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湘萍;孙红
目的:了解该院收治的76例婴儿晚发性Vit K缺乏症的病因,探讨该病的预防方法,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存活残疾儿.方法:回顾分析了1991年3月~2003年8月收治的76例婴儿晚发性Vit K缺乏症病人的发病诱因、实验室检查及防治与转归等资料.结果:该组病例的病死率为14.47%,颅内广泛性出血和脑疝是造成死亡和后遗症的主要原因.结论:该病是可以预防的,患儿以单纯母乳喂养多见,感染和用药等是其重要的发病诱因,大力提倡孕妇和乳母口服Vit K,新生儿生后肌注Vit K1,减少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Vit K缺乏症的发病率.
作者:杨惠;卢芳萍;何孟娟 刊期: 200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死亡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提高妇女的生存质量.方法:对沙河口区死亡的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育龄妇女死亡率为71.6/10万,死亡原因依次为疾病死亡、意外死亡、自杀死亡.结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
作者:隋悦霞 刊期: 200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Vojta姿势反射检查在小儿脑瘫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Vojta姿势反射检查法对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12个月以内婴儿及脑瘫患儿共160例进行神经发育检查及相关因素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0例婴儿中Vojta姿势反射检查95例异常,疑诊为脑瘫95例,临床诊断脑瘫86例,Vojta姿势反射检查法与临床对脑瘫的诊断符合率为91.86%(79/86),两者相关性检验x2=81.352,P<0.001;配对x2检验,P>0.05.结论:Vojta姿势反射检查诊断早期脑瘫敏感性高,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1.86%.Vojta姿势反射检查结合运动发育检查是目前诊断早期脑瘫较为准确而敏感的方法之一,在早期脑瘫筛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若能结合头颅CT或MRI等辅助检查,将极大提高早期诊断准确性,在儿童保健门诊开展神经发育筛查工作对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具有可行性及重要意义.
作者:刘振玲;陈芳;覃京;罗玉萍;黄碧君 刊期: 2004年第24期
为提高妇幼卫生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我院自1995年开展基层妇幼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及各县(市、区)广大妇幼卫生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取得显著成效.
作者:林斯华;蔡爱珠 刊期: 200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处理脐带脱垂的临床效果及重新评价脐带还纳术在处理脐带脱垂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4月1日~2004年3月在摩洛哥沙温省穆罕默德五世医院住院分娩的21例显性脐带脱垂以及2003年3月以前国内住院分娩的6例脐带脱垂临床处理的方法.结果:脐带脱垂发生突然,如不及时抢救胎儿可迅速死亡.围产儿死亡率高.剖宫产在处理脐带脱垂中临床效果显著,成功率高,达100.0%.脐带还纳术在处理脐带脱垂中成功率低,占27.3%.结论:脐带脱垂在国内目前已经少见,但在医疗保健条件差的地区发生率较高,发生突然,围产儿死亡率高,必须争分夺秒的抢救,才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脐带还纳术成功率低,目前处理脐带脱垂在全麻或局麻下立即行剖宫产效果显著.而脐带还纳术在处理脐带脱垂中的作用需重新评价.
作者:黄佩华 刊期: 2004年第24期
先天性阴道斜隔是阴道内膈膜自宫颈一侧斜行,附着于对侧阴道壁,一侧阴道完全闭锁或不完全闭锁的先天畸形,常合并有双子宫、双宫颈及闭锁阴道侧的肾脏缺如.我院自2000年5月~2002年5月共收治先天性阴道斜隔5例,经手术治疗均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由艳艳;宫凯丽;于美媛 刊期: 2004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及正常妊娠、非妊娠妇女血钙、BUN、Cr、UA、ALB、GLB、ALT、AST、ALP等生化指标的比较,探讨他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生化分析方法检测162例妊高征患者及60例正常妊娠妇女.80例非妊娠妇女的各项生化指标,并进行对照.结果:妊高征患者血钙水平明显下降,与正常妊娠、非妊娠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下降的程度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功能方面妊高征组ALT、AST、ALP均高于正常妊娠组,ALB则降低,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肾功能方面BUN、Cr、UA妊高征组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其升高程度反映妊高征病情的严重程度(P<0.01).结论:低血钙是妊高征的相关因素之一,妊高征患者肝肾功能皆有一定的损害,肾功能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要比肝功能敏感,且有明显相关性,其变化程度反映妊高征患者肝肾功能损害程度.
