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做好新入院病人的心理护理

张银妹

关键词:心理护理, 入院病人
摘要:目前心理护理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面对我们服务的对象-病人,疾病会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一个新入院的病人,因为对医院的环境不适应,生活不习惯或疼痛的困扰以及对疾病知识不够了解,必然会产生心理上的担忧,从而影响食欲、睡眠等.尤其产科病人,对分娩过程的知识缺乏,害怕疼痛及阴道出血而紧张、恐惧.因此我们对新入院病人的心理要了解、观察、沟通,因人施护,使病人在入院时心态达到佳状态.具体方法如下.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自然流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调查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母亲意外史、家庭收入、母亲是否接触溶剂是自然流产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针对自然流产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对孕妇,特别是妊娠早期的防护,对减少的自然流产、保护妇女的身体健康和提高人口素质会大有裨益.

    作者:刘爱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怎样融洽护患关系及应对措施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病人法律意识的增强,当前护患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护理人员也应不断改变观念,认识到这些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融洽护患关系,现阐述如下.

    作者:罗晓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关于综合医院护理体系抗击SARS应急对策的实践

    突发SARS疫情使综合医院医疗体系经受了挑战和经验.护理体系在调整工作重点,整合人力、物力、资源,调备一线,应急技能岗前培训、岗中督导监控,制定有效措施,严格做好SARS隔离区特殊感染监控,及时对普通病区发病的SARS疫情进行疫情处理等方面,为今后应对突发事件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作者:黄建萍;黄叶莉;刘岩;张志敏;吴育云;杨桂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及体会

    目的提高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治水平减少并发症.方法本组病例68例,其中66例在伤后早期行手法复位外固定,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2例出现缺血性肌挛缩就诊.结果随访42例,2例功能无明显改善,40例肘关节功能恢复均达满意效果,肘部外观基本满意,未留下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应及时就诊,准确诊断,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术后早期适时积极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余锋;郭宏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并胰腺脓肿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并胰腺脓肿的发病因素、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本院1997年1月-2003年1月4年间住院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并胰腺脓肿6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2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形成脓肿6例,占21%.3例就诊时间晚(>2周),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并发脓肿,2例合并胆总管结石,急性重症胰腺炎好转后再发胆道感染而并发胰腺脓肿,1例因治疗不彻底、出院后进高脂饮食而并发脓肿.结论彩超、CT检查对重症胰腺炎并脓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早期确诊、及时和彻底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及时处理胆总管疾患,认真控制饮食,是防止并发胰腺脓肿的重要措施;B超或CT引导下置管引流或/和外科手术是治愈胰腺脓肿的根本措施.

    作者:董大训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顺铂治疗恶性腹水32例临床观察

    肿瘤并发腹腔积液称癌性腹水,又称腹水或恶性腹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科自1999年8月以来应用顺铂(DDP)腹腔注射治疗恶性腹水32例,临床效果较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英;段慧玲;刘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治疗56例分析

    胆囊息肉样病变(PLG)也称胆囊隆起样病变,由于症状轻微以前检出率较低,随着影像学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检出率逐渐增多.我院1996年-2003年诊治112例,56例手术,报告如下.

    作者:魏秀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粒细胞减少症疗效观察

    我科自1999年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粒细胞减少症,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俏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目的探索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30例出院后随访1年的CHF合并VA病人的资料.结果CHF合并VA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可降低心源性猝死,但总死亡率不降低.结论CHF合并非致命性VA不需处理,有使用抗心律失常药指征时,应选用胺碘酮.

    作者:申世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α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H病实验室分析

    目的分析血红蛋白H病(HbH病)在实验室检查中血红蛋白电泳及血液学的特点.方法应用血红蛋白电泳及血液学实验分析65例HbH病.结果所有HbH病例碱性电泳时均在HbA前出现一快速区带,经酸性电泳证实为HbH区带.50.7%可见HbBart's区带,16.9%可见HbCS(HbConstant Spring)区带,HbA及HbA2量降低.Hb、MCV、MCH及红细胞脆性结果均明显降低,RET明显增高.结论HbH病在血红蛋白电泳及血液学中均出现明显改变.

    作者:陈加力;区丽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6例疗效观察

    业已证实85%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冠脉内有新鲜血栓形成[1]尽早溶栓是治疗AMI的关键.为尽早溶栓我们总结了在急诊科给6例确诊为AMI病人在距发病长5h内无溶栓禁忌症的情况下进行溶栓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田成恩;金士娥;高桂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阿托品在抢救有机磷中毒时的合理应用

    阿托品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效药物之一,合理地应用,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本文就此结合文献,就如何合理应用阿托品做一综述.

