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东;覃玫;韦弘
目的:探讨工作记忆任务诱发去激活(Task induced deactivation,TID)脑区及其意义.方法:正常受试者35名,采用参数性数字n-back任务(n为1、2、3)行fMRI,Oback作为对照任务.根据受试者在实验过程中3back任务的行为学表现,将准确率为≥85%的受试者纳入高执行表现正常受试者(High performing normal subjects,HPNS)组.采用SPM2软件进行功能数据预处理、统计分析和结果显示.结果:HPNS中TID脑区包括:前额叶皮层内侧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扣带;右侧额下回(BA47);双侧颞叶多个脑区.在2back负载水平之内,随着负载增加,TID脑区去激活程度增加,但在2back负载之后,大多TID脑区的去激活呈平台期表现.结论:TID网络的存在对WM任务的正确执行是必须的.
作者:杨桂芬;张云亭;张权;张敬;李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的中国人群体的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方法:利用中国人人格量表(Chinese Personality Assessment Inventory,CPAI)中的临床量表分别对处于不同社会发展时期(1992年,2001年)的3505名中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施测,同时测量其各项生活满意度,并用t检验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992年的中国人的总计生活满意度的得分(12.09±3.91)显著低于2001年的中国人的总计生活满意度的得分(17.82±2.90);同时,1992年的中国人的总的情感问题的得分(22.26±12.58)显著高于2001年的中国人(17.82±2.90),而其总的行为问题的得分(13.14±8.60)显著低于2001年的中国人(15.60±10.60).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整体生活满意度与情感问题有所改善,但是,行为问题却有增多的趋势.
作者:周明洁;张建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经济困难、就业承诺对失业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核心自我评价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对北京市369名失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层回归分析(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后,经济困难和就业承诺在心理健康上的标准回归系数均为负,且达到显著性水平;随着核心自我评价水平的提高,经济困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逐渐由显著变为不显著,而就业承诺的影响则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经济困难和就业承诺对失业人员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消极影响,核心自我评价能有效调节经济困难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作者:谢义忠;时勘;宋照礼;牛雄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儿童青少年多维度焦虑量表(MASC)中文版,并分析其信、效度.方法:1538名中学生完成了MASC-C量表.结果:MASC-C中文版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重测信度为0.84;各分量表α系数在0.64~0.86之间;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在0.17~0.34之间;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指标:GFI0.96,CFI0.95,NNFI0.94,RMSEA为0.06,四个因子内部标准路径系数为0.44~0.82,因子间标准路径数0.58~0.73.均符合测量学要求.结论:MASC-C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作者:邹涛;姚树桥;朱熊兆;John R.Z.Abela;Randy P.Auerbach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问卷对3469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中生各因子分基本上高于以往常模,同时存在性别、年级和民族差异;个性中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人际冲突和应激事件都是预测心理健康的因素.结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塑造良好的个性和培养成熟有效的应对方式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林东;覃玫;韦弘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编制小学儿童社会技能同伴行为描述问卷.方法:通过开放式、半结构式访谈与预测修订组成正式问卷,共26个项目.结果:①通过因素分析,验证了两个基本维度:积极行为技能和消极行为技能.②信度分析表明,分问卷系数为0.9164~0.9789,总问卷系数为0.9426.③结构效度检验表明,题总相关为-0.618~0.571,均达到0.01显著性水平,分问卷间的相关(-0.017),总体上低于总问卷与各分问卷的相关(0.683~-0.742);教师评定分数作为效标,与同伴评定分数之间的相关显著(r值为-0.481~0.442,P<0.01),呈中低度相关,其中二者积极、消极分数和总分两两之间互为正、负相关.结论:小学儿童社会技能同伴行为描述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徐云;周宗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孤独症患者对母亲的依恋类型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陌生情境实验法对187例14~36个月的婴幼儿孤独症患者的依恋性质进行测试并临床判断依恋类型.同时应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和问卷调查评估患儿孤独症严重性程度及其家庭因素.结果:①婴幼儿孤独症患者对养育者的四种依恋类型分布比例分别为:淡漠型66.84%、安全型7.49%、缠人型3.21%、混乱型22.50%.②安全型依恋患儿ATEC量表总分值明显低于淡漠型和混乱型依恋患儿(P=0.000,0.008);孤独症患儿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父母婚姻关系、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症患儿亲子依恋类型分布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婴幼儿孤独症患者对养育者的依恋类型主要属淡漠型和混乱型依恋,安全型依恋较少;患儿孤独症严重性程度是其安全型依恋形成与否的影响因素.
