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月红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儿童气道慢性炎症常见病。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医生或家属首先积极查找致敏原,避免发病诱因,做好预防宣教措施。用药治疗上一般使用茶碱类药物,必要时吸氧,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重症儿童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我院采用中西结合疗法,具有明显止咳祛痰、平喘作用;抑制白细胞介素的产生;改善外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
作者:东秀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测试在急性心肌梗塞PCI术后的康复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采取急性心肌梗塞PCI术后患者120例分为常规护理组60例,康复护理组60例,观察两组术后1月、3月、6月、12月行运动平板试验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运动平板试验观察内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塞PCI术后行运动测试可评估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阈值强度和严重程度,预测患者的预后。
作者:谭新平;冯金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前临床上治疗关节炎的方法很多,物理治疗以及西药治疗居多。西药见效快,但是副作用大,物理治疗只能解一时之需,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我院在采用上述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内服外熏,收到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开展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老年人避免久坐不起,适当锻炼,提高肌肉的弹力,减慢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进程,预防关节炎的发生。
作者:庞洪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免疫培养-凝集法的快速检出痢疾杆菌方法,为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和病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将经大肠杆菌吸附后的福氏和宋内氏混合抗血清加入GN增菌肉汤培养液中,混匀后滴加于玻片凹处,再将离心沉淀后的粪便样品上清液接种于该培养液中,放入湿盒37℃培养4~6h,取出并肉眼观察玻片凹处培养液中的凝集菌团,凡发现一个凝集菌团即为阳性。每份样品以常规细菌培养法做平行试验。吸取凝集菌团并以细菌培养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共检测111份菌痢和腹泻病人粪便样品,免疫培养-凝集法检出阳性41份,检出率为36.9%,与细菌培养法检出阳性的符合率达89.2%,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为优(Kappa=0.763)。凝集菌团被证实为痢疾杆菌占82.9%。结论:免疫培养-凝集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特异性好和敏感性高的优点,在疫情调查处理和病人的早期诊断治疗中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徐飞;李剑;王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与顺铂联合治疗晚期食道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患有晚期食道癌的病人72例,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恶心与呕吐、便秘、白细胞降低、贫血等不良发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培美曲塞与顺铂联合运用于晚期食道癌的临床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赵顺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留置针贴膜用于新生儿沐浴时预防水浸泡脐带,保护脐带创面干燥预防脐炎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9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2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新生儿沐浴前先用留置针贴膜贴住脐带残端及周围腹部皮肤,对照组新生儿沐浴是脐带残端不使用留置针贴膜,以后每天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部干燥情况、潮红、渗血及分泌物情况,并对脐分泌物部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两组新生儿脐部干燥、潮红、渗血情况及脐部分泌物培养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脐部分泌物培养结果显示感染率为1%,对照组脐部分泌物培养结果显示感染率为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66,P<0.05)。结论:新生儿沐浴时脐带使用留置针贴膜更利于保护脐带残端干燥,对预防新生儿脐炎有明显效果。
作者:贾灵云;许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评价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患者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周之后观察疗效,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61%(123/13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54%(106/130),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P>0.05,无明显差别。结论:四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幽门螺杆菌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西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产后康复治疗仪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3月我院接收的128例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热敷、局部按摩等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产后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经比较可得,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约为95.31%,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约为79.69%,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产后康复治疗仪对预防产妇尿潴留现象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精确静脉全麻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剖宫产的应用。方法:剖宫产手术分两组,各40例,正常组(硬膜外麻醉),患者血小板在100x109/L-300x109/L,无凝血障碍;全麻组(得普利麻复合瑞芬太尼)。血小板<100×109/L,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精确静脉全身麻醉,记录麻醉前T0、术前T1、手术开始时(即气管插管后时刻)T2、胎儿娩出时T3、术中20 minT4及术毕孕妇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BIS ;胎儿娩出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PCO2、PO2;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及术中呕吐情况。结果:T1,观察两组间的HR、SBP和DB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HR、SBP和DBP均低于全麻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正常组HR、SBP均低于全麻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患者HR正常组组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正常组较全麻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时间正常组长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5例术中出现恶心呕吐,全麻组无呕吐;术中失血量、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新生儿插管处理率、脐动脉血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麻醉效果佳、肌肉松弛、对新生儿呼吸抑制小,麻醉深度易控制,有效控制了患者出血,无麻醉意外发生。结论:精确麻醉,在BIS监测下,血小板减少症孕产妇行剖宫产麻醉选用丙泊酚联合瑞米芬太尼静脉麻醉,麻醉深度易控制,肌松满意,对母婴影响小,安全,患者舒适,无麻醉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家友;张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价值和其可行性。方法:本次研究的临床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之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全部患者在康复训练时根据治疗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5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三级康复训练治疗。护理前和护理进行6个月的时候,采用QOL量表评价患者生活改善情况,并采用四级评分法进行评价,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差。结果: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的QOL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且P<0.05,对照组的QOL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三级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可提高运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胡传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清除尿毒症毒素及对自主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尿毒症患者,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各28例,分别给予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组(HDF)及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治疗,分析三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前临床治疗无差异,甲组治疗前后无差异,乙组和丙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乙组和丙组治疗后指标情况对比(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改善自主神经,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作者:谭龙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NEU-P11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和Neu-p11处理组,每组1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术后6h收集血清,取心肌,检测血清中LDH、CK的活性,检测心肌组织中MDA、SOD的含量。结果:NEU-P11处理可明显改善脓毒症大鼠的心肌损伤,减少血清中LDH、CK 的释放和心肌组织中MDA的产生,增加心肌组织中SOD的含量。结论:NEU-P11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减少血清中LDH、CK 的释放和心肌组织中MDA的产生,增加心肌组织中SOD的含量有关。
