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态评估红细胞参数在儿童缺铁性贫血早期诊断、补铁效果及生长发育中的应用价值

朱琼;龚建梅;戚屏;王洁

关键词:红细胞参数, 铁代谢, 缺铁性贫血, 间断小剂量补铁法
摘要:目的 动态评估红细胞参数在儿童缺铁性贫血(IDA)早期诊断、补铁效果及生长发育中的应用价值,为早期诊断及治疗儿童IDA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50例IDA患儿为IDA组和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红细胞参数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和铁代谢指标包括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水平;IDA患儿采用间断小剂量补铁法2 mg元素铁/kg,每2日服药1次,疗程为8周,比较治疗前、后上述参数的变化,统计总有效率;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智力Gesell评分和睡眠评分.结果 两组儿童红细胞参数和铁代谢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DA组患儿治疗后Hb、MCV、MCH、MCHC和TRF水平高于治疗前,RET%和SF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DA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6.0%;IDA患儿治疗后智力Gese]l评分和睡眠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和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评估红细胞参数在儿童IDA早期诊断、补铁效果及生长发育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模式对围绝经期患者焦虑抑郁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通过中医药综合疗法对社区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干预,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方法 从上海市嘉定区6个社区各纳入30例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进行心理疏导,每月为患者进行一次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疗法.3个月疗程结束后对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疗程结束后,干预组汉密尔顿焦虑积分及程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组汉密尔顿抑郁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与治疗前相比,汉密尔顿抑郁积分及程度均有改善(P<0.01);汉密尔顿量表测试存在焦虑抑郁的人数明显少于改良Kupperman评分存在焦虑抑郁的人数(P<0.01).结论 中医综合干预模式能够改善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症状.

    作者:张喆;蔡以生;须义贞;俞建锋;汤伟;林娟;杨金禄;陆萍;葛玲玉;陈润;黄美英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HPV-DNA分型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检查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HPV-DNA分型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检查(TCT)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0月平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因可疑宫颈异常的540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TCT、HPV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结果 ①TCT检查结果为正常或炎症、ASCUS、LSIL、HSIL、SCC的患者,相应的HR-HPV检出率分别为26.1% (118/452)、59.0% (26/44)、80.0% (20/25)、84.6% (11/13)、100% (6/6),两者检出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x2 =69.712,P=0.000).②病理学检测结果为正常或炎症、CIN Ⅰ、CINⅡ~Ⅲ、SCC的患者,相应的HR-HPV检出率分别为20.8% (92/442)、91.0% (61/67)、88.4% (23/26)、100.0% (5/5),两者检出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00).③540例检查者中,病理学检查为CIN Ⅰ、CINⅡ~Ⅲ、SCC者分别有67例、20例、5例.TCT单独检测时,分别检出27例、10例、5例,总体检出率为45.7% (42/92).HPV单独检测时,分别检出59例、18例、5例,总体检出率为97.8% (90/92).TCT单独检测、HPV单独检测的阳性率显著低于联合检测(P<0.05).④TCT作为筛检试验时,灵敏度为43.97%,特异度为92.40%,阳性预测值为48.62%,阴性预测值为88.15%.SPR-HPV单独检测作为筛检试验时,灵敏度为84.50%,特异度为79.65%,阳性预测值为46.38%,阴性预测值为94.21%.两者在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但两者的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5).结论 TCT联合HPV-DNA分型检测可显著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有效减少漏诊率.HPV-DNA检测敏感性高,但特异性较低,未来筛查宫颈肿瘤性疾患时或可以采用HPV-DNA进行初筛,再进行细胞学检测.

    作者:黄静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探讨无痛分娩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待产并有自然分娩意愿的5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280例(无痛分娩)和对照组(阴道分娩)280例.比较两组的产程、出血量、疼痛评分及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的活跃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用时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的第三产程用时及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轻微疼痛、明显疼痛、剧烈疼痛例数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的胎心异常、胎粪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胎儿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无痛分娩产程用时更短,能有效缓解产妇疼痛感,对分娩结局无影响.

