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膜炎、脓毒血症患者监测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意义

张琼

关键词:腹膜炎, 脓毒血症, 降钙素, 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监测降钙素与C反应蛋白在脓毒血症、腹膜炎患者体内的水平,为后期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门诊收入的42例脓毒症并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脓毒症休克者14例,严重脓毒症者15例,脓毒症13例;另选取我院同期其它科室住院部收入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间降钙素、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PCT、SOFA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后佳和预后差患者在PCT、SOFA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PCT水平应用于临床鉴别早前全身性感染(如脓毒血症、腹膜炎)的效果优于CRP,建议作为后期临床判断和病情预后的重要指标。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于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于缓解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5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41.30±3.17)与对照组(48.92±3.55)相比明显较低,患者焦虑状态改善明显,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伴而耳鸣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改善不良状态,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司秀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无保护会阴接生临床实践的体会

    在国外会侧切的缝合术的发生率是不同的,其中欧洲较低30%,美国是62.5%,在本国则高达85%,在某些医院甚至高达90%以上[1],并且呈上升趋势。为了倡导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促进自然分娩,尽可能的保护会阴的完整性,同时减少产后不适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我院开展了无保护接生法,使会阴侧切率明显降低。助产技术随着医学不断深入研究、学术交流探讨以及临床实践证明,降低会阴侧切率,促进自然分娩已成为国内外妇产科及妇幼保健学界的共识和倡导。开展无保护接生法,尽量不干预或减少干预,让母亲无创无忧,促分娩回归自然。无保护会阴接生的方法对于产妇来说是一种实用、简单、有效的好方法,并且产妇住院时间短,提高了床位的周转率,其不会对产妇与新生儿产生不良的影响,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莫晓舒;黎慧兰;孔凡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析消化内科中存在的用药不合理现象及应对措施

    目的:探究、分析消化内科在治疗疾病时出现的用药不合理现象,寻找在治疗过程中用药不合理现象的原因及方法,使得在治疗消化内科疾病时的用药安全得到提高。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曾于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248例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在对30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时,共有35例患者的资料显示存在有用药不合理的形象。结论:消化内科在治疗患者疾病时仍旧存在着用药不合理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找出效应的措施,提高用药安全,才能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健康。

    作者:李太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77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面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患者28例,总有效率97.56%%;对照组治愈患者20例,总有效率83.33%,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应用全面的临床护理有利于改善产妇症状与预后质量,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雷秀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关于临床麻醉安全问题的相关思考

    目的:分析目前临床不良麻醉事件的成因及特点,提出相关思考,为临床麻醉的安全管理以及麻醉质量的改进提出相关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8月1日之间,我院手术室麻醉科的麻醉不良事件资料。结果:在以上18例麻醉不良事件中,与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有关的为13例,约占72%。从患者年龄上来看,所有麻醉不良事件中,小儿患者为4例,约占23%,中青年患者为8例,约占45%,老年患者为6例,约占42%。从不良事件分类上来看,以上18例患者均为麻醉或手术操作损伤,及循环不良事件。从成因上来看,麻醉管理工作疏漏以及麻醉操作技术失误是导致麻醉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麻醉安全是医疗安全的重要方面,因此,要不断提高医生的业务素质,认真贯彻科学的麻醉流程,建立健全院内相关诊疗制度和流程,对保证麻醉安全,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耿艳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一例新生适应不良的案例咨询报告

    这是一名就读于中专的新生,入学以后,性格内向,在事物的认知方面有偏差,产生不适应新生活环境的情况。常出现失眠和低落的情绪,不能投入到学习当中。根据其自身出现的情况,进行积极的合理情绪干预治疗。

    作者:郭俊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硫酸镁及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效果对比

    目的:对硫酸镁及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妊高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镁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7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丛柏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的泌尿外科患者10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状况。结果:对照组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6例,满意26例,不满意18例,满意度为64.0%;观察组中,非常满意的患者有36例,满意10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92.0%,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取得了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加快了患者康复进程。

    作者:马妹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小组学习"在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生生互动就是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的问题。相同年纪的学生他们的教育基础相差不大,交流起来比较容易。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中的基本形式,合作学习就是指同学之间协调合作,一起努力解决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小组学习"的概念,并简析了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存在的不足,对"小组学习"在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做了几点分析。

    作者:孔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应用于CT增强扫描的价值观察

    目的:分析在CT增强扫描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120例CT增强扫描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T增强扫描中实施护理干预,检查成功率较高,缓解患者焦虑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水平。

    作者:丁晓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硝苯地平控释片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讨论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前来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7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照组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R从治疗前的79±15次下降为75±10次,SBP从治疗前的(171±18) mmHg下降为(139±12)mmHg,DBP从治疗前的(102±40)mmHg下降为81±9。对照组患者HR从治疗前的81±11次下降为78±6次,SBP从治疗前的(170±23)mmHg下降为(141±9)mmHg,DBP从治疗前的(99±12)mmHg下降为(87±15)mmHg。结论:通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出现,临床治愈率较高。今后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时,可推广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

