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切口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12例

邓庆军;王兴芳

关键词:小切口,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手术
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优点及方法.方法:对采用小切口单侧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手术平均时间4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5m1.112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4个月.结论: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结构破坏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的优点.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受的60例行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9例患者完全缓解,25例患者为部分缓解,19例患者为无变化,7例患者为进展,其总有效率为56.7%;患者的主要毒副反应有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肾功能损害、白细胞下降、血色素减少等,患者均未发生肝脏、心脏等损害.结论:给予非小细胞癌患者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毒副反应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孙满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66例小儿口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口炎大多数由病毒,细菌,真菌或螺旋体引起,由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光谱抗生素或激素或者使用污染的奶具,哺乳时乳头不洁或重症患儿长期禁食,流涎故感染引起溃疡性口炎,本病常见于1到3岁婴幼儿,四季均可发生,表现为疼痛,烦躁,拒食,常有发热,体温可达到39度以上,轻者一般一周左右恢复正常,溃疡逐渐好转.

    作者:佟图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从2011年2月 2013年10月进入我院感染科诊断治疗的300例感染患者,对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式分析.将300例患者随机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150人,一组进行微生物检测之后的有针对性的治疗,设定为观察组;另一组没有进行微生物检测,凭借医生经验直接用药的治疗,设定为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150例患者的感染控制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感染控制效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150例患者患有重度感染与中度感染的比例要明显比对照组少,可见微生物检验可以充分确定感染的病因,对于感染控制具有实际意义,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率.两组对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应用于医院感染的临床控制,对患者病原菌的监测和病原菌的传播途径都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微生物检验可以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效降低,使临床的治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微生物检验在医院临床的感染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议推广临床使用.

    作者:叶正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社区护患纠纷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根据社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影响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提出建立和谐社区护患关系的对策.认为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力度和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医疗服务机构、加强社区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努力提高社区护士的专业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提供与社会进步和病人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社区护理服务,是建立新型和谐护患关系的前提,也是社区卫生护理服务顺利开展的关键.

    作者:霍锦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于区域性的医院药品“零”库存管理模式的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行业的管理工作逐渐由信息化设备来完成,在这种规范科学的管理环境中,医院实行药品的“零”库存管理形式在保障患者正常用药的基础上也有效避免了药品库存问题的出现,同时储存药品必须注意的药品过期、变质、损耗等难题也能迎刃而解.因此,研究医院药品的“零”库存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秦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01月 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小儿高热惊厥治疗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分析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表现症状,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后总满意例数14例,占93.3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后,总满意10例,占66.67%,两组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备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小儿高热惊厥中给予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满意率,还可以提高整体治疗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任惠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于2010年9月~2012年12月间选取科室收治的274例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对患者相关的宫颈病变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避孕措施、产次、接触性阴道出血等7个因素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将宫颈炎患者分入对照组,针对宫颈癌主要的危险因素有宫颈肥大、多产历史、和较低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值分别为7.773、12.012和5.892);针对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Ⅲ)主要的保护因素有接触性阴道出血、分泌物异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1).结论:针对宫颈病变的相关因素较多,因,宫颈癌的防治,要重视建立宫颈癌发现系统,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加强人群的健康宣教工作,普及健康卫生知识,有效控制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侯华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及影像学特点研究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影像学检查特点.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中29例(63.0%)患者为急性起病,12例(26.1%)患者为亚急性起病,5例(10.9%)患者为慢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24例(52.2%)为意识与认知功能障碍,9例(19.6%)患者表现为大脑皮质刺激症状;7例(15.2%)患者表现为眼部症状,4例(8.7%)患者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经头颅CT平扫示条带征17例,头颅MRI平扫示实三角征18例,增强示空三角征8例;MRI和DSA均见血栓部位血流消失;经治疗,41例患者均康复出院,5例患者有明显好转.结论:脑静脉窦血栓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意识与认知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中CT的诊断率较低,MRI+ MRV及DSA的确诊率高.

    作者:范国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腺样体肥大采用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儿童腺样体肥大患儿118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三组,以其中行传统经口腔腺样体刮除术的38例患儿为甲组,行鼻内镜下经鼻腔腺体切除术的38例患儿为乙组,以行鼻内镜下经口鼻腔双径路腺样体切除术的42例患儿为丙组,对比三组患儿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乙组与丙组治愈率均为1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三组患儿手术用时无显著差异,乙组、丙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甲组,术后鼻腔恢复正常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乙组及丙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鼻腔恢复正常通气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儿童腺样体肥大治疗中,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腔与经口鼻腔双径路腺体切除术治疗时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赵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在阴道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宫颈疾病使用阴道镜检查时的心理护理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我院2800例宫颈疾病行阴道镜进行检查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观察其效果.结果: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患者均无明显痛苦,无交叉感染,重复检查依从性增高,检查结果准确率较高.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能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能明显提高阴道镜对宫颈疾病检查的准确率.