    作者:滕永军;马聪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岳阳地区4462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2016年在该院接受无创产前检测(NIPT)的孕妇4 462例,均为单胎妊娠,自然受孕,孕周12~ 26周,年龄25 ~40岁.根据检查指征分为产前筛查临界风险、产前筛查高风险、高龄孕妇(≥35周岁)、其他原因(产前筛查低风险要求做检测、单项指标值异常、超声软指标异常等)及未做产前筛查5组.抽取孕妇外周血,分离血浆后提取胎儿游离DNA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结果阳性者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通过羊水或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加以验证;结果阴性者电话随访,以了解胎儿情况.结果 在4 462例孕妇中,有82例孕妇NIPT阳性,阳性率1.84%,其中高龄孕妇的阳性率(2.98%)高,其他依次为筛查高风险(1.91%)、临界风险(1.54%)、未做筛查(1.28%)、其他原因(0.18%);另外,NIPT检测21-三体37例多,阳性率0.83%,其他依次为18-三体14例(0.31%),X单体11例(0.25%),性染色体三体9例(0.20%),其他染色体异常6例(0.13%),13-三体5例(0.11%);64例进行了羊水或(和)脐血产前诊断,发现57例NIPT结果与产前诊断结果一致,7例不一致,总计阳性预测值为89.06%,其中NIPT的21-三体与18-三体阳性预测值为100.00%,13-三体阳性预测值为75.00%,X单体阳性预测值为71.43%,性染色体三体阳性预测值为66.67%,其他异常的阳性预测值为33.33%.结论 岳阳市孕妇行NIPT的主要检测指征为高龄、产前筛查高风险与产前筛查临界风险;NIPT对21-三体和18-三体有很高的阳性预测值,但对13三体和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阳性预测值较低.

    作者:邬洪梁;蔡薇;邵志兵;冯丹;祝群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围绝经期体检女性抑郁情绪与围绝经期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调查贵阳市围绝经期体检女性抑郁情绪、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探讨抑郁情绪与围绝经期常见症状的关系.方法 以2017年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564例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年龄40~60岁.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和围绝经期症状评估.结果 调查对象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3.0%,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9.5%.围绝经期女性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不存在年龄阶段差异(P>0.05),但与围绝经期症状相关(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常见的围绝经期症状中潮热出汗、眩晕、性功能障碍以及感觉异常是围绝经期女性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贵阳市围绝经期体检女性抑郁情绪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围绝经期症状相关,尤其是某些症状突出的妇女,应加强该阶段女性的早期抑郁筛查,从躯体症状改善入手,针对性地开展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和身心保健工作.

    作者:闫雪秋;冉利梅;邹涛;聂四平;杨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脂肪组织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诊断多遵从2003年鹿特丹标准,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典型表现为月经稀发、闭经、多毛、痤疮、肥胖、卵巢多囊性改变以及不孕[1].PCOS患者可能在生命的早期,甚至是胚胎期就出现高雄激素血症、IR以及代谢紊乱等情况,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2].其中约70%的PCOS患者存在脂代谢异常,多数表现为超重和肥胖,这些人中多为中心型或外周型肥胖[3].其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罹患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易致人死亡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4].本文将概述在PCOS患者中脂肪组织分布和功能的异常表现,以及这些异常对脂肪代谢紊乱的影响.