作者:张玉新 刊期: 2004年第24期
目的:了解小儿外科伤口感染(SSI)情况及相关因素,为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小儿外科2002年2月~2003年5月住院接受手术并发生SSI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小儿外科伤口总感染率为3.48%.其中67%为浅表部位感染,28%为深部感染,5%为器官/腔隙感染.清洁(Ⅰ)、清洁-污染(Ⅱ)、污染(Ⅲ)切口的SSI率分别为1.29%、5.13%及16.67%.发生SSI的危险因素有:住院时间>6 d、急诊手术、手术时间≥90min、伤口类型(非清洁类)及开放性引流.结论:SSI是当前小儿外科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作者:赖晓全;刘爱萍 刊期: 200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治疗与否对先天性梅毒发生的影响.方法:对48例感染梅毒孕妇及分娩新生儿进行临床、实验室检查,并对先天性梅毒予以治疗及随访.结果:孕期经正规治疗的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存活率、足月儿比例、平均孕周及平均体重均高于孕期非正规及未治疗组.结论:对妊娠合并梅毒的早期干预可减少梅毒螺旋体对胎儿的损害,有利于优生优育.
作者:唐文燕;谭玮 刊期: 2004年第24期
目的:早期诊治对控制息儿血中苯丙氨酸浓度,防止智障发生有重要意义.方法:对我院4年来门诊11例患儿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新生儿疾病筛查早期发现并一经确诊即坚持治疗的11例患儿,智能发育正常.结论: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是防止弱智发生的主要措施,早期诊治可避免生长发育障碍及神经系统损害.
作者:黄淑珍;崔文霞;高曼;阮振华;贾丽 刊期: 200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应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在治疗不孕症中的价值.方法:对2002年2月~2004年1月我院应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的388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388例患者共计完成700项宫、腹腔镜手术操作.输卵管性不孕204例,其中输卵管梗阻127例,疏通106例,失败21例,成功率83.46%;输卵管积水77例,经腹腔镜造口,成功率100%.术后妊娠率23.5%(43/183).宫腔病变与盆腔病变并存患者182例,手术种类包括子宫纵隔切开18例,宫腔粘连分离21例,粘膜下肌瘤切除4例,子宫肌瘤剔除34例,卵巢囊肿剔除42例,多囊卵巢打孔96例,盆腔内膜异位灶电凝16例.术后妊娠分娩60例,自然流产8例,妊娠率37.4%.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只需一次操作,可同时治疗宫腔、输卵管和盆腔内病变.腹腔镜监护下进行宫腔镜手术,可预防手术过程中的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两种微创手术联合应用是治疗不孕症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健;梁志远;任玲 刊期: 2004年第24期
巨大胎儿是指出生体重≥4 000 g的胎儿,属于胎儿发育异常,我院于2000年1月~2002年12月共分娩巨大胎儿380例.下面就我院巨大胎儿的有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巨大胎儿的好发因素、发生率,为今后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巨大胎儿发生率,减少母婴并发症,达到优生优育提供依据.
作者:肖艳 刊期: 2004年第24期
对广州市芳村区2001~2003年部分社区妇女病查治工作进行分析,3年来应普查人数为13 828人,实查人数为6 206人,平均普查率为44.88%.查出妇科病人数有增加趋势,2001年为51.00%,2002年为55.71%,2003年为64.22%,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宫颈炎连续3年位居发病率首位,并逐年增加.乳腺肿块位居第2位,亦呈上升趋势,而妇科肿瘤逐年减少,未发现恶性肿瘤.经过社区妇女病查治,使大部分社区妇女的健康得到保证.
