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跃华
颈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的感染性疾病,该病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危重,临床上也比较容易误诊,感染灶往往可以沿着颈深筋膜间隙下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纵隔炎、纵膈脓肿及心包炎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我科自2010年至2013年共收治6例颈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纵膈炎6例病人,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姜娅;王天祝;陈亚娟;李艳;范希君;陈玮;陈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儿科用药的有关因素,促进儿科合理用药。结果:儿童用药时,抗生素使用过多,儿童专门用药较少,缺乏一个统一的用药规范及其标准。
作者:姜红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肥胖2型糖尿病利用艾塞那肽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将其分别记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以胰岛素注射方法来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二甲双胍基础上,以艾塞那肽皮下注射方法来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中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中患者,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存在。结论:对肥胖2型糖尿病以艾塞那肽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对患者血糖进行有效控制,并且能够有效控制其体质量,对脂代谢进行有效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与意义,在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李佳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做好预防决策。方法:选择2012年2月份至2013年2月份在我院的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作为考察对象。考察因素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住院时间、患者的基础疾病、是否使用抗生素。结果:呼吸系统感染占比多数,为78%;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占比15%;消化系统感染患者占比4.5%;其他感染患者为2.5%。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性别,患者的年龄,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的基础疾病,以及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等因素相关。结论:呼吸系统感染为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类型,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以及是否使用抗生素等,应当针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加以预防,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吴熙;安晓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于小儿哮喘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哮喘患儿76例,将7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患儿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观察。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控制好,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对哮喘患儿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可使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及明显缓解,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动脉血气剩余血在危重病患生化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危重患者共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静脉血生化检验方法,观察组采取动脉血、剩余血生化检验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以及患者失血量情况。结果:TBIL、TBA、LDH、AST 、ALB、HBDH、GLU 生化检测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P、ALT 、DBIL 及 AKP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平均相对偏移值在实验室允许误差内。观察组利用2.4毫升动脉血就能完成血气分析以及20项生化检验,而对照组完成检验需要9毫升左右的血液。结论:动脉血气剩余血不仅可以完成生化检验且检验结果准确性高,而且能减少患者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作者:郑嫦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碳酸氢钠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口腔真菌感染患者84例,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氯化钠注射液的治疗,研究组予以碳酸氢钠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48h后有效率以及治疗7d后的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中碳酸氢钠较氯化钠注射液的治疗具有更佳的效果,可将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使用。
作者:杨桂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小儿慢性咳嗽的发病原因及发病特点,进行临床诊断。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慢性咳嗽患者194例进行临床分析,按患儿年龄分组,对所有病例进行X线胸片、血清免疫球蛋白、血肺炎支原体抗体、血沉检查。结果:小儿慢性咳嗽发病主因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感染、鼻后滴漏综合症、肺结核、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异物、心因性咳嗽等。讨论:小儿慢性咳嗽发病原因有年龄差异,进行临床诊断时,必须结合具体病因,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可乐丽菲露树脂和氟化玻璃聚合体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牙体缺损患者186例,其中93例牙体缺损患者使用可乐丽菲露树脂进行修复,另外93例牙体缺损患者使用氟化玻璃聚合体进行修复,对可乐丽菲露树脂和氟化玻璃聚合体在牙体缺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乐丽菲露树脂在牙体缺损患者牙体修复的有效性是83.59%,氟化玻璃聚合体在牙体缺损患者牙体修复的有效性是81.82%。结论:可乐丽菲露树脂和氟化玻璃聚合体在牙体缺损患者修复治疗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牙体缺损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且有效提高了牙体缺损患者的满意度,符合牙体缺损患者对于美观度的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跃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保守治疗中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非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各方面的护理,并随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以及C V P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处理。结果:有1例由于胰腺出血坏死继发感染,抢救无效死亡之外,其他63例患者在通过保守治疗以及临床护理之后,腹痛腹胀等症状有了明显的缓解,患者呼吸平稳,身体其他各项指标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治疗前后患者的肾功能实验室监测统计结果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治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必要的时候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对于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黎朝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对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肖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应用维生素C联合红霉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为临床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于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5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镇静、吸氧、抗感染,并给予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维生素C联合红霉素治疗。待一周后,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毛细支气管炎患者而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利用维生素C联合红霉素治疗可明显改善炎症症状,促进病情好转及康复,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成效。
