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精神异常致阴茎离断伤患者的护理

黄芬;胡颖

关键词:精神异常, 阴茎离断, 护理
摘要:男性阴茎由于位置隐蔽,在非勃起状态下易于移动,因此阴茎损伤在临床上较少见,阴茎离断则更为罕见[1]。阴茎离断可分为部分离断和完全离断。主要由于刑事纠纷、自伤、被动物咬伤及工业事故等原因引起。本科于2014年7月10日收治了一例精神异常致阴茎刀割伤7h的患者,经细致的治疗、精心的护理后出院,现报告如下。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2016年Ⅱ类继续教育学分答题卡(4)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Waterlow 计分表在神经内科预防压疮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Waterlow计分表对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压疮的预测效果。方法应用Waterlow 计分表作为评估工具,通过对新入神经内科患者进行评估,根据分值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结果2014年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上报率显著增加(P<0.01),高危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显著下降( P<0.01)。结论 Waterlow计分表应用于神经内科临床预防压疮具有可靠性、有效性。

    作者:陈川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6年Ⅱ类继续教育学分答题卡(4)参考答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组织氧分压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VSD)对覆盖区域组织内经皮氧分压( TcPO2)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6名健康自愿者进行了试验。在研究中,于受试者足背中部第一、二跖骨之间放置经皮氧分压监测仪,然后以其为中心,覆盖一张完整的VSD人工负压引流装置。测量基础数值,负压状态下TcPO2数值,直至TcPO2达到稳定进入平台期。将所测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应用负压吸引后,TcPO2立刻开始显著下降,一般经过15min左右降到低,之后缓慢升高,约经过30min左右后达到一个平台期维持不变,后平台期氧分压较基础氧分压数值均下降,平均为(49.8±6.6)mmHg(40.2~61.1mmHg),平均下降幅度达到25.1%。结论研究显示在应用VSD负压吸引后,会导致其覆盖区域的血分压显著减少,制造了一个相对缺氧的状态,能够加速组织的再血管化,有利于组织的愈合。

    作者:刘倩;胡莎;饶敏;梁芬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延长管加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吸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吸氧过程中,使用呼吸回路延长管加人工鼻组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配对的方法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呼吸回路延长管加人工鼻组合进行吸氧,对照组直接使用人工鼻进行吸氧,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血液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aCO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P<0.05),PaO2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气管切开患者吸氧的过程中,呼吸回路延长管加人工鼻组合的使用能减轻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

    作者:钟利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综合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综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院前急救患者1554例,按照接诊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院前急救常规监护方案,实验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设计的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方案。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24h意外事件发生率、收住院患者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院内医务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设计的程序化监护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院前急救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和30d病死率,提高患者及医务人员满意度,改善院前急救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蔚;温小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当今“120”接警人员的角色功能

    自2007年7月德州市成立“120”调度指挥中心以来,本院也同时设有专职接警人员,负责完成指令性院前急救任务。通过实践总结出了近8年接警的经验和沟通技巧,主要包括“120”接警人员的五大角色功能,提升了为患者健康服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为“120”接警人员是院前急救流程中不可缺少重要角色,充分地发挥了其在紧急医疗援救体系中的独特又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作者:杜占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急诊高危患儿就诊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总结了加强急诊高危患儿就诊相关环节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主动筛查有潜在突发意外的患儿,使其在医院就诊过程中得到关注,优先安排,及时救治,保证患儿就医安全,减少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体现优质护理的服务理念,进而提高急诊医疗、护理的质量管理水平。

    作者:邓春香;张秀团;王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院学习活动对护理文化建设和护患关系的影响

    目的:探讨医院学习活动对医院护理文化建设及护患关系的影响效果。方法结合医院学习活动及护理继续教育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读书报告会、演讲比赛、技能大赛等,内容包括专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及时事政治等,弘扬医院及科室文化,享受精神感化,提高专业及文化素养。对“学习活动”开展前后护士三基考核达标情况、论文发表情况、护士对职业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学习活动”开展后科室护士三基考核达标情况、论文发表情况、护士对职业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活动开展前( P<0.05)。结论医院“学习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升了医院护理文化建设,和谐了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孙波;马玉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定职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在急危重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定职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在急危重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00例急诊急危重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救护;选取2014年300例急危重患者为实验组,实施定职定位抢救配合模式,比较实施前后医生对护士的满意率。结果实施定职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后,医生对护士的病情观察与判断、抢救意识、操作速度、医护配合、技术水平、风险防范和协调管理7项指标的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定职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可避免护士无效走动及工作冲突,提升救治能力,提高医生满意率。

