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胰腺炎62例诊治体会

徐泽全;张俊文

关键词:
摘要: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与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2001年1月2002年2月,我们收治急性胰腺炎62例,针对胰腺炎的特点,经内科治疗,结合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经鼻胆管引流的运用,在诊治急性胰腺炎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84消毒液治疗新生儿脓疱疮的临床观察与探讨

    1临床资料23例新生儿剖宫产20例,会阴侧切+胎头吸引器助产3例.20例剖宫产因头盆不称7例,羊水少3例,宫缩乏力2例,臀位3例,胎儿宫内窘迫3例,巨大儿2例,3例会阴侧切+胎头吸引器均因继发性宫缩乏力.

    作者:孙文国;牟贤珍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空气替代法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

    目的:探讨胸穿抽液同时适量过滤空气胸腔内注入法对结核性胸腔积液治疗的作用及机理.方法:7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给予标准抗痨治疗及胸腔穿刺抽液,每周2次.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每次胸腔穿刺抽液时胸腔内注入过滤空气300-600ml,其它治疗同对照组(40例).结果:治疗组首次抽液量为996±270ml,对照组为680±110ml,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抽液次数2.1±1.6次,对照组为3.9±2.1次(P<0.01).包裹积液发生率治疗组为7.9%,对照组为40%(P<0.05).中重度胸膜肥厚发生率治疗组为5.3%,对照组为25%(P<0.05).治疗组对缩短胸液消除时间及结核中毒症状持续时间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腔内空气替代法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减少胸穿次数、缩短胸液消除时间、预防中、重度胸膜肥厚及积液包裹有满意的效果.

    作者:林殿杰;田广燕;刘庆华;丘蕾;贾涛;张秀菊;苏莉莉;李怀臣;王茂芬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10年早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本文分析我院过去10年中早产儿的死亡情况,以便加强对早产儿的临床管理,并降低其死亡率.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1992年1月-2001年12月10年间分娩早产儿共1640例,孕周均<37周,早产儿的胎龄24-36周,平均30.5周.

    作者:虞乐萍;骆菲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包裹性扁桃体残体炎1例报道

    患者,女,22岁,因咽痛、高热、吞咽困难及全身不适反复发作近1月于2001年8月25 日入院.患者1月来,因咽痛、高热、吞咽困难、全身不适,在村卫生所以咽喉炎,用青霉素、氟美松等输液治疗好转,停药3-5天,病情又发作,反复数次.近日发作加重,用药效果差,遂来我院.既往患者于4年前行扁桃体摘除术,门诊以咽侧壁脓肿收入院.

    作者:唐立强;周相凤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肝胆显像多种采集程序的设计与应用

    核素肝胆显像是临床常用的比较成熟的核医学检查之一.我科每年完成肝胆显像130例左右.为满足临床及科研需要,日常工作中我们根据肝胆显像的基本原理设计了多种采集方法.由于检查目的及采集方法有所不同,所以在安排检查和实旌检查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技术要求,现分述如下.

    作者:张欣欣;李春林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β-内啡肽和小儿癫痫相关关系的研究

    自70年代从脑中成功分离出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并建立了放射免疫测定法以来,有关β-内啡肽研究进展十分迅速.目前人们已经初步清楚了这种神经肽的组成、结构、分布及代谢、生理特征等[1],相关研究表明,β-内啡肽(β-EP)与癫痫、惊厥发作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书香;余华峰;刘艳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人工全髓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我院1992年3月-2002年3月对64例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髋臼先天性发育不良病人,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或髋臼重建、人工全髋置换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贾全章;高吉昌;陈庆贺;张承敏;高辉;孙宏伟;胡乃武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交通事故伤致休克的急救护理

    交通事故伤所致的休克抢救成功与否与其创伤的程度、部位、失血量、失血速度、临床反应时间的迟早等诸多因素有关.为此,我们对交通事故伤至入院时即处于休克的76例病人的抢救过程中,病人转归进行分析,以期降低死亡率,并为急救护理程序化起到参考作用.