作者:胡湘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常见的异常反应进行分析,研究相关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因接种麻疹疫苗而出现异常反应的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研究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后,出现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紫癜、阿瑟反应、血管性水肿的发生例数及构成比情况,总结相关处理措施。结果:本次所调查50例麻疹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病例报告中,共25例患者表现为过敏性皮疹,构成比为50.00%,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疹疫苗接种后异常反应以轻度反应为主,偶见重度反应,需要临床对症处理,加强对异常反应患者的监测,确保接种质量。
作者:田孟先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采用访谈法和调查法,了解广西高校社会化食堂的经营管理情况、组织制度建设、许可证情况、食堂环境、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落实索证索票制度情况、清洗消毒情况、食品加工制作管理情况等,发现高校学生食堂卫生状况两极分化严重,食材的采购不规范,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度低,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卫生知识欠缺,并提出建立健全的高校食堂卫生安全管理责任制,从业人员要系统培训等相应对策,为社会化食堂更加合理健康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宁小春;彭迎春;朱国铭;伍迺飞;梁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的小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儿中,选取400例患儿,将其按照年龄分为 A ,B ,C和D组,每组100例。 A 组为新生儿,B组为1个月-2岁,C组为3-6岁,D组为7-12岁。再根据静脉穿刺方式将每组患儿随机分为2组,静脉留置针组及传统头皮针组,每组各50例,对比2组患儿在穿刺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静脉留置针组及传统头皮针组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B组,C组,A 组和D组。A 组与B组患儿,A 组与C组患儿,B组与C 组患儿,B组与D组患儿及C组与D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 组和D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和D组患儿中,2种不同的静脉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较大,静脉留置针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于传统头皮针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不同,静脉留置针相较传统头皮针,可有效较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在1个月-2岁患儿及3-6岁患儿中,效果不明显。
作者:熊吴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E H 患者白蛋白尿与糖代谢紊乱相关性。方法:收集E H 患者800例,行相关检测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63例占7.88%,尿蛋白异常242例占30.25%,微量尿蛋白强阳性者糖尿病比例92.31%高于阴性1.97%、弱阳性7.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H 患者白蛋白尿与糖代谢紊乱是反映肾脏损害的重要标志,患者应进行随检,以防病情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作者:贺亚峰;何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的护士对于护理评估技术的掌握情况。方法:2013年10月,我院自制护理评估技术的调查问卷,分发给本院的96名护士,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根据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75%的基层医院护士不够重视护理评估;护理评估技术为良好,为合格,为不合格;合格的护士的护理评估技术是通过专题教育讲座获取的,而不合格的护士从未通过该途径学习护理评估技术知识。结论:基层医院护士应重视护理评估技术,可通过专题教育讲座学习专业的护理评估知识,以提高护理评估技术。
作者:贺小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讨论及分析体检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医院2012年至2013年之间各个科室300病人作为对象,将病人分为两组,一组给与普通护理,二组给与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而对比两组的恢复疗效和满意情况。结果: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二组较一组更更有益于患者的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结论:以人为本的护理可以有利于患者的疾病的治疗,使患者和医务人员更好地沟通,缓解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李梅艳;罗海燕;潘莉莉;孙燕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门诊药房出现处方调剂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措施,以降低差错发生率,进一步提升处方调剂的工作质量。方法:归纳分析我院门诊药房在2007-2011年期间发生的75例处方调剂差错的种类、原因等,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结果:在75例处方调剂差错中,共有38例数量错误(多发26例,少发12例);15例由于药品包装或名称相似而造成的药名错误;7例由于同一种药品的剂型、规格不同而造成的规格错误;8例用法用量错误;6例用药禁忌错误,1例由于环境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差错。造成差错的因素主要有:药师的因素、患者的因素、医师的因素、环境布局的因素以及生产企业的因素等。结论:提升医师、药师的专业素质并培养其责任感,同时加强对门诊药房的管理,改进空间布局,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处方调剂差错的发生。
作者:陈群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诱导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选取来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0例,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每组各4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采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手术前采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患者的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定力恢复时间等麻醉苏醒指标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3例患者出现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9%,观察组有30例患者出现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7%,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方式应用于手术患者中,具有起效快,稳定性好,可控性好,术后能够获得与传统静吸复合麻醉方式相当的苏醒治疗,同时具有更加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作者:玄立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