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刘洪霞

关键词:同步放化疗, 中晚期宫颈癌, 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的方法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诊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92例,将其均分成同步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然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和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近期治疗效果对比不明显(P>0.05);而远期疗效对比中,同步放化疗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而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单纯放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步放化疗组的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后,可明显提高其远期的存活率,并可有效的降低其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并会出现明显的副反应,但通过对症治疗后患者均可耐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舒适护理在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讨论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围手术期间的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期间进行手术的86例病人。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病人给予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在围手术期间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护理以后,对照组病人的满意度为60.47%(26/43),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为93.02%(40/4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围手术期中,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生理与心理的压力,提升病人的舒适度与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的处方研究

    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的现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6000张门诊西药房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000张门诊西药房处方中有152张用药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占到了2.53%。其不合理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同功能药物重复使用、药物联用理化性质改变、无指征使用抗生素、药物种类选用不当、药物剂量不足、用药间隔不合理等。结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问题,需要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调配和审查,待合格之后才允许患者服用。

    作者:马丽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文简要针对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实施外科治疗的措施及方法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01年3月--2009年4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60人,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30人。观察组患者采用肿瘤根治术联合造瘘肠管回纳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3年、5年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3年、5年的生存率也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医护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情况选取手术方式,从而保证手术顺利实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作者:余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塞78例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与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共78例,经过治疗配合护理后,77例患者康复好转,占98.72%,1例患者死亡,占1.28%。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及时的溶栓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使患者心功能有所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张海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显微手外科手术中防止血管痉挛的护理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在显微外科手术中防治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取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80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温度环境适应训练,热盐水恒温控制,关注术中护理细节,对比预后。结果:对照组寒颤、恶心、呕吐发生率16.25%,血管痉挛率53.75%,追加麻醉率11.15%,追加抗痉挛药物率22.50%高于干预组2.50%、25.00%、2.50%、22.50%,血管痉挛时间(7.2±0.6)min/次、抗痉挛热盐水使用量(540±240)ml/次高于干预组(5.8±1.1)min/次、(200±145)ml/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有助于降低显微外科术中血管痉挛发生几率,进而改善预后。

    作者:何丰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腹股沟疝治疗患者3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治疗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结果:35例患者中共有37例侧疝,有3侧为Ⅰ型,11侧为Ⅱ型,20侧为Ⅲ型,3侧为Ⅳ型;7侧为直疝,30侧为斜疝;有3例实行急诊疝修补术;手术后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血肿以及睾丸炎等症状,有3例患者出现尿潴留现象,占8.11%。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天~6天,平均4.85±0.62天,对患者随访3个月~12个月,35例患者均未出现复发以及慢性疼痛症状。结论:Millikan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安全,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春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用于急救的措施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用于急救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急诊收治的患者85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不采用院前急救,直接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干预组则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首次治疗时间(72.5±4.3)显著短语对照组(102.7±5.1),且干预组患者生存率达8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首次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致残率,改善预后,可在临床急救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李雪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将收治的84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蓝光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中痊愈29例,占69.05%,有效11例,占26.19%,总有效率达95.24%;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7例,占40.48%,有效14例,占33.33%,总有效率达73.81%;经统计分析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7,P<0.05)。结论:与单纯蓝光治疗相比较,茵栀黄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疗效满意,退黄速度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才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脑梗塞患者坠床防范措施的实施

    目的:防范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坠床的方法。方法: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坠床的防范措施,即对患者进行坠床危险因素评估,高危情况告知,坠床知识试教及防治床护理措施落实,观察实施1年后患者坠床发生率,结果:实施坠床防范措施后,高危患者的坠床发生率有11.11%降至到零,于实施防范措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坠床防范措施能有效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坠床的发生,提高患者住院安全。

    作者:王秀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发展途径

    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点内容,是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医疗机构通过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医院医疗设备购置、验收、安装、使用、维修以及报废处理的全过程实施系统管理,深入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我院主要通过分析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医院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与发展途径,不断扩大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应用范围。