    作者:赵晓燕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小儿下肢大面积皮肤剥脱伤伴骨折的护理

    小儿下肢大面积皮肤剥脱伤合并骨折多见于车祸伤,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发生率逐渐提高.小儿对创伤以及手术的耐受力差.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如果对病情的观察、护理稍有疏忽,轻则伤肢发生感染或植皮坏死,重则危及生命,甚至造成患儿终生残废.

    作者:孙晓军;于颖;张艳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蛋白质非酶糖化在Alzheimer 病发病中的作用

    非酶糖化反应是蛋白质的一种化学修饰形式,其终生成物称为糖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非酶糖化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致病作用已被重视.近年来研究表明,Alzheimer病(AD)脑内异常的蛋白交联沉积、氧化应激、神经元丧失等病理过程也与非酶糖化有关[1,2],本文综述如下.

    作者:黄流清;邵福源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抗原诱导的人脐血CTL细胞活性的实验研究

    目前,脐血细胞疗法因其富含造血干细胞,增殖能力、自我更新能力较强,在临床上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脐血免疫系统不成熟,但易于诱导,如脐血加IL-2后,其所诱导的LAK活性高于正常外周血LAK活性,说明脐血免疫细胞有较强的可塑性,为了进一步探讨脐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我们用提取的肿瘤抗原来刺激脐血干细胞,测定其特异性CTL细胞的杀伤活性,为其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张健;张立丽;肖永臣;于鸿;夏凤琴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自体血回输的不同方法对血浆细胞因子浓度及红细胞恢复的影响

    比较研究了27例全膝置换患者接受不同方法自体血回输后的血浆IL-6、IL-8和Hb、Hct、Rc的变化.2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红细胞洗涤回输和红细胞直接回输.动态地观察了两组患者血浆IL-6,IL-8,C3a,Hb,Hct和Rc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IL-6均显著升高,红细胞直接回输组显著高于红细胞洗涤组.两组的C3a,IL-8在术后均升高,但两组间无差异.两组的Hb,Hct均显著降低,Rc显著升高,两组间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红细胞直接回输可引起患者体内过性IL-6升高.但对红细胞生成没有显著影响.

    作者:余仲荣;杜建文;陈福光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二期梅毒1例误诊分析

    1病例介绍患者,男,48岁,因左侧颧部出现一暗红色结节1月就诊.病人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在左颧部出现一暗红色结节,无自觉症状,未作任何处理;近日来自觉皮损处微痒,外涂皮炎平软膏,无效,遂来院就诊.

    作者:王志虹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腹腔镜下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26例报告

    我们于 1994年2002年5月在腹腔镜下实施手术共8765例,其中在腹腔镜下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26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病人,男25例,女1例.年龄17-41岁,平均30岁,其中5例病人否认有溃疡病史,均未经过内科治疗.

    作者:王存生;王宏业;崔龙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812例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因此,新生儿疾病筛查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作者的采血方法、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作者:谢芳;杨风兰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笔者用生脉注射液和胸腺肽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进行了对比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2000年1月-2001年10月住我科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病人63例,男45例,女18例.年龄20-57岁,平均25.4±9.2岁.

    作者:南静;张效东;王静平;尹军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肝外伤围手术期的护理

    肝外伤是常见的一种腹部脏器损伤,其伤势重、出血多,病情危急,常需急诊抢救、手术治疗.护士在抢救肝外伤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我科几年来在救治肝外伤病人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英辉;张玉敏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扩张型心肌病36例临床分析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原因不明的心肌病中常见的类型,虽有其原因,但目前医学研究还未能确定,其特征为左室或右室或两侧心室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作者:张兆源;苗瑞杰;宋绍敏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肺心病并发低渗血症诊治体会

    肺心病并发低渗血症者多为危重病例,直接关系到病人特别是危重病人的预后,故引起临床重视.现将我院1990年-2000年382例肺心病住院病人中的132例并发低渗血症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林守学;陈文山;黄余健 刊期: 2002年第19期

  • 神经外科应用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神经外科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一般都是重度颅脑损伤伴呼吸衰竭,手术后麻醉恢复期呼吸无或衰弱,及神经外科疾病或术后并发呼吸功能衰竭等,由于病情的需要建立人工通道,予以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因此做好机械通气期间的护理对提高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及增加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尚晓琳;田华;朴庆华 刊期: 2002年第19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