作者:张海虹 刊期: 2004年第24期
1病历摘要患者27岁,农民,因产后13 d,腹胀、气短1周于1997年7月26日入院.患者13 d前在家中分娩一女婴,体重2 500 g.产时、产后出血不多,产后腹部仍膨隆,且日渐增大,产后6 d开始感腹胀、气短,且逐渐加重,现不能平卧,腹部极度隆起,触之硬,无腹痛,阴道流血不多,大小便正常.近日经常发热,产后消瘦明显.
作者:钟淑枝 刊期: 2004年第24期
本文对莱阳市妇幼保健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出生的2 325名儿童和2003年1月~2003年12月出生的1 266名儿童分别进行了IC卡管理,总结2001~2002年的管理经验,加强了2003年IC卡管理.
作者:刘菲;程汉胜 刊期: 2004年第24期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是指40岁以前发生的排卵和卵巢分泌激素功能的停止,低雌激素(E2<25pg/ml)和高促性腺激素(FSH>40 IU/L和LH>30 IU/L)的状态,以一段时期的闭经和月经稀少为特征,在人群中发生率为1%~3%,在继发性闭经者中占2%~10%,诊断以至少半年或以上闭经多次发生,排除其他原因为基础[1].
作者:王玎 刊期: 2004年第24期
目的:了解医学院女生社会支持状况,为女大学生心理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84名医学女生运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城市女生在邻居支持项目上得分均值低于农村女生,在参加活动项目上得分均值高于农村女生;独生女生在家人支持、主观支持因子及总分得分均值低于非独生女生;朋友支持以及同学支持项目得分均值大一高于大二,家人支持项目四年级高于其它年级,参加活动项目得分均值大二高于大四,主观支持因子得分均值大一高于大二,大二低于大四,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医学女生社会支持呈现一定的特点,受其年级、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素的影响.对女大学生心理保健时,应鼓励其积极建立与主动获取社会支持.
作者:韩娟;方为民;杨森焙;杜玉开 刊期: 2004年第24期
本文旨在通过我院住院产妇的一定数量样本,对其中心理行为异常的临床表现、病因及防护措施,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以期引起产科护理界同仁的重视和学术探讨.
作者:曹淑媛;高玲;马明宏;万明会 刊期: 2004年第24期
目的:滋养细胞疾病是妇科常见病,但对于40岁以上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治在临床上是经常容易被忽视、被误诊的疾病.该文探讨40岁以上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1982年7月~2002年12月共收治滋养细胞疾病392例,其中40岁以上患者86例.侵蚀性葡萄胎46例(Ⅰ期29例、Ⅱ期5例、Ⅲ期12例).绒癌17例(Ⅰ期9例、Ⅱ期3例、Ⅲ期3例、Ⅳ期2例).结果:86例滋养细胞疾病病人中,误诊23例,误诊率为26.7%.75例行子宫全切术手术治疗.其中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者48例,全子宫加单附件切除者12例,单纯子宫切除者15例(附件切除均行卵巢动静脉高结扎).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者66例,恶变率为76.7%.术后患者全部进行化疗.结论:40岁以上滋养细胞疾病临床诊断误诊率高,恶变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路虹;王雁 刊期: 2004年第24期
目的:描述1998~2003年期间辽宁省围产儿神经管缺陷(NTDs)的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结果:辽宁省累计NTDs发生率9.99/万,其中男性6.95/万,女性13.15/万,城市5.96/万,农村17.35/万.无脑畸形发生率6年下降73.19%.母龄别发生率为25~29岁组发生率低;孕妇末次月经在8、9月时出生的男性NTDs高发.NTDs围产儿早产占51.78%,低出生体重占46.92%,围产期病死率为75.08%.结论:辽宁省围产儿NTDs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男性NTDs发生有季节性流行趋势.NTDs儿围产期病死率高,预后差.加强药物预防、科普宣教和产前诊断是降低其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常惠;尚涛;田崇阳 刊期: 200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