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美蓉;徐翠萍
目的:分析小切口阑尾切除对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以传统切除术,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可有效治疗急性阑尾炎,并发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肯定。
作者:孟令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采取两种治疗方法观察对锁骨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2例锁骨骨折患者,并分成保守复位治疗组20例和内固定手术治疗组12例,对保守复位治疗组只采取保守治疗,对于骨折错位的在复位后,在进行保守治疗。内固定手术治疗组通过X线检查后,进行手术切开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三个月后,肩评分分别为保守组88.2分,保守组89.3分。评分结果没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保守组的优良率为91%,手术组的为93.1%,经比较两组的优良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两组治疗对比显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在锁骨骨折治疗中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案,医生在对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要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及要求选择较为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尽量及时做出决定,选择佳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德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双颌畸形同期正颌术后苏醒期的护理。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88例双颌畸形病人在全麻下同期行上颌骨lefort I型骨切开及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双颌正颌术,术后苏醒期的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88例病人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苏醒期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双颌畸形全麻下同期行双颌正颌术,术后苏醒期易发生并发症,具有危险性,应严密监测,加强观察及护理,以确保病人安全平稳度过苏醒期。
作者:黎庆芳;陈文平;岑金燕;罗秋英;陈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讨论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我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随机选择35例患者,给予针灸、推拿并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设为观察组,同时再随机选择35例患者只给予针灸治疗,设为对照组。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的治愈率、平均缓解时间及平均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2.56%,对照组治愈率为34.29%;观察组平均疼痛缓解时间及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二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3~6个月,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4例。结论:针灸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艳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X线胸片在临床中的指导意义及价值。方法:137例确诊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在入院时及治疗后对X线片的表现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诸药有以下四种表现:肺间质性病变:表现为肺部纹理不同程度的增粗、紊乱,边缘模糊,可伴有肺门影的增大,表现为自肺门向外呈扇形或扫帚样改变的增粗、僵直的肺纹理。肺段实质性浸润病变:可累及1个或者累及2个肺段呈片状阴影,阴影密度不均,其内可见斑点状或条索状阴影,形状大小不均,偶可累及一个肺叶。小叶实质浸润性病变:表现为肺部中、下野内带的大小不均的片状、斑片状及云雾状阴影,边缘模糊。胸膜改变:表现为胸膜反应,可由少量胸腔积液。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多样化,但掌握其特点与鉴别诊断,对早期诊断及愈后均有指导意义。
作者:段顺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结局。结果:在阴道产例、剖宫产例、妊娠期高血压发生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发生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生例、新生儿畸形发生例、新生儿窒息发生例、胎死宫中发生例、极低体质量儿发生例、新生儿并发症发生例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超声特征的区别,为两种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妇科收治的经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患者40例作为子宫腺肌病组,同时选取此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作为子宫肌瘤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既往史、临床症状、术前诊断、B超声检查、血清CAl25水平等进行综合对比。结果:育龄妇女占两组患者构成比例的绝大多数,临床表现以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为主,且两组间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子宫腺肌病组的痛经、性交疼痛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继发性贫血发生率少于子宫肌瘤组(P<0.05);两组均具有典型的超声表现;子宫腺肌病组的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P<0.05)。结论:病理诊断在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两种疾病在发病人群、既往史、临床症状、超声特征及血清CA125水平等方面的差别可以作为鉴别两者病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张晓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参芪玉屏降气汤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3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芪玉屏降气汤口服。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改变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参芪玉屏降气汤能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且用药安全。
作者:李金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针对食道型颈椎病患者,对其实施针灸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10日-2014年5月12日实施腹部切口手术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患者完成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在症状评分以及体征评分方面,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食道型颈椎病患者,选择D1组方法给予临床治疗,终获得的治疗效果肯定,成功凸显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小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针对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基础护理干预的重要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38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参照组。