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丽
目的:分析研究奥美拉唑以及法莫替丁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等.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9月所收治7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9例,实验组3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奥美拉唑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法莫替丁药物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经过临床药物治疗,两组溃疡患者的症状均有了一定改善,但实验组溃疡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性溃疡的诸多治疗药物中,奥美拉唑、法莫替丁比较常见,但奥美拉唑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优于法莫替丁,且不良反应少,副作用轻微,是安全、经济有效的溃疡治疗药物.
作者:于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防治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3月到2014年3月在我院儿科就治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选取240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西医治疗方式,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经过各自组治疗方式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再次复发次数与感染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经中西医结合防治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达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1.67%的总有效率,此外观察组再次复发次数以及单次感染的平均时间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防治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不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可有效减少感染次数,并缩短感染时间,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干宝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措施,为临床上寻找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参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48例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所有患者伤情均恢复,伤口愈合良好,治疗后所有患者疼痛未再发生,出现尿道感染2(4.2%)例,疼痛1(2.1%)例,便秘1(2.1%)例,并发症患者在经治疗后也好转出院.对护理满意45(93.8%)例.治疗前后患者的总并发症情况比较x2 =87.4000(p=0.0000),对护理满意度比较x2=7.4219(p=0.00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等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以及广泛使用.
作者:唐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联合清宫术终止12~16周妊娠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 2013年12月之间,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终止12 16周妊娠的240例妇女,对妊娠妇女的流产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240例妊娠妇女中,11例妊娠妇女药物流产失败,21例妊娠妇女在使用米非司酮后,就出现宫缩,并排出妊娠物.剩余215例妊娠妇女在使用2 5次的米索前列醇才将妊娠物排出.结论:药物流产联合清宫术在终止12 16周妊娠中的使用,不仅彻底清除孕妇子宫中的妊娠物,有效降低了妊娠妇女所要承担的痛苦,而且还减少了孕妇子宫内膜受到的损伤,降低了清宫术的重复性,大大降低了孕妇流产的风险与难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万庭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析中药妇炎康治疗女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采用妇炎康治疗阴道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妇炎康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淋菌性阴道炎以及混合感染性阴道炎的有效率分别为95.0%、96.4%、95.7%、88.9%和87.5%.结论:中药妇炎康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改变局部病理刺激,增强局部抵抗力,其对阴道炎具有理想的疗效,且属于纯中药制剂,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使用方法简单,价格低廉,值得推广.
作者:李文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并总结国内外老年吸入性肺炎预防护理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老年吸入性肺炎预防护理文献,总结相关基础、专科理论及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展望护理前景.结果:老年吸入性肺炎预防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身心全面休息、营养支持、身体清洁卫生及健康宣教.结论:护理人员应当树立现代护理观,探索新型护理干预措施,重视社会精神干预,逐步完善专科护理体系,从而达到有效预防老年吸入性肺炎的目的.
作者:刘友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这门学科关键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学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是学好中医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对于如何提高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的探讨中,本人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学方法需要同步创新,表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才能真正从本质上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质量.而在教学中,因为是英文的基础理论教学,在需要中英文互译的中医学习的问题上更需要教师在文化交流上注意中外的异同点,需要教师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教学需求.
作者:柏文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与探讨剖宫产术后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106例接受剖宫产手术治疗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产妇在行剖宫产术后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除常规护理之外接受例如心理护理和行为护理等的有计划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结果:通过对产妇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两组产妇在术后恢复和疼痛方面比较,观察组疼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排尿和排便时间上也显著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接受护理干预的效果要优于常规护理,能够消除产妇的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使产妇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辅助治疗效果.
作者:绳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39例,对其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观察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视力恢复情况及散光情况.结果:治疗期间,5例患者有并发症发生,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均全部恢复,患者手术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散光减少,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行之有效,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李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治疗乙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乙型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α-2b干扰素及一般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在部分)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治疗乙肝炎肝硬可改善肝功能抗纤维化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促进HBV在肝脏内的有效清除.
作者:易志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药物流产中米非司酮3次给药法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 2013年12月治疗的400例健康妇女,停经天数均小于49d,通过B超确诊是早孕.400例早孕妇女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早孕妇女使用常规给药法进行流产,观察组早孕妇女使用米非司酮3次给药法进行流产,对两组早孕妇女的流产效果进行对比与观察.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宫缩发动时间、呕吐次数以及孕囊排出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中孕妇的疼痛程度102例轻,69例中,29例重,出血量少于月经量的有99例,与月经量类似的有89,超过月经量的有13例;对照组中孕妇的疼痛程度73例轻,99例中,28例重,出血量少于月经量的有65例,与月经量类似的有73,超过月经量的有62例.结论:米非司酮3次给药法在孕妇药物流产中的应用,不仅有效降低了孕妇的疼痛程度,出血量也较少,而且孕妇流产所需的时间较短,具有良好的流产效果.