    作者:吴春香;林腾珠;王翠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无缝线加压固定法在深静脉置管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无缝线加压固定深静脉置管对减少置管并发症、预防导管脱出和延长置管时间的效果。方法将128例深静脉置管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取消缝线固定,用3M薄膜固定深静脉置管后,再用医用弹力绷带胶布在深静脉置管外露导管处加压并交叉固定贴于病人皮肤上,对照组则用缝线固定后用3M薄膜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导管脱落、薄膜松脱、局部不良反应(红、肿、渗血及渗液)、留置时间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薄膜松脱明显较对照组少,导管换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结论用无缝线法能固定深静脉置管,有效地延长置管时间,降低导管脱出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王永飞;麦志晖;陈晓敏;黄锐仪;曾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锻炼对缓解长期血透患者疲劳的影响

    目的:评估心理和体能锻炼对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疲劳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入住启东中医院行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和体能锻炼指导,根据疲劳感测试量表计算干预前和干预一月后以及两月后两组患者的疲劳指数和疲劳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前疲劳评分(4.85±0.22)分,干预一月后为(3.01±0.17)分和干预两月后为(3.03±0.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前疲劳率为97%,一月后疲劳率为81.9%,两月后为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在透析前进行心理和体能锻炼有助于减轻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疲劳,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汤春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军队医院新任护士长压力源的质性研究

    目的:为了解新任护士长的压力,让其更好更快地适应角色,胜任本职工作。方法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的方法对11名新任护士长进行深入访谈,将采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结果新任护士长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八个方面:角色转换、管理经验不足、人际关系的处理、护理纠纷的处理、人力资源配备不足、无暇照顾家庭、科研水平不够、其他任务。结论新任护士长的压力来源很多,需要得到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医院管理者应针对这些压力给予相应的支持,同时护士长自己也应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作者:刘琳娜;程玉青;段丽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例宫颈癌放射性肠炎致失禁性皮炎患者的护理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它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和生命。放射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及时行放射治疗能达到根治的目的,通过放射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减轻痛苦[1]。但是在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不良后果,其中放射性直肠炎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放射性肠炎是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肠道损害,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次增多、黏液脓血便甚至鲜血便。人体正常皮肤呈弱酸性,健康皮肤pH值在4~6.8可避免细菌感染,皮脂能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干裂。当皮肤暴露在尿液或粪便的环境中,皮肤pH值越偏碱性,易造成失禁性皮炎。大小便失禁患者,肛周、会阴部皮肤长时间受到刺激,往往会出现肛周皮肤红肿、皮疹,甚至破溃渗出或继发感染[2]。本科于2014年3月~2014年4月收治1例宫颈癌放化疗后颈癌放化疗后失禁性皮炎患者应用湿性愈合理论,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卢雯;朱小妹;胡小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张家港市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规范化管理服务实践

    总结了张家港市5557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行社区规范化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主要包括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监护和防治、服药指导、康复指导,开展危险性评估、心理危机干预,进行家属护理教育等服务,认为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行社区规范化管理,有助于降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复发率、肇事肇祸率,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社会效益显著,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增高。

    作者:徐亚娟;陆艳;邢国良;付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尘肺病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总结了78例尘肺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心理护理体会。主要方法是利用每位患者入院时的基本资料,掌握患者的心理规律,测知患者将要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问题通过语言沟通、情感交流、亲情支持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及护理。认为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明显地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恐惧和猜疑心理。大部分患者都能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疾病的康复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克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综述了撤机困难的原因,包括呼吸肌无力、药物和营养、原发病控制不力、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撤机时机选择不当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常瑶;范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缩短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缩短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为活动主题,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的现况进行调查,分析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的原因,对调查后导致影响老年手术患者下床活动的因素进行干预制订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老年术后患者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缩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缩短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鲁先娥;陈俊春;赵梅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患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研究进展

    总结了静脉留置针在患儿不同部位穿刺的方法,包括患儿无特殊情况时宜为其选用头皮静脉;四肢静脉输液末梢循环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渗透压高、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相对近端较粗大静脉穿刺,如颈静脉、腋静脉和股静脉等;认为当患儿患有某些特殊疾病不宜采用外周静脉穿刺时,或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时,可试用胸腹壁静脉留置针;而在抢救危重患儿时宜选择颈静脉、腋静脉、股静脉等近端部位穿刺,能为危重患儿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作者:曾兆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例左后间隔旁道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护理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Tachycardia Induced Cardiomyopathy, TIC)指由于快速的规则和(或)不规则的房性心律失常,或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因心室率过快导致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在恢复窦律或控制心室率后,可完全或部分逆转心功能[1]。 TIC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对心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修订版)[2]建议将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房速、房扑、特发性室速、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等反复发作或并发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并发TIC作为射频消融治疗的明确适应证。因此对于TIC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对心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2014年11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收治1例左后室间隔旁道并房室折返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合并药物治疗等处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芬;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