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如何做好急腹症的预诊与分诊

池秀莲;单淑芹

关键词:急腹症, 腹痛, 预诊与分诊
摘要:急腹症是临床中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以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为特征.多数因腹内脏器病变引起,如急性炎症、梗阻、穿孔、出血或绞窄等.还有的因外伤、暴力引起,如不及时治疗,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可危及生命.这就要求预检、分诊人员要熟悉引发急腹症的发病因素,掌握和识别各种腹痛的性质、特点和临床表现,在短暂的接诊中,通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面色、表情、体位,询问病史及诱发因素等,尽快确定腹痛的病因,分析病变所在的部位,才能正确分诊,力争避免病人辗转各科延误治疗.在短时间内做到准确预诊,正确分诊,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才能有效的减轻病人的痛苦,挽救病人的生命.
健康大视野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麻醉药物用于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对气管插管时患者的心血管反应.方法:搜集2010年2-4月到就诊的54例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8人,分别在利用咪达唑仑、瑞芬太尼及丙泊酚进行手术诱导,等到患者的意识消失以后再给予琥珀胆碱.一会之后再分别给各组患者2mg/Kg的丙泊酚、1mg/Kg的艾司洛尔以及1ug/Kg的瑞芬太尼.40秒后就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步骤.医务人员要及时.准确记录下患者进行诱导前、插管前及插管后一段时间内的心率和血压水平.结果:将三组患者的进行各项步骤时的状况相比较,发现诱导前患者的收缩压及心率明显高于插管前,插管后在一定时间内其收缩压和心率会有一定程度上的上升(P<0.05).另外,丙泊酚组和艾司洛尔组的患者在插管后的收缩压较大(P<0.05).丙泊酚组插管后的心率也有所增加(P<0.05).结论:对进行手术的患者,要想有效地减小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反应,就要在插管前40秒给予2mg/Kg的丙泊酚及1mg/Kg的艾司洛尔.

    作者:陶加贵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如何提高放射科X线片的质量

    文章就如何提高基层医院放射科X线片的质量从X线机的要求、暗室器材的要求、患者要求、技师要求等方面主观联系客观因素论述、探讨了笔者的一些认识与体会.对基层医院放射科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作者:黄金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纳洛酮和氨茶碱联合交替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洛酮和氨茶碱联合交替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接收的呼吸暂停新生儿78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26例.治疗组联合交替给予纳洛酮和氨茶碱,对照1组单纯给予纳洛酮,对照2组单纯给予氨茶碱.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两组对照组,联合交替治疗组的有效率96.2%明显高于纳洛酮对照组的有效率57.7%以及氨茶碱对照组的有效率61.5%.治疗组和两组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交替使用纳洛酮和氨茶碱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单纯使用纳洛酮或氨茶碱的疗效,值的临床推广.

    作者:李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策略

    疼痛既严重干扰术后患者机体的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还可以影响患者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降低术后恢复的信心.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疼痛的护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重视.静脉镇痛泵是一项新技术,因疗效确切、用药量合理,而且注重镇痛的个体化,从而使术后疼痛的治疗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近年来由于静脉镇痛泵在临床上取得了较满意的镇痛效果,使其成为患者术后镇痛的主要方法.

    作者:明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肝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与血浆置换联合治疗慢性乙肝重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乙肝重型肝炎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与血浆置换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HBV-DNA拷贝数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慢性乙肝重型肝炎患者给予恩替卡韦与血浆置换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降低死亡,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陈春勇;刘占伟;宋建华;董珂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部队就餐饮食营养与卫生之探讨

    为保证部队官兵在平日训练有充足的体力和战斗力,部队内炊事部门和卫生管理部门应当注重部队内就餐饮食营养与卫生,通过不断加强厨师和食堂这两方面的建设,同时从软件和硬件方面提高官兵集体就餐饮食的营养与卫生.不仅能够提供官兵膳食,还能够有效降低各类疾病的发病率,从而保障部队内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作者:戈东亮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老年脑梗塞并球麻痹患者经鼻胃管饲肠内营养的护理研究

    目的:总结经鼻胃管饲肠内营养治疗老年脑梗塞并球麻痹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4例老年脑梗塞并球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经鼻胃管饲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从鼻胃管护理、鼻饲方法及时间方面,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特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吞咽困难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肺部感染、便秘、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给予经鼻胃管饲肠内营养支持的老年脑梗塞并球麻痹患者,有必要加强临床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萍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胰腺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9年美国有42,470例胰腺癌新增患者,另有35,240例患者死于胰腺癌,病死率和发病率基本接近.从1920-1990的70年间,美国的胰腺癌标化病死率从2.9∕10万上升至10.3∕10万,约增加了2.5倍.目前胰腺癌列常见癌症死因的第四位,消化道癌症死因的第二位.在国内胰腺癌的年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胰腺癌的发病率已与西方发达国家持平.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受各种因素影响.现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影响胰腺癌预后的因素作一初步分析.