    作者:王婵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及益生菌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危险因素及益生菌防治效果,为早产儿NEC的降低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温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早产儿438例临床资料,入院后使用微生态制剂(妈咪爱)持续用药72 h以上患儿247例作为益生菌组,将未使用微生态制剂或72h后继发消化道感染才开始使用微生态制剂患儿19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NEC发生率,并对可能影响早产儿NEC发生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438例早产儿中发生NEC患儿24例,NEC发生率为5.48%.其中益生菌组患儿NEC发生率3.64%低于对照组患儿NEC发生率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妊娠期糖尿病、宫内感染、胎膜早破、吸入性肺炎、败血症、贫血、喂养方式、口服益生菌对早产儿NEC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败血症、口服益生菌、母乳喂养以及吸入性肺炎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 败血症以及吸入性肺炎是早产儿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母乳喂养以及口服益生菌是早产儿NEC发生的保护因素,口服益生菌可有效预防早产儿NEC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良银;林振浪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规律产前检查干预对孕产妇自我保健管理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规律产前检查(产检)干预对孕产妇自我保健管理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管理能力,降低剖宫率,预防和控制不良妊娠结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2月住院分娩具有完整病历资料的孕产妇1 234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规律产检分为观察组764例和对照组470例,对照组孕产妇孕期到分娩住院前接受产检<4次,且未进行孕期营养、运动等方面的指导,观察组孕产妇孕期到分娩住院前接受产检≥4次,且给予明确的健康教育、“一对一指导”,比较两组自我保健管理水平评分、剖宫产率、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自我防护行为、胎儿监护行为、遵医行为、日常生活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08、20.694、19.438、16.938,均P<0.01);剖宫产23.04%明显低于对照组4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856,P<0.01);早产、子痫前期、羊水异常、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88%vs.6.60%,1.96%vs.5.74%,6.81%vs.10.64%,2.09%vs.9.57,1.18%vs.3.62%,0.26%vs.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76、12.655、5.635、34.650、8.393、9.001,P<0.05或P<0.01).结论 规律产检有助于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管理水平,降低剖宫产率,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作者:董诀;陆水芬;徐敏娟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母乳中生物活性成分胃生长素、脂联素、瘦素水平及喂养方式与母乳喂养婴儿超重的关系

    目的 探讨母乳中生物活性成分胃生长素、脂联素、瘦素水平及喂养方式与母乳喂养婴儿超重的关系,旨在为儿童肥胖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门诊进行正常体检的3个月龄超重的婴儿120例作为超重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正常体检的3个月龄内体质量正常的婴儿1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婴儿均为母乳喂养.收集两组产妇母乳,检测两组母乳中生物活性成分胃生长素、脂联素、瘦素水平,并发放喂养方式调查问卷,分析其与母乳喂养婴儿超重的关系.结果 超重组出生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母乳中胃生长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母乳瘦素及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出生后2个月、3个月喂奶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出生后2个月、3个月喂奶间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母乳胃生长素水平与喂奶次数呈正相关关系(r=0.171,P<0.05),与喂奶间隔时间呈负相关关系(r=-0.184,P<0.05).结论 婴儿食欲受母乳胃生长素水平影响,随其增高而增进,是婴儿出生后早期体质量增长过快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谢盛慧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不同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早产儿呼吸支持治疗及转归的差异

    目的 探究不同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早产儿呼吸支持治疗及转归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黄骅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早产儿121例,依据患儿出生24 h内血清25 (OH)D水平将患儿分为观察组血清25 (OH)D水平低于选取的早产儿的平均水平,即低维生素D组53例和对照组[血清25 (OH)D水平高于选取的早产儿的平均水平,即高维生素D组] 68例.对两组母婴相关因素、住院期间患儿的治疗情况、两组呼吸支持治疗情况、两组临床转归情况及两组肺部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母婴各相关因素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氧疗率、呼吸支持治疗率、呼吸机机械通气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常频呼吸机治疗率、高频呼吸机治疗率、CPAP治疗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氧疗、CPAP时问及PS治疗率较对照组高,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出院体重、住院期间死亡率、转诊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出血、湿肺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BPD、RDS发生率分别为33.96%、62.26%,显著高于对照组14.71%、4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水平血清25-羟维生素D会增加早产儿氧疗及CPAP时间,增加BPD、RDS发生率,延长其住院时间.

    作者:姚德强;孙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羊膜腔穿刺术的医源性并发症研究

    目的 分析羊膜腔穿刺成功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正确评价羊膜腔穿刺术中医源性因素与术后胎儿丢失、胎盘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通过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对孕16 ~24周要求产前诊断以及24周后要求行FISH检查的孕妇开展B超引导下羊膜腔穿刺术.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接受羊膜腔穿刺术的6 484例(其中FISH 80例)孕妇的相关数据,穿刺术后由专人随访,随访至分娩,共5次,记录B超检查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 6 484例孕妇均穿刺成功,孕22+6周前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7.98%,孕23周后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4.17%.羊水指数≥8 cm者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7.60%,羊水指数<8 cm者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2.62%;穿刺层面数为3层(腹壁、子宫壁、胎盘)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4.96%,穿刺层面数为2层(腹壁、子宫壁)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8.46%.不同孕周、不同羊水指数、不同穿刺层面孕妇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医源性胎儿丢失4例,羊膜腔穿刺术导致胎膜早破1例、感染3例,综合风险率为0.06%.结论 羊膜腔穿刺术尽管为一种侵入性产前诊断方法,但其操作方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母儿影响小,是一项安全可靠的产前诊断技术,能有效降低先天缺陷儿的出生率.

