已成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细菌来源,而且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已日益严重,应引起临床的重视,用药时要根据微生物检验报告结合临床进行针对性用药,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以降低耐药率及多重耐药菌的扩散,有利于患儿疾病恢复,保护患儿各系统发育。

    作者:裴军芳;王立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及预防

    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结石的首选方法。效果明确,对有症状的以及无症状的但合并全身性疾病的胆囊结石应当及时行胆囊切除。但是在胆囊切除术中术后,诊断不及时或者手术的方法不当可导致病情加剧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本院自2008年至今经腹胆囊切除术205例,出现并发症4例,发病率为2%。

    作者:李国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创伤骨科患者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临床上常见的针对创伤性骨折采用的固定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为临床上创伤性骨折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于我院自10年6月至12年6月收治的8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对患者采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收集患者治疗康复的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内固定疗法患者治愈率为90.7%,研究组外固定架疗法患者治愈率为95.3%,研究组治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康复时间,伤口感染情况,手术时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等发现研究组显著较对照组情况良好,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法和内固定法其治愈率并无显著差异,但采用外固定法施治的患者其康复时间较短,伤口感染概率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广泛采用。

    作者:高德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数字化超声波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数字化超声波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数字化超声波诊断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静脉内径血流信号和声像图表现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临床治疗后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指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数字化超声波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董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多发伤的院内急救与护理

    现代创伤中多发伤发生率高,病情严重,医院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干预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对提高多发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在抢救、分析典型病例的基础上,总结临床工作,制定和实施了急救系列护理,为急救诊断、治疗及进一步的专科处理提供了很好的保证。同时,对患者实施心理营救,稳定了患者心态,为提高救活率、降低并发症及伤残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姜垚鑫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失败原因,为经腹部输卵管结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0例经腹输卵管结扎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患者结扎失败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本次研究的500例经腹部输卵管结扎术患者,手术失败者15例,手术失败率为3%。经过分析手术失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结扎部位选择不合理,以峡部结扎失败率低;结扎时间选择不合理,非孕期月经净后3-7天佳;操作不当误将生理盐水注入输卵管,导致原结扎线滑脱;结扎线选择不合适,结扎线以4号为佳;受术者合并其他疾病,如输卵管炎等;误扎圆韧带。结论:手术是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结扎部位和合适的手术时间,熟练各项手术操作,对于有剖宫产史、盆腔炎病史的患者,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失败的原因比较高,手术前要进行仔细检查,从而减少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减小手术带给患者的痛苦。对于剖宫产生育第二胎的产妇,可以考虑在剖宫产手术时进行输卵管结扎手术。

    作者:姚荣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加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

    目的:对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配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应用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抽取我院在2009年12月到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中大出血的患者28例,在通过子宫体及静脉注射缩宫素,按摩子宫,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等综合止血措施后均不能把出血给有效控制住,转而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加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28例患者治疗后宫缩好转,出血减少,无继发产后出血,成功地保留了子宫,术后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患者的随访时间平均为12.5个月,月经均恢复到正常状态。结论:在抢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中,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加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操作简单,止血迅速可靠安全,且能保留子宫以及生理功能,又不会影响月经的恢复,是一种治疗剖宫产产后大出血的有效止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丽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为了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采用中药联合微波的疗效。方法:总结在我院治疗的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45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单纯选用微波理疗治疗的2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治疗的2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治疗后按照文中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后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疗效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3.1±0.4)天,切口痊愈者23例(100%),切口裂开者0例(0%),统计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结果(P<0.05)。结论:中药联合微波理疗治疗方法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具有满意的疗效。

    作者:曹爱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单人整复肘关节后脱位

    自2000年我们采用单人整复肘关节后脱位46例,均获得成功,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17~36岁。合并肱骨内上髁骨折8例。伤后至就诊时间短30min ,长2d。所有病例均经 X 线摄片确诊。

    作者:金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治疗肾结石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治疗肾结石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治疗的肾结石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均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仅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感染症状,经对症治疗后痊愈,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50例患者清石率高达96.0%。结论:加强对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利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老年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

    目的:分析老年心内科患者在护理中的潜在风险以及对策。方法:评估我院老年心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并且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我院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有所增强,减少了潜在危险的发生。结论:加强老年心内科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危险,从而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章小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外科诊治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结节性甲状腺肿不同外科手术诊治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90例患有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治疗方案,对其疗效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临床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组,各项统计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疗效、切口小、出血量小、不良反应小、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吴进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