    作者:王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自拟补肾化瘀方治疗颈椎病52例观察

    目的:自拟方治疗颈椎病52例疗效观察。方法:自拟方加减治疗52例,分痊愈、明显好转、好转、无效数量对比。结果:52例中痊愈者36例,明显好转者12例,好转3例,无效1例。结论: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其发病与肾虚、血瘀有关,用补肾化瘀法,对缓解症状效果较好。经52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有助于临床推广。

    作者:程晓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中缩宫素不同用法对产妇血压下降率及心率上升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缩宫素不同用法对产妇血压下降率及心率上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足月子宫下段剖宫产孕妇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50例,观察手术中患者子宫收缩、出血量、血压和心率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子宫收缩和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用药5分钟后,患者血压均有所下降,而心率有所升高,对照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比观察组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心率升高幅度和观察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用药10分钟后,血压和心率均得到明显提升,对照组血压和心率升高幅度均比观察组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观察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子宫肌层肌注缩宫素后单纯静脉滴缩宫素能够有效促进宫缩,尤其在联合静脉推注缩宫素的情况下,其心血管反应比较明显,使手术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者:赵菊;张月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运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的效果。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类,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的治疗方式,对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栓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0%。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的方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治疗过程安全可靠。

    作者:梁红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一例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

    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都是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因传统的开胸手术方法创伤大、风险高及术后恢复慢等缺点而逐渐被微创的介入治疗方法所取代。随着医疗技术及介入器械的飞速发展,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我科于2014年5月收治一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房间隔缺损患儿,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邢燕;徐平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产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对于产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接诊的89例产妇,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5例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产后妇女的不良心理状态,降低产妇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对于产妇和婴幼儿都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武稚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使用温针灸技术研究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0例患者(病程为8±1.4月),在康复过程中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病程为7.5±1.7月),在康复过程中只行单纯针刺治疗。以一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行八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病残程度和肌力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病残程度和肌力均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3.4%(P<0.05),显效率达50.9%(P<0.05),有效率达42.1%(P<0.05)。结论:利用温针灸技术可以提高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疗效,为临床上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玉莲;沈丽;汪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患者男,53岁。自觉上腹部不适10d,突发上腹痛伴呕吐4h。患者于4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心前区压迫感。多次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胆汁样物,大汗淋漓。胃纳差,大小便尚可,无发热。血压128/78mmHg。脉搏85次/分。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下结节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血清AFP阴性。心电图检查:房性早搏。随意心绞痛收入心内科。既往体健,无类似病史,无牧区居住史。

    作者:徐后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89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并就其防治措施展开深入探讨,实现产后出血率的有效减少。方法:对我院产科中出现产后出血的89例患者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临床分析得知,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为产后出血主要原因。结论: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与多种因素有关,医护人员应仔细分析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救治措施,进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充分保障产妇的安全与健康。

    作者:娄义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PBL教学法在手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手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及方法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手外科实习的护生50名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护生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研究组护生接受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兼自学教学方法(PBL),分别于带教前后进行知识技能测验,比较两组患者带教前后的学习效果。结果:两组护生带教学习后均较带教前知识技能掌握牢固,但研究组护生成绩提高较对照组显著,同时研究组护生在临床学习中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及效果明显改善。结论:PBL教学法可显著提高护生实习期间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理论联系临床可提高自身动手能力与自学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倪红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瘢痕妊娠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超声声像图表现、治疗方案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7例子宫瘢痕患者按声像图表现分为两型:1胚胎型2不均质团块型,患者的治疗方案与超声声像图中孕囊或包块的血流情况及其与膀胱及子宫肌层厚度有关,所有患者均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甲氨蝶呤灌注,成功保留子宫。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瘢痕妊娠能做出较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在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疗效评估及治疗过程动态观察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宋慧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