    作者:倪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观察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将3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依从性行为量表、脑卒中防治知识问卷以及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展开调查。结果:本组382例患者的的治疗依从性行为属中等水平,得分为(28.0±6.8)分;其影响因素中,责任因子水平低,药物治疗因子高;经多因素分析后的结果显示,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疾病知识、并发症为重要因素(P<0.05)。结论:大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行为处于中等水平,为有效提高其依从性,应加大对患者生活方式、疾病知识、责任、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并发症等的指导与宣教。

    作者:何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Ⅲ期尘肺大阴影螺旋CT征象分析

    目的:探讨Ⅲ期尘肺大阴影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72例Ⅲ期尘肺行螺旋CT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对其影像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清楚显示大阴影大小,形态,位置分布,内部结构及周边病变等微细结构变化。结论:螺旋CT能清楚显示大阴影影像特征,在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耀文;穆迎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Ki67和P5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和分析Ki-67和P5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病理科50例宫颈癌组织为观察组,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中的Ki-67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宫颈癌组织的检测中,Ki-67和P53的表达率分别为62.0%和78.0%,正常宫颈组织中Ki-67和P53的表达率仅为0%和15.0%,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同时通过对宫颈癌不同分期进行比较发现,其Ki-67和P53的表达与患者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有密切的关系。结论:通过对宫颈组织中的Ki-67和P53进行表达检测,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出患者是否患有宫颈以及宫颈癌的分期,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白金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气候变化对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影响

    对传染病造成影响的不但有人类和生物以及生态因素,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也会对传染病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蚊媒传染病对于气候要比其他的传染疾病还要敏感。气候的转变会让虫媒因为地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繁殖速度也会不断的提高,叮咬率也在不断的增加,减少病原的潜伏时间,因此造成了疾病的传播,因为气候的变化,所以也会造成海水温度的变化和海平面的升降,造成很多的因为水源造成的传染病概率在不断的上升,经过有关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因为气候的原因在传染病中所造成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控制传染病的预防和防治。

    作者:张旭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入我院诊治的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76例,将7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进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进行吲达帕胺缓释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8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39例患者的TG为(2.34±0.33)mmol/L、TC 为(5.65±0.72)mmol/L、LDL-C为(5.12±0.51)mmol/L、HDL-C 为(1.21±0.15)mmol/L,观察组39例患者的TG为(1.45±0.28)mmol/L、TC 为(4.25±0.66)mmol/L、LDL-C为(3.45±0.53)mmol/L、HDL-C为(1.76±0.36)mmol/L。观察组的TC、TC、LDL-C在下降幅度上,和HDL-C的上升幅度上都要大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测量对照组患者收缩压为(92.1±5.5)mmHg、舒张压为(136.4±9.8)mmHg,而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为(79.2±4.4)mmHg、舒张压为(119.3±8.6)mmHg,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血压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建议推广临床使用。

    作者:贾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血清TN F-α及I L-1β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胰腺炎大鼠TNF-α和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SAP模型,wistar大鼠60分为3组,乌司他丁治疗组,重症胰腺炎(SAP)组,对照(NC)组,每组20只。术后6h对各组大鼠行血清淀粉酶、TNF-α及IL-1β的检测,并取各组大鼠胰腺组织标本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血清淀粉酶、TNF-α及IL-1β较SAP组明显降低,胰腺组织坏死程度减轻(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胰腺组织微循环,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对SAP有治疗作用。

    作者:张叶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52株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血培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D血培养仪和ATB鉴定系统进行血培养和细菌鉴定,念珠菌采用显色平板分离和鉴定,K-B法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2株血培养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114株,占45.2%,革兰阴性菌123株,占48.9%,真菌15株,占5.9%。为常见的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7株(30.6%),大肠埃希菌31株(12.3%),肺炎克雷伯菌22株(8.7%)、铜绿假单胞菌18株(7.1%)、鲍曼不动杆菌16株(6.3%)、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5.2%)、肠球菌12株(4.8%),草绿色链球菌9株(3.6%),其他54株(21.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高,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阳性球菌未发现对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100%。结论:我院血培养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常见,及时监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可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谢洪辉;孙鸟英;虞亦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目的:针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探究。方法:对在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2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并归纳总结其具体护理情况。结果: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必要的就是对治疗实例进行深入的分析。结论:医院护理人员必须提高护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强化和患者的沟通,重视护理记录的整理和跟踪,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作者:张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结肠癌手术患者的综合护理探析

    目的:观察结肠癌手术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接诊的98位结肠癌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康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采用综合护理的实验组结肠癌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采用常规护理的观察组,并且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手术后采用综合性护理,能够提高伤口的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并发症的发病率低,应该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徐培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