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患者痔上粘膜环切术的护理

冯惠平;熊亚莎;黄志坚

关键词:痔上粘膜环切术, 糖尿病, 护理
摘要:总结了本院2007年3月至2012年12月Ⅲ期~Ⅳ期痔合并糖尿病行痔上粘膜环切术(PPH)的患者共83例,主要包括对83例PPH术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术前准备,控制血糖,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做好肛周、排便护理,完善健康指导。认为PPH术合并糖尿病患者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易感染,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合理控制血糖,护理上做好心理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完善健康指导是手术护理成功的重要保证。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耳穴压籽对中风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耳穴压籽疗法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科住院老年中风后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王不留行籽耳穴压籽法。比较两组睡眠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睡眠时间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籽是改善中风后失眠的有效方法之一,而且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友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胸乳入路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术前术中护理配合

    总结了17例实施经胸乳入路行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护理配合。主要包括术前常规准备及器械准备,术中手术配合、体位的摆放、仪器的管理、超声刀的使用以及控制CO2气体压力等。认为熟练的手术配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CO2的吸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邓晓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传染病医院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通过对传染病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了解其护理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每季度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并对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334例患者总满意度96.06%,患者对给药前核查自己的身份满意,对病房环境满意度低。病房环境、基础护理、护理技术及健康教育是影响住院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另外,传染病的发病特点也会对护理满意度的产生重要影响。结论医院管理者应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作者:杜萍;张志荣;周建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两种换药方法在拔甲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两种换药方法在拔甲术后创面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拔甲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换药方法;观察组通过延长拔甲术后患者至48~60 h进行首次换药,并在首次换药时留下一层约2 cm×2 cm凡士林纱,且1周左右用0.02%PP液浸泡使其脱落等换药处理。观察两组在拔甲术后再次换药时是否疼痛、出血以及伤口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等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再次换药时是否疼痛、出血以及伤口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拔甲术后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换药处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李金莲;鲁丽丽;郑晓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舒适护理在稽留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稽留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3月期间于本科行稽留流产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应用舒适护理,对照组40例按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疼痛程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桂友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方式的人工气道湿化法对神经外科的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方法将60例行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25例,采用持续氧雾化吸入湿化法,B组35例,采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两组均采用0.45%氯化钠溶液为湿化液。观察比较两种湿化方法对患者的湿化效果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湿化后两组比较,A组肺部感染、痰阻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aO2、SaO2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气道湿化患者,采用持续氧雾化吸入湿化法优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滴注气道湿化法。

    作者:杜伟娴;赵雪颜;罗华;何中华;黎素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外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09年2月~2011年7月收治的颅脑外科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防止脑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陈华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外周静脉留置针更换策略的研究

    目的:分析两种外周静脉留置针更换策略的优劣。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普外科住院患者28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44例,对照组按常规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针,而实验组按需更换。比较两组留置针留置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8.00±3.30)d,对照组留置时间为(3.58±1.24)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需更换策略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长,减轻患者的痛苦的同时又减轻了其经济负担,而且也不会增加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香凤;吴建红;叶卉;平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玻璃体腔硅油取出联合Ⅱ期人工晶体植入缝线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总结了硅油取出联合Ⅱ期人工晶体植入缝线固定术治疗无晶状体硅油填充眼的规范化手术配合模式。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前访视,加强术前健康教育指导,充分术前准备,人工晶状体规范化管理,术中巡回护士密切配合做好生命体征观察和患者安全管理。认为硅油取出联合Ⅱ期人工晶体植入缝线固定术是治疗无晶状体硅油填充眼的一种合理、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结合规范的手术配合,可以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薛燕雄;曾思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冠心病介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择期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观察组实施已经融入优质护理评价的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出院后再住院率、回院随访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冠心病介入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能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作者:饶步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结了本院80例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患者的镇痛护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宣教、导管护理、神经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认为适时的硬膜外自控镇痛、优质的护理服务、良好的沟通技巧、及时的发现并解决问题,可极大地减轻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作者:赵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护理进展