作者:黄靓;杨璐;朱梦霞;王汉群;Moshe Laudon;尹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抗焦虑药物对肺结核患者伴发焦虑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肺结核伴发焦虑状态住院患者,分为干预组(65例)及对照组(7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案,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抗焦虑药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10.5mg qd 丹麦灵北制药)。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在入院1周内及3个月、9个月后分别进行临床评估;同时在入院时及9个月后行胸片检查,观察病灶吸收情况。结果:对照组3个月及9个月后焦虑评分高于干预组(63.71±3.65,51.71±3.25,p<0.05)(65.21±4.56,47.53±5.21 p<0.05);对照组9个月后肺部情况病灶吸收较干预组差(30(46.9),37(61.7),p<0.05)。结论:1.肺结核患者焦虑状态发生率高2.早期应用抗焦虑药物能显著提高肺结核伴发焦虑状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海艳;阳薇;周玲媛;尹凤鸣;周友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0~3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结果分析。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500例0~3岁儿童采取DST测试,分别对其的年龄、性别、出身、体重、当前的生长发育指标、家族史、母亲妊娠史、儿童是否属于剖宫产、早产、出生是否出现窒息、父母文化程度、职业、是否留守儿童等进行详细的询问登记。结果:在这500例儿童中其中有10例确定患有器质性病变,初次筛选,没有通过筛选的儿童普遍表现为养育儿童的家长文化教育程度比较低,在患病的儿童中,在出生时有出现窒息、早产、母亲妊娠糖尿病、体重偏轻等的儿童所占比例比较多,达到了90%。结论:对0~3岁儿童采取DST测试,能够大致地对儿童的出生状况和身体及其智能发育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可以通过儿童出生状况及其养育儿童的家长受教育程度来准确的对儿童智能发育状况有一个掌握,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健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地诺前列酮与缩宫素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拟对具有引产指征孕妇分别采用地诺前列酮与缩宫素进行足月引产,比较用药前、用药后12h后行宫颈Bishop评分、用药至临产时间、用药到分娩时间、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研究组在经过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44.64%)(X2=72.26,P<0.05);另外,引产前后宫颈评分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的用药至临产时间及用药至分娩时间则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7、2.64、2.92,P<0.05)。研究组的阴道分娩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39.2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4.59,P<0.05);而两组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h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1.79、0.23,P>0.05)。研究组中发生2例引产后宫缩过频,在取出地诺前列酮后宫缩过频症状明显缓解,发生引产后羊水Ⅱ度污染10例;对照组中发生引产后羊水Ⅱ度污染4例。结论:与缩宫素相比,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一种安全有效、方便、不良反应少的促宫颈成熟和计划引产药物,是目前较理想的引产药物。
作者:陈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 TP 方案和 NP 方案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76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将76例患者分为TP组和NP组,两组患者均接受2周期的诱导化疗,化疗后进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总剂量为60-64Gy/30-32次,对比分析两种方案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通过随访调查统计1、2年的生存情况。结果:TP组的近期有效率(CR+PR)为55.3%,NP组为47.4%。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贫血、食管炎、血小板减少等情况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和白细胞减少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54.2%和50.3%;2年生存率为16.4%和15.1%。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4.3个月和13.5个月。TP组和NP组的远程疗效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 方案和 NP 方案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是两种合理、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案。
作者:朱玲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手术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9月到2012年10月的急性脑梗死4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40例患者全部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意识情况、生活活动能力实施评估。结果:40例患者通过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进行治疗,患者的血管再通几率为82.5%,同进行溶栓之前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有显著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溶栓之前相比,意识情况有显著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超选择性动脉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血管再通几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属于比较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苏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提高大家对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的双硫仑样反应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临床分析一例因酒精擦浴导致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的双硫仑样反应。结果:静脉滴注头孢哌酮停药第五天,酒精擦浴导致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的双硫仑样反应,抗过敏治疗有效。结论:头孢菌素类是临床较为常用抗生素,但应用该药期间直接或间接接触含酒精类物质时,个别患者会出现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的双硫仑样反应。如对双硫仑反应认识不足,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赵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药学管理是一种精细的管理。药学工作者要转变服务理念,认识到优质服务就是满足患者的需求,从“我们能提供什么医疗服务”,转变为“患者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这也是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在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上的一次飞跃。在国外,医院药学的发展促使药剂科的工作重心从保障药品供应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转变。在我国,很多医院的药剂科都在进行着这种转变的尝试。目前国内常见的计算机药学管理系统主要是围绕保障医院药品供应这一目的建立和研发的。
作者:张学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绝经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探讨绝经后妇女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绝经后妇女进行常规宫颈涂片筛查。结果:一绝经后妇女涂片结果阴性病理结果阳性导致漏诊。结论:绝经后妇女宫颈病变具有特殊性,绝经后宫颈病变筛查是必要的,寻找合理且有效的检测方法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
作者:林麟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