    作者:刘晓玲;申彩霞;许茜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脐动脉频谱血流收缩期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预测胎儿窘迫的价值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脐动脉频谱血流收缩期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S/D)预测胎儿窘迫的价值,以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武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常规体检的正常孕妇6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孕37周行彩超测量胎儿脐动脉频谱S/D值,比较两组胎儿脐动脉频谱S/D值均值、不同脐动脉频谱S/D值区间胎儿窘迫发生率,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脐动脉频谱S/D值与胎儿窘迫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胎儿脐动脉频谱S/D值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各脐动脉频谱S/D值区间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与脐动脉频谱S/D值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脐动脉频谱S/D值偏高,且易出现胎儿窘迫,故通过测量胎儿脐动脉频谱S/D值能有效预测胎儿窘迫,从而帮助临床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干预,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邱秀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TRPS1在上皮性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目的 通过检测TRPS1在不同上皮性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卵巢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RPS1在11例正常卵巢组织、21例卵巢良性肿瘤、2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及53例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TRPS1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与卵巢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TRPS1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及上皮性卵巢癌中均有表达,且表达趋势逐渐升高,卵巢良性肿瘤中的TRPS1的表达量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卵巢交界性肿瘤中TRPS1的表达量高于卵巢良性肿瘤(P<0.05),上皮性卵巢癌中TRPS1的表达量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P<0.05).TRPS1表达水平与患者卵巢癌转移情况有关(P<0.05),而与其他因素无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TRPS1低表达者生存期长于高表达者(P<0.05).结论 TRPS1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及转移存在密切关系,可作为上皮性卵巢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新指标.

    作者:范丹;鲁艳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保留子宫的临床价值

    盆腔脏器脱垂(POP)是妇科的常见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盆底支持结构损伤而引发的一种复杂的疾病,发病人群以中老年女性为主,严重影响广大女性的生活质量.腹腔镜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作为治疗POP的一种重要的微创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种相关症状和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满意,该术式特别适合相对年轻、性生活活跃的患者.目前该术式中是否保留子宫的问题尚存在争议,本文就腹腔镜下骶骨固定术保留子宫的临床价值进行简要分析.

    作者:田笛;周顺卿;徐梦秋;王琦;韩丽英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德州地区妊娠妇女各期甲状腺激素指标的参考值范围制定

    目的 建立德州地区正常妊娠妇女妊娠各期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参考值范围,为临床对妊娠妇女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选择在德州市进行妊娠常规检查的妊娠妇女411例作为标准人群,非妊娠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罗氏Cobas e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该地区正常妊娠妇女孕早、中、晚期及非妊娠妇女的FT3、FT4、TSH、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并建立各自的参考范围.结果 德州地区妊娠妇女妊娠早、中、晚期血清FT3、FT4、TSH、TPOAb参考值范围,孕早期为(3.57~5.35) pmol/L、(3.14~6.5)pmol/L、(2.84~4.77)pmol/L、(12~24.49) pmoL/L;孕中期为(10.44~18.02) pmol/L、(8.6 ~15.44)pmol/L、(0.26~4.71)mIU/L、(0.46~5.78) mIU/L;孕晚期为(0.32 ~5.67) mIU/L、(5.49~18.3) IU/L、(5.08~ 16.63) IU/L、(5.37~26.56)IU/L.结论 妊娠期妇女不同妊娠阶段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有波动变化,且与非妊娠期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建立德州地区妊娠各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参考范围有着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田叶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对围产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孕妇孕期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对围产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为孕早期诊断并及时予以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6年10月-2017年9月“北京市围产保健管理登记卡”资料进行分析,共纳入围产儿262 609例,探讨与未发病孕妇相比,不同严重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对各类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研究期间共2259例围产儿的母亲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占围产儿总数的0.86%.在这些孕妇中围产儿死亡、活产中低出生体重和早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有PIH的围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病情的加重,上述各类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病率逐渐增高,RR值逐渐增大.结论 孕妇孕期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会带来显著的不良妊娠结局,随着病情的发展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增加.二孩政策放开后孕妇年龄增大,应在孕早期高度重视各类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可能性.