    总结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急危重患者的救治中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以及护理的相关进展,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护理与术后护理两个部分,其中术后护理包括体位、管道、病情观察、抗凝治疗、报警系统的监测、营养支持、撤除IABP以及并发症的护理8个方面。认为提供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术后监护,重视基础护理,对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芳;阳彦;邓春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药熏洗治疗液体外渗的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中药熏洗与50%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输液液体外渗所致局部组织损伤的效果。方法80例静脉输液液体外渗致皮下组织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予以50%硫酸镁湿敷。用药24 h后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熏洗治疗液体外渗致局部组织肿胀、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菲菲;周碧源;陈少敏;裴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家长参与式对患儿静脉穿刺的影响

    目的:探讨患儿家长参与式对患儿静脉穿刺的影响。方法固定两名责任护士负责患儿静脉穿刺,将有患儿家长参与的一组设为实验组,没有患儿家长参与的一组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4.4%,而对照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0%。即有无家长参与的情况对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有着非常明显的意义(P<0.01)。结论有家长参与的一组患儿静脉穿刺效果明显优于无家长参与组,一次性成功率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小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眶部缺损种植体植入术的手术配合

    总结了本院手术室口腔颌面外科行眶部缺损种植体植入术的护理配合,包括术前访视,做好心理护理,充分的手术用物准备,术中熟练的配合及严格的无菌操作等。认为精心的术前术中护理配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江燕云;杨云;梁敏妮;史力方;高英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1例多次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仍发生过敏反应的临床护理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按一定配比组成的复方制剂。头孢哌酮通过抑制敏感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除奈瑟菌科和不动杆菌外,舒巴坦对其它细菌无抗菌活性,但是舒巴坦对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菌株产生的多数重要的β-内酰胺酶具有不可逆的抑制作用,因而可保护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免受耐药菌β-内酰胺酶的水解破坏。两者合用时,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2013年3月,本科收治1例高龄肺内感染患者,遵医嘱给予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出现迟发性过敏性皮疹,经抗过敏及对症治疗与护理后症状缓解。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付红;宋春蕾;刘畅;马丽;赵婷羽;张群;张家旭;程琦;尚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留置双“J”管患者的依从性对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患者依从性对减少留置双“J”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留置双“J”管患者4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0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前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出院后一个月内由责任护士对其饮食、活动、休息、服药、排尿等内容进行电话随访,观察比较两组留置双“J”管患者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患者依从性好可有效减少留置双“J”管并发症发生。

    作者:黄双娥;刘闰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情景教学在急救车学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情景教学法在急救车学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急救车教学中将本科2011年~2012年4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0名。实验组使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急救车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急救车培训。比较两组操作技能考试和理论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操作技能考试和理论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车情景教学提高了护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急救车认识及运用的综合能力,急救车情景教学法在带教中值得开展。

    作者:郭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灭菌物品标识的管理与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复用灭菌物品标识的管理,提高灭菌物品的管理效果与服务质量。方法灭菌包外标签标识引入条形码技术,显示灭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与失效日期、责任人员。组合器械的灭菌包标签有包内物品清单。包装后在标签旁边贴化学指示胶带。包外标签的粘贴方向与包内物品的摆放方向一致。合理使用器械包的特殊标识,包括精细、易碎、贵重、植入型器械、急用、超重等,手术剪类标签有锋利度标识,专用器械注明使用医生姓名,外来器械注明使用病人姓名,一套器械分多包包装时使用统一的编号方法。结果规范使用灭菌包标识后,明显提高了器械包灭菌装载的合格率和减少了灭菌湿包的发生,无菌物品储存时的摆放合格率与发放正确率、消毒灭菌服务满意度都明显提高(P<0.01)。结论规范标识管理能提高灭菌包的质量水平与工作效率,提高消毒灭菌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专业文化氛围。

    作者:麦惠雪;陈琼芳;钟玉婵;欧阳葵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免疫三氧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

    总结了免疫三氧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治疗前,护士做好充分准备,了解病情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穿刺局部的护理;治疗中,熟练掌握治疗方法,做好无菌操作、取血操作、取氧操作及自体血液回输;治疗后,严密观察病情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处理,积极预防并发症。认为良好的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慢性乙型肝炎免疫三氧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范娟;梁茜;袁素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当代护士(下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厅

主办:湖南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