试验组患者实施优质基础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4.74%,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52.63%,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死亡率与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ICU的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基础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管淑芳;彭慧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护理在小儿支气管炎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64例小儿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又给予了系统性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支气管炎的治疗和康复中实施系统性的临床护理,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黄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09年7月-2013年7月本院诊治的130例脑血栓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服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缺损情况、ADL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ADL评分及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方便且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富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慢性膝盖滑膜炎大多由于膝关节扭伤而致,关节内积液或积血过多时出现膝关节肿胀,严重者出现膝关节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上一般多采用保守疗法,用药治疗的同时可以进行物理治疗以及中药外敷辅助治疗,一般都会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在按照医嘱用药的同时要进行适康复锻炼,因疼痛而卧床不起只能使病情进展加速,严重者导致肌肉萎缩;急性期采用手法按摩可以控制关节疼痛,减轻关节孪缩;慢性期坚持适当劳作,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作者:李凤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疤痕癌(cicatricial carcinoma)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皮肤疤痕或疤痕疙瘩因奇痒而挠抓,摩擦致疤痕破损和糜烂,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恶变而成的皮肤癌。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逐渐病变发展而成。瘢痕癌由于局部血循环不良,放射治疗和化学疗法均疗效不佳,故一经确诊即应手术切除。瘢痕癌病程进展慢,转移发生较晚,早期手术预后较好。
作者:贺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减少骨科病人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意义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中选择了骨科病人450例,然后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即每一组225例。对照组只是进行普通的骨科护理,然而实验组在除了进行普通护理外还实施预见性护理。通过对比两组病人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状发生的实际情况。结果:实验组中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竟高达99.11%,这个比例明显比对照组的88.89%(P<0.05)高很多;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只有3.11%,比对照组的25.78%(P<0.05)低很多。结论:在针对顾客病人手术后进行预见性护理能够明显的减少病人的住院时间,极大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还改善了病人在医院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满意度,提升了医院了形象,这种方式非常值得医院临床的推广应用。
作者:苏利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在运动营养品中,应用乳清蛋白,可以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加肌肉对能量物质的储备,有效促进肌肉代谢,因此在实际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以下本文就具体分析乳清蛋白在运动营养中的作用。
作者:孙嘉诚;唐小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精确静脉全麻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剖宫产的应用。方法:剖宫产手术分两组,各40例,正常组(硬膜外麻醉),患者血小板在100x109/L-300x109/L,无凝血障碍;全麻组(得普利麻复合瑞芬太尼)。血小板<100×109/L,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精确静脉全身麻醉,记录麻醉前T0、术前T1、手术开始时(即气管插管后时刻)T2、胎儿娩出时T3、术中20 minT4及术毕孕妇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BIS ;胎儿娩出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PCO2、PO2;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及术中呕吐情况。结果:T1,观察两组间的HR、SBP和DB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HR、SBP和DBP均低于全麻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正常组HR、SBP均低于全麻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患者HR正常组组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正常组较全麻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时间正常组长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5例术中出现恶心呕吐,全麻组无呕吐;术中失血量、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新生儿插管处理率、脐动脉血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麻醉效果佳、肌肉松弛、对新生儿呼吸抑制小,麻醉深度易控制,有效控制了患者出血,无麻醉意外发生。结论:精确麻醉,在BIS监测下,血小板减少症孕产妇行剖宫产麻醉选用丙泊酚联合瑞米芬太尼静脉麻醉,麻醉深度易控制,肌松满意,对母婴影响小,安全,患者舒适,无麻醉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家友;张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室护理人员30名,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分析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工作差错率、护理缺陷率及患者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对急诊科室护理人员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工作差错率与护理缺陷率均有显著降幅,护理质量有较大提升,同时患者满意度有显著提升,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改善护理工作完成质量,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先大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胎膜早破产妇进行抽样,选取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基于常规治疗前提下予以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感染状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体重、死亡等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感染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胎膜早破产妇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母婴预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芙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了解护士职业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护生常见职业伤害及原因,说明学校职业安全教育势在必行,提出职业安全教育要在医学基础课中融入、在基础护理学中贯穿、在临床护理课程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在实习前强化及在临床实习中巩固,护生通过学校职业安全教育,可预防和控制护生职业性伤害的发生。
作者:杨再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