    作者:崔磊;靳大勇;楼文晖;党胜春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分层次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析临床护理应用分层次管理方法后管理的效果.方法:2011年3到2012年3月,在我院抽取护理人员60名,按职称均分为两组,每组30人,分为分层次管理措施组30人,为实验组;一组为常规护理管理措施30人,为对照组.12个月后对这两组负责的患者做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两组模式的反响.并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考核,考察其对专业技能,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分层次管理组患者对护士满意率为94%,高于常规对照组的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率85%.调查前两组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无太大区别,实验后两组人员的掌握程度相差较大,分层管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运用分层次管理来管理护理人员,可提高医院护理人员专业修养及工作态度,适宜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周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颈椎病X线平片阅片体会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泛指颈段脊柱病变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目前国际上较一致的看法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1].颈椎正、侧、双侧斜位及张口正位片是诊断颈椎病较为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本人对阅读颈椎五位片体会如下:

    作者:何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肠道传染病的控制体会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传染病的得病几率已经大幅下降,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部分传染病仍然在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着困扰,其中,肠道传染病是我们比较常见的一种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一般主要发生在夏季,并且其症状表现为方方面面,引起肠道传染病的原因也有很多,本文就肠道传染病的控制进行简单的探讨.

    作者:修国静;李东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DC瘤苗联合胸腺肽治疗ⅢA-N2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DC瘤苗联合胸腺肽治疗ⅢA-N2期肺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6月-2013年11月收治的ⅢA-N2期肺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单纯组患者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DC瘤苗治疗;联合组患者4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DC瘤苗联合胸腺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的近期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NK比例、毒性反应均显著显著优越于单纯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和用药不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和死亡病例.结论:针对ⅢA-N2期肺腺癌的临床治疗在常规基础上应用DC瘤苗联合胸腺肽,可有效的提高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NK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为临床治疗ⅢA-N2期肺腺癌的理想辅助治疗药物.

    作者:刘宝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复元活血汤治疗腹部术后腹痛5例

    复元活血汤是临床常用方剂,本文从新的临床指征、用法、疗效及现代物理研究等方面作了简述,并就相关症型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朱新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对我国目前食物中毒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针对目前我国食物中毒的现状分析,探究我国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卫生部们2001-2007年中我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的统计报告进行整体分析.结果:2001-2007年中,我国每年平均有300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中毒人数每年有10000人,死亡人数每年有200人.餐饮业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率高,其次是其他行业的食物中毒现象发生.结论:食源性疾病仍是我国目前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餐饮地点是食源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地点,微生物性危害对食源性疾病控制的影响很大.

    作者:陈绍辉;张凯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口腔修复患者的心理疾病分析和处理

    随着我国人口开始趋于老龄化,牙齿缺损的患者比例也开始呈逐年增加趋势.由于缺牙部位以及数量的不同会影响到患者的咀嚼功能,也会影响到发音以及美观.同样,牙齿缺失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压力,因此,口腔修复门诊的患者也普遍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那么如何采取合适的心理保护措施来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也就成了现在的口腔科医护工作者首先要考虑的现实问题.接下来要根据实例来对口腔修复者的心理来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来保证口腔修复可以取得更显著的成绩.

    作者:王有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急性期老年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各类抑郁急性发作的老年患者,给予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单盲对照治疗8周.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第2周时西酞普兰治疗组有效率显著较高,且不良反应明显较少.结论:西酞普兰治疗组见效较快,不良反应少,适合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急性期治疗.

    作者:孙洪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在妇产及下肢手术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100例手术患者并分成两组,分别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相比较,腰-硬联合麻醉麻醉平面、肌松均满意,更加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临床带教中应用综合教学的体会

    目的:为适应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实用型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法由带教老师讲授专业知识. 结果: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调动了实习同学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实习同学对患者的服务意识,加深了对护理工作意义的认识,提高了风险的应对能力.

    作者:胡丽园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接收的高危妊娠产妇86例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使用催产素进行宫体和静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2h、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妊娠产妇治疗中,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两种教学方法在大中专学生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比较PBL教学法和CP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模式在大中专学生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优势. 方法随机选我院骨伤科80名大中专护理学生,将其随机分成人数均为40名的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小组实施以PBL教学法,第二组实施以CP教学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学习成绩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调查,并分析结果. 结果两组学生经过同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进行评估时,PBL组学生的病例书写分数较CP组学生的病例书写分数和实际操作分数高,P<0.05;两组学生理论分数相当,P>0.05.相比两种教学方法可见,PBL组学生的后总分数(93.12+1.65)分,优于CP组学生,P<0.05. 结论采用PBL教学法可以提升大中专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行思考能力,PBL实践性更强,更容易实施.

    作者:唐素华;许素华;刘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健康大视野杂志

健康大视野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