作者:申庆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概述肺癌是指因为细胞异常增殖而导致肺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男性发病率占癌症发病率的22%,死亡率占癌症死亡率的35%.女性发病率为9%,死亡率为17%.肺癌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远处转移)两类.常见的原发性癌症是鳞癌(40%-50%),腺癌(25%),小细胞未分化癌(20%-25%),大细胞未分化癌(15%).肺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包括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并辅以放疗、化疗.1 护理措施1.1 遵医嘱人院后测量血气之后.每天或当临床症状改变时监测血气,观察P02的变化.氧分压(P02)指氧气对动脉产生的压力.P02降低提示存在低血氧.
作者:苏红波;赵秀玲;张兰香;赵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护理中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并对其进行价值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200例妇产科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改进组100例,常规组100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措施,并进行孕期健康教育.改进组以常规组为基础,采取系统健康教育,对常规组和改进组产妇进行观察,观察其分娩方式选择,观察其总产耗时,对其指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改进组有77例产妇选择自然分娩,23例选择剖宫产,总产程平均为(6.6±1.6)h,,常规组有52例选择自然分娩,48例选择剖宫产,总产程平均为(10.5±3.2)h,均有明显差异,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护理中,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可有效减轻产妇不良情绪,提高产妇分娩认知,进而增加自然分娩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研究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SNAP、危重病例评分在新生儿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更好地诊治新生儿疾病危险程度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罹患疾病的新生儿共11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均排除有24h内死亡(濒临死亡)、分娩期间死亡、病程反复的患儿.对所有患儿均使用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危重病例评分进行评估.对比分析两种评分方法对新生儿的评估结果.结果:110例新生儿中,治愈组、死亡组、放弃组的急性生理学评分、危重病例评分差异均较为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NAP与NCIS评分相关性分析,r=-0.7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呈高度负相关.结论:使用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危重病例评分在新生儿疾病诊治中均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徐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临床拟诊常规心电图ST 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2年11月收治的128例常规心电图ST T改变的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自述及临床症状表现分为观察组72例,为典型性胸闷及心绞痛或ST T段假性正常化.对照组56例为非典型性胸闷心绞痛,查示ST-T段无动态变化.对两组分别进行1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与常规心电图STT改变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的显示结果为:观察组为52例,阳性率为72%;对照组为16例,阳性率为31%.两组阳性率对比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临床诊断更应结合临床的症状及其他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调查以提高治疗效率,避免在诊断中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发生.
作者:张燕群;王秀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51例小儿疝气的临床资料,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31例作为治疗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中出血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
作者:陈兴军;冯同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并发症可导致心、脑、肾、神经等组织器宫的损害,成为严重威胁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维生素D不仅调节钙磷代谢,而且具有保护胰岛B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免疫反应等作用,与糖尿病关系密切,作者就维生素D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刘财德;柳蕾;郭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乳腺疾病中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乳腺疾病患者,其中有30例为乳腺良性肿瘤,30例为乳腺癌,均采取病理证实,并进行B超检查.结果:B超诊断乳腺癌以及乳腺良性肿瘤准确率分别为63.33%、83.33%,与病理诊断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良性肿瘤与乳腺癌的诊断中,B超操作检查,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是在诊断时仍然会有漏诊以及误诊的情况发生,临床医生需要与其他诊断方法相结合,使准确诊断概率得到提高.
作者:马建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3种术式切除甲状腺腺瘤疗效.方法5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分3组,A组小切口切除腺瘤,B组采取腺瘤单切加腺叶部分切除,C组采取常规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疗效.结果3组患者均治愈出院,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C组,P<0.05;经随访3年,A组出现1例复发,经二次手术治愈;B组2例出现伤口感染;C组出现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并发症比较,3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切口甲状腺腺瘤术后恢复快、恢复时间短.
作者:杨秀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陈旧性肺结核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和理论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69例COPD合并陈旧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34例.针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舒利迭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半年急性发作次数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P>0.05).结论:舒利迭治疗COPD合并陈旧性肺结核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阿布都克尤木·阿不力米提;海日古丽·艾合麦提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