作者:邓红珠;邹小兵;金宇;唐春;李建英;岑超群;邹园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住院病人在医疗环境、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医疗信息和医疗费用等方面的期望,为医疗机构调整医疗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提供参考.方法:使用自编问卷,调查连续三天入住某三级甲等医院的359名患者对医院服务质量的期望.结果:①病人期望高的是医疗服务态度(37.2%),其次是服务质量(29.8%),然后是医院环境,后是合理收费和提供足够的医疗信息.②不同科别、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和不同费用支付方式的住院患者对医院期望不尽一致.结论: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医院而言,患者期望的是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医德医风.不同人群对医院的期望内容不同.
作者:王玉林;肖水源;李凌江;沈若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儿童受虐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同种族、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着虐待儿童现象.儿童受虐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之一.本文对我国儿童受虐的概念、流行病学、受虐的方式、评估以及与精神障碍相关研究等方面予以综述.
作者:杨世昌;杜爱玲;张亚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查维吾尔族和汉族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差别.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乌鲁木齐市四所中学的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汉族学生256名,维族学生253名.结果: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各分量表上维族父母得分低于汉族父母,而在父母偏爱、过保护各分量表上维族父母得分高于汉族父母.在过分干涉分量表上,汉族父亲高于维族父亲,而维族母亲高于汉族母亲.结论:维族父母倾向于为孩子提供更为宽松的生活环境,而汉族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惩罚、严厉、拒绝和否认.
作者:尹文娟;荆承红;施建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家庭男性躯体施暴者的人格因素,为进一步干预家庭暴力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56例社区家庭男性躯体施暴者和44例社区正常对照组用社会人口学指标、艾森克人格问卷、反社会人格症状问卷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有较低的教育水平,较多的嗜烟者和较多差的夫妻关系(P<0.05);研究组内外向、反社会人格障碍症状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暴力男性躯体施暴者有较多的低教育水平者和嗜烟者和一定的人格基础.
作者:赵幸福;张亚林;付文青;李龙飞;周云飞;李鹤展;袁国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进城农民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学习适应性的差异.方法:对来自湖南四个城市的592名进城农民子女及404名城市居民子女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单因素协方差分析与t检验.结果:①进城农民子女在学习环境分量表及朋友关系内容量表的得分上显著低于城市居民子女;②不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城市里,农民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学习适应性差异表现基本一致,而农民子女的学习适应性在不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城市之间差异不显著;③不同类型城市学校的农民子女其学习适应性存在差异.结论:进城农民子女整体上可以较好地适应城市初中的学习生活.农民子女城市就读的学校环境对其学习适应性有较大的影响.
作者:何资桥;黄宁;曹中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初步编制一个适用于中国青少年的团体人格投射测验.方法:按随机分层抽样原则选取368名高中生对题册中的棒行人物图片进行自由投射反应,并提出理论构想、编写预试题册,随即选取15-22岁的学生32人参加个别试测,360名高中生参加团体预试,对预试结果进行项目分析.结果:初步编制的团体人格投射测验由高兴、抑郁、交往、退缩、教养、求助、神经质、成就、攻击9个分量表构成;项目分析结果显示:72.2%的项目通俗性水平在5%-50%之间;在810个选项中,共有242个选项的CR值不显著,263个选项与其对应的分量表的点二列相关系数不显著.9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除求助分量表外,其余8个分量表的α系数在0.43-0.71之间.结论:该研究初步编制了含有9个分量表的青少年团体人格投射测验的题册.