    作者:张雪;刘凯波;刘凤洁;杨惠娟;于莹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黄冈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8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消化系统损害患儿74例为观察组,未合并消化系统损害患儿112例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特征以恶心、呕吐多39.19% (29/74)、其次为腹泻、腹痛31.08% (23/74)、急性胆囊炎13.51% (10/74)及急性肝炎10.81% (8/74),肝脾肿大少5.41% (4/74).两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发热、热程及起始抗生素应用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热、热程超过7d和起始抗生素应用时间超过病程第5天为观察组患儿的危险因素.结论 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热、热程及起始抗生素应用时间为其影响因素.

    作者:曾玲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胎盘组织NF-κB、IL-17和TLR4表达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研究

    目的 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胎盘组织NF-κB、IL-17和TLR4表达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ICP孕妇预后的改善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 选取ICP孕妇54例纳入ICP组,健康孕妇46例纳入对照组,根据ICP程度将54例ICP孕妇分为重度组20例与轻度组34例.采集所有孕妇剖宫产后的胎盘组织并检测其NF-κB、IL-17和TLR4表达,比较重度组、轻度组、对照组的年龄、孕周、肝功能指标、胎盘组织中IL-17 mRNA相对表达量、IL-17蛋白相对灰度值(IL-17/β-actin)、NF-κB蛋白的相对灰度值(NF-κB/β-actin)、TLR4蛋白相对灰度值(TLR4/β-actin),比较3组的早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死胎率、不良结局发生率,并分析胎盘组织IL-17、NF-κB、TLR4表达与ICP分度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及其对ICP孕妇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3组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AST、ALT、TBA均高于轻度组与对照组,轻度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IL-17 mRNA相对表达量、IL-17/β-actin、NF-κB/β-actin、TLR4/β-ac-tin均高于轻度组与对照组,轻度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胎儿窘迫、死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轻度组的早产发生率及不良结局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组不良结局总发生率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分度及妊娠结局均与胎盘组织IL-17、NF-κB、TLR4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胎盘组织IL-17 mRNA相对表达量、IL-17/β-actin、NF-κB/β-actin、TLR4/β-actin预测ICP孕妇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0.943、0.832、0.932,灵敏度分别为0.87、0.89、0.80、0.85,特异度0.81、0.83、0.84、0.87.结论 ICP孕妇胎盘组织的NF-κB、IL-17和TLR4均存在高表达,且与ICP分度及妊娠结局有明显相关性.随着NF-κB、IL-17和TLR4表达的增加ICP加重,早产、胎儿窘迫、死胎的发生风险增大.胎盘组织的NF-κB、IL-17、TLR4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妊娠结局进行预测.

    作者:李晓林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清β-hCG等激素水平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等激素水平变化研究.方法 选择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80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甲氨蝶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清β-hCG水平变化、包块直径大小变化及其他激素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0.00%),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β-hC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β-hC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包块大小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包块大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孕酮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雌激素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孕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可降低血清β-hCG水平、孕酮水平,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性良好.

    作者:沈洁 刊期: 2018年第22期

  • 动态评估红细胞参数在儿童缺铁性贫血早期诊断、补铁效果及生长发育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动态评估红细胞参数在儿童缺铁性贫血(IDA)早期诊断、补铁效果及生长发育中的应用价值,为早期诊断及治疗儿童IDA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50例IDA患儿为IDA组和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红细胞参数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和铁代谢指标包括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水平;IDA患儿采用间断小剂量补铁法2 mg元素铁/kg,每2日服药1次,疗程为8周,比较治疗前、后上述参数的变化,统计总有效率;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智力Gesell评分和睡眠评分.结果 两组儿童红细胞参数和铁代谢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DA组患儿治疗后Hb、MCV、MCH、MCHC和TRF水平高于治疗前,RET%和SF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DA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6.0%;IDA患儿治疗后智力Gese]l评分和睡眠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和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评估红细胞参数在儿童IDA早期诊断、补铁效果及生长发育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琼;龚建梅;戚屏;王洁 刊期: 2018年第22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