    作者:周翠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药剂科的管理现状和发展思考

    随着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和快速更新,药剂科作为医药内一个重要的学科,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受陈旧的传统观念影响,一直发展比较缓慢,管理模式也远远落后于迅速发展的医药学,越来越不能适应对医学服务要求较高的患者,本文就我国药剂科的发展现状来进行讨论,从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作者:彭方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CBCT在阻生牙拔除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CBCT在阻生牙拔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4例阻生牙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患者采用CBCT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曲面断层片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确定去骨部位、是否需分根及拔牙通道和脱位方向等判断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是否需否劈/截冠的判断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在阻生牙拔除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为手术提供充分的三维影像信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军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施今墨对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体会

    施今墨对药在糖尿病气阴两虚型、阴虚火旺型、阴阳两虚型、气虚血瘀型、燥热入血型5型辩治中的体会,疗效确切.

    作者:吴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临床

    目的: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 2013年3月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在对照组中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治疗;在观察组中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8周制定为一个疗程,两组在经过一个疗程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对治疗效果的对比观察能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要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的心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显效率为61%,总有效率为84%,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73%,97%.(P<0.05).两组中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秋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从“肝”论治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常见的良性乳腺疾病,属中医“乳癖”范畴,与脏腑、经络、气血关系密切,治疗应从肝、脾、肾与冲任入手,并需重视局部辨治.“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直接调节着冲任血海的盈亏,肝体阴而用阳,极易因忧思郁怒,情绪变化而致肝气郁滞,失于疏泄,气滞血瘀,致使冲任二脉失于调达,乳络不畅而生乳疾.本文着重从“肝”论治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

    作者:张丹;孙贻安;时光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体会

    概述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copd):是一种诊断分类,适用于具有原发性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患者.Copd护理计划的终点在两种疾病上,即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是指肺泡壁发生了永久性的、不可逆的病理改变,给在年龄和劳累水平上不该发生呼吸困难的人造成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指气管、指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极少数病人存在以上一种疾病,大多数人具有两种疾病的综合表现.在病情稳定时期所共有的表现:1、呼吸道萎陷引起的呼吸困难(患者越是尽力呼吸,呼出的越少).

    作者:李亚男;张秀利;赵秀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32例胸锁乳突皮瓣修复口底组织缺损的护理

    报告了32例胸锁乳突肌肌皮瓣修复肿瘤术后口底组织缺损的护理.手术前,对口腔卫生详细检查,采用正确体位,防止供区皮肤的拉伤,也防止出现肌皮瓣拉伤,同时,要适当补充营养,经常冲洗口腔,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感染.除此之外,负压引流液的流量和颜色也要引起重视,以防出现血管危象和窒息等情况.本组出现窒息和血管危象各2例,经过医院及时抢救治疗后,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只有一例肌皮瓣远端坏死、肉芽组织生长被迫再次修整,其他都未出现异样.

    作者:许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非手术综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采用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30例对照组和30例观察组,对照组确定为胰腺感染后立即实施手术治疗,观察组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只对局限性病灶实施手术治疗.结果:并发症出现率,对照组为43.33%,观察组为16.67%;病死率,对照组为16.67%,观察组为6.67%;手术病死率,感染局限者为13.4%,感染未局限者为42.0%,以上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AP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出现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胰腺感染局限患者手术效果好于感染未局限患者.

    作者:龙俊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降钙素原和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和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ICU接受机械通气≥48h的患者,其中VAP患者23例,非VAP患者43例,诊断当天两组CRP、PCT和CPIS差异,诊断后第28天比较VAP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进行ROC分析.结果:VAP患者CRP、PCT和CPIS高于非VAP患者,CRP诊断准确度较低(AUC=0.68),PCT和CPIS具有中等准确度(AUC=0.81,AUC=0.75),联合应用CPIS和PCT,诊断特异度提高至79.1%.VAP患者死亡组PCT和CPIS明显高于VAP存活组,联合应用CPIS和PCT,特异度提高至78.6%.结论:CPIS和PCT有助于VAP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二者联合应用明显提高特异度,更具实用价值.

    作者:徐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常规+CRP检测在儿科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探讨和评价血常规加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对用抗生素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调查153例已明确诊断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收集这些病例首次检测时的CRP、WBC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运用统计学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三个参数对病原生物的鉴别作用,进而可指导抗生素的使用.结果:不同病原生物所致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CRP、WBC及NLR指标有明显差异.结论:CRP+血常规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早期诊断快速有效的诊断指标之一,可大致区分病原生物类型,进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郑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