作者:郭洪芹;罗德明;傅根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修订适用于中国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问卷(CDDQ).方法:抽取1182名大学生为研究样本.结果:①分问卷及总问卷的α系数为0.477-0.872;②问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区分效度和效标效度.结论:该问卷的测量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验证.
作者:李西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伴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情况.方法:以82例伴TD的(TD组)、70例不伴TD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非TD组)为研究对象,两组一般情况相匹配,选用韦氏记忆测验(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连线测验(TMT)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①两组在WMS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两组在WCST方面比较,TD组错误应答数、选择错误率、错误思考时间、持续应答数及概念化水平百分数成绩均显著差于非TD组.③两组在TMT方面比较,TD组PartB耗时数显著长于非TD,而两组PartA耗时数无显著差异.结论:伴TD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且可能涉及额叶皮层.
作者:胡卫红;江开达;陈红芳;丁会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初中生自我设限和归因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设限量表和智力责任归因问卷对山东省272名初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自我设限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初二和初三比初一的学生更多的使用自我设限.高自我设限组和低自我设限组在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成功归因对自我设限的主效应显著.结论: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较多地运用自我设限来保护自我价值,高自我设限者和低自我设限者有不同的归因风格.
作者:崔娜;刘云艳;张国忠;郑书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认知态度对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用考试焦虑检查表(TAT)和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对680名医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58.2%;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得分与功能失调性态度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其中考试焦虑与DAS总分的相关值达0.4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完美化、依赖性和吸引排斥三种认知态度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考试焦虑的大学生有明显的认知失调性态度,可以通过调整认知来减轻大学生的考试焦虑.
作者:赵静波;许瑾;解亚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青春初期不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儿童在自我概念的各成分和整体自我概念上的差异.方法:以Piers-Harris的儿童自我概念量表测量533名8至13岁的儿童.结果:①自我概念随年龄增长呈曲线发展,不同年龄的儿童在智力与学校表现和躯体外貌与属性分量表上差异显著;②女生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以及整体自我概念上显著优于男生;③城市儿童在躯体外貌与属性上的自我概念显著高于农村儿童.结论:随年龄、性别、地区的不同,青春初期儿童的整体自我概念及各成分存在一定的独特性.
作者:王珺;余嘉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在过去10年中,随着功能脑影像学技术在物质滥用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运用这些技术以探讨尼古丁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本文主要总结了尼古丁急、慢性暴露下对脑功能影响的神经脑影像学研究进展,证实了尼古丁依赖与中脑边缘犒赏系统、调节注意、记忆、运动以及联想相关脑环路之间的相关性.这些研究发现将为揭示尼古丁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进一步促进今后戒烟治疗的发展.
作者:周旭辉;王绪佚;郝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编制青少年网络行为问卷,为系统评估网络成瘾青少年的网络相关行为特点提供工具.方法:通过开放式访谈和文献复习,建立问卷的初始条目库.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技术筛选条目.在湖南永州和长沙市分别取样490例和606例,进行问卷的有关信效度检验.结果:青少年网络行为问卷终由56个条目构成,其中反映网络使用时间和上网条件等一般情况的条目16条,余40个条目可归纳为9个因子,分别为信息与技术、性与游戏、娱乐放松、网络人际关系、网络效能感、对网络的积极评价、消极评价、上网焦虑、网络满意度.9因子累计可解释方差变异的51.651%.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9因子结构拟合良好,χ2/df=2.780,NFI=0.961,RFI=0.957,IFI=0.975,TLI=0.972,CFI=0.975,RMSEA=0.054.除少数分量表外,各分量表的α系数和重测相关系数较高.结论:青少年网络行为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信度.其实证效度有待进一步检验.
作者:周世杰;唐志红;彭阳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