    作者:史生贵;杨国靖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茶碱缓释片剂的犬药代动力学

    目的测定犬血浆中茶碱浓度,并应用于茶碱缓释片剂的犬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12只健康犬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双交叉自身对照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切换技术,样品在线净化富集预处理和组分分离测定.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3P87程序计算.结果茶碱缓释片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max,AUC0 48,AUC0∞是(11.52±2.68 and 8.513±1.18)mg·L1,(7.763±1.61 and 8.969±0.965)h,(230.5±32.9 and 201.9±29.1)mg·h1·L1,(226.9±35.9 and 207.6±31.4)mg·h1·L1.结论提供了中国犬茶碱缓释片剂药动学参数,供临床参考.

    作者:叶利民;李章万;陈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系指左心室的后基底部位,即位于在心室侧壁与下壁之间的左心房室沟下部的心肌梗死,由右冠状动脉的右侧支、后降支和/或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引起.左心室后壁心肌梗死,仅使QRS除极的前壁初始向量相对增大,在常规导联上不会出现异常Q波.有可能被漏诊或误诊,从而延误治疗.临床上单纯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较少见,常与下壁、右心室、侧壁心肌梗死伴随存在.提高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认识,及时作出诊断,对估计心肌梗死面积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聂红;王玉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晕厥141例诊疗分析

    晕厥是指急起而短暂的意识丧失,为急诊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近年来我院急诊科收治了141例晕厥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邱红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腹部手术后胃轻瘫21例临床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称为胃轻瘫,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或迷走神经切断术后,也可发生于腹部其他手术后.本文对我院1993年1月-2002年12月21例胃轻瘫病人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童仲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两种体侧卧位矫正枕后位效果的探讨

    持续性枕后位是产科常见的胎抬头位置异常,是剖宫产和阴道手术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在产程中恰当的实施人为干预措施矫正持续性枕后位,降低剖宫产率已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近两年我科对492例住院分娩的产妇在产程中实施不同的体侧卧位,配合胎儿自身重力、羊水浮力及产力的协同作用,观察矫正枕后位的效果,实践证明,不同体侧卧位纠正枕后位有显著差异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宏;吴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联合血管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切除肠系膜上静脉和/或门静脉血管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切除率.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8月-9月3例行联合血管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结果3例病人中2例肿瘤位于胰头,有阻塞性黄疸,1例肿瘤同时占据胰头和钩突,无明显黄疸.手术均先切断胰腺,从肠系膜上动脉后解剖分离出钩突,后切断肠系膜上静脉和/或门静脉,整块取除标本,行肠系膜上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端端吻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长度分别为5cm、6cm和7cm.肠系膜上静脉切除6cm和7cm的病例均切断肝镰状韧带和冠状韧带游离肝周韧带使肝脏下移,降低吻合口张力.血管阻断时间分别为17min、15min和20min.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采用半胃切除,Child法重建胰肠、胆肠和胃肠吻合,胰肠吻合为捆绑式吻合.1例病人肿瘤侵犯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处,脾脏轻度肿大,同时行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2例为胰头管状腺癌,1例为胰头和钩突纤维肉瘤,3例肿瘤均侵犯肠系膜上静脉壁.术后均无胰漏和胆漏发生.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6个月、22个月和14个月.结论3例病人均先切断胰腺,从肠系膜上动脉后分离出钩突,后切断肠系膜上静脉和/或门静脉,血管阻断时间相当于血管吻合时间,阻断时间明显缩短,对小肠和肝脏循环影响较小.血管切除较长时切断肝镰状韧带和冠状韧带游离肝周韧带使肝脏下移能降低血管吻合张力.

    作者:徐琳;吴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进展

    腹腔镜自1985年应用于胆囊切除术以来,人们称为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的腹腔镜手术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开展仅有10年左右的时间,现已能在腹腔镜下进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肾移植活体供肾摘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等.腹腔镜手术由经腹腔发展为经腹膜外和腹膜后操作[1],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现就腹腔镜手术概况及在泌尿外科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富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由Caplan(1980年)首先报导并命名的[1].系由左、右小脑上动脉、左、右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直径2cm范围的血液循环障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征.我院于2000年1月-2003年1月收治TOBS21例,本研究对21例TOBS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TOBS的临床特征.

    作者:欧阳懿;张春英;钟燕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